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李娜  页数:20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日本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看起来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台驯服而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渊源于此的生活准则散揪于日本社会,代代传承,以至终古不变。     了解各民族人氏血脉,探寻各民族文化,求因族而异的沟通路径。本丛书立足于传播真实、全面的文化知识,完整地再现每个民族的文明血脉,基于历史文化史实,用灵动、活泼、亲和的语言、全方位地来描述各民族的性格特征和文明特点,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民族起源与民族性格 第一节 在和民族——单一的幸与不幸 第二节 岛国根性——“居相近,心相远” 第三节 民族性格——暖昧与腹艺 第四节 模仿与创造——“一切创造都从模仿中来” 第五节 勤勉的民族——“经济动物”  第六节 马不扬鞭自奋蹄——“危机意识”  第七节 落在异域生情根——“滴水融入大海”第二章 日本人的信仰和精神结构 第一节 “拿来主义”——日本人的混合宗教信仰 第二节 “殉情”和“切腹”——日本人的恩义意识 第三节 欠负——报恩——日本人的“恩义意识” 第四节 各守本位——日本人的“等级意识” 第五节 从众无惧——日本人的“团队意识” 第六节 武士道——影响日本最深的精神文化第三章 日本文化的独特成就 第一节 哲学——“日本没有哲学”? 第二节 《源氏物语》——兼谈日本文学之美  第三节 浮世绘和歌舞伎的时代——文化新模式的诞生  第四节 能乐——世界现存最古老的舞台艺术  第五节 科学——日本人与诺贝尔奖  第六节 教育——在改革中嬗变成世界一流  第七节 松下的启示——独特的企业文化  第八节 卡拉OK对世界自娱文化的贡献第四章 日本人生活文化面面观  第一节 和服——服饰生活中的眩目艺术  第二节 日本料理——精致而有原则的饮食文化  第三节 “榻榻米”上的世界——起居生活与日本人的心理  第四节 “专业主妇”——从日本女性谈起  第五节 节日与习俗——繁多而有趣的风俗一瞥  第六节 家庭·婚姻·独身——兼谈日本人的家庭关系  第七节 享乐——日本人的必观念和“风俗业”  第八节 “动漫王国”第五章 艺能的文化  第一节 茶道——茶的精神与禅  第二节 花道——插花艺术与自然观  第三节 相扑——日本的“国技”  第四节 柔道——享“柔道”之美誉  第五节 书道——“心灵的艺术”  第六节 剑道——“以剑证道,以道御剑”第六章 与日本人效的艺术  第一节 鞠躬——如何掌握弯腰的深浅程序  第二节 谈话——说多些还是说少些  第三节 约会与访问——选个什么时间和地点  第四节 用餐——饮食礼节知多少  第五节 穿着——随便些还是郑重些  第六节 礼物——是否要送?送点什么  第七节 禁忌——交往好与坏的关键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民族起源与民族性格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夫人在《菊与刀》一书中,对日本民族的两重性作了精辟的阐述。“菊”指樱花,一种美好的植物,象征了日本人性格中温和淡雅的一面;而“刀”,一种凶神恶煞的武器,象征了他们性格中原始野蛮的另一面。前者源于东方文明价值观,是表层的理性层面,后者源于太平洋原始民族的野性,是深层的非理性层面。当“菊”的盛开覆盖了“刀”的凶光时,我们看到是大和民族精美的插花,优雅的茶道,谦恭有礼的表象;一旦“刀”的利刃凌驾于脆弱的“菊”之上时,我们看到的是战火纷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野兽般的杀戮将其邪恶的本质展露无疑。  何其矛盾的日本人!  第一节 大和民族——单一的幸与不幸  1986年,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曾有过“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的发言,立即引起阿伊努人的抗议和舆论的批判。因为其无视阿伊努族这一少数民族的存在。但是,作为一国的首相居然讲出这样的话,从反面也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日本人头脑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单一民族”观念,即只存在他们自称的、单一的大和民族。  历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一书中的正文中第一段这样写道:我们日本人,从能够回溯历史的最古的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是同一种族,在同一地方,即现在的日本列岛上生存过来的。在这当中,与若干其他种族有过混血,但是,没有发生由征服与被征服带来的种族交替,也没有大规模的种族融合。日本人从原始的野蛮时代开始,到如今的现代文明达到了一流水平,社会与文明没有间断地发展过来。  这是日本历史的一大特征。  在日本列岛上生存的人是同一种族,都用日语,都信奉天皇信仰神道教,都具有同样的生活方式。