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 东游记(上下册)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梅兰芳  
Tag标签:无  

前言

《舞台生活四十年》是一部个人回忆录性质的书。最初写作的动议,是远在十几年前,就有很多朋友向我提过的。那时我的工作重点还放在编剧和演出上,而且在艺术方面也还在摸索前进的阶段,没有时间做这件事。因此,就辜负了他们的好意。    一九四二年的秋天,我从香港回到上海,大家又旧事重提,要我写这部书。那时我觉得自己过去的经历,已经有不少逐渐淡忘了;当年朝夕相共的一般内外行的老朋友,也都散居南北;一部分的材料,又时时有散失的可能;因此,使我感到这部书倒有编写的必要了。    姬传是从一九三三年。我南迁以后,开始和我合作的。我们曾两度企图写成此书,但是由于精神上一直不能安定,所以都只是起了个头,就搁下来了。    一九五○年的六月间,我同姬传到了北京,住在远东饭店。在一次偶然的闲谈中,决定了我们以后写作的计划。预备采用细水长流的方法,我想到就说,他听到就记,这样,慢慢地累积起来,或者可以完成这个工作。    我事毕回沪,小住一月,正预备到天津演出,《文汇报》的黄裳同志要我写一个回忆舞台生活的长篇,在报上连载发表。我告诉他,我们本有这个计划,不过要报上连载发表,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中央人民政府要我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工作,我想此后任务繁重,我自己还要演出,恐怕不能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再说我早期不曾写过日记,后来零碎记了一些,也不成篇段,这几十年来往事的回忆,全凭脑力追索,要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是很难做有系统的叙述的。等我稍稍清闲一点再动手吧。他听了却不以为然,他说:“你以后只有更忙,不会闲的。现在不赶着写出来,将来一定更没有机会了。”他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向他表示,让我考虑一下,再作决定。    我和几位老朋友商量的结果,他们一致认为这部回忆录,不但能总结我个人四十年来舞台生活的经验,也会保留下近代戏曲发展的许多史实,是可以供今后戏曲工作者的参考的。他们都鼓励我,勉力完成这个任务。并且答应帮助我回忆,供给我材料。我得到了他们的鼓励,就与黄裳同志约定,等我到津以后立即开始写作。写作的方法,是由我口述,姬传笔记,稿成寄给他的弟弟源来,由源来和几位老朋友再斟酌取舍,编整补充,最后交黄裳同志校看发表。我在天津表演期间,每夜回到旅馆就与姬传相对长谈,往往达旦。此后由津而京,南北往来,我们只要有机会就写。起初颇以为苦,渐渐成为习惯,也都感到兴趣了。虽然这一年中间。因为事情太忙,屡次停顿,我们的精神,却是始终一贯地重视着这件工作的。    源来对这部书,耗费的精力尤多。他代我旁搜博采,证引补充,常常为了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年月,要打几个电话,向几位老朋友询问,反复研求,不厌其详。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是使我深深地感动的。    由于读者的要求,我现在先将发表过的一部分,重加整理,印成单本,以就正读者。希望大家提供宝贵的意见,俾能修改,得臻完善。    梅兰芳  1951.12

内容概要

《名人回忆录:梅兰芳回忆录(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兰芳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两个小时,许速记下来后,由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三人经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出版第一、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化大革命”被搁置,直到1981年3月才出版。本次出版的《梅兰芳回忆录》是三集全本,并加上记录梅兰芳赴日本表演经历的《东游记》。梅兰芳在书中回忆了他与京剧并肩成长、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记录了他演出之余的点滴体会和对京剧的改革创新。《名人回忆录:梅兰芳回忆录(套装共2册)》既是一部名人传记,也是一部民国京剧史。

作者简介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艺名梅兰芳。汉族,出身于北京的梨园世家,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他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享誉国内外,曾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1年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书籍目录

