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国城市  作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页数:489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我们谈论现代经济学时,有一个人和一本书是必须提到的,这个人就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而这本书就是马歇尔所著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正是该书的最新中译本。  1842年出生于英国克拉彭(Clapham)郊区的马歇尔曾于剑桥大学主攻经济学,毕业后在剑桥任教九年,然后转到牛津大学,1885年回到剑桥大学直到1905年退休。马歇尔是最著名的近代经济学家之一,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研究促进了接下来五十年主流经济学的形成。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不仅扩展和精练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他将经济学从以古典市场经济研究为核心转移到结合人类行为的研究上来。  马歇尔对经济学思想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他推广运用供给和需求函数来研究价格的决定机制,因此现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是马歇尔发现了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与价格移动之间的关系。马歇尔同样对边际效用理论做出过很大贡献。现在人们很容易理解消费者总是试图调整消费水平直至边际效用等于价格这一结论,因为该结论几乎在所有的经济学书籍中出现。以此为基础,马歇尔还将这一结论扩展到价格的需求弹性,并将经济福利分为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后人将此称为“马歇尔剩余”。他还用剩余理论来分析税收和价格变动对市场福利的影响。另外,马歇尔对区域经济、工业组织等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研究,这些理论在20世纪后期都得到极大发展。  马歇尔不仅在经济学上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在数学、哲学等方面也颇有造诣。《经济学原理》正是他运用数学方法和哲学的思维来分析经济现象并获得经济规律的宏伟作品。他善于利用简捷和清晰的数学方法来获得经济规律,但却尽量用描述性的生活语言来说明他获得的经济理论和分析过程;只有万不得已或面向专家时才用数学公式。这一原则直到今天还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学家们。马歇尔在剑桥和牛津主要教授政治经济学,但他的政治经济学并不是“政治”,而是民生,因为他关心的是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福利条件。这一思想处处体现在这本《经济学原理》中。这种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当代经济学家必须谨记的。  马歇尔从1881年开始着手于《经济学原理》的写作,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本划时代的专著。他后来将该书扩展为包括所有经济学思想的两卷本合集;1890年,第一卷的出版建立了马歇尔为那个时代最重要经济学家之一的地位。第二卷着重阐述对外贸易、货币、贸易波动、税收制度和集体主义等内容。1889年后的20年里,马歇尔致力于完成《经济学原理》第二卷,但是却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出版。

内容概要

  我们为什么要翻译《经济学原理》?翻译此书的目的,并不仅仅因为这本书在经济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也不完全是因为《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知识,而是因为,也是更为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体现出的认识和分析经济学问题的思路,这是最近许多经济学著作所缺乏的。经济学家可以通过阅读《经济学原理》从纷繁的经济理论中重新找到经济研究最初的出发点,并重新获得研究经济问题的动力。普通读者在阅读《经济学原理》的过程中,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自己生活在一个经济活动处处存在并受其影响的社会中,从中认识到被广为研究的经济学理论,而这是其他经济学书所不能提供的。所以虽然原书的问世已经超过一百年,但它并不过时,相反却依然蕴含着当今经济学研究和学习所需要的活力,因为从本质上认识经济活动和研究经济规律是该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这也是译者向读者推荐此书的根本原因。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做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英语国家)替换了古典经济学体系。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对个人效用观念的强调,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这本书在马歇尔在世时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  译者简介:  周月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助教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南加州大学统计学硕士,美国南加州大学数理金融学博士。  雷晓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学士和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基本研究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经济学的本质第三章 经济学一般原理或法则第四章 经济研究的规则和目标第二篇 一些基本概念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财富第三章 生产、消费、劳动者和必需品第四章 收入和资本第三篇 需求及满足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活动中的需求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的层次第四章 需求弹性第五章 同一物品不同用途的抉择,立即使用和推迟使用第六章 价值和效用第四篇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组织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土地肥力第三章 土地肥力(续):报酬递减的倾向第四章 人口增长第五章 人的健康与力量第六章 工业训练第七章 财富增长第八章 产业组织第九章 工业组织(续):分工和机械的影响第十章 产业组织(续):专门产业在特定地区的集中第十一章 工业组织(续):大规模生产第十二章 产业组织(续):企业管理第十三章 结论:报酬递增律与报酬递减律的相互关系第五篇 需求、供给和价值的一般关系第一章 绪论论市场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第三章 正常需求与正常供给的均衡第四章 资金的投放与分配第五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续)关于长期与短期第六章 连带需求与复合需求,连带供给与复合供给第七章 直接成本和总成本,与连带产品的关系,销售成本、风险保险、再生产成本第八章 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一般性原理第九章 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一般性原理(续)第十章 边际成本和农产品价值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 边际成本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关系第十二章 从报酬递增规律,看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之间的均衡第十三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变动的理论同最大限度满足原理的关系第十四章 垄断理论第十五章 供求均衡的一般理论摘要第六篇 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一章 分配概论第二章 分配概论(续)第三章 劳动工资第四章 劳动工资(续)第五章 劳动工资(续)第六章 资本的利息第七章 资牛=与经营能力的利润第八章 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续)第九章 地租第十章 土地租佃第十一章 分配总论第十二章 进步对价值的一般影响第十三章 进步和生活程度的关系附录1 自由工业和企业的发展附录2 经济科学的成长附录3 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附录4 抽象论证在经济学中的运用附录5 资本的各种定义附录6 物物交换附录7 地方税的征收范围以及相关政策的一些意见附录8 关于报酬递增的静态假设的运用的局限性附录9 李嘉图的价值论附录10 工资基金学说附录11 几种剩余附录12 李嘉图关于农业税和土地改良的理论数学附录

