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华生  页数:304  字数:28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股市是一个舶来品。但中国股市在创立之初,由于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形成了一部分股流通、大部分股即发起人股不流通的状态。这种同一市场上股权的分置或割裂,造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的分离和市场功能的扭曲。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终结了中国股市股权分置的历史,从而与国际上的规范市场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这是中国股市制度变革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大“工程”。本书的上篇,就是对这一历史变革的回顾与见证。此外,我对股市更早的思考,可以参见我的《中国股市的经济学思考》一书。“一次股改”只是通过产权界定,完成与国际市场形式上的接轨,要实现中国股市运行机制的市场化,必须进行“二次股改”。本书的下篇就是对中国股市下一轮根本制度变革即发行审批制度全面改革的讨论和设计。  一、“一次股改”所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的“一次股改”完成了,至此,中国股市与国际规范市场在形式上实现了接轨,但中国股市的表现依然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些问题显然不是股权分置改革所能解决的。  首先,是新股发行的“三高”,即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集让人诟病。尽管2011年以来监管层祭出了各种强有力的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打击和限制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并在熊市中似乎取得了一时的效果,但按下葫芦浮起瓢,仅排队上市且已被正式受理的企业已多达700多家,未被受理的隐性队伍更长。而且,已经过会审批的企业,还要继续长期地等待放行上市的通知。显然,这种耗费时日、好中选优、鸡蛋里挑骨头的审批方式既极大地增加了审批机关的权力特别是自由裁量权,衍生出一系列甚至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附加审查、威胁曝光的成本和负担,又不能保证上市过会公司的质量。许多历经煎熬的公司往往刚一上市就疲态尽显,业绩也频频变脸。而监管机关的难处在于,中国股市虽然一直跌跌不休、长期低迷,但与国际市场情况相反,熊市中企业上市的热情依然不减。因此,如果大量放行,无疑是给已经苦苦支撑的市场雪上加霜;而停发新股,既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与监管层此次新股改革以来一直倡导的市场化相矛盾。然而,名义上叫做市场化发行,监管者既干预控制上市价格,又调控上市数量,形成供求失衡的惊人长队,这无疑是对市场化的一种嘲讽。  ……

内容概要

中国经济一直领跑世界,但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为何让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
在本书中,华生通过对中国股市新世纪以来变革历程的研究,指出中国股市问题的根源与其说是人性贪婪,毋宁说是制度缺陷。股权分置改革的“一次股改”通过校正制度缺陷,实现了全流通。股市改革的下一步,应启动发审制度改革的“二次股改”。在此基础上,华生提出从审批制转为披露制的总体规划与方案设计。
透过本书,可以看到中国股市从校正制度缺陷到走向规范的变革逻辑,以及“股市将从挤泡沫的煎熬转入回报的年代”的动向。

作者简介

华生,著名经济学家,师从被誉为“一代经济学大师”的董辅礽先生,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即价格双轨制、国资管理体制、股权分置改革的提出者和推动者,现任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华生曾获孙治方经济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是我国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著有《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中国股市的经济学思考》等。