这样在日本列岛上,人人都有同样的语言、同样的信仰、同样的生活习惯,都归属于同一个集团——以“我们”的意识结合起来的人类群体。从这个角度讲,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日本民族只有在日本才有,日本语只有在日本才用,日本人、日本语和日本列岛形成三位_体的组合——日本国家。其单一性、纯洁性是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日本的单一性从某种角度讲也许是日本的幸运。单一民族的日本从未有过民族之间的纠纷,也没有发生过因宗教引起的战争,在凝聚民心方面,在国内治安方面,都不费什么力气。日本如今经济能如此发达,也是托了日本人同质性的福。  事实上,日本并不完全是单一民族国家。在北海道有一个土著的阿伊努民族,在大和民族的同化之下,他们已经失去了独自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从一个民族变成了具有民族头衔的日本人群体;另外,还有一部分一直被日本人当作是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他们几乎都是几代居住在日本,而且多数取得了永久居住权和日本国籍,但他们从不被承认是日本人中的一员,始终被排斥在日本国民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外来集团——琉球(冲绳)人,日本在1609年吞并琉球之后,彻底地进行了强制性同化,琉球民族没有了,全成了日本人。日本不允许也不承认有规模的其他民族的存在,琉球就是一个例子。  从日本人的起源和基因方面来讲,日本人绝不是“单一”的,或者说绝不是“纯粹”的。可是长年的“单一民族”文明的积累使得日本人形成了强烈的“单一”、“纯粹”的意识,日本人一向追求“纯粹”并笃信“纯粹”。日本人普遍认为日本民族是单一民族,不仅如此,还认定日本人是与在地球上的其他民族或人类相当不同的一族特殊人类,特别强调“大和”民族的特殊性,强调与他人的区别,“内外分明”,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完全的整体,以自己的特殊性结成日本式的集团,以这个坚固的集团力量去与外族抗争。他们个人在做人之前,首先是作为整体“日本人”当中的一分子。因此,在民族意识的表现上,总是以“自本人”这个整体来对比其他民族和国家。在文明落后,在遭到失败与挫折的时候,轻易地认定那是因为整体“日本人”的民族和人种低劣的问题,整体“日本人”都懊恼沮丧,一蹶不振。在军事上取胜和经济上发迹的时候,又轻易地认定那是因为整体“日本人”的民族和人种优越的原因,还要宣扬日本人的基因如何如何优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玩味的现象。  第二节 岛国根性——“居相近,心相远”  岛国根性是日本人自己形容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特征的说法,岛国根性是日本人基于岛国这个前提,生存在这个岛国的这些人群经数千年历史沉淀形成的气质、性格以及价值观当中,与大陆民族的宽厚、大度、沉稳的精神状态相比,显露出来的劣根性部分。日本人认为,那种互相嫉妒、排斥、对他人的猜疑心,不顾大局,处处为小事处心积虑,卑屈与盲目骄傲都是岛国根性的反映。从崇拜外国到国粹主义,从自卑感一下子可以变成唯我独尊,这些情感上的大起大落无疑是岛国根性的作用。  大海是日本列岛的天然护卫,它保护着日本人,使他们千百年来过着比较安宁的生活,免遭异族的入侵。但长期的“孤岛”生活养成了他们封闭内向的性格,对“生人”心存芥蒂,不肯轻易打开自己内心的大门。他们拘谨而害羞,不善于和外人打交道。  为了疏缓一天的紧张神经,日本人晚上下班之后,按习惯工作同事常常出去喝酒小聚,借酒来发泄工作的压力、调解人际关系。大部分日本人酒中酒后,借酒吐“真言”,相互几乎无话不谈,感觉好像亲密无问。但是第二天立刻判若两人,相互问立刻又保持着以往的距离,就跟昨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对彼此都爱搭不理的,有时显得比平时还冷淡。日本人之问处理人际关系时,他们往往就要保持着这种若即若离的平衡。  日本人心眼多是出了名的,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封闭而复杂,谁也搞不清楚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们普遍都有两种形态和面孔,一是社会性的,二是个人性的。在个人交往的环境,露出个人性的面孔和性格,无所顾忌地自然表现,但是在社会组织里,也就是在集团中,表现得就截然不同。  有人戏称,要想让日本人(作为个体的日本人)难受,就让他欠你的,总让他有还不完的情。如果你给了日本人一点恩惠,或送他一件什么礼物,或帮了他一点小忙,他就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还你些什么,而且作为“还礼”的价值,好像被精密地计算过一样,基本上和你给他那一份相等。他们似乎严格遵守着一个不成文的协定,“谁也不欠谁的,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作为还礼,你要是多给了,并不表明你做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壮举,而是你又给人家添了麻烦,使对方觉得他又多欠了你一些,还得找机会以某种形式补差还给你。日本人就在这一送一还之间平衡着彼此的关系。  