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众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周宝荣  页数:22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治国方略催生了“不以言罪人”的政治承诺,引发了士大夫主体意识的空前高涨。他们高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上书言事,聚徒讲学,著书立说,谱写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光辉篇章。宋代出版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作者周宝荣着力探讨促成宋代出版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传播媒介的革命,即雕版印刷技术的普及。《走向大众:宋代的出版转型》澄清关于活字印刷的种种误读,清理传播产生的强大影响对发明真相的遮蔽,分析活字印刷在传播中失落的原因,细化中国进入“印本时代”的时间界标。传播媒介的革命带来了出版魔力的释放。除了论述宋代图书出版的整体情况外,本文选取旨在重建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儒家经典出版和旨在生活秩序同构的历书出版,论述“出版传播的文化选择”。出版活动对文化选择的独特方式和途径决定了文化锁定如影随形地及时跟进。通过出版使一些文化成为中心,同时使另一些文化成了边缘。本研究从打击非法出版、文字狱与禁书等方面论述“出版传播的文化锁定”。“文化选择”与“文化锁定”,都是作为文化传播的出版在开始“走向大众”后的功能之体现。  《走向大众:宋代的出版转型》还从文化创生探讨宋代的出版转型。一是相国寺书肆的空前繁荣折射出宋代出版的文化张力;二是归纳出宋代图书校勘呈现出的新特点,强调校勘已成为出版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三是对宋代版权保护制度的形成、特点及其起因进行分析;四是论述小报的起源与发展,探寻小报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作者认为,当出版在宋代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方式后,它直接促进文化增值。  出版转型推动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普及。出版业空前发展,推动文化在聚集、整合过程中得以传播、融合。古文运动潮流中的出版通俗化和宋体字成为出版图腾体现出宋代出版将“书同文”推向新阶段。广开来学之路和乡村教育方兴未艾昭示着宋代教育的“平民化”趋势。“学而优则仕”,宋朝的读书人用勤奋与梦想演绎着这个并不确定的政治生活准公式。图书的跨境流通,尤其是汉文典籍的批量翻译与“境外”出版,使中原文明迅速向南北播迁移转,从而巩固和拓展了儒家文化圈。  《走向大众:宋代的出版转型》揭示宋代出版的发展轨迹及其在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认为,以雕版兴盛为重要标志的宋代出版已经完成了出版发展的转型,从此文化传播如虎添翼,开辟了“走向大众”的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周宝荣,男,汉族,1964年9月生,河南灵宝人,民进会员,研究生学历,文学(传播学)博士,编审,教授,硕导。曾在河南大学执教6年,1995年起任《河南教育》副主编、常务副主编和主编。2005年7月至今任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教育论坛》主编。主要研究教师教育、中国出版传播史。独著、合著、主编、参编著作14本,教材11本,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6项、省厅级课题1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等转载12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成果有8项。

书籍目录

序一 绪论(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二)文献综述(三)研究方法二 “右文崇儒”: 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以文化成天下”的基本国策(二)士大夫主体意识的觉醒三 媒介革命:释放出版魔力(一)从写本到印本的历史性跨越(二)繁荣昌盛的图书出版四 走向大众的出版建构(一)出版传播的文化选择(二)出版传播的文化锁定五 走向大众的出版创生(一)大型图书市场的形成——以相国寺书肆为例(二)校勘成为出版的重要环节(三)版权保护制度的初步形成(四)民间小报的兴起六 出版转型推动下的文化普及(一)“书同文”发展到新阶段(二)读书渐成社会风尚(三)宋人出版意识的增强——以苏氏兄弟为例(四)中原文明的跨文化传播七 结语(一)回归历史的本真(二)揭示宋代出版的历史特征(三)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附录一 本研究征引的古籍目录附录二 其他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向大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