书籍目录

前 言 从“一次股改”到“二次股改”
一、“一次股改”所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二次股改”将重造市场
三、股市的希望在于“机制设计”
上篇:股权分置改革
——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最大的校正制度缺陷工程
引 言 见证和亲历股权分置改革
一、股改的思想孕育:从暂不流通到股权分裂
二、预料之外的争鸣:国有股减持引发的曲折
三、打响攻坚战:国务院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
第一章 中国股市危局的根源
一、中国股市的功能错位
股市危局危在何处?
投资者与融资者关系失衡,只因裁判“吹偏哨”
以股抵债颠倒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
二、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最大的国情和主要制度缺陷
股市为何“跌跌不休”?
中国股市圈钱制度的基础
股权分置是否是主要矛盾?
代价高昂,股权分置改革时不我待
第二章 全流通是实现资本市场市场化的关键一环
一、全流通不是证券市场的私事
全流通是深化改革总体布局的枢纽性一环
理论界应发挥先导作用,而不是制造顶级抬杠
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全流通是政府的一根主线
二、市场估值与产权界定,哪个才是正确的问题
A股市场的估值是个伪问题
A股、H股是产权界定完全不同的两类股权分置
“重新估值”和“本土定价权”是新版的掩耳盗铃和皇帝的新装
三、解决全流通问题的时机从来是越早越好
股权分置与全流通:一个通俗的说明
市场化方案解决全流通的两种形式
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的若干意见》是一个战略性突破
第三章 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路、方案与试点
一、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须消除三大歧义
解决股权分置,要不要有历史补偿?
A股是否含权?
路径选择:行政性集中决策还是市场化分散决策
二、认沽权证与分散决策方案组合的整体动态效应
分散决策、分类表决方案的利弊
认沽权证方案的优势与风险
两种方案组合的整体动态效应
三、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是在正确方向上的一次突破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发出了市场转折的信号
对分类表决方案,我为何从质疑到支持?
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四章 股权分置的后改革时代
一、股权分置改革在试点成功之后仍须深化
试点之后的股权分置改革
处理H股、B股公司问题不应混淆法律权责与经济层面的外部因素
发展权证急需正本清源
二、 股权分置时代行将结束
关于“影子市场”的讨论说明与国际接轨已成共识
用新理念迎接证券市场的新时代
改革攻坚在争论中前行
下篇:发审制度变革
——重造中国股市的“二次股改”
引 言 A股市场的真问题与假问题
——兼谈“一次股改”与“二次股改”的关系
一、股市低迷本身不是问题
二、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是真问题
三、市场化改革中的泻药与补药
第五章 市场过热倒逼发审制度变革
一、市场已经发出过热的信号
股市过热的三个标志
明显居高的市场估值
高估值市场的不可持续性
证券市场中的政府功能
市值远超GDP的隐忧与警示
二、行政性控制供给是股市过热的首要原因
股价飙升源于供求失衡
过时和过死的行政控制
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弯路可以避免
三、重造中国股市的“二次股改”
中国证券市场走向“大而优则强”的三大议题
发行审批制度根本变革将重造股市
第六章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一、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
新股发行制度亟待完善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
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的焦点
纠正股价结构扭曲没有捷径
二、全面认识和深化发行体制改革
动态认识估值 完善制度设计
深化发行体制改革的三个方向
第七章 “二次股改”的总体规划与方案设计
一、A股问题的症结和改革路径的探索
A股市场问题的症结
发审制度改革不能依靠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单兵突进
二、启动发审制度全面改革的枢纽
再融资发行市场化是发审制改革的逻辑起点
退市与资产重组制度的再设计
从审批制转为高门槛的披露制
三、股市变革呼唤大思路
股价扭曲溯源
新股发行困境的破解
搞活上市公司的杠杆
“二次股改” 的机制设计
附录一 救市之争的误导和政策定位
附录二 证券市场真诚的呵护人
后记

