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彩风流-袁枚传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王英志 东方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王英志  页数:19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清代诗坛盟主袁枚,任县令7年,勤政廉洁,率民抗灾,博得“大好官”之美誉;只是始终觉得怀才不遇,又不甘心做大宫之奴,加之放荡不羁而遭人攻讦,终于在34岁之际毅然辞官。从此隐居南京随园约五十春秋,优哉游哉度过潇洒风流的一生。他于诗坛独树“性灵”之帜,成为性灵派主将,结交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共创诗坛新格局。提携后学,广招弟子,尤多闺秀门生,构成诗坛新景观。晚年老当益壮,四方出游,天台寻胜,雁荡观瀑,黄山揽云,桂林探洞……足迹遍神州,诗篇近五千首(含集外诗)。他走过了一条先仕后隐的人生道路,显示了独立不羁的个性风貌。

作者简介

王英志,1944年11月生,吉林长春人。196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于苏州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出版社编审,文学院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从事中国古代文论、明清诗学研究,其研究注重诗论与创作相结合,已出版著作约三十部、论文百余篇。其《清人诗论研究》开新时期清代诗学研究之先河;《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新探》被评为新时期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其《性灵派研究》、《袁枚评传》被评为具有开创性的力作;其主编的《袁枚全集》荣获多项国家级大奖。其《中国古代山水诗史》清代山水诗编则开拓了清诗研究的新领域。其主编的《清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入选第二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颁荣誉证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原是奇才应运生 一、阳春之子,式微之家 二、少年奇才,刻苦好学 三、省叔桂林,扬名广西 四、应试报罢,落魄京师 第二章关心循吏口碑悬 一、金榜题名,荣归完婚 二、考试末等,外放江南 三、溧水、江浦,初显吏才 四、调任沭明,情系苍生 五、治理江宁,四载乞归 第三章随园形胜俨蓬莱 一、挂冠省亲,治理随园 二、赋闲三载,经济拮据 三、赴任陕西,丧父辞归 四、广交文士,诗酒风流 第四章何尝名教不风流 一、无子为名,一再纳妾 二、寻花问柳,怜香惜玉 三、宠爱弟子,亲昵伶人 第五章一代文章仰巨公 一、倡“性灵说”,与沈论战 二、当代龙门,提携后学 三、文武权臣,欲列门墙 四、诗佛、诗仙,生死之交 五、袁、赵同调,共倡性灵 六、文字结缘,神交船山 第六章才女尽为诗弟子 一、孙氏姐妹,同为弟子 二、湖楼诗会,广招才女 三、画舫载美,同游西湖 四、闺阁弟子,佩兰为冠 五、吴门才女,闺中知己 六、撰写《诗话》,编辑《诗选》 第七章万里江山助壮游 一、出游天台,石梁观瀑 二、龙湫作歌,温州坐筵 三、饱览黄山,峰奇境险 四、舟行万里,诗吟南国 第八章回首仓山各黯然 一、年逾古稀,自挽、告存 二、痢疾复发,文星陨落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人将信将疑地回去了,不知这位袁老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两天,袁枚传唤二人重新到衙。袁枚指着案上的卷宗说:“这些旧卷宗我全部丢弃,以前的事统统不管。我今日发给你们一人一份地契,荒地各开垦一半,土地归你们所有。