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出版时间:2007-5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陈染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书中共分十一个篇章。讲述我与我,我与物,我与生存我与思考等话题。文字一如陈染以往的风格,精致细腻,独特悠长。从青春的激烈到如今的沉静,从往昔的叛逆到现在的洗练,每个人都可以在作家真诚的娓娓道来中体味生活本初的意义。文字的背后,我们看到作家坦诚的人生态度和单纯的心理境界。除此以外,在相当篇章的字里行间,陈染冷僻的幽默智慧处处闪耀着光芒。那些对生活和自我的调侃,让人读后忍不住浮上会意的微笑。    该书是陈染沉默几年来最新的一本散文集。与以往不同的是,该书虽依然充满个性,但却处处渗透出作者从容淡定成熟的生活态度。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的文字一如陈染以往的风格,精致细腻,独特悠长。从青春的激烈到如今的沉静,从往昔的叛逆到现在的洗练,每个人都可以在作家真诚的娓娓道来中体味生活本初的意义。除此以外,在相当篇章的字里行间,陈染冷僻的幽默智慧处处闪耀着光芒。

作者简介

陈染,当代作家,生于北京。幼年学习音乐。曾在北京做过四年大学中文系教师,后调入作家出版社。曾出版《陈染文集》(6卷),以及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散文集、谈话录等多种专著。她的小说在英、美、德、意、日、韩等国家及港台地区均有出版。

书籍目录

我与我 001 感动于凋败之美 002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003 我究竟在这艘人世之船上浮想什么 004 折断的时间 005 走过 006 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已 007 所谓成长 008 渐行渐远 009 色调的哲学 010 能否与自己和解 011 记忆比笔墨更深远我与物 012 我们的动物兄弟 013 城市的弃儿 014 狗性与人性 015 喜极而忧 016 人造花园 017 仲夏之夜,我们的星空哪儿去了我与心 018 与另一个自己相遇 019 一间自己的屋子 020 哪个“我”才是我身为自己的时候 021 记忆缅怀老家旧相识 022 我的挣扎与懈怠 023 享受安宁 024 被分割的我 025 所得与所失 026 我和另一个我 027 身在别处我与生存 028 我们的成熟与天真 029 “软骨”哲学 030 何为真假 031 何为输赢 032 真实的可爱 033 半场人生 034 生存的哲学 035 识人 036 现实主义者的行走 037 处事的机智我与情感 038 人世间,温暖为什么这样难 039 我怎么合得再见你呢 040 夏日里一阵细密的风来自朋友的心 041 本来我以为我不再疼痛 042 享受距离 043 消逝 044 时光一去不回头我与城市我与游走我与家我与写作我与读书我与思

章节摘录