章节摘录

  从这个意义上说,股权分置改革并不会解决任何其他问题,它只是清楚界定了产权,从而使市场力量能够开始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它在界定流通股、非流通股产权关系的时候,通过双价并轨的一次性折让或补偿,使流通股股东实现过渡到全可流通市场的软着陆。因此,它给市场带来的是长治久安的利好,而不是一时狂热的炒作。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此,也仅仅在此。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喜欢争论股权分置究竟是否重要和有多重要。其实,股权分置改革从来不能替代我们去解决上市公司的质量、市场的法治环境等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它只是打破了横在这些问题面前的一道屏障,使我们今后第一次能够不受干扰地正面去处理这类证券市场永恒的话题。  新时代需要新思维,新游戏必有新规则。在股权分置的高估值市场上,分红可以忽略,扩容等于利空,小盘往往溢价,良莠经常不分。在全可流通的市场上,稳定丰厚的分红派息政策将是蓝筹股的标志,“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两极分化将是市场的主流趋势,快速便利的融资和再融资将是市场效率和兴旺的象征。当国民经济的航空母舰和骨干企业普遍和整体进入股市,证券市场同时又是储蓄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社会主流资金分享经济成长的首要途径时,中国股市才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与许多人设想的全流通=大扩容=二级市场崩盘相反,全可流通而控股股东们几乎都会自动选择长期不流通将是证券市场上最大的“奇观”。正如我们在境外市场上经常看到的那样,大股东们为了巩固控股权或支撑股价往往需要在场内增持,而当他们真有需要减持变现的时候,为了自身的利益,通常还要到场外找人配售。过去只有小股东为之魂牵梦绕的股价,今后将决定着本来牛气十足的大股东的财富、身价、社会地位和声誉。总之,大小股东在股价上的利益一致性以及收购兼并必须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将会产生许多用股权分置的狭隘眼光所不能理解的现象和新的机遇,证券市场才会真正展现出它生机盎然和波澜壮阔的魅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一样,中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是背水一战,需要破釜沉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它需要管理层的决心和诚意,需要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东的妥协和合作,需要证券从业人员的操守和奉献,需要学术界的理性和包容,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关爱。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确保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它还需要高瞻远瞩、精心周到的政策组合拳。大到新股停发断旧的决心,分类表决替补工具的酝酿准备,股市平准基金的筹备到位,股息税在一段时期的免征,小到股权分置改革的除权效应导致股指下移的技术修正,都是需要精心策划布局的整体战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资金运作和税收政策方面的相当配套,去排除外部波动的干扰和进一步提高股市的投资价值,仅靠制度变革的单兵独进,必然会降低胜算的把握。  ……