但以后要按规定交纳土地税,如果你们再争斗,则没收地契,从重处罚!” 此判合情合理。二人有了地契,一半荒地就名正言顺地归为已有,不能不心悦诚服,于是叩谢了袁县令,领了土地证,笑呵呵地回家了。 此事不胫而走,袁枚判案有方,声望日高。 六月的一天,溧水城来了一个骑驴的老头儿。他头戴一顶草帽,好像是走亲戚的。但走得慢悠悠的,凡路上遇见老翁、老妪,即下驴去问路,问后又似乎无意地问:“听说此地知县是新来的,不知是否贤明?” “袁知县是少年翰林,如今只有二十七八岁,但判案最聪明。…袁知县心地慈厚,治理有方,超过上任百十倍!”老头儿一路问了好几个百姓,几乎众口一词地夸奖:“吾县袁知县,实在是大好官!”老头儿听得喜上眉梢,问明了县衙之所在后,鞭策着毛驴,得得地向县衙奔驰而去。到了县衙大门,也不下驴,直闯而入。衙役拦阻不及,跟在后头发火。 袁枚妻王氏忙出内室来察看,待老头儿下得驴来,摘下草帽,王氏惊喜不已,竟是公公袁滨驾到。原来袁滨自接到袁枚外任溧水县令的消息后,放心不下,所以不请自到,要看看儿子的业绩。 不一会儿袁枚接到衙役报告,从外赶回,见到父亲忙下跪,道:“孩儿不孝,不知父亲大人驾到,有失远迎,请父亲恕罪。” 袁父笑眯眯地说:“孩儿快起!为父一路私访,皆说儿是循良之官,为父真是惬意,胜过吃山珍海味。儿如此有出息,真乃袁家之福气也!” 袁枚见父亲高兴,自亦欣喜,又恰到好处地讨老父欢心说:“这全亏父亲大人当年教诲孩儿以法治人。”此话说到擅刑名之学的袁滨心坎上,忍不住大笑起来。 当晚袁枚设宴为老父接风洗尘。不久袁枚母亲亦来到溧水探望儿子。 袁枚夏季五月宰溧水,待到秋季七月,上司忽然发来调令,命袁枚改任江浦县令。溧水经过两个月的治理,如今民风渐正,民心已安。袁枚对这穷县亦产生感情,真合不得离开这外放生涯的第一站,如同“鸟因枝稳恋残春”(《自溧水移知江浦,留别送者》)。但调令既到,只能服从,全家打点行装,准备动身。 溧水吏民对袁枚这位年轻有为的知县更恋恋不合,两个月的治理成效,使大家对来日充满更大的期望,现在一旦知晓好官调任,都觉得心情沉重。袁枚启程之日的清晨,下了一场暴雨。雨停后,袁枚全家登车出发。还未走到城中心,就看见前面路两旁,黑压压一片人,原来是许许多多吏民夹道送行。不少人因无雨具,被刚才的大雨淋湿了。其中一些老太太见车子过来擦着眼泪。车驶近百姓,人群中走出一位须髯雪白的长者,双手捧着一件长袍,敬献给父母官袁枚。 袁枚赶紧下车接过来,展开一看,长袍上用金丝线绣着县城成百上千个姓名,金光闪闪。原来这是一件“万民衣”,是城中几位巧手的姑娘、媳妇连夜合力赶绣出来的。袁枚披在身上,百姓们齐声欢呼,一片喝彩。车中二老见了,老眼湿润,为儿子骄傲。 袁枚则热泪夺眶而出。袁枚步行随车,一路作揖,走了好一段路,才上车驶去。在车上还频频向两侧百姓拱手相谢,说:“枚愧领了!乡亲的情义枚终身不敢忘。请回吧!”坐在车上抚摸着“万民衣”,袁枚感慨万千。刚才的一幕,是自己离京时做梦也想不到的。百姓是这样淳朴善良,自己不过刚干了点事,却受到这样重如泰山的回报,翰林院有何可留恋呢?于是随口吟咏道:“早知花县此间乐,何必玉堂天上望!”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扫除了外放以来心头的愁云。 车行到郊外,见稻苗已长高,满眼翠绿,袁枚激动的心情逐渐平静,开始考虑江浦县的事情。突然听到车夫一声“吁——”,车子停了下来。袁枚头伸出车窗,向前张望,只见车前路上跪拜着一个青年。袁枚有些惊奇,忙说:“快起,你是何人?” 此人站起来后,细细道来:他是江苏高淳的秀才,叫李名世。一个月前因事曾到溧水,偶然路过县衙,而旁听了袁枚审案。见袁枚审判清楚、公正,十分钦佩,觉收益良多。于是索性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每当袁枚审案都去聆听。半月前才回家,还向其父母、乡亲宣传。近日得悉袁县令另有高就,故奉父命特赶来送行。 袁枚未料自己调任,此青年还老远赶来,平静的心潮又翻动起来,立即拱手致谢:“有劳公子专程相送,枚感激不尽。期望以后在江浦迎候公子。” 李秀才一边点头,一边从袖中取出一封银子,足有五六十两重,献给袁枚说:“此来受家父之命,敬献白银一封,聊表寸心,不成敬意,万望笑纳。” 袁枚慌忙谢绝:“无功焉可受禄,使不得,使不得!”袁枚父母亦在旁插话:“公子情意可领,银子不能收。”