  我究竟在这艘人世之船上浮想什么  不知别人是否有过同样稚嫩脆弱的成长经历,我曾有过这样的一个时期:  大约在我十四五岁,也就是李商隐所写的“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的年龄,有一次,我随母亲到火车站给她的一个朋友送行。那时候,我完全是一个不用大人费心寒暄搭讪的母亲身后的孩子。我已记不得当时母亲和朋友是真心地依依惜别,还是客套的热情。只记得,后来火车发出一声长长的沉闷的鸣笛,那声音在空旷的站台上凄凉地绵延弥漫,夹裹着乍暖还寒时节凉飕飕的小风,剜割在我心上。然后,车身慢慢启动了,客人踏上了火车,向我们挥手告别。再然后,客人挥着手与我们隔窗交错而过,渐渐远去。  这时候,不知为什么,我的眼泪忽然就涌了出来,而且莫名地伤感起来。  可是,这个客人,明明是我不认识的啊!  我站在那里,又尴尬又不好意思。趁母亲忙着与客人挥手致别的空档,我赶快用手抹掉泪水。  火车又是一声凄凄凉凉的长鸣,抛洒在渐行渐远的空中,远处黄昏的云朵浓彩重墨,似乎饱含着人世间的离愁别绪,我的眼泪又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在后来的岁月中,我又经历了几次同样令我尴尬的场面,我便认定自己不适宜给人送行,便坚决地回避了这样的场面。  后来,我知道了我的眼泪为何而流。我是听不得那长长的凄凉的鸣笛声,那沉甸甸的声音,如同大提琴的低吟,古排萧的泣诉,让人凄迷恍惚。人去心空,距离像岁月一样拉远了,像梦一样融化成一片空茫,散淡难辨,恍若隔世。时光如同攥在手中的沙子,多少人世的生离死别、从此天涯的故事,就这样随风飘散了。  以我当时那幼小的未谙人世且善感多思的脆敏之心,怎能经得起那想象中存在的哀婉曲折、回肠九转的忧伤呢?  预习高考的时候,我和同班一个女同学非常要好。高考分数下来后,我得知自己考上了大学,便欢快地跑到她家。当听到她未被录取的消息时,我难过得眼泪立刻涌出眼眶。她倒是个心思宽阔的人,反过来安慰我,并做出匪夷所思的样子,说:“咦,怎么像是你没考上大学呢?没考上的是我呀!”  正是夏天,我在人家院子里的树荫下流了半天泪。眼前是青藤缠绕的砖瓦房,屋檐下碎草叶在夕阳中舞动,树根草汁散发出芬芳的气味,燕子在窗檐下栖居,麻雀在不远处的土堆上觅食……这一切,都莫名地夸张、煽动了我的伤感,我在自己想象出来的分别中,在夏天的清风缠绕的湿漉漉的展望中,说了好多的分离在即、天各一方的话,好像永别似的。然后,在愈发浓重的暮色中心境怅然地走回家去。  其实,第二天,我们又一起跑出去玩去了。  一个青春少女的想象的忧伤,是多么的真挚,那泪水又是多么的不可靠啊!  终于,踉踉跄跄走过了那样一个不成熟的青春期。现在,粗砺的现实早已让人处之泰然。像所有的成年人一样,眼泪似乎被岁月蒸发得越来越少了。  可是,有时候,我依然会莫名其妙地沉湎于浮想联翩的非现实场景之中。  那天,接近中午时分,我在办公室里处理着案头事务。大楼里忽然有人从高层跑下来,说地震了,而且,据可靠消息称,待会儿还会有更大的地震。我慌忙收拾书包准备回家。同事说,你家楼层高,咱们这儿楼层低,不如就在办公室里躲地震。我回答说,我家里还有狗狗呢,它怎么办啊?就是死也不能让它在惊恐中四处撞墙,单独遇难啊。  我一边下楼,一边给好友电话通告,紧迫中甚至忘记了互致什么话语。然后,钻进汽车,狠踩油门。  车子在路面上飞奔,一些思绪也在我脑海中的“轨道”上飞奔、漫溢:  ……断壁残垣、连绵废墟中,我家的狗狗三三侧躺在折断的钢筋水泥的夹缝中,浑身是血,小嘴半张着,像是倾吐什么。它的身体已经僵硬,一动不动,只有黑色弯卷的毛毛在荒凉的废墟中随风拂动。它那双惊恐万状的大眼睛用力张大,似乎依然等待着我回家……  这个想象出来的虚设场景,令我万分难过。我丢下它,让它在惊恐无助的、无比信赖的期待中死去,怎么可以!我甚至想,倘若大难来临,譬如战争,譬如不可抗拒的天灾,将使我们的城市坍陷甚至湮灭,假若我们将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生死未卜,那么,我首先得抱着三三去医院安乐死,让它在我的怀中安然幸福地睡去,让它裹着我的被子将它和它所有的玩具一起安葬,让它放心地感觉到永远和家人守候在一起。然后,再和亲爱的人们奔赴难以预知的生路。我们是理性的成年人,我们情义深重,我们拥有一定的智慧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和变异。