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诗坛4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唐晓渡,西川  页数:301  
Tag标签:无  

前言

卷首语唐晓渡尽管有过机场调度经验的人很少,但航班一再延误所带来的沮丧人人可以理解。我承认,此刻我正沉浸在类似的沮丧之中。这不是说我们没有预定的时间表,而是时间表总能滑出我们的控制。原因说来都很具体,但多言无益,还不如找些理由安慰自己,比如:读诗毕竟不是赶飞机,早一点晚一点无所谓啦,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啦,等等。自然,这么说主要还是希望得到读者的谅解;本期和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有关的信息因出版时间一误再误而由新闻成了旧闻,就尤其希望读者谅解。好在获奖者和相关研究文字( 阿多尼斯第二期已有专辑,可参看 )都经得起耽搁;一些由此引起的感念也不会因时过境迁而变得更加无足轻重。在颁奖典礼的致辞中我有两段话或许值得与读者分享。第一段是:这是光荣的时刻,是我们一起分享光荣的时刻。这光荣首先是三位获奖者的光荣,而归根结底,是诗的光荣。诗的光荣永远和成功无关,倒不如说它是失败者的凯旋;它同样有理由赢得鲜花、美酒、掌声和赞誉,但这无非是一种偶然的修辞方式;其日常方式则令我想到阿多尼斯先生的两行诗句,他说,“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没有谁说得清其间的转换机制,正如没有谁可以测量出从伤口到翅膀的距离,然而我们都知道他说出了什么。这里既没有神话,也没有奇迹,同样没有悖谬,有的只是一颗诗的赤子之心,其中融涵了诗人的良知、责任、智慧、勇气、深挚的爱和巨大的悲悯。必须承认,在言及“赤子之心”时我内心感到了某种软弱和犹疑,但我还是要大声地说出这四个字,因为我相信,这既是三位获奖者在各自领域内取得杰出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在这里相聚的最无需掩饰的理由。第二段是结语,如下:据我所知,给诗歌设立奖项在世界诗歌史上只是近百年来的事,而这近百年恰恰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混乱、血腥、迷失和加速度变革的历史时期。这种对称绝非偶然,中坤国际诗歌奖也因此被赋予了远远超出其形式本身的意义。对我们来说,它不仅是一种向诗致敬的方式,发出诗的声音的方式,也是一种提示不可回避的生存和精神危机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激励诗歌精神薪火相传的方式。它是一个停顿,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看清所来和所往;又是一次重申,以使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这个在权力和物质的压迫下越来越失重的世界。诗或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得可有可无,换句话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我们休戚相关。这是一个方死方生,无比严峻也无比美妙的时刻,北岛先生曾经在一首诗中描绘过这一时刻的镜像,请允许我征引其最末一节,以标示一个不是结束的结束:“镜中永远是此刻/此刻通向重生之门/那门开向大海/时间的玫瑰。”“时间的玫瑰”总令我想到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而本期的“德语诗歌专辑”再次让我在这两个有关诗的元意象之间摇摆不定。时间的玫瑰鲜活而金蔷薇永恒,或许兼取其义,才能表达我对这一专辑的举荐之情。