后记

我真正开始去了解袁枚及研究其著作,是1979年师从江苏师院(今苏州大学)中文系钱仲联教授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硕士学位以后。此前已粗读了袁枚的《随园诗话》,觉得大有美学价值,不乏精华,并非如郭沫若所言那样陈腐不堪,再查阅“文革”前的有关论文,对袁枚诗论亦颇多持否定态度者。因此,欲做“翻案文章”,硕土论文以《袁枚“性灵说”新探》为题。为写此论文,除继续深入研究《随园诗话》之外,亦翻阅了《小仓山房诗文集》、《小仓山房尺牍》、《子不语》等袁枚其他著作,知他在诗歌与古文、小说创作上亦成就卓著,从其著作中了解到袁枚不仅才学非凡,且具有反传统、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更觉袁枚此人不可小觑,大有研究余地。    由研究袁枚性灵说诗论引发,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开始对清代诗论作较全面的研究,1986年出版了第一本专著《清人诗论研究》,但对袁枚的研究并未放弃,以后又陆续出版了《续诗品注评》、《袁枚与随园诗话》、《袁枚诗选》三部著作,进一步探讨了袁枚及其诗学。尤其使我高兴的是应江苏古籍出版社之邀,1991年开始主编校点本《袁枚全集》,广泛搜集、校订袁枚著、编的诗文集及有关资料二十余种,从而对袁枚其人其书有了更深人、全面的把握。此书一套八巨册、413万字,价格自然不菲,但未料到1993年出版后不到一年即售罄(1997年又再版),有不少专家学者及普通读者来信托我想办法代购。袁枚在读者中竟有这样的影响与魅力,让我吃惊,亦增强了我继续研究袁枚的信心与兴趣。    此后的心愿是想写一部学术性的《袁枚评传》,而恰巧匡亚明先生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丛书编委会约我写其中的《袁枚评传》一书,可谓正中下怀。只是由于忙于手头的《性灵派研究》等书稿,一时未动笔。    未料在1996年夏,《性灵派研究》写了大半时,王锺陵先生命为其主编的“中国文人传记丛书”写一本《袁枚传》。它不是学术著作,是文学性传记,与《袁枚评传》完全是两码事。此书属于我“计划外”的写作,而且是陌生的体例,但又是具有诱惑性的题材。是否接下这个任务,令我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诱惑”占了上风,终于毅然答应了。    因为对袁枚的材料较熟,以前有过从事文学创作的经历,所以写来比想象的’要顺手,断断续续伏案挥笔,一年多竟然草成。撰写文学性传记乃初次尝试,没有经验。但我以为传记首要是真实,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都必须有根有据,容不得胡编乱造。当然文学性的人物传记应该进行艺术加工,可以合理想象,但只限于细枝末节。这一原则可以古代司马迁的《史记》、现代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为楷模。本书就是遵循这个原则来撰写的纪实性与文学性兼具的袁枚传记,力求可信而耐读。    此书原名《红粉青山伴歌吟——袁枚传》,颇受欢迎,如今已很难觅到。现在东方出版社愿意重新出版此书的插图本,我对内容也进行了修订增补,已经是新的版本,兹改名为《文采风流——袁枚传》。    此书的写作与修补都得到内子周嫣女士的帮助,她做了大量的收集、扫描图片,整理、复印资料等工作,特在此说明并表示感谢。    王英志    2011年3月

编辑推荐

《文采风流:袁枚传》编辑推荐: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袁枚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这位阳春之子、旷世奇才,走完了人生的四季,于冬季回归自然。噩耗传开,大江南北挽诗如雪片般飞传,许多故旧门生回首仓山,黯然销魂,痛惜中国18世纪中叶的诗坛盟主、一代风流才子如一颗巨星陨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彩风流-袁枚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