可是,三三,它却不能。  我越想越远,居然想到我们的逃生路上。甚至,想起多年前在《犹太教法典》中看到过的一个片断:两个人在沙漠中迷了路,精疲力竭,出路却在远方。这时,仅仅剩下一瓶水是他们活下去的生活资料。倘若分享的话,两个人将会一起死在沙漠中,同归于尽;倘若留给一个人的话,这瓶水将会支撑他活着走出沙漠。在讨论这个情景时,有人说,“宁可两个人都死去,也比一个人成为他同伴之死的目击者要好。”另外有人说,“保持自己的生命,优先于他人的生命。”  我一边开车,一边迅速地抉择着:从理论上,后者的言论是成立的;但是在感性上,我坚决地选择前者,哪怕是愚蠢的。  就这样,我一路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回到家中,三三热烈地扑向我,我像灾难过后的久别重逢一般,热烈地拥抱三三。  其实,一切风平浪静。  直到现在,什么也没有发生。为此,我们感激上苍的厚爱。  现在想来,我大概是个很善于在想象中勾画凄凉前景的一个人,奔逸的想象如同一只不成熟的马驹,完全无视现实这个大草场上的游戏规则。虽然现在,我的年龄和阅历早已稳稳地伫立在这草场的边缘成为牢固的栅栏,守护着那匹风驰电掣的思绪的“马驹”适可而止,理智如同缰绳,适时的把现实的场景拉近眼前。可是,早年遗留下来的想象的“痼疾”,像个贪食的喜欢偷吃零嘴的小孩,一旦那个“天穹”在我的脑中张开,它就会伺机而动,出其不意地来临,让我这个拥有足够理智的成年人猝不及防,然后疲于收场,而又无可奈何。  每当我说服自己,用现实的“补丁”遮住头脑中那个伺机敞开的“穹隆”时,我又会反过来说服自己:人世之船承载着我们,使我们在人生的远行中铸造了坚硬而庞大的理性;但是,我为什么不可以偶尔地“纵容”自己一下,在这艘巨船颠簸的倏忽间,在满天星斗的夜晚或者一缕低垂的粉红色的朝霞里,暗自沉缅,浮想联翩呢!  这,并不妨碍我确认自己在航程中的现实的位置啊。  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的一所大学教授文学写作,每个星期只有半天课,其它时间就全部躲在家里。在课堂上,面对着几十名比我小不了几岁的男女学生,望着那些对我充满了喜爱和信赖的眼睛,总是不忍心用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老套课本去敷衍,用某种自己从来不相信的文艺理论和写作技巧去蒙骗他们。我告诉他们:永远不要迷信权威,从现在就立志并且相信你自己就是将来的权威,你需要做的只是不断地推翻你自己然后再进一步学习并重建你自己。这当然具有怀疑主义倾向。但很不幸我从学生时代就对许多人生的重大问题具有这种倾向,我的整个青春充满着一个怀疑主义者的目光,如同处于黎明之前的迷雾之中。  我无法让自己“纯朴”,因为生活的谎言是如此之多。我的人生经验并不多,但心理经验和阅读经验应该积淀得不算少。每当我把自己独处时的所思所感所为之动情者真诚地掏给学生之后,在他们回报我的真诚的掌声中独自回到家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星期有14个半天,一个半天送给学生换来吃饭的钱,余下13个半天怎么过呢?  每天早晨9点钟起床,收拾,吃东西,10点钟的时候我便被一种惯性或魔力拉到写字桌前坐下,或坐在书柜包围之中的沙发里读书、写作、冥想,眼前伸手可及的地方伴着我的是一杯醇香的绿茶。除了我按照自身所形成的良好的生理周期去卫生间用厕所,一天里大部分时光我便一直沉溺在自己制造的氛围中过这种智力生活或叫做心灵生活。中午13点钟左右我进入最佳竞技状态,这就使得我单纯的精神生活无能为力地归属于某一种命运之中。到下午4点钟左右停止。然后便走到街上去买几份小报,看看服装和食品,静静地漫步。