封面中国

出版时间:2007-5  出版社:人民(东方)  作者:李辉  页数:3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时代》杂志封面人物为引,重新讲述现代中国的光荣与挫折,并在历史的缝隙里忠直地解析人心和政治的风云。  这是一个美国著名刊物《时代》杂志与中国20世纪历史之间的故事。这也是中国历史自身的故事,一个如何被外面的世界关注和描述的故事,一个别人的描述如何补充着历史细节的故事。本书将带你回忆从1923年到1946年陆续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面孔:吴佩孚、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币原、溥仪、汪精卫……重温这些旧闻旧事、陈迹残影的当代回声,解读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  从1923年到1946年,在20多年的历史跨度中,作者先后选择了吴佩孚、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币原、溥仪、汪精卫、陈诚、史迪威、宋子文、马歇尔等封面人物为焦点,以编年体的方式来叙述中国的历史进程。采取以翻译并摘录《时代》报道原文,与当事人回忆录、相关史书的描述相映照的方式,来解读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

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1982年毕业干复旦大学中文系,随后在《北京晚报》担任文艺记者和文学副刊编辑: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报》文艺部担任编辑。以文学传记、随笔写作为主要方向。
  主要作品有《胡同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萧乾

书籍目录

引言:封面人物,把历史串联第一章 1923:《时代》问世与中国的渊源 一、创造媒体帝国的人走了 二、在中国出生的“《时代》之父” 三、教育梦:西方传教士的历史尴尬 四、TIME的问世:“时间”还是“时代”? 五、封面人物走过来 六、封面中国人物背后的中国情结第二章 1924:枭雄周围的世界 一、“中国最强者”亮相 二、八方风雨中风光一时 三、政坛混战,乱花迷眼 四、临城大劫案震惊世界 五、土匪困扰的背后 六、不懂政治的军阀第三章 1925—1927:潮起潮落,一切又重新开始 一、勉为其难的革命家 二、又一次义和团的恐惧 三、混乱的南京 四、走进上海的征服者 五、最有价值的人质 六、流亡莫斯科之路 七、上海的婚礼与广州的暴动第四章 1928—1930:硝烟里,这一曲起承转合 一、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三巨头端坐在一起 二、蒋、冯父子均在漩涡中 三、“张之后的张”:从张作霖到张学良 四、“基督将军”——战士或叛徒 五、盟友间,起承转合 六、“独立王国”的毁灭第五章 1931:中国悲情 一、柳条湖爆炸 二、不应有的现场缺席 三、“中村事件” 四、黑色“九·一八”并非偶然 五、“大亚洲主义”幻想的破灭 六、张学良的抵抗或放弃 七、“人民外交”与职业外交的冲突第六章 1932—1934:人在风雨晦暝中 一、两度下野的人又骑在马上 二、走进中国的外国人 三、陈友仁最后一次的耀眼亮相 四、溥仪的皇帝梦  五、历史真相在何处?第七章 1935—1936:鲸须与拳击 一、“鲸须汪” 二、南京的刺杀 三、东亚前线炮声响起 四、中国在哪里? 五、聪明的出拳 六、目击历史,改变历史第八章 1937:输赢之间 一、红星在西方闪耀 二、蒋经国终于回来了 三、战争台风骤起 四、上海的悲壮 五、榻榻米上办公的日本首相 六、目击者把真相告诉世界 七、输赢之赌第九章 1938—1943:太平洋,看此番云聚云散 一、走进雾都重庆 二、不为人知的军队 三、偷袭珍珠港 四、取消外法权等特权的新约 五、宋美龄风靡美国第十章 l943—1944:落寞的身影 一、两种不同的对日作战方案 二、自修德披露饥荒真相 三、“老中国通”和“花生米”的较量 四、“乔大叔的战车”黯然而去 五、历史深处的落寞第十一章 1944—l945:在峭壁之上 一、“蒋身边的人”之外的人 二、他能取代蒋介石吗? 三、雅尔塔的夜色笼罩中国 四、有谁在听那些微弱的声音?第十二章 1945—1946:一页历史,已然翻过 一、在波茨坦与重庆之间 二、蘑菇云在日本上空升腾 三、日本天皇乞降 四、蒋介石由盛及衰之时 五、马歇尔走进国共谈判 六、一页历史,已然翻过,又如何打开?写在后面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我可能形成了关于美国的太浪漫、太理想化的观点。