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读本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  作者:薛克翘  页数:166  

内容概要

  《中印文化交流史话》是一本通俗读物,按照时间的顺序,以尽量少的文字介绍了两千多年来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在《中印文化交流史话》的撰写过程中除了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外,还力争给读者以新鲜感。在知识性和趣味性方面,尽量将相关的各种知识介绍给读者,在事实的举例上选择了最有代表意义的可靠记载或考古资料作为素材,并通过这些具体事例描绘出不同时期中印文化交流的特色。语言上力争简洁朴素,通俗易懂。在追求新鲜感方面,尽量增加一些前人较少使用而又很有说服力的新资料、新内容,同时也力争从新的视角审视这一历史,阐发出新见解。

作者简介

薛克翘,男,1945年生于辽宁。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亚系,现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发表的主要著作有:电影文学剧本《玄奘》(合作,1982),译著《檀香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普列姆昌德传》(合译,首都师大出版社1989)、《肮脏的裙裾》(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专著《剪灯新话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西洋记》(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中印文化交流史话》(商务印书馆1999)、《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003),合主编《简明南亚中亚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以及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目录第一章 秦汉时代一印度人把中国叫做“支那”二月亮里的兔子三蜀布和邛竹杖的故事四狮子、犀牛来到中国五印度传来了佛教信息六笮融举办浴佛节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陈思王的绝唱二西天取经的先声三一代大师鸠摩罗什四法显巡礼印度五丝路上的友好使节六南朝四百八十寺七释氏辅教之书八“曹衣出水”和“画佛点睛”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一玄奘西天取经二王玄策出使印度三一代画圣吴道子四隋唐宫廷天竺乐五传奇、变文与印度文学六来自印度的天文官七《千金方》和《外台秘要》八制糖、造纸与养蚕九守温和尚的字母表第四章 宋元明时代一求法运动的尾声二中国人在印度建塔三忽必烈经略南洋四外国旅行家的记录五郑和宝船开到印度六《本草纲目》的记载第五章 清至民国时期一中国茶叶与印度茶园二印度的鸦片和鸦片战争三康有为登上大吉岭四孙中山、章太炎与印度五甘地主义在中国的反响六泰戈尔访华的风波七柯棣华永远留在中国八陶行知、徐悲鸿访问印度九尼赫鲁访华与蒋介石访印十中国的印度学和印度的中国学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章节摘录

插图:据《佛国记》和《高僧传》卷三《法显传》的记载,法显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对真理顽强追求的精神,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有这样一个故事:法显在寺中做沙弥时,曾与数十名沙弥一起在田里收割稻子。这时,一群饥饿的盗贼来抢稻子,小沙弥们都吓跑了,只有法显一人留下。他向那些人说了一番道理,那些人竟然放下稻谷走了。这件事使全寺数百名僧众都很佩服法显。当他正式成为僧人以后,经常感到翻译过来的佛经不够完整,尤其是关于戒律的部分更感不足。于是,399年他联合同学慧景、道整、慧应和慧嵬,一起动身去天竺寻求戒律。他们从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来到张掖。在这里又遇到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五位同伴,共进敦煌。然后分两批穿越大戈壁,到达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在穿越大戈壁时,四顾茫茫,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全靠看太阳辨别方向,以一堆堆的白骨作路标。两批人在焉耆会齐后,智严等三人返回寻求资助,而法显等七人继续前进,从焉耆走到于阗。这一路也是千辛万苦。然而,在翻越葱岭时,他们又遇到了更大的困难。那里地势险峻,终年积雪,道路难寻,再加上天气变化无常,法显等人经历了九死一生。在辗转来到北印度以后,他们中已有人病故,有的返回中国,只有法显和道整继续向中印度前进。他们一路上观礼佛陀的遗迹,访求佛教典籍,学习印度语言和佛经。

编辑推荐

《中印文化交流史话》: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印度古文献里,如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就曾多次提到中国。书中把中国叫做“支那”,用拉丁字母写出来就是Cina。据考证Cina就是秦的译音。而在战国时大诗人屈原的《天问》与印度佛本生故事中也同时都有“月兔”的故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读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