黑夜来临之后,我开始进入第二次的这种智力生活,一直到万籁静寂的深夜。那时,家中还没有安装电话,各种名目的采访或骚扰极少。时常有人不约而至,我便狠心地同时又胆怯地躲在房间里不作声响,硬撑着不去开门,一直坚持到门外的人以为家中无人,留下纸条离开,才舒一口气。这当然是很多年以前的境况了。  这种自我囚禁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我便觉得受不了,特别是夜阑人静、星若炭火的夏夜,蓝苍苍的天宇罩在头顶,茫茫黑暗从四面八方压迫着我的肢体和心灵。走出“城堡”这个念头涌来了,涌来了便不可收拾。我知道我天性中血液里正涌流着某种躁动,它使我不安,使我要改变以往的一切。“喜新厌旧”这个词在许多领域我并不觉得它含有贬义。于是,我便走了,脱离了以往一切的惯性轨道,且为之投入了无比的热情。  接下来的一些年里我不住地奔波,走了一些国家,还到了中国的乡村和山区,这与所谓的洋插队或真插队完全无关,我既不属于那个年代,也对跟从潮流毫无兴趣。我只是深切地渴望摆脱自己在“城堡”里营构的一切。外面的世界每一天都以最大的密度向我涌来,我那凭借多年的书本经验、局部经验营建起来的价值观和对于人的认识,不断地接受真实世界的洗礼和冲击。我看到被人们作为一种精神来讴歌的老黄牛,在乡村的田间,是多么的老谋深算、诡计多端、懒惰狡诈;而在山林里,我看到的却是一只天性懦弱本性善良的狼,它很偶然地丧失了它的凶猛残暴的同类们的特征;我看到在繁华的都市中空洞的热烈和平淡中的深情;看到人流里最温情深沉的笑容转瞬之间便滑落成残酷淡漠的旁观者的冷笑;我看到了“爱情商人”以及“爱情收藏家”的聪明经营,看到了失败者的尊严和成功者的凄凉……看到许多许多。  感谢生活不断地给我机会去懂得我身处其中的世界。  同时,我还发现有些本初的意愿并不总是和结局相符合,这使我不断地充满怀旧情绪。比如,我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要制造一个与我在自己家里感觉一样的“城堡”,那里要拥有许多书和一杯绿茶(花茶或红茶就立刻失去感觉)。我甚至把从家中带出来的一些音乐不停地重复地播放,以寻求家的感觉,“城堡”的感觉;我甚至换用另外的钢笔或稿纸便无法使写作顺利进行(那时候电脑还未普及)。有时候,喧闹的人流与交往使我感到应酬的虚伪和心力的紧张倦累,繁多的琐事使我感到内心虚空。朋友间彼此的疏远或背叛当然已使我不足为奇,但看到美好珍贵的情义也一样在功利面前孱弱得不堪一击的时候,我仍不免感到心寒。感叹于此,便领悟出那句“我认识的人越多,我越是喜欢狗”这句偏颇之喻的道理。  我仍然感谢生活不断地向我罄其所有。我需要安静下来反省这一切了。于是,我跑回了自己的出生地北京,重返以往的轨道,感触自然纷纷扬扬。这一切当然不是一场简单的循环往复。有时候,下雨或者要下雨的日子,望望外面的天空,光秃秃的一片无言的灰蓝色,时光好像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这时我心里便熟练地掠过一些感觉和感悟。再翻开电话簿,上边密密麻麻的都是一张张脸孔,每一张脸孔都是一段回忆,一种情感,一节历史。我的目光在那上边踌躇地一一掠过去,由于各种因素,我的目光游移着没有哪个号码使我感到可以停下来倾诉。我发现电话簿多么像此刻空荡荡的天空……  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岁月给了我另外一种内在的充盈与安宁。因为我慢慢学会了安于这一切。  许多年过去了,转来转去,我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家居动物”,发现我其实并不想摆脱那种被称之为“孤独”的东西,而是那样地喜欢与它相依相伴,那样刻骨铭心地依赖它。由于它的存在,才使得人的智力生活或精神生活得以进行。

