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战争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美】罗慰年(William Luo),吴垠  页数:204  
Tag标签:无  

前言

  世界人民被华尔街闪了一下腰宣亚国际传播集团陈惠民今年,Hou曲ton夫妇不打算在圣诞节时购买电子产品了。圣诞前的平安夜,他们会挂在墙上的大大的“袜子”里放些廉价的商品作为礼物,比如日历和装框后的相片等。Houghton说:“我们有许多朋友现在的财务状况比较紧张。我知道大家在互赠圣诞节礼物时,觉得购买相同价位的礼物会比较好一些,因此我们的计划应根据朋友的情况来定。”她的朋友们打算从Etsy.com等网站购买一些廉价的手工艺品作为礼物。  2008年9月15日,人们一觉醒来,发现华尔街的两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和美林证券已经猝然倒下。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华尔街的五大投资银行全数消失,《纽约时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称这是华尔街一个时代的结束。美国人说,金融海啸了,把我们给淹着了,帮帮忙吧。美国财长保尔森在众议院表演“白马王子”的单膝跪地,并不是求婚,而是为了“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能救美国么?欧洲动了,一场拯救“山姆大叔”的行动在全世界展开。  “蝴蝶效应”迅速在媒体的报道中见效——全球股市跳水,人们的信心受到极大打击,A股告别最后一只百元股,全国最大玩具厂应声破产,广交会首次遇冷……一时之间,全世界的政府官员、金融学家、新闻界、企业界以至于贩夫走卒全部都被华尔街闪了一下腰,无端地被这场大戏拉入其中,有顿足捶胸的,有超然淡定的,有旁观自若的,有奔走呼告的。  上周,去客户那里开会,我旁边的司机突然跟我谈起这次金融危机。  我觉得他的想法挺有意思,也可以代表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经济思考。  司机:“你说金融危机对我们有没有影响?”我:“一点点吧。”司机:“那你说是留现金,还是投资?”我:“当然保守一点,留点钱吧。”司机:“那就贷点款,再搞两辆车,手上的钱作后备,就是多些利息,反正也是客户出。”我:“为啥?”司机:“现在手上有好几个单,客户都是先押三个月,车上全保,转几个月就回来了,车就在那,对我来说,没啥风险。”今天,中国人连司机都在关心发生在美国的金融风暴,更何况我们这些从事经济工作的人。  我的朋友,本书作者之一吴垠,是学经济的,先起家于《21世纪报》,后来也在《电脑报》待过。  她一直在跑经济线,对世界经济的风向非常敏感,效率也很高。当雷曼兄弟还未破产的时候,她已经在着手写这样一本很有意义的书了。据说为了完成任务,可以一个星期睡办公室。关于这本书,关于她的思考,关于这场金融危机,相信你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敬佩作者,同时也用作者工作中不断自勉的一句话来鼓励自己:“用全球通的话就是——你能”。 

内容概要

阴霾密布,战事告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金融大风暴,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国际联合抗击。战火纷飞的华尔街,在抗击金融风暴的隆隆炮火声中,世界各国表现各异,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在美国纽约零距离目睹金融风暴,“风暴眼”里观察华尔街,是谁用贪婪、欺诈与无知将美国经济导向深渊?金融海啸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何其的灾难?来自海内外独立观察者为你解析华尔街崩盘的基因,一切尽在《华尔街战争》。

作者简介

  (美)罗慰年(William Luo),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心理学硕士。美国《明报》《侨报》专栏作者。系“美恩财经”发起人之一。身处世界金融中心,对国际金融有着独特的见解与思考。
  吴垠,曾任重庆电脑报集团旗下《知识经济》杂志社首席记者,现就职于《证券日报》广州记者站。时刻关注国内外财经形势,著有《巴菲特教你创业》一书。