我距美国很遥远,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对于我来说,只要美国能成为一个黄金国,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确,我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看法,即假如美国有什么过错,那就是和其他国家的人民相比,美国有太多的人变得太富有,而富人则更容易变得有罪。形成这一理想化的美国观,是因为我接触到的美国人都是好人。(转译自《卢斯时代的中国形象》第48页)  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更重要的一面在于他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使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具有特殊感情。1941年,在一次演讲中,卢斯说:“整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人民像中国人民这样,以如此深厚的情感拥抱着和平、宽容和正义的理想。”《卢斯时代的中国形象》作者还指出:“他将他们视为充满智慧、能干的人类生命,他不同意对中美合作的指责。相反,他称赞在中国的美国教育家们在抗战中所逐步推进的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由美国人创建的教育机构。‘美国人应该越来越少,而中国人应该越来越多。’”  关注亚洲,对于卢斯来说,更大程度上就是关注中国。卢斯与中国的特殊感情,决定了他在日本侵略中国之后明显同情中国。他出面发起组织民间的援华委员会并率先捐款,还到各处游说和发表演说进行募捐。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美国政府除了谴责日本,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援中国,甚至没有停止为日本提供的贷款。对此,卢斯不断提出批评。他在《时代》上撰写社论,强调有必要停止为日本提供的经济贷款,转而援助中国。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当天,卢斯与父亲路思义之间发生了这样的故事——  这一天,卢斯和夫人在纽约寓所吃午餐时,传来了珍珠港令人震惊的消息。卢斯立即前去编辑部指导即将付印的《时代》、《生活》的修改。与此同时,他给父亲打去电话。路思义当时与女儿女婿一起住在波士顿。路思义年届73岁,且重病在身,但他仍为听到这一消息而激动。为中国的缘故,他和儿子一样,对美国现在向日本宣战而舒一口气。他说:“我们所有人现在都会明白我们对中国的意义,以及中国对我们的意义。”  路思义当天晚上逝世,死在亚洲战局和中国命运发生历史性转折之际。  虽不是传教士,卢斯却是虔诚的基督徒,卢斯延续着父辈的梦想。他对世界局势的判断,对自己刊物倾向的确定,有时不免受到其宗教信仰的左右。蒋介石、冯玉祥,在20年代《时代》出现的这两个封面人物都声称皈依基督教,这样一些与基督教相关的中国政治强人,自然会更加吸引了卢斯的目光。19、20世纪之交时,父亲以传教士身份出现,孜孜不倦于将上帝的“福音”传播到古老的东方,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皈依基督;卢斯则在20世纪20至50年代的数十年间,对皈依基督教的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抱有极大兴趣和偏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他对中国政局发展的判断。也许他对中国终于出现了信仰上帝的政治强人而兴奋。在幻想着以基督教改造中国的梦境中,他无疑还是和父母站在了一起。  冷战期间,卢斯一直站在支持蒋介石的立场上,即便在蒋介石到了台湾之后,他依然予以关注,曾到台湾和金门访问,并在1955年仍把蒋介石作为封面人物。不过,这却是最后一次。  卢斯的政治态度、宗教信仰和中国情结,一直决定着他以个人的方式关注着中国。  1955年,卢斯大胆提出一个积极的计划,以缓减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紧张状态,推进美中关系的良好发展,同时拯救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摆脱灾荒和饥饿。他建议美国向中国派出“组织起来的最强大的经济援助”。美国应该提供为期10年的2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从而改善共产党中国的生活水准。卢斯的计划包括制定一份妥协方案,既能包容国民党的观点,又能与共产党中国调和。卢斯关心的是共产党致力于一夜之间实现工业化中国的目标,有可能会造成粮食资源的紧缺,从而引发可怕的饥荒。他要避免“一次重大的人类灾难”。然而,没有明显迹象表明政策制定者们认真地对待过他的建议。