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新方法论

出版时间:2001-3  出版社:学苑  作者:董明强  页数:208  

内容概要

  《中医辨证新方法论》以实践为依据,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对传统的中医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辨证论治的新方法。新方法包括新的病性八纲、八纲的补充——十证、辨病位之纲——七位、新的治疗八法以及中医诊治疾病的思维模式等内容。书后附运用中医辨证新方法诊治疾病的部分病案。该书立意新颖、实用性强,可供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工作者参考、试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医辨证刍议一、中医辨证的理论框架二、中医辨证的实践踪迹三、病性辨证与病位辨证的失衡四、“病因”与“证”概念的错位第二章 新八纲假说一、八纲,应成为辨病性之纲二、阴阳难司主纲之职三、阴阳、表里难留八纲之列四、八纲的保留部分——寒热、虚实五、从中药的分布看八纲的重新组合六、湿、燥当入选新八纲之中七、新八纲的最后两纲——滞、瘀八、新八纲——从四个角度辨明人体的基本病理变化第三章 八纲的补充——十证一、风二、暑三、火四、毒五、结六、痰七、饮八、食九、疫疠十、虫第四章 辨病位之纲——七位一、阴、阳二、表、里三、气、血四、津液第五章 病位的详辨——四辨一、脏腑辨证(一)脏腑功能概说(二)表述脏腑辨证二、六经辨证三、卫气营血辨证四、三焦辨证五、四辨之中,当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第六章 四诊——诊断的调查取材阶段一、舌诊(一)望舌诊病,是中医的一大创举(二)舌诊的内容(三)舌诊与八纲(四)现代医学对舌质舌苔的认识二、脉诊……第七章 影响疾病发生的两大因素——病因和体质第八章 中医诊断的规范化第九章 则、法、方、药——中医治疗的四阶第十章 中医诊治疾病的思维模式病案举例

章节摘录

  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总不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发现和正视这些局限性,不断予以修正、补充,才使医学得以发展和完善。  正如原八纲难以概括疾病全貌一样,新八纲作为辨病性之纲也只能辨明人体的几种基本病理变化,一些临床上较常见的证仍不能囊括其中。为此,我们设立了十证,以作为八纲的补充。  我们选择十证的原则,首先一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证;其次,是偏于全身性的,而不是局部性的证。当然,后一点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一个全身性的证都有其局部表现的侧重点,任何一个局部性的证都有其全身表现。  纵观中医理论的全部内容,我们发现,描述常见的、偏于全身性的证,除了八纲中的寒、热、虚、实之外就没有别的专门章节了,而在“病因”一章里却涉及不少这样的证。在本文第一章第四节里,我们曾经认定:在辨证的过程中频繁出现的风、暑、湿、燥、火、痰、饮等,应属“病性之证”的概念,而不应属“病因”的概念。也就是说,在中医理论体系当中,它们应以“证”的概念出现更为妥当,因为它们虽然也可以称之为“病因”,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称之为由病因而引发的“证”,而唯其“证”,才是临床辨证论治的所矢之的。  从10部著作、1833首方剂主治证次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除我们已经选定的八纲(即寒、热、虚、实、湿、燥、滞、瘀)以及属于辨病位的阴、阳、表、里、脏腑、气、血、三焦、卫营之外,当属风、毒、痰、结、火、暑、饮、食、虫、疫了。其中风,以257次居第六位;毒,以121次居第十五位;痰,以95次居第十七位;结,以75次居第十八位;火,以56次居第二十二位;暑,以45次居第二十四位;饮,以41次居第二十五位;食,以37次居第二十六位;虫,以20次居第二十八位;疫,以十二次居第二十九位。  以上的统计结果,反映了实践的踪迹。据此,我们选定了十证:风、暑、火、毒、结、痰、饮、食、疫、虫。至于气逆,虽以167次居第十位;温,虽以55次居第二十三位,但分别与气滞和热证相近似,就不必选入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辩证新方法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