纵贯两个多世纪的四个诗人被置于同一空间,却丝毫不影响其共时的当代性,不能不令我们再次慨叹诗意时间的魔力。但是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抽象的“魔力”,与之形影相随的,必是人类无以回避的“问题情境”。荷尔德林之所以在中国当代诗歌语境中突然大放异彩( 有考证文章指出,早在1930年代初国内即已有其作品的零星译介 ),无疑和19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海德格尔热”有关,然而,和海德格尔的盛名比起来,他在阐发荷尔德林的过程中所标举的问题难道不更像是闪电一击吗?一个人可能不读或读不懂海德格尔,但面对“在贫困的时代里诗人何为”这样的追问时却不可能不怦然心动;一个人可能不清楚“酒神的神圣祭司”职责何在,但细品“在神圣的黑夜里迁徙,浪迹四方”这样的诗句时却不可能不百感交集。认为荷尔德林早在二百年前就预言了我们的时代是过于戏剧化了,倒不如说他直取核心,一语道破了早已被现代性攫住的诗和诗人的困境。在我看来,正是对困境的深切意识迫使荷尔德林一再言及“神圣”,而二者的尖锐冲突一方面成为导致他最终精神崩溃的深刻肇因,另一方面又成为他的作品如此丰饶、丰盛的内在渊薮。立足这种丰饶、丰盛而重返其源头,尤其是其“天、地、人、神”浑然一体的精神结构,将进一步擦亮他有关“人,诗意地栖居”的独特思致。感谢译者林克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荷尔德林“道成肉身”式的追求似乎更多是被选择的结果,其凶险和代价已不仅由他自己,也由受他极大影响的中国诗人海子所体现,但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其作品普遍的启示性。“伟大的策兰”也是如此。他卓绝的写作事实上一直对举着阿多诺的名言“奥斯维辛之后再写诗是野蛮的”——既是一种应答,也是一种阐释,进而是“对征服者线性历史的纠正”。孟明和王家新的新译肯定会深化中国读者对策兰的热爱,而在反复阅读策兰诗的同时反复阅读安德蕾娅•罗特魏恩的《 怎样阅读保罗•策兰 》,尤其是其中“晦涩”、“变换钥匙”、“凝结”、“词语的矿脉”诸篇,肯定会使我们获得双重的,且远远超出阅读某个诗人的收益。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戈特弗里德•贝恩和萨拉•基尔施都还属于“生面孔”,享有盛名的“医生诗人”贝恩,几十年来只有《 夫妻经过癌病房  》等零星诗作与中国读者谋过面。这次,这两位在德语世界中已确立了相当牢固的经典地位的诗人,将开始他们在汉语世界中的历险。就我个人而言,贝恩抒情的老到和技巧的圆融都足以令人信服,但更能抓住我的却是基尔施那“倔强的哀歌”。聆听汉语中的“萨拉之音”,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安娜•阿赫玛托娃’这个姓名中五个开口的A音具有一种催人心醉的力量”( 布罗斯基语 ),然后是茨维塔耶娃“常常从高音C开始”( 阿赫玛托娃语 )的复杂性,最终,三位女诗人的身影交相叠映,并彼此不分地融为一体。我把本期卷首语最后的篇幅用来向杰出的中国当代诗人、本刊编委张枣致敬,而它本来是属于葡萄牙诗人安东尼奥•拉莫斯•罗萨的。三月九日张枣在德去世的噩耗最后扑灭了朋友们期待他摆脱厄运、平安归来的祈望;在那生命骤然黯淡的一刻里,我悲哀地意识到,这不仅是当代汉语诗歌的重大损失,也是诗歌交流事业的重大损失,因为他的语言天才不仅惠及了母语诗歌,同样惠及了翻译领域。天不假年,人奈其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深深的追思,就是于扼腕痛惜中铭记并感谢他之于诗的奉献。由张枣的英年早逝反观,则罗萨的长寿更显得是一种福分——既是他作为诗人的福分,也是诗本身的福分。值此多灾多难之年,谨再四为诗、为所有的诗人祈福。2010-4-10,寒冷的暮春。