书籍目录

引子:阴霾密布导读:战火纷飞的华尔街第一章  崩盘的危机 第一节  华尔街第一块倒下的骨牌  第二节  谁把AIG逼到绝境  第三节  从“官督民办”到“官督官办”  第四节  雷曼,墙倒众人推  第五节  史上最大的银行倒闭第二章  大风暴  第一节  美国梦,次贷的点火器  第二节  次贷引发金融风暴  第三节  肇祸的金融衍生工具  第四节  恐龙的消亡第三章  海啸袭来  第一节  华尔街的终结  第二节  海啸冲击波  第三节  漩涡里的美国人  第四节  反思美利坚第四章  决战华尔街  第一节  向金融危机宣战  第二节  一个参加战斗的老人  第三节  “诺曼底”反攻  第四节  同盟联手抗战第五章  大格局  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节  来自东方的回响  第三节  全球化向何处去  第四节  新的格局,新的世界观结语:从华尔街到中山路

章节摘录

  贝尔斯登最后的挽歌 在危机发生之前,贝尔斯登(Bear Stearns)一直是华尔街一家值得尊敬的标杆企业,它稳占债券市场“五哥”的地位,尤其是在抵押担保债权市场,它曾经非常风光。  这是一个具备贵族“血统”的企业,作为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在美国债券市场拥有数一数二的交易量,市场交易员曾经送给它一个称号 ——“聪明的交易者”(Smart Trader)。  同时,贝尔斯登是一家严格经过市场净化的企业,素以风险管理健全、投资谨慎小心而闻名,号称“华尔街上分析、评估与控制风险最严格的公司”。  在华尔街董事长高层权贵圈层中,贝尔斯登公司最大个人股东兼执行长詹姆斯·凯恩(James Cayne)以正直、正派经营为大众所熟知。他倡导“ 一言既出,实现承诺”,因此,对待不守规矩的人,詹姆斯·凯恩在处罚之际绝不手软。  “生活在十分堕落、处处都有极大诱惑的环境中,随时都必须警惕小心,洁身自好”,詹姆斯·凯恩曾以这样的话语告诫身边的员工,希望他们能够专注事业,远离是非。  但就是这位稳健与低调的詹姆斯·凯恩,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挑战。  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公司旗下那些浮躁的员工选择避险基金,操作风险最高的债券,过度利用财务杠杆,以至捅下公司创立八十几年来最大的纰漏,结果自然是损失惨重。  在受害投资人扬言联合控告公司与主管机关纷纷上门调查的双重压力下,处于漩涡中心的詹姆斯·凯恩烦恼之至,一年来瘦了9公斤。  为了自己的信用,也为了避免引爆危机,詹姆斯·凯恩决定贷款数十亿美元,协助两档避险基金渡过难关,然后再慢慢收拾残局。  不料,美国房市开始严重衰退,爆发次级房贷违约风潮,两档避险基金投资的这类债券遭到重创,资产价值严重亏损,债权人于是扣押两档避险基金的融资担保品,两档避险基金因此濒临倒闭。  2007年6月,51岁的基金经理拉尔夫·塞欧菲管理下的两只基金——贝尔斯登基金和高级信贷策略杠杆基金因为次级抵押债券出现严重亏损,价值曾经超过200亿美元的基金最终不值一文。这两只基金是次贷危机中最先倒掉的一批基金,贝尔斯登的噩梦也从此开始。  2008年3月,初春,贝尔斯登的财务状况令凯恩感到满意,他觉得心里踏实:他手上大约170亿美元的本金。即将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更能让贝尔斯登在市场厮杀中获得被尊敬的资本。但意想不到的是,市面上开始听到谣言,说贝尔斯登面临流动资金的问题。超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来自市场做空者散布贝尔斯登面临危机的信息。这又是一个“蝴蝶效应”。没有想到,一波滔天巨浪,竞始于“青萍之末”。  对未来市场结构的变化的一点点信息,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2008年3月13日,接任凯恩的新CEO艾伦·施瓦茨(Alan Schwartz)不得不拨通美联储的电话,向美联储搬救兵。他告诉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贝尔斯登“需要被拯救”,否则就要申请破产。3月12日早上,他接受记者访问时还表示公司的流动性状况良好,并不存在危机。而在这之前的一个周末,当时仍任董事长的凯恩离开纽约总部,还去了底特律参加一场桥牌联赛。看来贝尔斯登的确有些问题,但问题不至于严重到把公司毁了。当然,对市面听到的“谣言”,公司也没有迎头痛击。这是公共关系的失策。