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都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叶辛  页数:45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华都大楼是上海外滩一幢历经沧桑的老楼。居住在406室的电台女主持人林月,突然因煤气中毒不幸辞世。著名学者姚征东为了撰写这个头条新闻,不经意间踏进见证了上海历史百年沧桑的华都大楼。妻子携女儿离他而去,姚征东孤身独处,使他与婚后感情生活贫乏的有夫之妇厉言菁一见钟情,双双堕入爱河……在调查中,姚征东得知:先后居住在406室的3个女人全都是红颜薄命;1930年代,交际花为意中人,被“包饺子”投江而死;1960年代,花容月貌的女演员不堪忍受造反派凌辱而上吊身亡;1990年代,这位浑身罩着耀眼光环的电台女主持人为了负心汉而自杀……在小说的另一边,306室的主人、拼搏商场的独身女强人罗卉,虽然身价千万,然而当年与11位女知青插队在穷乡僻壤的“光棍村”的经历,姐妹们一个个饱受欺凌的凄凉和无奈,常常如噩梦般使她百感交集。而她知青时代的好友舒宇红,在病态的狂热中与姚征东有了肌肤之亲……三条线索,用姚征东这个复杂的男人贯穿了华都100年中所承载的命运,而华都大楼,则正是整个世纪上海的投影。

章节摘录

  一  打这个电话以前,姚征冬考虑了很久很久,不是林月电台女主持人的特殊身份,也不仅仅是她的突然死亡,这些已被人渲染了又渲染,对他没多大的吸引力了。  深深吸引着他的,是林月死亡的地点,华都大楼。很多老上海都晓得,挨近外滩地区的这一幢华都大楼,已经将近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报纸上早有史学家在写文章,呼吁应该以何种形式,庆典一下这幢大楼不同凡响的历史。  恰恰在这种时候,居住在华都大楼的林月死了。  报纸上没有登,对林月的死宣传得有些过分的电台,也没有报道,可在社会上,却已零零星星地传出了一些消息,说她的死有些不同寻常,种种迹象表明,林月死前在华都大楼有一些预兆,一些颇费猜测的现象,甚至还有些神秘。姚征冬都听说了,林月死前的头一个晚上;大楼里出现了一系列怪诞事儿,有人失眠,有人在家中突然发出惊人的锐叫,有人在过道和电梯间胡言乱语,还有人在走廊里梦游……总之,整座大楼都有异常反映。  打这个电话,姚征冬却又是一瞬间的决定,似乎一分钟以前他还在犹豫。鬼使神差地就在一刹那间,他没费多大劲翻出了名片,平时他们名片都放得很乱,可这一张名片却很快找到了。他依照名片上的电话,拨通了历言菁的电话。  她在家,听清了他的要求,她出乎一料地表了态。  “你要来坐坐我欢迎,像上次那样,”她爽朗地说,“要来华都大楼采访,我不赞成。”  “为什么?”  “你没听过吗?”他好像马上就要说出什么来,但旋即又改变了主意,“你来吧,来了之后我告诉你,都告诉你。”  于是他就和厉言菁约定了,第二天午后一点左右,到她的家来。  他到过一次她家,知道路怎么走。说一点左右,是怕万一路上塞车。在上海塞车是常有的事。可实际上,第二天路上特别顺,午后一点还没到,他就来到了华都大楼对面的十字街头。他让出租车司机把车开到加油站前面的金陵大楼附近,就下了车。  是梅雨季节里的阴天,空气中仿佛有无数的烟尘在拂扬,气压有些低,让人感到郁闷。  姚征冬刚要过马路,一辆疾驰的助动车从他的面前掠过,惊得他往后退了一步。一退就不行了,自行车流潮水一般漫过来。他抬起头来,马路中央,轿车、面包车、小客车、出租车排成了长龙,铺满了街面,缓缓从他的身前驶过。