日本人的人与人之间有一个大家都尽量保持的几乎相等的距离,并且时时刻刻度量和确认这个距离。这个距离是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维系集团共同意识的纽带,一般这个距离不宜太远也不宜太近,远了就有疏远之嫌,立刻引起相互的猜疑,自己何处伤害了对方?对方为何待自己那样?被疏远的一方立即就会做出反应或以某种方式给予回击。  日本人对处理人际关系异常用心,对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互对待方法、程度、深浅、远近异常敏感。日本人一般都小心翼翼地选择自己的言辞,礼貌周到地应酬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对不起”、“抱歉”、“谢谢”之类的词语常挂口边,以致让人感到腻烦。把关系距离弄近了更是要不得的事情,那样会使对方不知所措而引起反感,怕距离太近了以后不好相处,怕打破以往的等距离均衡而难以相处,怕因此而影响与相关的其他人的关系。在一个集团中,为了人际关系的均衡,各人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几乎看不出谁和谁关系更好一些,不存在什么莫逆之交,因为他们认为,超常的关系是危害集团的祸种。可以说,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均衡的礼尚往来,是在日本这个以集团为基本活动单位的社会生存的基本手段。  第三节 民族性格——暧昧与腹艺  单一的语言、单一的民族以及同样的生活习惯,长期近乎与世隔绝,形成日本暧昧的文化习惯,以及造成暖昧、疏通暖昧、解决暖昧的通道——“以心传心”。“以心传心”是日本人所特有的技能,这个技能又叫做“腹艺”或“非语言交流”,顾名思义就是肚子里的艺术。  日本人之间用含糊的语言交流,不用明明白白表达就可以相互把事情搞清楚。这是因为日本人相互之间长期都用同一种语言,他们非常了解对方的表达方式。“日本人把腹中语言看作是人际交流的最高形式,当一个需要帮助的朋友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时,他只需暗示一下,需要帮助越大他就越含糊。而朋友一方也觉得他不必直接把事情说得很明白,而是靠感觉去理解。由于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又有共同的经历,并处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以他们掌握了使用少量语言来交流相互愿望的艺术。”  日本人之间似乎有一种不成文的约定惯例,人人遵守。他们很少有与他们有不同想法、不同习惯、用不同语言的外族人接触的机会和经验。他们曾经长期根本没有必要去与有不同想法、不同习惯、用不同语言的各族人打交道,如同一个闷罐里的蟋蟀,彼此互斗而相安。由于想法、习惯和语言都没有什么障碍,对方想要做什么就比较容易“猜”到。在语言上硬要把事情说得“一清二楚”就没有必要了。  日语是在日本单一民族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也为暖昧、含糊与暗示提供了极方便的交流工具。日本人在使用语言时小心翼翼、谨慎自省,用既能适当地表达个人情感,又不致引起刺激和冲突的暗示方法来操弄词语,暧昧地用“以心传心”进行交流。日语的语法有一个特征,即肯定或否定放在句子的最后,当一个人在表达意图时,前面说了一大套,这当中可以从对方的反应以及表情变化来揣测说话者的态度。选择最后是用肯定还是用否定,或否定之否定再加上推测式的语词和语气来个不置可否,既适当地表达了暖昧意图,又能不使对方不满或难越。因为日本人深信,对方具备“以心传心”的功能,一定能够理解他的意图。  日语中最最常用,也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一个词——哈依,其意思是极其模糊的,解释为是、是的、行、好、对,但是用起来往往并不一定是本来的意思。当你和日本人在谈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你长篇大论讲得口干舌燥,对方连声“哈依哈依”,这表明他是在听,并不一定表明他赞同你的观点和看法,往往你得把“哈依”当作他们的口头禅而不能照字典上的意思去揣摸他们的真实意图。他们有个习惯,总是想方设法让对方明白,他们已经听懂你的意思了,即使有时候其实是“不懂装懂”的搪塞。从这个意义上说,“哈依”有时候的确只是作为反应的一个抽象符号,而无实际意义。对这样常常暖昧地利用的词语,日本人也不能立刻理解,但他们会开动其他的感官,用视觉与听觉来感受甚至是微小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点语气变化,那里包含着暧昧的真意。因此可以说,暖昧为日本人的感性提供了施展魅力的舞台,并且也为日本人的“以心传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的暖昧是与日本这个倾向于集团主义的单一语言、单一民族的社会构造相辅相成的。理解暖昧,或者“以心传心”,需要非常懂得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习惯,并且要有极好的日本式的感性神经。因为“非语言交流”是积累在内心深处的条件反射之上的,是日本悠久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日本人之间很容易形成默契,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但这对与日本人交流的外国人来讲是最难的作业。