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简论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鹏鸣  页数:305  字数:3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世界文学简论》是学者型著名诗人、国内外数十所大学客座教授鹏鸣在国内外各个大学的演讲或讲学讲义结集。《世界文学简论》约45万字,以一个中国作家的视觉,对世界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及代表性作品进行了概览式的观照与解析。《世界文学简论》从21世纪全球视野的高度出发,以现代性的建构与解构姿态,将世界文学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描述,既展现主旋律发展的历史线索,又展现横断面上各种丰富的和声、复调与低音。用事实说话,有选择性地编排事实、描述事件的发生过程,让读者了解更多的与世界文学相关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作者有意使用浅显易懂的、没有学究气的文字,将最必要的信息传达给读者。《世界文学简论》的部分章节曾经在有关报刊、杂志、作者博客及一些著名网站选发,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热切关注与高度赞赏。

作者简介

  鹏鸣,1958年生,陕西白水人,新疆大学、延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海内外十余所高等学府客座教授。已出版有选集、文集及文艺理论、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单行本等六十多部,总计五千余万字,其中大型爱情组诗《致情人365首》《鹏鸣情诗选》《秋夜听风》《鹏鸣报告文学选》《鹏鸣纪实文学选》《鹏鸣情诗经典》《中国诗歌史略》《世界文学简论》等代表性作品被翻译成多语种版本行销海内外。他的创作活动也很受文学界瞩目,有关他的研究资料结集有《鹏鸣研究资料汇编》十二卷本,传略被收入美、英《世界名人录》等典籍。自2000年起,以自己的稿费购买了价值300余万元的各类书籍,无偿捐赠给国内各大学图书馆,还为故乡捐赠30万元建造希望小学一所。

书籍目录

前言
大道之初——文学起源
中国文学
《诗经》:青春与生命
屈原:生命不息,求索不已
庄子:瑰丽的故事,荒诞的人生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在诗与酒之间飞翔
杜甫: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身
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苏东坡:人生的三重境界
关汉卿:直面惨淡的人生
汤显祖:走在半梦半醒之间
《三国演义》:乱世忠义的悲歌
《水浒传》:折翅的乌托邦
《西游记》:极真极幻的天上人间
《金瓶梅》:没有航标的欲之河
《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
《海上花列传》:青楼女子的情与爱
《官场现形记》:丑态百出名利场
鲁迅:挖出国民的劣根性
老舍:市井中的芸芸众生
张爱玲:乐听市声心如水
巴金:旧家庭与新生活
沈从文:喧嚣里的诗意栖居
新写实小说:诗意飘零
新历史小说:和我们之间的距离
金庸:寻找我们自己的英雄
“新生代”:用肉体写作的美女
梁实秋:《男人》和《女人》
余光中:乡愁,肚肠裂断的哀伤
贾平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探索
铁凝:抒写耐人寻味的历史长卷
王安忆:张扬人性的美德
迟子建:鄂温克民族的心灵史
陈忠实:对庸常人生存状态的关注
三毛:文坛“独行侠”的多面人生
郭小川:现代格律诗的开拓者
胡适:从“现代公民意识”说开去
外国文学
古希腊神话:自由国度的众神狂欢
但丁:行走在黑暗的国度里
《荒原》:在废墟上寻找生命意义
《百年孤独》:魔幻的天空
莎士比亚:生存,还是毁灭
《十日谈》:从束缚中解放自己
《堂?吉诃德》:痛苦中的幸福生活
歌德:与魔鬼打赌
弥尔顿:将抗争进行到底
《伪君子》:宗教是力量的源泉
泰戈尔:让世界充满爱
列夫?托尔斯泰:灵魂的自赎
索福克勒斯:逃不脱的宿命
惠特曼:歌唱自我
拜伦:激扬狂放、讴歌自由的诗人
《卡门》:不自由,毋宁死
海明威:永不言败的精神
狄更斯:写城市角落的众生相
劳伦斯:生活中的另类
《简?爱》:维护自我的尊严
《第六病室》:时代苦闷,挣扎人群
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
《福赛特世家》:浮生若梦
卡夫卡:现代人的孤独与焦虑
陀思妥耶夫斯基:自我放逐的作家
萨特、加缪:“我将在希望中死去”
弗吉尼亚?伍尔夫:丰富的痛苦
福克纳:存在之拼搏
乔伊斯:世纪病患者的心灵独白
一部撼世的杰作马家骏
文学史论的里程碑刘建勋
追求人生真谛:真善美金留春
诗性的品评谭君强
珍贵的信函谭绍凯

章节摘录

