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化学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马祥志 编  页数:223  

前言

  化学是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妇幼卫生专业等医学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一些专业课的基础。出于种种原因,有的学校压缩基础课,减少化学课时,削弱化学实验,这给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为适应形势,我们编写了这本《护理化学》。以“适用、够用和好用”为宗旨,突出护理、临床医学等医学专业的特色,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编入了一些课堂可以不教、课余可以自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应用化学知识,是学习和工作时必要的参考资料。  本书由马祥志任主编,崔华良、傅春华、杨端华和吴琼林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崔华良编写第一章和第二章;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徐祥云编写第三章;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傅春华编写第四章和第五章;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刘俊宁编写第六章和第七章;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杨端华编写第八章和第九章;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吴琼林编写第十章和第十三章;长沙医学院曾明编写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俊编写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祥志编写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  编者希望能编出一本受师生欢迎的教材,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还有欠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帮助我们改进提高,使之成为高质量的好教材。

内容概要

  《医护化学》是全国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依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全书将医学各专业所需要的基础化学知识融为一体,分为溶液,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和取代羧酸,胺和酰胺,糖类,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一脂类和甾族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高分子化合物,药物化学,生活化学,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学生实验等18章。《医护化学》针对性、实用性强,可供医药院校高职高专层次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溶液第一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换算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二、溶液浓度的换算三、溶液的配制与稀释第二节 溶液的渗透压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二、溶液的渗透压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第三节 胶体溶液一、溶胶的性质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习题第二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第一节 原子结构一、原子的组成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三、核外电子的排布四、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五、元素主要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二节 分子结构一、化学键二、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习题第三章 化学平衡第一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第二节 不可逆反应与可逆反应一、不可逆反应二、可逆反应第三节 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的特点二、化学平衡常数三、化学平衡的移动习题第四章 电解质溶液第一节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二、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一、酸碱的定义二、酸碱反应的实质第三节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和溶液pH计算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二、共轭酸碱对Ka、Kb的关系三、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第四节 缓冲溶液一、缓冲溶液和缓冲机制二、缓冲溶液pH的计算三、缓冲容量四、缓冲溶液的配制五、血液中的缓冲系习题第五章 烃第一节 烷烃一、烷烃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二、烷烃的命名三、烷烃的性质第二节 烯烃和炔烃一、烯烃二、炔烃第三节 环烃一、脂环烃二、芳香烃习题第六章 醇、酚、醚第一节 醇一、醇的结构与分类及命名二、醇的性质三、重要的醇第二节 酚一、酚的结构与分类及命名二、酚的性质三、重要的酚第三节 醚一、醚的结构与分类及命名二、乙醚习题第七章 醛、酮、醌第一节 醛和酮一、醛和酮的结构二、醛和酮的命名三、醛和酮的性质四、重要的醛和酮第二节 醌习题第八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第一节 羧酸一、羧酸的结构二、羧酸的分类和命名三、羧酸的性质四、重要的羧酸第二节 羟基酸和酮酸一、羟基酸二、酮酸三、重要的羟基酸和酮酸四、乙酰乙酸乙酯及酮式一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习题第九章 胺和酰胺第一节 胺一、胺的结构二、胺的分类和命名三、胺的性质三、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第二节 酰胺一、酰胺的结构和命名二、酰胺的化学性质三、尿素四、丙二酰脲五、磺胺类药物习题第十章 糖类第一节 单糖一、单糖的结构二、单糖的化学性质三、重要的单糖第二节 二糖一、非还原性二糖二、还原性二糖第三节 多糖一、贮存多糖二、结构多糖习题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二、五元杂环化合物及其重要的衍生物三、六元杂环化合物及其重要衍生物第二节 生物碱一、生物碱的存在和分类及命名二、生物碱的一般性质三、重要的生物碱……第十二章 脂类和甾族化合物第十三章 氨基酸和蛋白质维生素第十四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十五章 药物化学第十六章 生活化学第十七章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第十八章 学生实验附录

章节摘录

  第二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自然界的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不同的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是由于物质内部结构不同而引起的。大多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起变化的只是核外电子。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有必要先了解原子结构,特别是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组成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组成,直到19世纪末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人类才舍弃了原子不能再分割的传统观念。20世纪初期,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确认了原子核的存在,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好比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那样。众多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使人们通过科学实验认识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数等于原子核所带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整个原子是中性的。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将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列成序,形成的序号称为原子序数。显然,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核电荷数。在原子中存在以下关系:  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例如原子序数为6的碳元素,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医护化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