编辑推荐

  记忆、沉湎、旧相识,叛逆、逃避与超然。  沉静的独白,深邃的思考,冷僻的幽默。  她的心,如无底的幽湖,引你抵达深渊;她的字,如泣风经过,让一切弥散。  她是瓦解,她是碎片,她是力度,她是迷雾中的风中之船。  如果说,青春的美是用皮肤来表达的,是用来触摸和感知的话;那么,成熟的甚而调败的美便是从骨头里渗透出来的了,成为一种韵味,让我们感怀,让我们疼痛。除了想念,还是想念。  ——陈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4条)

 
 

  •   喜欢陈染的文笔,沉静的独白,深邃的思考,她是瓦解,她是碎片,她是力度,她是迷雾中的风中之船
  •   陈染的确是一个好作家。她没有那么锐利的眼光,无法去洞察这个社会的漏洞,可她却用心包围了整个世界,在她的字里行间中,不由而生的是一种人性的温暖,让我们能够好好审视自己,审视整个世界。
  •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
    不计时间地,就好似停下便断了一半

    陈染的文字真真很有感染力
    她对时代对个人的剖析也都很深刻
    喜欢她的那只三三
  •   一如既往的陈染,那些你懂得不懂的,能说的不能说的,这本书里都真真的告诉了你,尤其是女孩子,最好读读陈染的书。
  •   很喜欢。陈染的书总是让我感到贴切,引起我内心的共鸣。
  •   有意思的书名,吸引人眼球的书名,能使得人读下去的一本书一本值得回味的散文集
  •   写的虽是平淡生活但确实引起我的不小共鸣,作者敏感、自我的个性,在这种纷繁社会能如此通透的看待一切,实属不易~
  •   大概能写字的女人都有颗细腻的心吧。很不错。很喜欢
  •   喜欢这些从容淡定的女子
  •   这本书,给人的总体感觉很好,纸质也不错,文字也一流,不失为一本好书,评论犀利,文字又时而抒情,推荐!!!
  •   喜欢陈然的书,,喜欢她的风格!
  •   内容好,一直喜欢她的文字。但是书页有压痕皱褶,作为藏书不希望这样。退货了。又买了一本。
  •   每天睡觉看两篇,非常值得一看···文字优美,心里描述淋漓尽致···
  •   质量很好,书的内容也非常适合我,适合一个人静静的看,品味,回味。
  •   书面有点破损,可能是运输过程难免造成的,不过这书非常好,在我校好评如潮。
  •   随便翻了一下,也是自己很喜欢的书
  •   包装很喜欢~8措8错~很期待书的内容~还没看呢~
  •   没收到。包裹到时才被告知没货了
  •   朋友买的,说很好
  •   在图书馆借阅过,在网上读过,此次有很想重读。吸引我是毫无疑问的。
  •   很满意,折扣不错。
  •   很喜欢 非常
  •   有的时候,她像一个皱着眉头的思考者,有的时候像个孩子。我在想,有她,我们多么幸福!值得一看的好书。
  •   非常好的一本书,让我们在烦躁的时候能静心
  •   细细读来,不错的~~~
  •   午后的时候,端一杯红茶,静静的品味,是一本好书。
  •   这本书很好啊,买来送给我妈妈了。封皮有香味。
  •   这本书很好,虽然比起陈染以往的作品少了很多意识流的文字,但浅显中仍有不少乐趣~
  •   不得不承认她老了,那么细碎的轻柔的又智慧的文字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想要抓住年华的那份无奈与苍凉。伴我走过大学时代的陈染随着我的世俗化,她也变淡了,不那么深刻。或许等我到了四十再读这本书大概会有另外一番感悟吧……
  •   昨天我看这本书看到半夜四点才睡,很喜欢陈染的文字,优美清新,读起来舒服,很享受这种感觉.