对迫在眼前的灾难反应迟钝是贝尔斯登公司高层的通病。贝尔斯登既然给谣言击垮,170亿美元家底给人顷刻掠走,只好听天由命。就在此时,摩根大通对“她”很有意思。“山姆大叔”自告奋勇当“媒婆”。摩根大通能够在一个周末迅速出手“迎娶”贝尔斯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相关政府机构的全面介入。  美联储迅速撮合摩根大通购入贝尔斯登,目的是防止引发“系统风险 ”。其主要原因与CDs市场有关。所谓CDS,即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掉期或信贷违约交换),是一种转移交易方定息产品信贷风险的掉期安排,类似于保险合同。它要求CDS的购买者对某一时期债权人的信贷风险进行担保,债权人向此购买者支付一定的费用,一旦债权人的贷款出现违约现象,信用违约掉期或的购买者将补偿债权人的损失。信用违约掉期或市场规模庞大,目前总值达到62万亿美元。  始建于1923年的贝尔斯登公司曾经熬过了1929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家美国华尔街巨头走入歧途呢? 贝尔斯登虽然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但并没有晨钟暮鼓,守着公司的家底吃老本。相反,它的员工评价它是一个“具有草根精神和游击习气风格的公司”。凯恩正是这种风格的缩影。他公开宣称只雇用PHD,PHD不是指高高在上的,从大学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博士(PHD),而是贫穷(Poor)、饥饿(Hungry)和一心想赚大钱(Desire for money)的人。贝尔斯登喜欢聪明、肯吃苦的员工,至于他们是不是长青藤或是哪个名校毕业的,他并不在乎。  1985年,奇奥斐加入贝尔斯登。他和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在金融衍生工具中最冒险的产品,命名为Klios。在他的带领下,在2004至2005年间,贝尔斯登共集资100亿美元。他的金融衍生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金融市场,创新不断,变化无常。奇奥斐一手炮制的生钱机器,最后不光不能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反而成了公司衰落的罪魁祸首。  草根精神和游击队习气,保证了贝尔斯登作为以经纪业务为主的投行的成功,但反过来,具有草根精神和游击队习气的人往往不守纪律,缺少自我约束。就像来自地底的能量,一旦爆发,无以约束。那时,贝尔斯登急于求成,对高盛那种高风险、高利润的自营业务怀有妒嫉之心。不光有样学样,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的目标越来越冒险,采取的方式更加极端。这使贝尔斯登偏离了稳健的正途,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在过去的10年里,正是由于贝尔斯登努力发展其抵押相关产品这块业务,才导致了它的垮台。金融衍生产品谱写了一个近百年公司的最后挽歌。  可以说,贝尔斯登死于金融衍生产品。它让我们想起第一个死于金融衍生产品的银行和一个名叫李森的人。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尔街战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近日,实用经济类书籍《华尔街战争》重磅问世,该书一经推出,火热上市,好评如潮,在某购书中心,我们听到了女性读者的声音。《华尔街战争》,女性读者必读的实用经济畅销书!“我所从事的是化妆,美容健康行业,所以首先我对书的外观设计、美学感觉比较讲究。我对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封面一看就比较时尚。因为它糅合了畅销书流行的三大元素:暗纹,色调和标志。”广州益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关朗女士说。“首先,它的上半部分采用了暗纹条线底,金字书题UV几突,摸上去手感和质感都不错,其次就是书的下半部分采用的是金色打底,看上去很时尚,而且引用了美元和华尔街的高楼这些华尔街金融最主要的象征物,对主题起了一个很好的突出作用。而中间的副标题对整个封面做了一个黄金分割。整个封面看上去很协调,很时尚。“接下来,这本书的扉页简洁大方,一看就比较凝练,而她的版权页设计的也是恰到好处。