编辑推荐

  在中国,资本市场要成功地进行任何重大制度变革,最重要的就是要认清中国股市的基本国情。  《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作者不是股评家,但市场上没有人会错过他的声音,这不仅因为他的改革设想总变为现实还因为他对股市大趋势的判断一再被验证。  新的政经周期,中国改革向何处去?在《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中,华生从产权、民权、政权三者关系的历史纵深出发,以改革亲历者的身份,回顾、反思了改革走过的道路,总结了改革的成功之处和缺失的环节。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改革新征程的选项,并就党的建设、土地制度、城乡统筹等关乎改革成败的核心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思路与方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股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才云鹏中国股市像一个神秘莫测的沼泽,至今依然泥潭遍布。这恐怕不仅是中小投资者的噩梦,也是长期致力于铺设一条康庄大道的管理层所不愿看到的。基于此,围绕股市问题而展开的关于股改的争议,从中国股市诞生之日起就沸沸扬扬,其中,对众多假问题的钻研和热议,相当一段时期内遮蔽了对真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这是股改之路颠簸不平的重要原因。1997年时即首次提出“全流通”建议的华生,在新作《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上篇“股权分置改革”中,全面梳理和解读了中国股市曾经发生的各种问题,并着力在下篇“发审制度变革”中,深刻剖析了当前股市的真实结构和真正问题之所在,系统提出了关于重造中国股市的“二次股改”的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众多假问题的诞生及横行,整体上加剧了股市的混沌,并使该领域的经济学家集体陷入“顶级抬杠”之中。在华生看来,这样的“内讧”是对中国股市基本国情的忽视。本书剑指中国股市种种不规范乃至荒唐之处,详细阐述了其间的历史背景、股市各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而指出真正的病灶所在,在戳穿那些斑斓水泡—亦即假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立足国情、稳扎稳打的破解之法。国有股减持虽轰轰烈烈,但转瞬即逝的结果却反方向验证了华生的观点:因功能错位和历史原因造成的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才是彼阶段中国股市危局的真正根源和最大国情,那些将上市公司的质量、诚信、市场法治环境,更有甚者将投资者的好赌和盲从视为根本问题,这种倒果为因的论断,既让投资者不知所措,更让高层在决策时产生了彷徨。这是股权分置怪胎迟迟未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令人欣慰的是,在华生等人多年来连续建言的推动下,“一次股改”从萌芽到结果虽然耗时数十载,但终究是解决了股权分置这一困扰中国股市的最根本问题,完成了与国际股市形式上的接轨。然而,正如华生所说,“股权分置改革既放飞了活力和希望,也放出了欲望和挑战。”原本被股权分置掩盖的问题逐步浮现,随之而来的“三高”及股价扭曲,使股市运行体制的重新设计成为中国股市变革逻辑的必然要求,若要实现中国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必须进行“二次股改”。而热议中的“增加供给、加速扩容”等手段,华生态度坚决地将其定性为技术修补---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任何修补都将无济于事。如果说上篇“股权分置改革”是对“一次股改”复杂历程的回顾与评析,那么下篇“发审制度变革”则是对当下中国股市的一味甘苦并重的猛药。苦在其直指监管部门的行政权力,并将终断众多权贵资本的财路;甘则因针对“股指十年上涨为零”的尴尬局面,这是从理论到操作都显示出无可辩驳性的救市唯一良方。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今天,各种股改学说再次从大小不一的泥潭中冒出,相比“一次股改”放出了更多的迷烟。媒体热议的IPO不审、将中小盘股发行定价偏高归咎于“发行定价市场化”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高明建议”,都因没有看到股价结构扭曲这个根本症结而成为假问题。如同“一次股改”时没有弄清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产权关系就来探讨A股估值因而使其成为假命题一样,华生认为,现阶段只有承认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其病根则在供给管制。华生着重指出,如果背离价格和供求自由,不断对价格、规则、供给数量、分配比例进行人为干预,把这样的假问题当做真问题,那么,“这样的改革再多,也只能事半功倍,甚至事与愿违。”基于此,华生在下篇浓墨重彩描绘出中国股市当前的最大国情,并以其强大的逻辑、有力的援引及精湛的分析,让“发行审批制度从新股发行、再融资到重组退市各环节的全面改革,成为校正中国股市制度缺陷、重新构造证券市场不可回避的挑战和任务。”这就是“二次股改”。2009年时的审批改革只放开了定价,华生曾断言这样单兵独进式的改革要出问题,随后果然出现“三高”。从干预IPO定价,到人为影响新股上市首日定价,一面打击ST绩差股,一面鼓励壳重组,价格和供求管制不是在逐步解除而是在加重。这些问题的根子,就在现行的发审制本身。只动发行价格,就出“三高”;人为抑制发行价,就出现新股暴涨爆炒;只放开发行节奏,就会引来大扩容和暴跌。