(转译自《卢斯时代的中国形象》,第267页)  1948年之后,卢斯本人关于中国的谈论或写作很少,一直到1965年。这时,他同意美国有必要制定一项新的对红色中国的政策。这一转变时期激发卢斯提出一个新的“跨太平洋对话”的概念。1965年12月3日,他在旧金山以此为题做过一次演讲。他回忆说:  今天,东方和西方之间对话的范畴较之不久前的年代已有广泛的拓展。当我在耶鲁大学念书时,学校里只有一门关于东方史的课程,时间为一两个小时,听课学生只有6位。这一状况在发生珍珠港事件时也没有太大改变。当时,整个美国几乎只能找到20多位亚洲专家。而今天,据亚洲学会会长、前驻泰国大使的统计,至少有200位专家,并说这一数量近年内会成倍增长。(转译自《卢斯时代的中国形象》,第279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封面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5条)

 
 

  •   对文化和历史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李辉的文章自然不能错过,他写的胡风事件、周扬、丁玲等人物以及“沧桑看云”系列散文等,都颇值得细读珍藏。他也曾在中青报的《冰点周刊》写过“印象”栏目,但似乎没有给读者留下太深印象,可能是小栏目千把字的篇幅对于李辉这种“端庄耐心”的写作风格不很适合。去年听说谢有顺主持的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将“2006年度散文家”授予李辉,表彰的就是他写的“封面中国”系列散文。今天终于读完了这本300多页的《封面中国》(东方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感觉颇有收获,值得向朋友们推荐一下。首先是视角的新颖。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作者以《时代》周刊封面上出现的中国人物为线索,串联起1923-1946年的中国历史。这个视角以前没人用过。作为多年受正统的意识形态历史教育长大的人,从这个旁观者美国的视角看当时的中国历史,会觉得新鲜的让人咂舌。当时西方主流媒体关注的都是那些“军阀”“反动派”等风云人物,而不是南湖的一叶小舟和N次“反围剿”;在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原来是那样的复杂,“美帝国主义”居然跟中国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时代》周刊的老板卢斯就在中国长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第一个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是“中国最强者”吴佩孚,而深受两岸爱戴的伟人孙中山并没有上过《时代》封面,甚至还被美国人称为“勉为其难的革命家”。其次是细节的还原。书中引用不少当时外国记者对中国的报道,写得生动之极,充满着许多可堪玩味的细节。比如1923年山东临城大劫案,会让人马上想到现在发生在伊拉克或者阿富汗的人质危机,当时中国的确乱得可以。宋子文并不是“蒋身边的人”,曾经由于汽车玻璃被砸坏而对群众运动产出厌恶进而决定了他的政治倾向。伟大的校长蔡元培还曾被学生殴打过。蒋经国在苏联痛斥老爹的第二封信却是出于王明之手。蒋介石与史迪威的最终翻脸与史将军的一次突闯会场的羞辱举动直接相关。通过此书中二战历史的描述,还会注意到苏联在中日战争期间袖手旁观并随着形势变化不断谋求着本国利益最大化,而日本即便是在乞降时也能打一场保留天皇权威的“外交攻势”~~此书还有一个看点,就是那些活跃在中国的外国人。除了众所周知的鲍罗廷、史迪威、陈纳德、马歇尔、赫尔利外,还有直接影响西安事变事态发展的澳大利亚人端纳。在报道中国的外国记者中,除了被中国待为上宾的斯诺和史沫特莱外,还有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代》记者白修德,正是他亲赴河南现场揭开灾难真相,才使宋美龄的美国之行未能满载而归,而白修德与老板卢斯的最后决裂也可领略美国大记者与总编辑之间的立场冲突。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颁奖词写得颇为考究,结尾是这样一句:“李辉的写作告诉我们,真正的历史就在每个人身上,热爱现实者理应背着历史生活”。最后,期待李辉能够把1946年以后的《封面中国》继续下去。
  •   有启发、有深度,很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念!通过一本杂志的人物讲述时代故事视角很好,是一种新的写作视角,喜欢历史或者人物故事的读者可以看看,不经历史研究让人有兴趣,在史料取得上、和如何评价人物上都还算比较新,可以补充国内研究的不足,也可以互相印证,已让之前了解的史料有所辨别!不过有关历史的时间和人物描述,尤其是细节,不可偏听偏信!