《诗经》:青春与生命人类文明有两个最为迷人的时期,那便是古希腊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对理性与自由的崇尚使“希腊文明以及希腊文明之下的人类生活弥漫着一种无形的悠闲、清澈和光辉;它们充满了我们所谓的甘美与光明”。古希腊文化的光芒,不仅炫夺了我们的心目,也照亮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前进的道路。先秦与古希腊一样,同处于奴隶社会,也是战争频仍,但同时它的文化之璀璨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不朽之作《诗经》以其开中华诗歌之先河的气魄征服了历代读者,深刻地影响了后世诗歌创作以及国人的整体人格。《诗经》形成的年代大致与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相当。如果说古希腊的神化和史诗清新纯朴、绚丽柔和、优美单纯,是一个儿童的梦,弥漫着天真、甜蜜和好奇,那作为我国诗歌光辉起点的《诗经》则因其强烈的时代感、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和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了早熟的气质。同时,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洋溢着的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则更是迷人。每每读到那些妙趣天成、稚拙率真的章句时,不免掩卷遐思:为那逝去的真性情叹惋,又为曾有着这真性情欣慰。那些直白浅露、无拘无束的畅然表达,也正是开篇并举古希腊文明的原因所在——自由的精神特质着实是它们共同享有的!最能体现《诗经》纯朴真挚的情怀、热烈健康的青春和欢快明朗格调的,有一部分是那些无意承担教化之功的爱情诗,集中在《国风》中,有45首,大约占《国风》总篇目的1/4多。它们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恋爱活动的整个过程,明朗欢快、兴趣盎然,真是信手拈来字字精彩,耐人寻味!打开《诗经》,第一篇是《周南》的《关雎》,言切意婉,一唱三叹,为历来爱情诗之典范。“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雎鸠的相和鸣,联想与那位美丽善良的姑娘结对。“寤寐求之”,朝思暮想,却“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睡不踏实,遂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可排遣的相思——想到将来结婚时场面多么热闹、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谐、生活多么美满幸福。这一切遐想,都是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的失眠中幻化出来的。虽是一厢情愿,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后来的剧作家代剧中人立言,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反而太露而韵味不足。阴历三月,采兰水上,拔除不祥。春水渐长,男女拿着兰草香准备春游。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态度主动、举止大方的女子充满着个性张扬,洋溢着生命活力。“洧之外询迂且乐。唯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在宽阔的洧水边,三三两两的成年男女悠悠私语、相互玩笑戏谑,归家时,相互赠之以芍药。这是《溱洧》为我们描绘的士女踏青图,生动活泼,跃然纸上。不难发现,在《诗经》以婚恋为对象的作品中,此类描述女性情爱的诗作首次形成风气,女性更多地成为了叙述的主体,其内心情感高度外化。她们大胆直率、毫无遮掩地展现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无论相思离别、怨恨恋慕,均能直言无隐,就连自己与男子的私情、幽约,也未尝讳言。《柏舟》中“髧彼两髦,实维我仪”,女子告诉母亲,那额前两边披着头发的人,无论从人品和感情上说,都是她理想的伴侣。“之死矢靡它”,宁死也绝不嫁给他人。最可敬可惊的是她竟喊出了“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真是两脚一跺,眼泪横飞,一声怒喊:“你怎么这么不体谅人呀!妈呀,天呀!”对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如此坚定的垂青在此后几千年里又有几人!《大车》中“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女子斥责男子:难道我是不想你?怕你犹豫我才不敢私奔。“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活着呀,不同室,死了呀,该合葬,你不信,天上的太阳证明我的心!指日为誓,大胆私奔,生死与共。感情是何等真挚,反抗是何等强烈!后世礼教的加重,这类诗歌也是凤毛麟角!