车身巨大的公共汽车开过时,空气中隆隆作响,他感到脚下的地面微震微颤的。  警察的吆喝和哨子声,从十字街头那边传过来。门面漆成红色的麦当劳专卖店中,人影绰绰,过了午饭时候,柜台前仍站满了食客。鞋店门前的廉价柜旁,两个妇女在讨价还价。烟纸店里,买烟的顾客不知为什么在和女店主争吵。弄堂口的公用电话亭边,站了四五个人,在等着打电话。一看他们的装束,就知道是外地来出差的,身旁放着几只装得鼓鼓囊囊的旅行袋。一个瘦削的女子,在他们前面,激动地抡着手臂,声嘶力竭地嚷嚷:“……不行,我的条件一点不能让。已经够便宜他们了,你告诉他……”  置身在这一派上海市井的喧嚣之中,姚征冬突然感觉到一点久违了的老上海的余韵。他觉得该平静一下心绪。环顾四周,路人熙熙攘攘地从自己身旁走过,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  站在人行道边上,眺望对面那幢已显陈旧但仍十分凝重牢固的大楼,他感觉有点滑稽与可笑,这幢名声赫赫的世纪之楼,比他原来想象的要矮小得多。重新涂过醒目的红色油漆的“华都大楼”四个字,也比他想象中的小多了。不知为什么,在上回第一次看到它之前,他感觉中的这四个字要气派得多、豪华得多。  姚征冬看了看表,等一次红绿灯,他和厉言菁约定的时间到了。他办任何事都喜欢准时,不愿迟到。  他穿过马路,走进了华都的大门,天天开关的足有三人高的大门,门框、门沿的油漆都已剥落了。高处的几块门板,还裂了缝。  大门只开了半边,没开的那半扇后面,停着几辆自行车。门厅的墙上,零乱错落、高高低低地钉着大大小小的木头信箱,仿佛在显示大楼内各家各户的个性。  电梯正在上升,指示灯指着七楼的位置,姚征冬不想等了,迈着稍显急促的步子,往楼梯口走去。  上次来的时候,他是坐电梯上去的。那是个雨天,电梯内放了一只塑料桶,专供客人放雨伞的。  林月的丈夫不愿接受姚征冬的采访,林月的父母姐妹忍受不了丧失亲人的悲痛,离开上海,到外地去了。姚征冬要完成关于林月的采访,很自然地想起了厉言菁,她就住在华都大楼,一定会对林月有所了解。  但她为什么不赞成他采访和林月有关的话题呢?  旧社会留存下来的、上海外滩地区的八十多幢大楼,几乎都是这一格式。底层一律是车库,而一楼在二层,二楼在三层。厉言菁冢的305室,实际在四层楼上。  据说这是最早在上海盖楼的洋人定的规矩。  大楼的楼层高,一口气上到四层楼,等于一般楼房的八层了,姚征冬有些气喘。他伫立在楼梯口上,歇息片刻,环顾了一下四周,径直走到305室门口,按响了门铃。  有细碎的脚步声传出来,先是里面那扇木门打开了,继而门帘被掀了起来,粗铁丝编织的网格门后面露出了厉言菁的笑脸。她笑的时候,那张俏丽的脸顿时倍添了几分妩媚。每次见到她,他都觉得她要比照片上动人得多,细细端详她照片的时候,他会感觉这儿那儿的不足之处。见到她本人,这些不足之处全都不存在了。她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得多,神采焕发的脸上一丝儿皱纹也没有。  姚征冬走进门,看到门口有拖鞋,他询问地瞅着她,她摆着手说:“不用换鞋,不用。”  说话的神情似有些不耐烦。  他随着她走进里屋,她的身上散发出一股典雅的在上海很少能闻到的幽香。她走到长沙发边上,指着沙发一端,示意他坐在那儿。  他在沙发上坐下,一眼看到隔着茶几端放着一把藤椅。上一次来,他也按她的指令,就坐在那把藤椅上,而她则坐在长沙发上织毛衣。他们远远地相对而坐,找出话来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都有一点拘谨,都有一些不自然。这样讲话真累。