我最开始看的是推荐序,从序一看到序三,我觉得这些人物的语言很朴实,他们所说的话让我觉得非常亲切。因为他们也是作为普通人,实实在在地给我们讲述了华尔街金融的来龙去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合上这本书,确实觉得关心华尔街就是关心我们自己。”关女士身边的另外一位女性朋友也表达了她的看法,她谈了一些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以下是她的评论:“这本书框架结构不复杂,一看目录就知道了。这本书总共有5章,每章都保持在4-5节,看起来很紧凑有序。目录中的那些关键词都用得相当好,像“阴霾密布”、“战火纷飞”等,一看就想起战争有种紧张感。看了那个目录以后,我真的有一种想读下去的冲动。通读全书后,我觉得很惊奇。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我属于比较感性的那种。平时总觉得经济类的书比较枯燥,那些数据一看就头疼。但是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生动形象的事例,就好象将故事一样,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它每一章都配置有花式版式,放有华尔街的原始元素,看上去不呆板。里面的配图也是恰到好处,不象有的书感觉很花哨。”“这本书真的打动了我,我想它肯定也能打动其他的女性读者,因为它的确算得上是一本值得女性拥有的实用经济畅销书。”关朗女士强调。在购书中心停留的时间中,也发现有许多顾客驻足此柜台。他们抚摩封面后,认真地翻了下书的前几页,掂了下里面的纸张,便开始询问这本书的价格,显然是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里外的纸张手感和质量都不错,又时尚,内容也看起来有趣而又有深度,价格也合适,算得上是经济畅销书中的精装版甚至可以算做珍藏版了。”一个读者兴奋地说。
  •   没白买
  •   没有多少字,并且不深入,字体很大,有点像充字数的感觉。
  •   很不错,这本书值得一看。
  •   本书的题目很吸引人,但作者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只是堆砌罗列了一些事例,缺少分析和归纳,关键事例和概念讲述不清楚,使读者不知所云。
    远不如《货币战争》。
    读后毫无收益。后悔选购!
  •   平庸的作者,平庸的见识,平庸的文字,浑水摸鱼的著作。
  •     政府美女如何诱奸金融大款?
      ——推荐《华尔街战争》
      作者:杨震
       有一位美女引诱你,说:“来吧,来嘛,没事的,出了事不会找你。”然后你情难自禁,紧接着就一失足犯下了错。再然后,大肚子美女的三姑八舅七亲九友就找上门来,非要你还这个债、了那个账。你不断认错,掏空了腰包,却对那一大堆除了卖身就无法还清的孽债直犯嘀咕——我招谁惹谁了我?
       其实这不是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而是发生在许多人中间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所谓的次贷危机。
      在一场严格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的交易中,没有谁敢轻易冒倾家荡产的风险。哪怕是金融巨头,富得倾国倾城,如果它胆敢不按常理出牌,就没有不面临破产风险的。对风险的预期是一切投资活动最重要的考量。谁会对前景极度不明的未来不感到一丝害怕?所以,害怕,为人类的经济冒险行为奠定了理性的底线。
      然而,如果有一天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世界最富有的机构——它的名字叫美国联邦政府——对你说:你投资买下那些包装得不烫手的山芋,我给你托底,总之是要美元给美元,要政策给政策。这个时候,任谁也难避诱惑,就像你面对那位跟你说“出了事不会找你”的美女。房贷美、房利美这样的巨头显然就充当了一回二逼,上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当。
      不过被诱奸的纯情大款又何止“两房”!“两房”转身就声称可以担保更多的房地产业投资,诱奸了AIG、雷曼兄弟、贝尔斯登这样的金融大户。金融大户一夜情深,起床后狂热地购进被以证券化方式包裹的次级房贷债券,即所谓的房屋抵押投资,并进行风险转投。各大保险公司也欲火焚身,禁不住煎熬,终于投身于为之托市的保险业务。