询价、存量发行、配售权都属于技术修补,而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则又走到另一个极端。整个旧制度不变,只从某一点上去做,必将带来更加扭曲的后果。当条块分割、尾大不掉深重影响股市各个环节时,只有推进整体改革,才能校正扭曲倒挂的股价结构,破解新股发行的困境,搞活上市公司的杠杆,最终实现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在这里,华生的十六字建言闪烁出金子般的光芒:整体方案、周密部署、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中国股市目前依然走在危局中。纠缠于假问题,回避核心真问题,即使股市再次回暖,我们也不会就此解脱。当泥潭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且更有隐蔽性的时候,对这些证券市场自身制度缺失导致的内生性脓疮,不从根本上给予诊治,那么,从一个泥潭中爬出,将很快跌入另一个泥潭,这绝非“气候潮湿”、“局部坑洼”甚至更不靠谱的“投资者腿短”等学说能够概括和解决的。在发审制扭曲着中国股市时,股市不是经济晴雨表,仅仅是少数人的炼金石。制度缺失使股市成为充满欺诈的陷阱,而包括证券业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内很多人如今的销声匿迹或锒铛入狱,同样是拜制度缺失所赐。没有恶人,只有恶的制度。再不实施制度变革,只会将更多“投机者”小部分变成罪犯,大部分变成难民。如果说圈钱是先富起来的某些中国人的原罪,莫不如将这个罪名扣在制度缺失的头上。股改已成共识,但方向和路径等具体问题目前依然成谜。在水泡激烈翻滚的时候,华生以其一贯的稳健而热辣的笔触,着力扫清股市迷云,于盘根错节的表象中,揭示中国股市的真正病根所在,并随着他手中的柳叶刀,让读者看到中国股市复苏的希望。正如2001年股市高点时写过“漫漫熊市的信号”,2005年股市谷底时发表“市场转折的信号”,2007年股市泡沫时给予“市场过热的信号”,三个信号都给广大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一样,这一次,等待和关注制度变革的信号让人充满期待,理由则充分体现在华生的系统设计中,新股发行、再融资发行和重组退市这三个门槛设计切中国情,科学性让人折服。“一次股改”解决了股市产权界定,“二次股改”则直指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又一次脱胎换骨的重大变革。现在需要的,只是对规划和方案的论证以及政府的决心和判断。而华生坦言,“在解决好指导思想和基本制度问题的前提下,下一个10年将是回报的年代。”股改,从一开始就成为假问题和真问题提出者的交锋,而在中国,这是两种力量的对决。“证券市场说到底,是为投资者的利益服务的”,这是董辅礽先生生前留下的一句话。改革是动态的,但这个动态必然是前行的,改革决不能开倒车。因此,重造中国股市的“二次股改”势在必行。华生的《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正是在理清中国股市变革逻辑的前提下,对“二次股改”的又一次机制设计。
  •   华生教授的书值得研究,看透了中国股市,支持
  •   作者是属于中国比较罕见的类型:既懂得中国国情、接触决策圈,又擅长分析、长于谋划,又由于民间身份比较敢于说话(作者也有自己的立场,但并不遮遮掩掩,当然其发言也许有高层默许的成分)。推荐对中国股市有兴趣的人看一看。作者还有另一本书,阐述中国改革做对了什么,没做对什么,我感觉写得更有力度。这两本书,如果没有时间全部通读,那么读过其两份序言已经值回了书价的大半。
  •   本书是作者的论文集,是作者对于股市研究文章的系统集成,对于想深入了解当今股市根本问题的读者将会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推荐。本书作者是我最关注的经济学家,他的独立、务实、理性对于现今大部分为只为名利而浮躁的所谓经济学家尤显珍贵。
  •   中国股市的问题,真的是一言难尽,作者还是写到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吧
  •   作者将专业的学术观点与中国股市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了中国股市的主要矛盾。书的内容是以作者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收集而成的,不过全书脉络还是很清晰。
  •   对股市本质问题的深度剖析,赞
  •   华生是少有的具备务实精神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思想不是用来“争吵”的,而是真正用来指导实践的!
  •   华生的书观点中肯,而不空洞,是值得尊重的经济学家。
  •   非常推荐大家看看,华生先生的作品
  •   看华生老师的书让人长见识!
  •   深入思考,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   很好的一本书,如果你看了本书就知道了目前的监管漏洞,你会合法合理的挣大钱的
  •   真诚的学者,令人信服.值的读.
  •   看书还是要看内容~~
  •   送货的速度挺快的!
  •   还没来得及看完。
  •   真实有用,正解。
  •   you si xiang
  •   中国股市可不能照搬国外股市的理论经验,特殊市啊
  •   挺不错的一本书,正在学习中。
  •   中国股市需要啥?没讲清楚!
  •   同事买的同事买的
  •   这书比较一般,很多都是很早的文章。
  •   是论文集 所以前后衔接不是太好
  •   热门书,买了看看,文字比较真实
  •   很值得一读,很好,很有深度
  •   正班图书 很好 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