  •   陈染带有辩证思维又不失细腻的文笔,很喜欢她~~
  •   陈染经典的作品集但有不少是在其他作品集中出现过很不错的文字看的时候时常有思想的碰撞
  •   陈染的书都蛮不错的,这本主要写的是她生活的琐事!一般般吧!
  •   很喜欢陈染的风格
  •   这书比陈染以前的书平实了。但是我始终是喜欢陈染的作品的
  •   陈染的字儿,似乎总是一个口吻下来。。。但还是喜欢,没有理由。
  •   收到书了,第一次和当当交易,速度很快,三天就到了。很喜欢这本书的装帧,很精致,通常时间,自己一个人,一杯白水,躺在床上安静的看书,很喜欢这种感觉,文字很优美,跟人心得享受和洗礼。所谓开卷有益,呵呵,以后要多关注当当了呢。
  •   细腻,丰富!适合多愁善感的人。
  •   我从当当上面买的,看完了这本书,作者细腻的感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天晚上在床上看的感觉很好
  •   散文形式,但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得我喜爱,有些却很一般。总的来说蛮不错的,语句有些真是非常漂亮。
  •   清明通透的感觉,书中有了更多生活世俗的味道,平实温暖。
  •   这本书很适合想在这个浮躁世界里保持内心宁静的人看.它会让你稍微停下来一下,听听自己的心...
  •   文字真实,值得一看。
  •   曾经我是多么喜欢她,而现在,不知道是我成长了,还是她退步了,对她的喜欢,也只限于对往日的回忆了。这本书挺水的。。。
  •   喜欢,觉得很有意义就选择来送给朋友
  •   深邃的思想者
  •   之前一直都看青春文学类的小说,第一次看这种的,嗯~~写的很真实,让我看完心境很平和!
  •   同事点名要买的,她喜欢这个作者的书,应该不错的
  •   估计也是年岁大了,最近经济也有点紧迫,出本书糊弄一下.不过话说回来,书装帧倒是极其精美,拿着看着都怪舒服的.
  •   平淡无奇,但是干净清新
  •   虽然还未细读,但已带给我感慨。期待ing........
  •   送给同学的,表示很喜欢。。。
  •   不错的集子,希望能读到她更多的集子。
  •   能从中找到点感觉,不赖
  •   还不错的一本书,双休日坐在客厅阳台的榻榻米,悠闲的看上一两篇,很能找到一些同感呢。
  •   好看得不得了
  •   内容有真实感。觉得这本书买的比较值得
  •   挺好的!语言组织、动作、环境的描写都不错!
  •   读完她的第一部分我与我,感觉蛮清新的...