  •   通过新颖的角度去理解中国当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扯开了主流观点对多元观点压制的网,让读者能从其他角度回过头来看中国、看中国发生过的事、看中国现代当代风云人物的时代表现,值得推荐。作者文笔流畅、语言优美,通过自己的文字使时空转换得落差化于无形,高手。
  •   慕名读了这本书,果然不同凡响,看得出作者为了写这本书下了不少功夫,时代一期出现的封面中国人物,作者会从横纵两个方面作全面的解析,很大程度上还了历史的真实面目,推荐大家伙阅读
  •   李辉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时代中的中国人物来见证当时的历史。给人真实的感受。而他用平实准确的语言和高超的叙事手段给我们呈现了我们所不太了解的历史时代(而这段时代恰恰是我们最应全面的了解的)。
    不知他还会接着把“收获”上的继续汇成书吗?期待中。
  •   历史是由成功者写就的,因此难以全面客观,历史发生时的分析评说虽然有局限性,但更加真实,尤其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本书中所涉及的这段历史(1923-1946),也具有每次改朝换代期间的鲜明特色,各种政治力量、经济利益在进行着混乱的博弈,其中的人物也并不是非黑即白,能将其脉络梳理清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者借用《时代》周刊中的报道,通过流畅的文笔,精彩的评述,将这段历史全面而又生动地展现给读者,一个个在我们教科书中呆板的面孔也渐渐丰满鲜活。热切的盼望着本书的续作尽早面世。
  •   目前还没看完。不过觉得很有意思,根据时代周刊把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利益纠缠交代一遍。让人看到历史背后的故事。而且很喜欢他的语言风格!!^^
  •   书中将中国某个时间段的历史资料以《时代》周刊为引,把历史展开叙述,印象深刻,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   当代中国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是催人奋进的历史。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之所以这样受到世界的关注,是一个大国的觉醒,是一个民族的觉悟眼,是人民彻底的革命。读史可以使人可以睿智,可以使人更加责任,更加使命。期待更多的优秀国人影响世界。期待亲爱的祖国真正成为富强、民主,影响世界的国家。爱国应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基础美德。
  •   通过美国人的视角,看美国语境中的中国故事、中国变革,那些特定背景下的事件和人物……
  •   从时代杂志来看中国历史,角度选的比较有新意,感觉对历史的展开,无论从宽度和深度都比较到位,文笔还好,满意。
  •   让我真正去了解历史,了解当时全球关注的中国。让我补充了一些教科书上没有的史实。让我重新认识了对某些人的评价。
  •   当我们看到的历史不能让我们深思,而是毫无意义的字符时,这样的历史就是被窜改过的历史。历史的意义应该是让人活得更明白!而不是相反!透过这些历史人物的面孔,和这些面孔后面的历史,让我更明白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
  •   物有所值,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   虽然还没看完 但是每天在办公室 拿着这本书 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历史会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这也是一条增长阅历的方式吧 更何况是建立在时代周刊的基础之上呢?
  •   从别的角度了解历史,看当年的风云人物
  •   一本好书,了解了很多大事,能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应该都不是小事
  •   很精彩的书,连夜读完,独特的历史事件回放.外国人如何理解中国.
  •   真实记录的一段外国人眼中的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的历史,另一只眼从另一个侧面看中国,视角独特,虽未必能全面反映历史,但还是值得一读。
  •   非常喜欢李辉的这本书,写的很细腻生动,对解放前期中国***和国民党之间以及国外媒体眼中的中国都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这本书,了解了中国自民国初年那跌宕起伏的命运,也深知中国***所创立的新中国是如此来之不易!!
  •   看看美国人怎说中国历史
  •   从一个很可观的角度,重述那20多年的国内国际的历史风云。很喜欢
  •   1923-1946 时代的封面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荣辱兴衰 不错不错
  •   讲述了很多历史的细节。不错,应该作为中学历史的补充阅读材料。
  •   看了这本书,令我更深入了解很多中国历史
  •   看大家的评论所以买的,读第一章觉得没什么,但是越看越觉得好看。作者通过历史的细节,看到很多真是的历史原像。
  •   了解中国历史的一扇窗口。
  •   像看小说一样了解中国的历史,也能读到很多课本上不一样的知识,不错!
