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和他们的故事

出版时间:2006-3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作者:汪宁生  页数:2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进行着考古工作。这些工作,不断改变并丰富着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考古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出自著名的学府(只有少数大学才设置考古专业),却像老农一样在土里挖掘寻找;他们“读尽了相关的每一条史料,也走遍了相关的每条河谷”(张承志语);他们直面日常工作的辛苦与琐碎,奉现给人们的却是废墟上的辉煌与田野里的诗意。    考古人往往有不平凡的经历,他们知道太多的历史秘密,他们有讲不完的故事:探索的故事、发现的故事,成长的故事、心灵的故事,历史文化民俗的故事……一代一代考古人,一个又一个故事,缀合成为中国近百年考古发现、探索思考与认识的鲜活的历史。尽管他们可能出版了考古发掘的专门报告,写过论文甚至专著,但由于时间、精力、条件、机遇等的限制,他们很少有机会给我们讲述考古和他们自己的有趣的故事。    《考古人和他们的故事》书系就是给他们提供的一个平台。我们的设想是:以健在的老一辈考古学家为主要关注对象,通过他们对自己考古生涯的回忆,讲述曾经经历的大事、难忘的记忆,生活的艰辛、发现的喜悦,使普通读者能够借此走进中国的草根乡土以及古代历史与文化的殿堂,走进考古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一次异样的文化与心灵之旅。    假如因此为中国考古学史积累了一点资料,那是我们意外的收获。

书籍目录

历九州之风俗考先民之史迹  一、顾颉刚《浪口村随笔》的启示  二、民族调查之艰辛:“ll号车”、“五鬼闹床”  三、几次成功的个案:羊骨卜、人面木牌、阵前歌舞  四、从假说到验证  附录:自编年谱寻找秦帝国的都城  一、荒原上的漫漫寻迹路  二、宫阙楼台在隐约中浮现  三、长眠之地显形记  四、体验秦人博大豪放的气概  五、学者们力图解开的谜  六、苦乐与尴尬  七、迟到的错卷  附录:秦都咸阳大事年表寻找解开考古学中哑谜的钥匙  一、少数民族的原始制陶术  二、谷物酿酒8000年  三、西盟佤族的原始葬俗  四、仰韶文化中彩陶图像的生殖巫术  五、解读岩画  六、文明起源的思考  结束语

章节摘录

书摘  今日来说,这些看法不算什么,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是冒着被批判的风险,因为单线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1998年我访问台湾,即有朋友问我:你是否遇到了麻烦?实事求是地说文章发表后,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因为毕竟已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但在我开始从事民族考古学调查工作时,在民族调查队伍中已是个“异类”,曾被认为以今证古就是“今为古用”,“和毛主席唱反调”,不时有积极分子、革命派进行“批评帮助”,又在这样重大问题上又发出不同的声音,当时要说一点顾虑没有,那是假话。  当代越来越多人类学家,反对一个研究者应有任何特定的理论取向。他们认为:自己所具有就是一种假说验证取向。对他们来说各种理论都可以考虑,各式各样的研究方法都可以采用,研究者主要目的是对可能解释进行验证。所有的知识都是不确定的,将随着新的验证增强或减弱。人们永远得不到绝对真理,只会得到越来越可信的知识。民族考古学者更强调验证,当发现某种理论与自己研究的结果不符,自应扬弃和反对,不应产生什么顾虑。但中国情况不同。因此,如何勇敢地摆脱单线进化论的束缚,是在中国从事民族考古学研究工作的人面临的特殊问题,必须克服,才能前进。这也是谈到民族考古学研究方法时不能回避的。  以上简略地介绍我几十年工作历程和体会,对每项研究的具体情况这里自不可能详加叙述,好在论文都已公开发表。论文名称已于有关部分加以注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者可以参看。这些论文均收于《汪宁生论著萃编》之中。  一个人不可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研究成果应由他人评价,特别是由后世论定。我听任历史的论定。  从事民族考古学的人应学习国外同行的研究方法和经验,应像鲁迅所说:“多读外国人的书”。但同时也应精读中国古籍,不仅为了搜寻有用资料,而且可从古人治学精神中汲取营养。按中国古代学者也并不都是从书本到书本,还是有人走出书斋,接触社会。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有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他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历史和地理即重视调查,到各地游历和调查时又不忘读书,他那“竹笈双驮万卷书”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本文标题“历九州之风俗”一语就采自他的《日知录》一书。希望今日民族考古学者永远继承古代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  P47-48

编辑推荐

  辉煌的秦都咸阳城,终不堪楚人一炬。史书记载,秦人仿照天象规划都城布局。考古发现表明……  偏远的少数民族,迥异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可否从中找到破解史前考古哑谜的钥匙?  考古学家王学理、汪宁生、李仰松将带您一起“历九州之风俗,考先民之史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考古人和他们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就是一本书,质量可以。但是要到邮局取,很不方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