章节摘录

  经济学家不太注重个人性情及性格特点的研究,他们仔细观察一个阶级的整体行为,有时甚至是全民族的行为,有时只是住在某一区域的人的行为,更多的则是在某一时间和某一地点从事某种特殊行业的人的行为;然后依靠统计学的帮助或用其他方法,经济学家们就可以知道他们所观察到的某一群体的成员正好愿意平均付多少钱,作为希望得到的某一物品的价格,或者需要付多少钱给这个群体的成员,以使这些成员付出某些努力或牺牲。不过,这样得到的有关动机的衡量确实不十分准确。若是十分准确的话,经济学早就可以与最先进的自然科学相提并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与最不先进的科学混为一谈。  不过,这种衡量的准确性足以使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能够相当准确地预测出,主要与这类动机有关的各种变化所导致的结果的程度。例如,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准备开办一个新的行业,他们就能很准确地估计出来,需要付多少工资才能获得充分的、从最低级到最高级的任何等级的劳动力供给。当他们参观一个从未见过的工厂时,只要观察某个工人需要何等程度的技术,以及这一工作对此工人的肉体、精神以及道德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压力,他们就能知道这个工人的周薪(与实际数额可能只相差一两个先令)。而且,他们还可以准确预测某种物品的供给减少会导致何种程度的价格上涨,以及价格的上涨将会如何作用于供给。  经济学家从这种简单的研究出发,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出决定各种工业的地区分布原因、住在相距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换货物的条件等,他们能够解释并且预言信贷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对外贸易,或者被征税者在多大程度上将他们的税负转嫁给消费者,等等。  在所有这些方面,经济学家研究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即是一个有着血肉之躯的人,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人或者“经济的”人。他们所研究的人在商业生活中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很大,表明人的商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这些利益驱动有关。但是这个人既不是没有虚荣心与草率作风,也不是仅仅为了工作而工作,或是不愿为他的家庭、邻居、国家做出牺牲的。这个人热爱高尚的生活,因为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好的。经济学家研究的是真实的人——但是他们研究的主要是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在这些方面,利益动机的作用是非常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而且对动力的估计也能从结果得到证实。经济学家已经将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了。  因为,第一,他们所研究的事实是可以观察到的,研究的数量也是可以衡量和记录的,所以如果出现关于这种事实和数量的意见分歧时,就可以用公开而可靠的记录来判明这种分歧的是非,这样,经济学就获得了坚实的工作基础。第二,列入经济学研究范围的问题构成了一类性质颇为相似的问题集合。因为与这类问题有特别关系的人类行为是受动机影响的,而这动机可以用货币价格衡量。

编辑推荐

  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经典著作。学经济必读之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济学原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