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礼仪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书籍  作者:于兴兴  页数:1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东西方文化差异明显,本书从言语举止、饮食、爱情、生活观念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解读,让读者更深刻了解西方文化,有利于何西方人更顺利沟通。

书籍目录

1言语的背后是涵养,更有观念
 说称呼:直呼其名不礼貌吗
 说告别: 送到门口就分手不受欢迎真纳闷
 说介绍:介绍别人用名字还是用头衔
 说敬称和谦称:使用谦称不当会使机遇擦肩而过
 说谦辞:谦虚是必要还是不诚实
 说脱帽礼:帽子要不要摘下来
 说闲聊:闲聊中哪些不能问
 说赞美和反应:赞美的作用在哪里
 说招呼:外国人打招呼明知故问为哪般
 说致谢:频繁致谢太见外吗
2交往的举止是礼貌,更是礼俗
 等级观念:西方并不注重等级观念
 电话用语:打电话要怎样说话
 对待法律的态度:情大还是法大
 目光接触:盯着对方看不礼貌
 说拜访:不同国家见面礼仪也不同
 说对女性的态度:对女性尊敬该怎样做
 说赴宴:赴宴不是小事情
 说欢乐:东西方欢乐文化有差异
 说亲情:中国人重亲情还是外国人冷漠
 说收礼:收到礼物要不要马上打开
 说送礼:送小刀给俄罗斯人,俄罗斯人会生气
 说微笑:对别人微笑不都是受欢迎
 说握手:什么时候该握手
 说姓名:外国人的名字是名在前还是姓在前
 说隐私:外国人重视隐私
 说约会:约会还要预定
 说着装:穿着也是一种礼仪
 说做客:做客的时候是否可以抽烟
 谈尊老爱幼:不给老人让座就不尊重老人吗
 戏院和音乐厅礼仪:在戏院里应该怎么做
 注意形象:形象也是对别人尊重
3无声的语言,丰富的蕴味
 说表情:目光的交流是最重要的
 说接触:人需要触摸吗
 说距离:同性手拉手就是同性恋吗
 说手势:点头是否都表示“是”
 说姿态:此时无声胜有声
4餐桌上的文化品味
 不同国家菜式有讲究
 参加宴会时应该怎样打扮自己
 吃西餐时不必喝酒
 何时开始用餐
 进餐速度太快不利于身体健康
 “牢丸”“扁食”皆为饺子
 外国人“吃什么”、“喝什么”有讲究
 外国人喝咖啡有讲究
 外国人停餐方式也有讲究
 外国人饮食气氛有讲究
 为别人夹菜很恶心
 西方人的小费礼仪
 西方宴会中忌喧哗
 宴会礼仪知多少
 宴会上的水果
 应怎样拒绝邀请
 怎样使用餐巾
 中西餐具面面观
 中西茶道有别
 中西方喝酒的不同方法
 中西方酒与菜的搭配也不同
 中西方饮食文化反差大
 中西方用餐礼仪的差异
 中西喝汤的方法有差异
 中西请客付账有差异
 中西上菜次序之不同
 中西食物搭配观不同
 中西饮食方式有差异
 祝酒有技巧
 座次: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5爱的天堂,到达的路径不一
 并非所有的西方婚礼都铺张
 穿什么衣服参加婚礼
 服装:婚纱并非都是白色
 戒指来源于东方
 蜜月来源于西方
 外国人也闹洞房
 新娘的花束有讲究
 中美婚俗的差异
 中外婚俗习惯有差异
 中西婚礼气氛有差异
 中西婚庆仪式差异
 中西婚宴差异大
6灵魂归处,表达的都是祝福
 丧葬仪式中的异与同
 西方丧礼中也有“迷信”
 中西方不同的丧葬传统
 中西葬礼中服装的差别
7商务细节中的文化个性
 商业场合中的服饰
 早到5分钟才是守时
 中西谈判中的差异
8生活观念,归源文化深处
 说颜色
 白色是否代表不吉
 粉红色是否代表女性
 黑色是否代表神秘
 红色是否代表吉祥
 黄色是否代表富贵
 蓝色是否代表忧郁
 绿色是否代表邪恶
 说教育
 蝉噪林欲静
 教师的作用有多大
 数字吉凶认识不同
 学生作业差别有多少
 中西对待宠物不同
 中西家庭教育不同
 中西消费观念差异