内容概要

本书是当代国际诗坛选集之第四辑。全书共分“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专辑”、“天空与星座”、“帕米尔之声”和“国际诗坛动态”四个栏目。书中所收之诗歌作品内容广泛,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合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唐晓渡,江苏仪征人,1954年1月生。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任职于《诗刊》和作家出版社,现为作家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诗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新诗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南大学兼职教授。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和文学评论写作,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多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当代诗歌,尤其是先锋诗歌的研究、评论和编纂工作,兼及诗歌创作和翻译。著有诗论集《不断重临的起点》(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唐晓渡诗歌评论自选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中外现代诗名篇细读》(重庆出版社,1998)、《唐晓渡诗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辩难与沉默:当代诗论三重奏》(合著,作家出版社,2008)、诗歌随笔集《今天是每一天》(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等;译有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文论集《小说的艺术》(作家出版社,1993),以及普拉斯、哈维尔、米沃什、赫伯特、赫鲁伯等诗人、作家的部分作品;主编“二十世纪外国大诗人丛书”(多卷本)、“当代诗歌潮流回顾丛书”(多卷本)、《帕米尔当代诗歌典藏》(十卷本)、《当代国际诗坛》等;另编选有《中国当代实验诗选》等十余种诗选。1988年与芒克、杨炼等联合发起成立“幸存者诗歌俱乐部”并创办民刊《幸存者》;1990年与芒克等创办民刊《现代汉诗》(前后印行10期凡16卷)。评论和诗歌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译)本。多篇论文先后获“首届‘文艺争鸣’奖”(1995)、“首届‘山花’优秀理论奖”(1995)、“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评论奖”(2004,2005)等奖项。1995—2002年间先后应邀访学荷兰莱顿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国里昂第三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等。2001年应邀出席在法国里尔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2005年应邀参加英中诗人“Poet to Poet”对译交流项目等。西川,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本名刘军,1963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美国艾奥瓦大学2002年访问学者,美国纽约大学2007年访问教授。现执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西川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曾与友人创办民间诗歌刊物《倾向》(1988—1991),参与过民间诗歌刊物《现代汉诗》的编辑工作。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当代中国诗歌界影响广泛。出版有诗集《虚构的家谱》(1997)、《大意如此》(1997)、《西川的诗》(1999),诗文集《深浅》(2006),散文集《水渍》(2001)、《游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2004),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1997),评著《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2001),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2004)、《米沃什词典》(与北塔合译,2004)。编有《海子的诗》(1995)、《海子诗全编》(1997)。曾获鲁迅文学奖(2001)、庄重文文学奖(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齐伯格奖修金(1997)、德国魏玛全球论文竞赛十佳(1999)等。参加过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1995)、法国巴黎瓦尔德玛涅国际诗歌节(1997)、美国芝加哥人文艺术节(2002)、德国柏林国际文学节(2004)等。其长诗《远游》曾由郭文景谱写为管弦乐作品,2004年10月由香港管弦乐团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首演, 指挥:Edo de Waart(荷兰)。其组诗《镜花水月》被改编为实验戏剧,由孟京辉导演,于2006年5月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在北京东方先锋剧场公演。此外,西川还曾于2000年参加过贾樟柯导演的电影《站台》的拍摄。

书籍目录

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专辑  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名单  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者简介  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授奖/受奖辞  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  让诗与真互赠沉重的尊严——北岛论    陈超  让语言敞开胸膛:赵振江的诗歌翻译    胡续冬天空与星座  德语诗歌专辑    荷尔德林诗选    [德国]弗雷德里克·荷尔德林  林克译    怀念永无尽时    林克    策兰诗选(一)    保罗·策兰  孟明  译    策兰诗选(二)    保罗·策兰王家新  芮虎  译    怎样阅读保罗·策兰?  [瑞士]安德蕾娅·罗特魏恩  孟明  译    贝恩诗选    [德国]戈特弗里德·贝恩  贺骥译    贝恩显真容——希勒勃兰特的版本打开了新视界    [德国]海森比特尔  贺骥  译    诗应当改善人生吗?    [德国]戈特弗里德·贝恩  贺骥  译    基尔施诗选    [德国]萨拉·基尔施  贺骥  译    萨拉之音    [德国]茜比勒·克拉默  贺骥  译  [特别推荐]    罗萨诗选    [葡萄牙]安东尼奥·拉莫斯·罗萨  姚风  译    拉莫斯·罗萨或世界的诗意呼吸    [葡萄牙]安娜·巴勃娜·门德斯  孙怡  译    诗人的呼喊——罗萨访谈    [葡萄牙]安东尼奥·拉莫斯·罗萨/《A23》杂志编辑  孟琪  译帕米尔之声  “2009中欧诗人/作家对话”综述  诗与现实的对称    宋琳  真实生命的诗歌    [波兰]达留什·托马斯·莱贝达  赵四  译国际诗坛动态  2009年度世界诗歌奖撷英    王迪  褶园  耕夫  胡续冬