语言可以学得很好,便是要能够与日本人一起“以心传心”,不是从小就在日本生长、受教育并与日本人进行广泛长期的交流,可以说谁也别想掌握“腹艺”这个本事。  第四节 模仿与创造——“一切创造都从模仿中来”  日本人善于模仿和学习,这是世界公认的。虽然日本也具有一些非常独特的文化,但是就连日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日本的文化、文明当中,完全独创的部分并不多。日本从很久以前就开始模仿学习外国的文化、技术的制度,特别是善于把学来的东西进行加工与改造,然后为我所用。日本的文字、文学艺术、建筑的风格和技术,乃至古代的文明多是从中国来的,迄日本的国粹——天皇、神道教、茶道、花道、相扑、柔道等,也直接或间接地与同中国的交流有着关键的因果联系。到了近代,日本又吸取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建设的经验和文学艺术中的优异成分,而在当代的日本又开始向美国学习:日本的“和平宪法”是美国占领军给制定的,国家政治制度是美国占领军给构造的,在日本带有现代气息的各个角落无不有美国的影子。可以说,成功地利用这种方式发展起来,在世界历史上,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是绝无仅有的。因为日本人深深地体会到,依靠学习模仿来发展自己是最为方便、节省而快速的发展方式。  日本人虽然从外国引进文化和技术,但是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什么都引进,不是什么都搬照用的。日本人有“取好”的习惯——“好,则取而用之”,模仿的关键在一个“用”字上,发现外国的什么东西是自己没的,而且是自己所需要的,拿过来便用。令人惊奇的是,那些似乎是与日本文化传统格格不入的各国不同的文明,混杂在日本居然没有发生好像是格格不入的矛盾和冲突,而是非常圆润地被组合起来,形成了日本式的混合性文化。以其超常的受容性(引进)和变容性(改造加工),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变成了日本自己的、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并且被高效率地用起来,带动了日本的发展。  日本人认为,日本文化最具创造性的当属日本的语言了。日语由汉字和假名组成,汉字是从中国引进的表意文字,假名是日本发明的表音文字,还有,日本人用假名来表达从其他外国尤其是欧美引进的词汇,形成日语中的外来语。日本人利用汉字和假名,既能表意又能表音,实际实用,柔韧自如。虽然日语在表意上不如中国语言、在表音上不如欧美语言做得彻底,多少有点“半途而废”的感觉,但是其混合使用发挥的效能和技巧具备其他语言所没有的某些优点。  日本人利用汉字,并且根据需要组合汉字,发明了不少新的汉字词汇,连汉字的鼻祖——中国近百年来也引进并使用不少日本发明的汉字词汇。如:民主、科学、历史、人气、景气、俱乐部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卡拉OK。卡拉OK,“卡拉”是日语“空”,“OK”是英文词乐队(orchestra)的意思。这个词用了汉字的“空”和英文的“乐队”一词的意思组合,再用日语的假名记述,来表达光有声音没有乐队的伴奏录音,可谓是汉、英、日三语混合的杰作。中国引进卡拉OK,为了准确表达其发音,不得不引用英文字母。卡拉OK这一日本的大发明如今风靡全世界。  从语言可以看到文化的缩影,日语的表达记述方式不正说明了日本文化富有受容性及其特有的创造性吗?  胡适在《信心与反省》一书中的一段话精辟地分析了日本人的模仿与创造的合理结合与发展:  我们不可轻视日本人的模仿,抹杀日本人善于模仿的绝大长处。日本的成功,正可以证明我在上文说的“一切创造都从模仿中来”的原则。  日本民族的长处全在他们肯一心一意地学别人的好处。他们学了中国的无数好处,但始终不曾学我们的小脚、八股文、鸦片烟。这不够“为中国取镜”吗?他们学别国的文化,无论在哪一方面,凡是学到家的都能有创造的贡献。这是必然的道理。浅见的人都说日本的山水人物画是模仿中国的,其实日本画自有他的特点,在人物方面的成绩远胜过中国画,在山水方面也没有走上“四王”的笨路。在文学方面,他们也有很大的创造。近年已有人赏识日本的小诗了。我且举一个大家不甚留意的例子——文学史家往往说日本的《源氏物语》等作品是模仿中国唐人的小说《游仙窟》等书的,现今《游仙窟》已从日本翻印回中国来了,《源氏物语》也有了英国人卫来先生(Arthur Waley)的五巨册的译本。我们若比较这两部书,就不能不惊叹日本人创造力的伟大。如果《源氏》真是从模仿《游仙窟》出来的,那真是徒弟胜过师傅千万倍了!  日本今日自造的纺织器是世界各国公认为最新最良的,连英国纺织业也不能不购买日本的新机器了。这是从模仿到创造的最好的例子。  我们到了今日,若还要抹杀事实,笑人模仿,而自居于“富于创造性者”的不屑模仿,那真是盲目的夸大狂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日本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给同学买的 据说不错 继续支持
  •   还可以 给朋友买的
  •   介绍日本人及日本文化等等都很全很详细,喜欢~~
  •   对于感兴趣了解日本人文文化蛮不错的一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