  •   很棒,从另外一个侧面讲述那段历史
  •   这本书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是一种另一个视角的借鉴。
  •   觉得这本书非常不错,平实的文字给我们用另一个视角阐述那段历史,我始终认为那段历史是非常迷人的,远比之后的60年来的精彩。
  •   以前在收获上零散地看到,集结成书更完整系统。有关历史的另一种解读
  •   这段历史,书本上从来就没有直观的告诉我们。终于知道了一些这方明的知识
  •   这本书集合了封面中国里面所有好看的文章 非常好看 值得买
  •   先看的《封面中国2》,这次看1,都很不错,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史实
  •   前几天已经没货了,等了几天,看到有了,马上就下单了。现在在读封面中国2,很喜欢,估计1也应当不错
  •   单看这本觉得不错。不过跟《封面中国2》一对比,就相形见绌了。
  •   一段历史
    回头来看看
    总有些让人唏嘘的地方
    总有些让人怀念的东西
    只是
    时间总在向前

    借作者的眼
    我们又能回到当时
    那段岁月
    那段乱世
    俱往矣
    只留些微黄的照片
    飘着笔端
  •   也是历史知识的补充,值得看
  •   如果你只是接触正统的历史,则这本书是不错的丰富你的知识的书籍。
  •   很好看的一本书,从不同的视角来介绍历史,启发很多。
  •   这本书不是照抄照搬《时代》周刊原文,而是进行了加工,写成了散文,非常精彩,值得收藏!
  •   什么叫做“收藏历史”?什么叫做“走进历史”?请看看这本书吧。
  •   奔着历史的观点买的,没来得及看
  •   近距离的接触历史
  •   民国风云人物的真实写照
  •   由外国人的视觉认识我们国人所不了解的那些风云人物的过往。
  •   看看中国的故事,感动
  •   这是一种新的视角,从美国一方面来看中国。当然是有筛选,但也有借鉴意义。
  •   过去在孩子们的印象中,最经典的人物是米老鼠/唐老鸭/加菲猫/孙悟空,甚至是变形金刚,但我的孩子看了这本书后,他会突然跳到我面前大喊:“爸爸,我是小鸡卡梅拉!我想有个小弟弟。”或者,傍晚外出时,他也会手指天空突然问:“爸爸,我要一颗小星星,卡梅拉能要我也能。”总之,孩子爱小鸡卡梅拉,家长就高兴,也是此书的价值所在。
  •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希望,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画面。我会用书中讲述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积极发愿,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来到我的身边。以下是我从本书中总结出来的十条箴言。
    一、 相由心生
    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要做了半天,离目标背道而驰,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然后再向目标努力。想什么就来什么,所以只想好事情,不想坏事情。知道遇到坏事情如何解决即可,不要想象坏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常想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把好的事情视觉化在自己心中,时时想着。
    二、 能量之波
    思想是一种具有能量的波,思想也有频率能与宇宙各种事物产生频率上的共振。起心动念要注意了,好的念头、好的动机才能成就事情,达到目标,否则就会遇到层层阻碍。
    三、 控制思想
    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想法,不去想不好的东西,让自己的频率时刻保持稳定而正向。学会控制,不能由外部环境和事物影响自身的思想和情绪,要有一颗坚定的内心,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切忌盲目。
    四、 觉察感受
    时刻细心觉察自己的感受,当起心动念时,第一反应是好还是坏,有没有觉得不舒服,如果很高兴那么就是好的想法,如果很难受那么就是坏的想法,要马上消灭。
    五、 爱与被爱
    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爱,爱是最高级别的震动频率,与宇宙的所有美好的事物频率一致。因此,让爱包裹住想法,起心动念间心存慈爱。敢于付出爱,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用爱播种未来。
    六、 专心做事
    有了目标,不要总是考虑离目标还有多远,还有多久才能实现,越是对时间
  •   从人物讲到时事,浅显易懂,一本很好的读物
  •   视角独特文笔洗练举重若轻李辉有如此修为,敬佩
  •   可惜太短了共党的故事不让写啊气愤
  •   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推荐,买回来看后觉得很不错。无论是史实还是作者的见解,都充实而有特色。
  •   质量很好 好书 从各种资料读中国
  •   排版是我最喜欢的那种·~~~用西方的眼光看中国,是我们80后最喜欢的视角之一。
  •   虽然是些碎片,但写的很深入,基本展现民国初年的社会、政治状况,作者也有自己的观点,值得一读!
  •   这本书是别人推荐以后买的,当初就冲着它图文并茂,等拿到书后才发现我是真的买对了,很好看~
  •   一直都想买这本书,上周六到货了,感觉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纸质不错,内容刚看,也不错.