章节摘录

插图:他同时强调,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作家的个人写作,就是要努力面对公共生活、面对时代,发出个人的声音!因此他想了解,在具体的文学表现中,同样经历了巨大历史背景转换的东欧作家们是怎么面对这样一个时代及其困惑的。克劳斯瑙霍尔凯提到的匈牙利当下文学写作的情况多少有点呼应了曹征路的问题,克氏认为匈牙利文学现在已经到了作家不得不在作品里写点笑话的情况了,没有笑话,就没有人读。而他本人,则是属于欧洲文学传统中悲哀、黑暗那一边的,没有笑话可写,因而他认为自己在这个时代很失败。但听言外之意,我们还是很明显听得出这位被苏珊·桑塔格誉为“堪比果戈理和麦尔维尔”的当代匈牙利启示录式的大师的文学操守与坚持,及不堪忍受文学对时代问题的刻意回避与向庸众的媚俗。骆英关心的现代性焦虑话题,在东欧诗人作家身上似乎没有找到共鸣。骆英谈到,对中国来说,我们过去长期是封建主义,专制社会,五四以后,提出学习现代性,欲图实现民主、自由、人权平等,但此时出现了长期的混乱和战争,救亡压倒了一切,讲民主、自由遂成为那个时代之不可能。而8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强调现代化建设发展,让大家都富起来,但同时忽视了精神内在的东西,生活上的富足不代表已解决了人性上的平等自由等问题。而现在是在拿和谐代替平等,现代化绝不等于现代性。他认为,在中国,真正的现代性启蒙还没有完成。并认为当前文学、诗歌,要产生最有价值的作品,就应该是在这个现代性焦虑主题上做文章,否则就很难成为好的文学。具体的现代性焦虑在他的阐述中,较明确地集中于中国当前社会贫富日益悬殊的现实,弱势群体不具有平等生存权等现象。他更对亚洲文学做了百年回顾,认为亚洲文学始终是一个向欧洲学习的过程,是不自信的,所以他提倡回到母语的怀抱,用充满张力的亚洲诗歌去对抗已然日益日常化、琐屑化的西方诗歌。显然,这样的观点是否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文学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

编辑推荐

《当代国际诗坛(4)》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国际诗坛4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当当国际诗歌推介方面,这套辑刊算做的非常好的了。
  •   一如既往地支持这本高品位的诗歌辑刊,它拉近了诗歌与我的距离,无论是诗歌批评,还是诗作的译文,都很地道,细腻而又大气。
    可惜我没买到第1期,能不能加印一些啊?
  •   这一期重要是德国诗歌翻译,尤其是策兰诗选,一个是台湾孟明的翻译,一个是大陆王家新和芮虎的二人翻译,放在一起,或许能让人读出更多东西来,不仅诗歌本身,甚至包括诗歌翻译的技艺。。。

    荷尔德林诗选 [德国]弗雷德里克·荷尔德林 林克译
    怀念永无尽时 林克
    策兰诗选(一) 保罗·策兰 孟明 译
    策兰诗选(二) 保罗·策兰王家新 芮虎 译
    怎样阅读保罗·策兰? [瑞士]安德蕾娅·罗特魏恩 孟明 译
    贝恩诗选 [德国]戈特弗里德·贝恩 贺骥译
  •   荷尔德林诗歌的翻译很好!老师说林克的译本是最好的版本!这本书很有档次有价值!好书,推荐给大家都看看!
  •   林克翻译的荷尔德林真的很棒!这一集的德语诗歌非常好!
  •   很好,的却很国际!
  •   这一册选的几位德语诗人的作品都很不错!荷尔德林和策兰自不用说,第一次读到贝恩和基尔施诗,也觉得非常好。贝恩很有深度,且把对生命的思考很真实地融入到抒情中,深厚中隐含着赤诚。基尔施没有那么深刻,但率真、细腻而又敏感。但罗萨不是我喜欢的。
  •   这个系列的书都很好看
  •   很好的诗集
  •   我喜欢这类书!
  •   迄今为最好的诗评.
  •   这家伙是我最喜欢的1900年以前的诗人。
  •   找了很久 终于能买到了 很是喜欢看啊
  •   了解世界诗坛。
  •   一路买下来,已有四辑之多,难能可贵。
  •   得慢慢啃
  •   无关紧要的文字太多,真正译诗很少!!
  •   读好诗才能进步
  •   受不了中国的娱乐至死,仿佛呼吸到了久违的新鲜空气
  •   在网上买书一直都是买的当当,都是正版书
  •   我可不可以只说一个好字
  •   以介绍德国诗人为主:有林克的《荷尔德林》还有孟明的《保罗.策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