类似这样富有青春活力,勃勃生机的诗作不胜枚举,而它们所抒写的真挚、质朴、健康之情感,不啻一阵清新的轻飏,叫人耳目一新,那些自然、大胆、酣畅的情感追索也往往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难怪谢无量在其专著《中国妇女文学史》中认为,从作者看《诗经》当为“妇女文学之祖”。而朱熹所言及《郑风》时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虽是酸腐之言,却也不失“《诗经》之情爱文本已俨成大观”的有力说明。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男女双方都从容诉说着自己在情爱领域内的感受时,以女性占据中心地位——数量上,女性话语主体明显超过男性;在语言的坦率程度上,女性又远比男性大胆、直率——这固然体现着自由精神、平等观念,但因《诗经》的写作年代正处在由野蛮进入文明的初期,原始母系社会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女性不仅被崇拜、爱慕和尊敬,还主宰着自己的感情世界。因此她们在情爱关系中居主动地位也就理所当然。而随着社会向男性中心的逐渐转化,这样的作品自然难以寻觅了。另据《周礼·媒氏》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着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会之。”可见政策是鼓励并且有组织地引导男女自由婚恋的,于是在爱情诗中自然有了自由奔放、热烈活泼的青春气息。当然这并不妨碍今天的读者为之怦然心动。除开抒写爱情、婚姻、家庭的极富感染力的篇章,《诗经》中那些描述人民劳动生产的作品,则因巨大的现实性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而兼容了沉稳克制的忧郁气质与顽强向上的生命张力。《公刘》中连用几个叠句:“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把移民安居后欢声笑语的生活情景生动呈现;而《系》则把“百堵皆作”的劳动场面写得十分紧张热闹,那盛土、倒土、寿土、削土的声音,把鼓励劳动情绪的巨大鼓声都压下去了,反映了人民的巨大创造力和劳动热情。《周南·芣?》是妇女们三三两两去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而《周南·芣苡》的“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则以其重章叠句的歌唱不但写出采摘过程,更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不啻为一幅意境深远、情趣盎然的淡彩水墨画。古希腊诸神常会径直来到人的家中,与人同桌共餐,甚至溜到人的床上与人结合,并且生育出美丽健康的后代——那些半神的英雄来。假如你曾因身处这神、人世界交融的奇幻之境而惊喜不已的话,那么,翻开《诗经》读一读“静女其姝,矣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那惟妙惟肖的情态刻画、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捕捉与呼之欲出的灵动形象是不是同样令人拍案叫绝、不忍释卷呢?屈原:生命不息,求索不已长江汉水流域曾有个美丽神奇的国度,虽时光飞逝,可也抹不去人们对它的记忆。那里气候温暖,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水陆交通发达,远古的时候那里就演绎了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这个地方就是历史上一度令人向往的楚国。公元前584年的秋天,郑国的军队包围了楚军,并擒获了钟仪,把他献给晋国。晋人带着钟仪,兴高采烈地回国了,把他囚禁在军用仓库里。过了两年,钟仪仍然带着南方楚人的帽子,一副威武不屈的神态。晋国公感到惊奇,两年已过,为什么他还带着南方人的帽子?于是命人把他带来,询问有关情况。钟仪拜谢了晋君的厚意,晋君问他家庭出身,回答说:“是乐官。”晋君问道:“那么你能够演奏音乐吗?”钟仪回答说:“这是先人的职责,我不能忘本,岂敢从事于其他事呢?”晋君命人给他一张琴,请他弹奏。于是一曲凄楚婉转、感人至深的南楚音乐从琴上流出……从此“楚囚南冠”、“钟仪楚奏”用来表达困苦中的爱国恋乡之情。正是在这个有着浓厚爱国传统的南方楚地上,约公约前340年诞生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卒于公元前278年。他的生辰是“寅”,加上“平”、“原”正包含着天地人三者统一于一身的意思。屈原很以这种与生俱来的美好禀赋而自豪,称之为“内美”,同时又对自己的美好品德不断加强修养,抵御世俗世风的侵染称之为“外修”,就在这“内外兼修”的过程中开始了伟大的上下求索,开始对宇宙人生社会的哲学意蕴的追寻。我们读《涉江》,就会发现在遥远的先秦文学中,能减弱我们对远古的陌生感的莫过于屈原的作品了。我们脑海中常常会浮现一幅画:一个高瘦老头,紧锁着双眉,微扬起下巴,身佩长剑,宽袖迎风沉思,登高远望求索。这就是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想起的“屈子图”,从一定意义上说,屈原同孔子、庄子一样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屈骚精神”。