  •   编辑推荐记忆、沉湎、旧相识,叛逆、逃避与超然。沉静的独白,深邃的思考,冷僻的幽默。她的心,如无底的幽湖,引你抵达深渊;她的字,如泣风经过,让一切弥散。她是瓦解,她是碎片,她是力度,她是迷雾中的风中之船。如果说,青春的美是用皮肤来表达的,是用来触摸和感知的话;那么,成熟的甚而调败的美便是从骨头里渗透出来的了,成为一种韵味,让我们感怀,让我们疼痛。除了想念,还是想念。——陈染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谁掠夺了我们的脸内容简介书中共分十一个篇章。讲述我与我,我与物,我与生存我与思考等话题。文字一如陈染以往的风格,精致细腻,独特悠长。从青春的激烈到如今的沉静,从往昔的叛逆到现在的洗练,每个人都可以在作家真诚的娓娓道来中体味生活本初的意义。文字的背后,我们看到作家坦诚的人生态度和单纯的心理境界。除此以外,在相当篇章的字里行间,陈染冷僻的幽默智慧处处闪耀着光芒。那些对生活和自我的调侃,让人读后忍不住浮上会意的微笑。该书是陈染沉默几年来最新的一本散文集。与以往不同的是,该书虽依然充满个性,但却处处渗透出作者从容淡定成熟的生活态度。《谁掠夺了我们的脸》的文字一如陈染以往的风格,精致细腻,独特悠长。从青春的激烈到如今的沉静,从往昔的叛逆到现在的洗练,每个人都可以在作家真诚的娓娓道来中体味生活本初的意义。除此以外,在相当篇章的字里行间,陈染冷僻的幽默智慧处处闪耀着光芒。
  •   陈染已经很多年没有出书,大学时热爱过她的文字,深深的在她的世界中感动着.以后总是有意无意的在书市中找寻她的踪迹.但鲜有收获,于是,渐渐遗忘.可是,曾经进入过心灵的这么一个人,是不容易被遗忘的.所以不经意在当当看到这本书,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找一个深夜,沏一杯热茶,打开小灯,以为要来一场心灵的对话.....可惜还是比较难过,心理想着,就如同书名一样:是谁掠夺了心的脸呢?生活吗?还是自己?
  •   不如陈染的小说细腻的打动人,这本散文集里我看到的都是作者自我倾诉欲的满足。
  •   陈染所有的书中属这本装帧最精致了,但却是写得最烂的一本。才华不再,完全是在玩文字堆砌的游戏。
  •   瘦瘦弱弱的陈染,和她字里行间表现出的那种时而缜密时而沉重时而轻灵的的心思有些矛盾书跟我预想的有些不太一样确实是散文,很散很散,是一本适合起床之后或者睡觉之前看的枕边书
  •   更喜欢陈染以前的作品.
  •   没有我期待的精彩,不过,女人的文字,都有一种细腻和婉约。整体还是不错的。不推荐但也不排斥。就是很一般啦!哈!
  •   文字美丽精彩,但思想境界比起文学大师来说还低了一层,跳不出自己的小圈子。
  •   还是喜欢以前的她。但现在的她可能对她自己来说更好吧,平淡了,从容了。
  •   但跟她的前作品相比,内容是很好,但是文字功底,好像是有点退步了。
  •   头一次接触她的文字,还不错……
  •   看完了整本书,感觉到作者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她自己也这样说的。整体说是这本书还是值得买来看的。
  •   里面的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
  •   作者的笔触很女性化,是本书的优点也是缺点,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可以了解手法,看法不够深刻有新意!
  •   我发现,这里开始收配送费了,而且没有金额限制,这样会失去很多客户的。
  •   没感觉````
  •   有点悲悲切切,相对更喜欢之前的作品.
  •   看过大伙的评论,我买了这本书。不过,感觉真是太一般了。
  •   其他感觉只是在拼凑文字。是因为在电台听到了在读《色调的哲学》的一小段,感觉蛮吸引人的,但是买回来后一读,其他的非常让人失望!
  •   和流水不回头差不多, 有的过于散,没有太多哲理
  •   这本书的文章,真不怎么样。。。读下来什么感觉都没有,有些浪费纸张之嫌。。。
  •   写得不好.
  •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里面多是一些杂文,感觉内容没有书名来的有新意。
  •   标题党啊标题党,看着标题觉得还不错。只是她的散文内容在我看来有点做作。写作者通常注重发掘自身,表达自己,但是过分强调自己人生是风花雪月一场似的,长吁短叹,实在让鄙某难以接受。当然,个人兴趣,每人自有想法偏好。
  •   真正会读书、读好书的人肯定不会喜欢这种无病呻吟的陈词滥调,实在无聊了就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