      而在低端市场,房地产商告诉没有支付能力的买家,可以这样可以那样,总之是出了钱买房就没人能把你咋样。这个时候政府又花枝招展地站了出来。它修改了十多年前制订的一项规则(名字叫社区再投资法,英文简写为CRA),允许更多人不计风险地购买房屋,并要求贷款机构干脆拆掉按揭的门槛。与此同时,与政府勾勾搭搭的美联储(Fed)也一再下调利率,滥发美元,诱使市场人为低估资金成本,结果,借钱变得轻而易举。于是消费者们纷纷下手——这么便宜的房子,不买白不买啊!连平时最节省的消费者们也终于把“买房有风险、按揭需谨慎”的教训抛到了九宵云外。
      这一连串的诱奸行为,其实就是一只看得见的政府之手一步步扭曲市场风险预期的过程,一个去风险化预期的传导过程。你也可以把政府比喻成阿基米德——他用杠杆撬动的不是地球,而是更多的杠杆,最后这些横七竖八到处乱撬的杠杆终于把隐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撩拨得喷薄而出,酿成了金融危机。
      政府为什么会自扮美女犯下诱奸纯情大款的罪过呢?当政府站上被告席上时,辩护律师会怎么说?当然首先是抵赖。狡猾的律师们会说:“正是那些黑了心肠的金融巨头们无底洞般的贪婪才造成了这场悲剧。瞧瞧,瞧瞧,那些金融公司的头头脑脑们,比如雷曼的CEO理查德•S. 富尔德(Richard S. Fuld, Jr.)拿了多高的薪水啊?”
      如果法官或者陪审团不上当,而且还大摇其头,那么辩方律师们会搬出屡试不爽的辩护词:“冤啊!其实俺们政府是在关怀买不起房的贫苦民众哩!所以才按照居者有其屋的原则,大力推行低息住房贷款,还不厌其烦动用金融、货币、行政等杠杆提高他们的购买力。这不就是你们想要的生活吗?”
      面对这样的辩护不少人也许会哑口无言。不过好在控方并不是蠢货,他们会提出最简洁有力的指控:“市场本来是靠风险-收益的原则和无形之手的推动运行,政府跟市场就该井水不犯河水。你们倒好,偏偏要伸出手来横加干涉,还倒打一耙,硬说市场是一具僵尸。你以为你们的案底还少吗?1929年的旧账我们这次就不提了。记住,不是所有美女的肚子被搞大,过错都在男人身上!俗话说得好呀,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现在不打你们板子又该打谁的板子?!”
      假如你是法官或者位列陪审团,你将如何作出判决?到底谁犯了罪?谁是主犯谁是从犯?
      显然,在作出判决之前需要勘验一下案发现场。这时,你需要这本《华尔街战争》,因为它完整地陈述了案情,收集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在你审断这场世纪官司之前何妨读一读两位见证人的陈述呢?
      
  •     这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又是不一样了。在24日的新闻30分里,当我看到镜头上有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激动不已,我更相信自己的选择了。做为金融学的门外汉,这本书比其他的书更适合我。
  •     2008年,当所有中国人都忙于在奥运火炬传递中时,汶川地震给人们无比的震撼,在百废待兴之时,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崩盘,爆发了金融危机,响动了整了整个世界。在众多探索金融危机的经济读物中,最为大众化的要数《华尔街战争》。该书从海内外观察者的角度,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客观地讲述了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这本书以独特的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经济读物的数据烦琐和概念化,为读者提供了新颖的经济读物阅读视角。
  •      虽然相对而言,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否也会逐步走向“金融危机”,值得深思。“华尔街战争”以海内外独立观察者的角度,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华尔街”。 没有成堆的经济术语,有意思......
  •   还可以,你的BLOG多半要变成中国商业评论,哈哈
  •   哟西。
  •   [当我看到镜头上有这本书的时候,]从从从从从从等于什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