在南方文化的浪漫情怀中,在特定的自身修养和大一统的朝日喷薄欲出的历史环境中,屈原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正统思想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儒家的开山者孔子就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虫所而众星共之。”儒家的后继者对此进行了发挥:“以德行仁者王”、“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这对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屈原而言,不但受到这些正统及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以原始的痛心和热情,以神话般的气质在这条理想的道路上撒满了绚丽惊艳的浪漫之花。就是在这条求索的道路上,屈原表现了浓厚的自我与社会双重固持的融合与渗透精神。首先,屈子对社会理想的固持突出表现在“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中。他站在历史的前沿,洞察社会发展的前景,在《离骚》中表现出了对大一统的憧憬与追求。诗人所描述的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所在,也突破了狭隘的楚国境遇,反映了诗人深沉厚重的历史意识。他从儒家的理性角度出发,认为举贤授能是实现“美政理想”的必由途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然而不幸的是黑暗的现实、腐败的政治使他壮志难酬,处境很是艰难:要么服从权威,同流合污;要么坚持己见,斗争到底;要么逃避困难,离国出走。屈原在理想之路被现实断绝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入幻想的世界中,去寻找寄托,寻求解脱,寻求一种理想生活,寻求实现理想的新路径。他叩阊阖,登阆风,游春宫,求宓妃,见佚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最后驾飞龙象车,远路周流,神驰邈邈,终于临睨旧乡,璞马悲怀,蜷局不行。屈原的幻想忽上忽下,像梦一样恍惚迷离,飘忽不定,变化万千,但这是伟大诗人的浪漫而艰辛的求索,即使“彭咸之遗则”也不放弃,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坚定!对社会的关注体现了屈原积极入世、救世的精神,然而屈原对自我的关注并非完全符合儒家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也不符合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明哲保身哲学,屈原的个性精神与道家的避世思想更是相冲突。从他的作品来看屈原对自我的固持,一方面包含了他忠贞爱国的蕴涵;另一方面还包含着他强烈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一种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高度融合。其次,他对自我的关注还突出表现在他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遗世独立的性格上。他本属贵族中的一员,但他却依据自己的道德理想对楚国昏君奸臣的怨刺和否定,相当程度上超越了贵族阶级的意义范畴,更广泛地反映出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心理情绪。可以说,伟大的屈原虽不是历史的先知,但却无愧于自己的时代。《离骚》如果说是屈原完整的人生历程,那么《天问》则是他对天地大胆的怀疑,是困境中仍孜孜探索的集中体现。《天问》发出了对宇宙自然命运人格的质疑,对楚国命运担忧的情怀笼罩着全文的每一个文字。当然在《橘颂》中“遗世独立,横而不流”表现对人格的完美追求,《怀沙》中“重仁袭义兮,谨以为丰”对节操的坚守,几乎无不表现了屈原对“天人之思”的探求,在这不息的探求中却洋溢着这位千古诗人的生命奔流、漫漫求索的精神,尽管求索是沉重的。诗人因不愿看到亡国之后人生涂炭的惨景而自沉汨罗江,所以今天我们还要向江中抛粽子,还要唱民歌为他招魂……屈原留给后世的华丽篇章尽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宇宙生命的思索,这种精神成为以后数千年以来文人志士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正如美国学者劳伦斯·A.施耐德说:“每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有一个自己所需要所解释的屈原。”屈原是个爱国者,又是个伟大的诗人,他的意义涵盖了整个文化精神文化的领域,他在自我和社会的融合中散发的滚滚生命意识、不息的求索精神一定会给当代知识文人以深刻的沉思、启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界文学简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