舞台生活四十年 前记 编写说明 第一集 第一章 远东饭店的谈话 第二章 梅家旧事 一 会见了秦家姑母 二 祖母的回忆 三 关于四喜班 四“焚券”与“赎当” 第三章 幼年学艺的过程 一 开蒙老师吴菱仙 二 开始了舞台生活 三 杨三绝艺 四 跷工 五 武工 六 从路三宝学“醉酒” 七 看戏 第四章 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 一 广和楼旧景 二 幼年的伙伴 三 骡车 四 跑马与赛车 五“行戏” 第五章 一个历史最悠久的科班 一 富连成的前身——喜连成 二 富连成 三 叶春善的办学精神 第六章 养鸽 第七章 重演《金山寺》、《断桥》 第八章 最早的青衣新腔 一《玉堂春》 二 孙春山,胡喜禄,陈宝云 第九章 多方面的学习 一 请教过的几位师友 二 二本《虹霓关》 三《汾河湾》 四《樊江关》 五《儿女英雄传》 第十章 一个重要的关键 一 第一次到了上海 二 杨家堂会 三 第一天的打泡戏 四《穆柯寨》 五《枪挑穆天王》 六 关于上海戏馆的种种 七《宇宙锋》 八《游园惊梦》 九 离沪之前 第十一章 回北京搭班的经过 一 鞭子巷三条 二 搭班“翊文社” 三 赶场 四 与谭鑫培合演《四郎探母》 五“翊文社”的老伙伴 第二集 第一章 时装新戏的初试 一《孽海波澜》 二 戒坛寺 第二章 第二次到上海 一《女起解》 二《五花洞》 三《贵妃醉酒》 四 结束了上海的演出 五 改搭双庆社 第三章 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 一 我怎样排新戏 二《牢狱鸳鸯》 三 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 四 古装戏的尝试——《嫦娥奔月》 五 初演红楼戏——《黛玉葬花》 六 另一位排红楼戏的 七 回忆南通 八 台上的“错儿” 九 牵牛花 十《千金一笑》 十一 昆曲和弋腔的梗概 十二《思凡》 十三《春香闹学》 十四《佳期拷红》 十五《风筝误》 第四章 第三次到上海 一 从上海到杭州 二 演员病不得 第五章 桐馨社 一 杨小楼的师承 二《木兰从军》 三《春秋配》 第六章 新武汉 一 第五次到汉口 二 楚剧 三 汉剧 四 后台的两件事情 五《抗金兵》 六 离汉之前 七 老艺人的爱国热情 第七章 春合社 第三集 第一章《奇双会》 一 第三次入“双庆社” 二《哭监》 三《写状》 四《三拉》 第二章 从绘画谈到《天女散花》 一 学画 二 绘画和舞台艺术 三《天女散花》 四 吉祥园初演《天女散花》 五 武戏文唱,文戏武唱 六 在上海重演《天女散花》 第三章《童女斩蛇》 一 为破除迷信编演新戏 二 新戏比旧戏更受欢迎 三《童女斩蛇》的场次 四 最后一出时装新戏 五 与陈彦衡谈创造新腔 第四章 我和余叔岩合作时期 一 余叔岩的家世 二 我和谭、余的交往 三 善于学习,人皆可师 四 继承谭派的雄心大志 五 与余叔岩初排《梅龙镇》 六 再排演《打渔杀家》 第五章 与杨小楼合作时期 一 合组“崇林杜” 二 合演《回荆州》 三《金山寺》的双剑 四 荒诞的《六五花洞》 五 合作中演出最多的《长坂坡》 六《长坂坡》中的高妙手法 七 我最爱演的一场戏——《掩井》 第六章《霸王别姬》的编演 一 第一次演出时的情况 二 霸王的垓下之歌 三 虞姬的舞剑 四 我心目中的杨小楼 第七章“承华社”时期 一“承华社”当时使用的一个新型剧场 二 从“承华社”初期的堂会戏谈到各种戏台 三“承华社”在真光剧场排演《西施》 四“承华社”在开明剧场 后记 …… 东游记 梅兰芳生平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初看谭老板(鑫培)的戏,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想。当时扮老生的演员,都是身体魁梧、嗓音洪亮的。惟有他的扮相,是那样的瘦削,嗓音是那样的细腻悠扬,一望而知是个好演员的风度。有一次他跟金秀山合演《捉放曹》,曹操出场唱完了一句,跟着陈宫接唱‘路上行人马蹄忙’,我在池子后排的边上,听得不大清楚。吕伯奢草堂里面的唱腔和对句,也没有使劲。我正有点失望,哪晓得等到曹操拔剑杀家的一场,才看出他那种深刻的表情。就说他那双眼睛,真是目光炯炯,早就把全场观众的精神掌握住了。从此一路精彩下去,唱到《宿店》的大段二黄,愈唱愈高,真像‘深山鹤唳,月出云中’。陈宫的一腔悔恨怨愤,都从唱词音节和面部表情深深地表达出来。满戏园子静到一点声音都没有,台下的观众,有的闭目凝神细听,有的目不转睛地看,心灵上都到了净化的境地。我那时虽然还只有一个小学生的程度,不能完全领略他的高度的艺术,只就表面看得懂的部分来讲,已经觉得精神上有说不出来的轻松愉快了。 “还有几位陪着谭老板唱的老前辈,如黄润甫、金秀山……也都是我最喜欢听的。 “黄润甫的为人非常风趣,在后台的人缘也最好。大家称他为‘三大爷’。观众又都叫他‘黄三’。这位老先生对于业务的认真,表演的深刻,功夫的结实,我是佩服极了。他无论扮什么角色,即使是最不重要的,也一定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表演着。观众对他的印象非常好,总是报以热烈彩声。假使有一天,台下没有反映,他卸装以后,就会懊丧到连饭都不想吃。 “当时的听众又都叫他‘活曹操’。这种考语,他是当之无愧的。他演反派角色。着重的是性格的刻画。他决不像一般的演员,把曹操形容得那么肤浅浮躁。我看见他陪谭老板演过《捉放曹》、《战宛城》、《阳平关》三出戏里的曹操,就是用不同的手法来表演的。