  •   我想去看海/我想有颗星星/我想有个弟弟/我去找太阳/我爱小黑猫/我能打败怪兽……从这些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小鸡卡梅拉的自信!我家三岁的宝宝看过这本书,天天喊着:“我要去看海!我要打败怪兽!……我要……我要怎样怎样”总之,一付信心十足的样子。很好,能给孩子带来自信,我相信是所有妈妈都希望的,感谢当当的热力推荐。
  •   极力推荐,非常期待作者的下一部作品。
  •   内容很吸引人,就是书的纸张有些泛黄。
  •   写的比较实在。被某个人给“拿”走了。
  •   虽然对她的歌不太感冒,不过这本写真真的不错~~~超值~买来送人的,结果自己先翻了~
  •   这本书写得很为动人心弦啊!
  •   这本书我是参加活动作添头买的,但书的内容出乎意料的有意思。
  •   超值的一本书,还没仔细看,也就是大概先翻了翻,留一本吧
  •   这本书真的不错,颠覆了以前的认识,原来我们接触到的事实如此的单调,难免会有一些错误的意识形态,这本书是面小镜子。
  •   最初是从《收获〉上面看的节选,很是喜欢,作者的文笔很流畅,阅读很愉悦........
  •   有新得认识
  •   恩,还没有看,但是是老师推荐的应该不错。买的很便宜
  •   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
  •   还不错哦的啦还不错哦的啦
  •   还没看完,但是真的觉得很不错
  •   给力,不错~
  •   以前在《收获》上连载过部分,一直想找整部的,终于找到了。非常好
  •   买给弟弟的,他指名要买的,在当当买很实惠
  •   李先生的书就是大气。
  •   要买就买2本,一起读了
  •   又给朋友买了本,很好。
  •   补补近代史,不错!
  •   图书质量很不错
  •   静下心看 不错!
  •   以前在收获上连载,为了看买了一年的收获
  •   书很好,准备买第二本
  •   速度真的很了得!还没来得及换开零钱书就来了! 手感不错 清晰有质感!
  •   对我来说 比较难看懂啊 但是文章内容了解到很多教科书上学不到的东西
  •   很好。到货速度也快,就是物流的业务员素质不咋地。
  •   岁月沧桑,往事如尘。
  •   撕烤者撕烤者撕烤者撕烤者撕烤者
  •   和fuguoyong的书对照来读会有更多收获
  •   李辉的写作坚韧沉实、端庄耐心。他的文字,不求绚丽的文采或尖锐的发现,而是以一种责任和诚意,为历史留存记忆,为记忆补上血肉和肌理。他在史料上辨明真实,在人物中寻求对话。他的一系列著作,作为文化史研究的生动个案,为理解20世纪的中国增加了丰富的注释。他发表于2006年度的“封面中国”系列散文,以《时代》杂志封面人物为引,重新讲述现代中国的光荣与挫折,并在历史的缝隙里忠直地解析人心和政治的风云。这些旧闻旧事、陈迹残影的当代回声,融入了讲述者的感情*也敞开了历史新的可能性和复杂性。李辉的写作告诉我们,真正的历史就在每一个人身上,热爱现实者理应背着历史生活。
  •   《封面中国》李辉的书大多都是写历史的,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写历史时,不取中国国内对历史人物的排行,而是以美国时代周刊里对有关中国的的一些历史人物,为切入口来写,像一些个在国内没有多大分量的人,也在其中。但也反映出一个客观的历史。这正是这本书的新鲜之处。书中不仅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不仅有中国的新闻也有外国的当时的新闻,两相对比,感觉中国注重一些事件在于大事,以大事论大势。而外国的新闻写作,则是从小事入手,小事中见大势。从这一点来讲,中国人的性格和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不直接的体现出来,外国重实际,重务实,中国人则是除了大事,小事都不怎么看得上。这些的事情需要深思,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这本书值得推荐!
  •   从时代周刊封面做引,提供了民国20多年历史的一个新视角,蛮有趣的。知道了很多美国媒体对那个时代中国的看法,和我们原来的理解未必十分一致,但历史是怎么样,其实谁也没办法说谁的理解就一定是对的,就是当时代的人都说不清楚,何况后人呢。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是当故事书看待,蛮多感慨的,主要是针对那些个历史人物。比如张学良,他当年何等年轻有为,后来和年轻时的境遇何等落差,结果他老人家又这么长寿,人的一生到底什么是重要的,真的很难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