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军中一哑兵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谢太平  页数:278  

前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序列中,有10位战功赫赫、战伤累累的独臂将军。他们的英名和壮举,早已载入共和国史册。流芳千古、与日月同辉。  但是,人们不知道,在我正规军的历史上。在被叶剑英元帅誉为“钢盔团”并产生了全军英模张思德的中央警卫部队里。曾经有过一个哑巴战士,戎马一生,终老军旅。正是“万马军中一哑兵”。独无二例、视为奇闻。  他是一个只有现状,没有来历。只知聋哑,不知姓名。只会无私奉献、不会贪求索取。甘于吃苦、勇于牺牲的普通一兵。老实能干、平平淡淡、默默无闻。  76年前,由于一次戏剧性的偶然。他成为30万“跟着走”的红军队伍中的一员。这一走便是几千里,这一走就是几十年。从此,他走出了苦海,走向了光明,走到了胜利!  他是我军1955年授衔最低的一位老红军(少尉正排级),然而他又在第一代中央领导层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是我军唯一一位不是共产党员的老红军,然而他却为共产党的事业塑造了光辉的、不朽的形象。  他是我百万大军中唯一的哑巴老红军,在他身上浓缩了一名军人、一支部队、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民族傲骨。  他是我国几千万残疾人中唯一的老红军,在残疾人的生命里,他绽放出了最耀眼夺目的光彩,他是力量的榜样。  哑巴红军是中央警卫部队的光荣和骄傲。他虽无战功,但忠诚、实干,在平凡岗位上为革命一点一滴的建树,他是与张思德有着同样精神境界的英雄。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作为残疾军人,他堪比苏联的“保尔柯察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史诗里,作为一个小小的音符,他使人民解放军的军歌更加嘹亮!  哑巴红军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典范,一种经过战争淬火的更深刻诠释生命意义的典范。

内容概要

  《万马军中一哑兵》讲述了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行至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一带,红军侦察员误将一位穷苦的聋哑人当作“国民党奸细”而抓进部队。从此,这位聋哑人就跟着红军南征北战……《万马军中一哑兵》中哑巴红军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典范,一种经过战争淬火的更深刻诠释生命意义的典范。

书籍目录

第一章一、"误入"红军队伍二、草地救战友三、哑巴遇险四、勇抓俘虏五、保安县城的"洋"红军第二章六、帮毛主席种地七、战友情深八、夜送汤药,险遭哨兵击毙九、驮盐路上斗劫匪十、南泥湾的"水官"十一、张思德的好兄弟十二、怒"斥"逃兵十三、巧计打狼十四、会纺线的军队十五、智过哨卡十六、转战陕北:特殊侦察兵十七、不抬国民党伤兵十八、闫家峁二三事十九、潜回延安取书第三章二十、东渡黄河入晋,走向胜利二十一、刘少奇的称赞二十二、石家庄的中毒事件二十三、差点掐死敌军飞行员二十四、"共产党了不起,连哑巴都能教育成这样"第四章二十五、进北平后的"无聊"生活二十六、鞭子打出女特务二十七、师里的"有闲阶级"二十八、参加开国大典二十九、疏浚中南海,又见毛主席、朱总司令三十、在旃坛寺走失三十一、"严管"荣军院三十二、开荒种果树第五章三十三、军衔最低的老红军三十四、四川寻亲三十五、果园"保卫战"三十六、翠微商场里的"赊账人"三十七、戏迷犯错误三十八、"武器的批判"三十九、炼钢炉前的"运输队"四十、哑巴的粮食情结四十一、不能随便进入的房间四十二、惜别战友四十三、真情四十四、周总理的关怀四十五、认亲的闹剧四十六、延安养成的好作风第六章四十七、顽强的生命力四十八、留住医院,颐养天年四十九、现代化的幸福生活五十、精心治疗、精心看护五十一、探望哑巴五十二、逝世后记

章节摘录

  1935年6月2日,中央红军长征的部队在四川安顺场和泸定桥强渡大渡河,闯过了生死关。把国民党尾追的几十万大军全部甩在了后面,没有成为历史上第二个石达开而全军覆没。19世纪1863年6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数万军队,就是在这里被一路追杀而来的清朝将领骆秉章消灭的。蒋介石希图重演历史的妄想破灭了。  6月7日这一天,部队行进到四川大渡河天全一带。安营扎寨,这一带是彝族聚居区。相传彝族是孟获的后代,诸葛亮当年“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羊肠山路崎岖难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到四川的山路走一趟,无论如何也无法真正理解李白这句诗的含义。  红军在该地区休息了一天。筹粮、整训、做群众工作。部队吃得饱饱的,医治伤员,补充给养,待命北上。经过数日征战,已是人倦马乏。加之于天公不作美,又下起了倾盆大雨。红军指战员盼着天气好转,尽快筹集物资,养足精神,挑战面前这座巍峨的大雪山。红军除了和敌人做殊死博战,还要同自然界中的无数困难做斗争。因为要冲破、绕过敌人的包围,所以不能朝着大路走,必须选择曲折小道前进。经过天险要隘、崇山峻岭,从没有人烟的高山草地中踏出一条路来。  中革军委于1935年2月16日发出特别命令:红军必须经常转移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的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这个特别命令,几乎成了长征后期保障红军胜利的方针和行动准则。  在四川甘孜、阿坝和雅安三地的交界处。有一座海拔4900多米高的大雪山,是一条从小金县向南延伸到天全县长约200公里的山脉。这就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将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在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大队的宿营地。年轻的大队长吴烈正在考虑应该在附近村庄找一个熟悉地形的向导,以便部队保护中央首长安全、便捷地翻过雪山,避免徒劳地绕路而白白耗费许多体力。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问题,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吴烈是江西省萍乡人,曾在安源煤矿做产业工人。15岁参加红军后,一直在首长身边做保卫工作。勇敢忠诚,经验丰富。虽说脸上仍展现出残存的稚气,但却明显地刻上了坚毅、稳健的神情。是个性格直爽、思考周密、机警敏捷、办事老练的领导。  ……

编辑推荐

  在我正规军的历史上。在被叶剑英元帅誉为“钢盔团”并产生了全军英模张思德的中央警卫部队里。曾经有过一个哑巴战士,戎马一生,终老军旅。《万马军中一哑兵》,独无二例、视为奇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万马军中一哑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