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中国文学史

出版时间:2008-07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作者:郭外岑  页数:7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重读中国文学史:先秦至唐宋部分》分喻象文学卷、意象文学卷两大部分,对巫术神话和文学的起源、巫术宗教祭仪的礼辞:“诗三百”、理性光照下的人生哲理“寓言”、荆楚神话传说的回响“屈骚”、物质世界的浮夸赞歌“汉赋”、愤激难平的兴寄之作“咏怀诗”、意象文学的发展和蜕变、唐诗的几种抒情模式、诗歌演化的新体式词、词的三种变化类型和元散曲、“古文运动”和唐宋文学散文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喻象文学卷第一章 巫术、神话和文学的起源第一节 文学在先民社会的初生形态第二节 神话产生的时代第三节 神话是一种象征第四节 神话的演变和对文学的影响第二章 巫术宗教祭仪的礼辞:“诗三百”第一节 “诗三百”篇的史前文化积淀第二节 “诗三百”的作者和《雅》《颂》第三节 说十五《国风》第四节 说赋、比、兴第三章 理性光照下的人生哲理:寓言第一节 关于寓言的界说第二节 寓言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生成第三节 《庄子》《列子》书中的寓言第四节 《孟子》《荀子》及其他诸子寓言第五节 战国策士的寓言第六节 寓言专集的出现和寓言的独立第四章 荆楚神话传说的回响:屈《骚》第一节 楚《骚》产生的文化背景第二节 《天问》:疑信参半的神话世界第三节 《九歌》:人神相娱的巫祭乐歌第四节 《离骚》:天人相通的象征世界第五章 物质世界的浮夸赞歌:汉赋第一节 《诗》《骚》传统中的汉赋第二节 笼天地挫万物的巨丽美第三节 以真实涵虚幻的空间意识第四节 合纂组列锦绣的富丽形式第五节 “似讽实谀”中反映的炎汉气象第六章 愤激难平的“兴寄”之作:咏怀诗第一节 关于“兴寄”第二节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阮籍《咏怀》第三节 “托前代以自鸣不平”的左思《咏史》第四节 “乃坎壕咏怀非列仙之趣”的郭璞《游仙》意象文学卷(上)第七章 由人的觉醒到文的自觉第一节 魏晋玄学的兴起和“文学的自觉”第二节 玄佛合流和意象文学的发生第三节 意象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审美特征第八章 中国抒情诗的独立和成熟第一节 乐府的采集和五言诗的兴盛第二节 人性光照下的五言古诗第三节 乱离社会造就的“建安风骨”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开创性成分第九章 晋宋之际文学的转型第一节 自然美的发现和意象文学的定型第二节 谢灵运奠基性的山水意象诗第三节 陶渊明开创性的田园意象诗第四节 鲍照诗作及对意象文学的贡献第十章 意象文学的发展和蜕变第一节 永明诗人的探索及得失……意象文学卷(下)第十一章 文学的意境化和“盛唐之音”第十二章 唐诗的几种抒情模式第十三章 诗歌演化的新体式:词第十四章 词的三种变化类型和元散曲第十五章 “古文运动”和唐宋文学散文附录:历史链条上关键的一环——为白居易新乐府诗论一辩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苏东坡有咏庐山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放眼中国文学发展演化的沟沟壑壑、侧岭横峰,我深感未能寻求更大参照系统去把握,因而造成“身在此山”不能一睹其“真面目”的遗憾,于是产生拉开一段距离、变换一个角度去观察的渴望。然而,仅仅就因为这样一个想法,却对中国文学有了意想不到的领悟、解读和发现,故而萌生了“重写”的冲动。这种冲动并非自今日始,早在写《意象文艺论》——后被一些学者称为“三阶段四层次”的文学史论时,即已成型,正是在这些宿旧和年轻同道者的不断鼓动下,终于不揣浅陋而贸然动笔了,写作中深感其中经历的艰苦。本书原拟称《中国文学三段史》,这似乎更醒目而且切合实际,但又考虑到其不同于一般文学史的特征,也有不必受一般文学史写作模式过多规范的原因,反复再三,遂以《重读中国文学史》名之。为了给这本像是文学史的东西提供一个阅读和理解的背景铺垫,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三阶段”论。一、人类文艺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还是先从黑格尔说起。他在其《美学》中曾将人类艺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主要源于东方的象征型艺术,以希腊艺术为标志的古典型艺术及从宗教范围扩展到“骑士风”的浪漫型艺术。所谓“象征型艺术”,他称作人类“艺术的开始”,或“艺术前的艺术”;所谓“古典型艺术”,则是人类艺术的“理想表现形式”,或最“完美的理想艺术创造”;所谓“浪漫型艺术”,则是“艺术的终结”,并将为哲学所取代而让位于哲学。此即他所构拟的“美的理念”本身外化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编辑推荐

《重读中国文学史:先秦至唐宋部分》是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重读中国文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