编辑推荐

《名人回忆录:梅兰芳回忆录(套装共2册)》编辑推荐:梅兰芳是中国一代杰出的京剧大师,以男儿身化作美娇娘,演绎出了无数风华绝代的女子或凄美、或昂扬、或可掬一笑的人生。他圆润明亮的唱腔、华丽的舞蹈和臻于完美的表演构成了中国京剧史上一幅绝美的风景。然而绚丽的舞台风光也掩住了他早年的身世悲凉和成名后仍毫不松懈的勤勉人生。梅兰芳在这本回忆录中,以从容、平静的语调讲述了自己的舞台生涯,以及生活在那样一个艰难世道中的梨园前辈,怎样以一种虔诚的态度,付出毕生的精力,将京剧发展至巅峰。此书讲述的是一个人的历史,当命运给他荆棘,他没有放弃;当命运赠他玫瑰,他没有放纵。《名人回忆录:梅兰芳回忆录(套装共2册)》讲述的也是一个民族的一段历史,舞榭歌台记录下的粉墨春秋。

名人推荐

皇上、总统、主席、总书记喜欢看他们,车夫、妇人、村姑、职员也为他们喝彩。梅兰芳是他们当中极其杰出的一个人,他一直在改良与坚守传统中间找平衡。他常常讲:我对于舞台艺术主张平衡发展,我不强调某方面的特点,这是我一贯的作风。梅先生的梅派基本上是无特点风格,无特点风格构成了他的大气,构成了他一种你说不出来的吸引力。恰恰是这种无特点风格使他流传最广、存留最久。 ——章诒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 东游记(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看了电影《梅兰芳》才决定买这套书的,可惜不是梅兰芳自己写的。
  •   文笔自然朴实,是我喜欢的风格。喜欢京剧的更可以读,介绍了很多剧目的表演和改良方式,可以提高欣赏京剧的能力。
  •   前一阵子打五折,40元,现在又变成七折多了。价钱变动很频繁。一直在关注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人买。所以,很好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