章节摘录

一、言语的背后是涵养,更有观念说称呼:直呼其名不礼貌吗数年前,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上海,在参观一个社区时,一群幼儿园的孩子们有组织地用英文高声欢呼“热烈欢迎克林顿爷爷”。克林顿微笑示谢,但多少有一点儿迟疑。就在此刻,一个三岁的男孩却直呼“克林顿,克林顿”。备感亲切的克林顿抱起了这个孩子……国人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感到十分诧异,那个三岁的男孩竟敢直呼贵为总统的克林顿的名字,按照中国的礼仪,这显然是大不敬的行为。因为在中国人看来,长幼有序,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同辈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者邻居,往往用“二哥”、“四姐”、“赵叔”、“李大爷”等,以显示对话双方的亲密关系。要是直呼爷爷、奶奶、姥姥、爸爸、妈妈、老师的名字,肯定会被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但奇怪的是,电视镜头告诉我们,克林顿更喜欢的不是那些尊敬地称呼其为克林顿爷爷的小朋友,而是那个“不礼貌”的小男孩。实际上,克林顿的态度恰恰反映了西方人在称呼上的礼仪习俗。与在称呼上过于讲究的中国人相比,西方在称谓上显然更加随意,更加“不拘礼节”。他们所习惯的是对等式的称呼,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Michael,Linda,Jane等),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 Summers,Mrs Itoward,Miss Jones等)。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同辈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其中并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家庭成员之间,只要彼此尊重,孩子对父母或祖父母也可以互称姓名或昵称。如可以听到孩子叫年长的人Joe,Ben,Helen等,对于中国“姨公(婆)”、“堂(表)兄弟(姐妹)、”“嫂子”、“弟妹”、“小舅子”、“侄”、“外甥”“二哥”、“三姐”、“四婶”、“周大伯”、“师傅”、“警察叔叔”等这些汉语的称呼西方人也往往倾向于用名字相称。老外尤其不喜欢别人用grand-(爷爷奶奶)之类的称呼,因为这样的称呼表明自己老了,上了年纪,而西方人最忌讳的就是“老”。一位德国老太太,就曾抱怨说:“我爱北京,但不喜欢被称为奶奶。”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这样的。例如,许多大学生叫老师的名字。老师们对这种做法并不反感,并没有唐突或不礼貌的感觉,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或过于随便;他们反而认为学生能这样做,正好说明自己待人友好,平易近人。

编辑推荐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礼仪》是2008年最新出版,全国15家大型书店,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北京中关村书店、北京王府井书店、广州购书中心、深圳书城、上海书城、东莞永正购书中心、南京大众书局、南京市新华书店、湖北省崇文书城、沈阳市新华书店、博库书城、杭州市新华书店、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湖南省图书城、亚马逊网全力推荐“文化纠错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礼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代别人买的,听说不错。
  •   不同国家与民族有不同的礼仪习俗,了解一些他国的风俗,在以后的交往中也会少许多麻烦。
  •   中文,不仅下学期教学生,对自己提高也很大。我们是礼仪之邦,正确的懂礼仪至关重要!
  •   总体上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   这本书我只买了一本,我已经评过两次了,还要我评论,很无奈。书很好,就是当当的系统有待改进。
  •   本人觉得书比价一般,没有介绍说得那么好.如果是初次接触这个话题的,估计还有点帮助,但对于有过一定常识性了解的,帮助性不是很大.类似于"鸡肋"的产品.
  •   很多东西,尽管学过看过,但时间久了会遗忘,是不是看看这样浓缩版的书籍,对自己的提高也是帮助。
  •   只能作为休闲书随便翻翻就行了!不要期望太高!
  •   实在是很难看下去的一本书,文字功夫差劲,关键是编者对国外礼仪的看法很值得商榷。似乎就是国外的月亮远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