他端详着她家中的摆设,注意到墙角一侧的那架钢琴,琴边有一套小小的音响,他的目光在窗边她的那张放大的彩色照片上停留了片刻。他问她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她笑了一下说二三年前在复兴公园的大草坪上拍的,现在比那个时候又老了几分吧。他说一点不老,看上去就像三十出头。她笑出声来,说你在恭维我了,有这么年轻就好了。他说我恭维你干什么呢,我说的是实话。她说那我信。他分几次喝完一杯茶,就告辞离去。她客气地送他到门口,要换鞋送他下楼。他说不用送下去了,她不再坚持,伸进皮鞋的那只脚又伸回拖鞋里去,一下子没站稳,向他这一边倒来,他及时伸出手扶住她。她朝他抱歉地一笑,顺手拉开了门,邀他有空时来坐。  从打开的门外拂来一阵轻风,他也曾嗅到她身上一股雅致的幽香,和今天他嗅到的一样,很好闻。  自那以后,他没有再来过。不过这中间,他们还有过一次接触,偶然的出乎意料的接触。  他接到社会学杂志社寄来的一张电影票,随票附着一张打印的文字说明,在影城四楼的小厅,放映两部最新的外国电影。他恰好有空,就去看电影了。走进小厅的时候,他以为会遇到社会学杂志社的很多熟人。谁知影片即将开映,小厅里寥寥落落的,也没几个人。就是持票走进来看电影的那些人,也都是二十出头、成双成对的情侣,一坐下就是一副卿卿我我的亲热劲儿,有的还旁若无人地接吻。见到这情形,姚征冬不由得十分感慨,想想“文化大革命”的中后期,一直延续至改革开放初期,拿到一张内部参考电影票,那简直是一件大事,是一种身份的显示,谁也不肯轻易放弃的。可现在,无论是小厅先期放映的翻译片还是单位上选看的优秀影片,票子发出去,影院里常常是一大半位置都空着。世风真的在不知不觉间变了!  广告片放完的时候,姚征冬转脸一望,他坐的这一排,竟然只有他一个观众。他暗自笑了一下,心里说,下一回,真该给杂志社的主编说一声,千万别再请客看电影了。  电影正式放映时,一股雅致的香水味儿飘然而至,他的身旁落座了一位女士。他转过脸去,是她,厉言菁,怎么会这么巧。他主动向她点头,轻声说了句,你迟到了。她解释般说,我是坐公共汽车来的。哎呀,看电影的人怎么这样少?我还以为,单位发的票,都要来看的呢。言下之意好像是,早知可以不来,我也就不来了。  于是他们俩静静地坐着看电影。第一部是间谍片,情节很紧张,有追杀、打斗和情爱,看得人一颗心自始至终都悬着。

编辑推荐

  在这部将近40万字的小说中,作者巧妙地将三条情节线汇聚于上海市中心一幢刻有近百年岁月印痕的公寓大楼——华都大楼,将华都大楼作为表现小说中不同时代各种人物的遭遇与命运的活动舞台。这些人物曲折、离奇的婚恋、情感故事和悲欢离合的独特命运,反映了百年间不同时代上海人生活形态、人际关系、人性观念、社会文明的嬗变与演进。在作家的笔下,人性的高贵与低下,人品的崇高与卑劣,人权与人言的抗争,文明与荒蛮的冲撞,以及情爱的憧憬与困顿,性欲的诱惑与压抑,都得到了酣畅恣肆的描摹与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是一幅多侧面、多色彩展现20世纪上海城市普通百姓民风社情的生动画卷,堪称百年上海滩的缩影。小说细腻而有深度地刻画了命运陡变中的女性对爱的企盼,深陷底层的女子对爱的渴望和无奈,杰出的都市女性对爱情的憧憬和向信,反映了历史巨轮推进中各不相同的女性的命运。正如叶辛所说,《华都》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留给今天的读者和下一代人的备忘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