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故事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刘淑珍  页数:3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隋书·经籍志》说它“备遗亡”,《史记》三家注也多引其文来疏证史迁,《四库提要》更是赞其“词颇丰蔚”。《吴越春秋》所记史料,多可与《左传》、《国语》等典籍相印证,在吴越之事上则明显胜出一筹。  《吴越春秋》将《左传》的编年体、《国语》的国别体、《史记》的纪传体融为一炉,其体例构思的缜密性、系统的完整性,更使它在我国史学、文学上熠熠生辉,是一部研习中国古代文化不可不读的重要典籍。  著名画家为故事配上了精美的插图,直观形象地高场出原著的精髓与神韵。

书籍目录

一、吴太伯传  后稷与古公  太伯主吴  吴国十九代二、吴王寿梦传  寿梦兴吴  季札避让  庄封乱吴三、王僚使公子光传  伍举谏楚王  兄弟异途  渔翁与溧女  公子光谋僚  专诸投主  鱼肠剑四、阖闾内传  子胥筑城  宝剑与金钩  同病相怜  要离辱壮士  要离刺庆忌  孙子练女兵  谋杀费无忌  湛卢宝剑  柏举大捷  掘墓鞭尸  申包胥搬兵  子胥归吴  夫差争位五、夫差内传六、越王无余外传七、勾践人臣外传八、勾践归国外传九、勾践阴谋外传十、勾践伐吴外传附:越绝书故事  ……

章节摘录

书摘  公元前485年,越王对大夫文种说:“我听说吴王纵欲放荡而喜爱女色,糊涂昏乱而沉溺于美酒,不治理政务。凭借这一点去谋取吴国,可以吗?”    文种说:“可以利用它去攻破吴国。那吴王纵欲放荡而喜爱女色,太宰伯嚭巧言谄媚而控制了吴王的思虑,所以,进献美女,他们一定会接受的。希望大王挑选两个美女去献给他们。”    越王就派相面的人到国内寻觅,得到了苎萝山上的卖柴女,名叫西施、郑旦。    越王指令用绫罗绉纱打扮她们,教给她们美容的方法与走路的姿势,让她们在土城练习,到国都的里巷去观摹学习。三年学下来她们已经能适应了。于是,越王就派相国范蠡前去进献给吴王夫差。    范蠡到了吴国,毕恭毕敬地对吴王说:“越王勾践私下有两个上天恩赐的女子。越国地势低下、君臣困厄,不敢让她们居留。所以慎重地派下臣范蠡把她们献给大王。如果大王不觉得她们长得丑陋难看,请大王收留下来给您作妻妾吧。”    吴王见了西施和郑旦这两个美人,十分高兴,说:“越国进献两个女子,这就是勾践尽忠于吴国的明证啊。”    伍子胥劝谏说:“不行,大王别接受。我听说:‘各种色彩会使人眼瞎,各种音乐会使人耳聋。’从前夏桀轻视了商汤便灭亡了,商纣王轻视了周文王也就灭亡了。大王如果接受这两个美女,以后一定会有祸殃!”    子胥见吴王无动于衷,不得不进一步把话说明白:“我听说越王白天忙于国务不知疲倦,夜晚诵读典籍常常通宵,而且还聚集了不怕死的勇士几万名,这个人如果不死,就一定能实现他的愿望。越王奉行诚信、实施仁政,听从劝告、进用贤人,这个人如果不死,就一定能成就他的名声。越王夏天披着毛皮大衣,冬天穿着葛布衣,越王如果不死,一定会成为我们的仇敌。我听说:‘贤士,是国家的宝物;美女,是国家的灾祸。’夏桀因为妹喜而灭亡了,商纣王因为妲己而灭亡了,周幽王因为褒姒而灭亡了。”    吴王不听子胥的话,乐不可支地接受了越国的美女。    越王说:“这第三种办法真好啊!”    子胥到了吴国,便披着头发假装发疯,光着脚,用烂泥涂在脸上,在街市中乞讨。市场上的人都去看,但没有认识他的人。    第二天,吴国那个善于相面的管理市场的官吏看见了他,说:“我相过很多人的面,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人。这不是别国的亡命之臣么?”于是就报告了吴王僚,详细陈说了他的情况,并劝谏说:“大王应该召见他。”    吴王僚说:“你去把他找来吧。”    公子光也听说了这件事,暗自高兴地说:“我听说楚国杀掉了忠臣伍奢,他的儿子子胥勇敢而且足智多谋。他一定是为了报父亲的仇而来投奔吴国的。”就暗中想收养他。    那管理市场的官吏和子胥一起进宫拜见吴王。    吴王僚惊奇子胥的身材高大——他身高一丈,腰粗十围,眉间阔大。吴王僚和他谈了三天,他的话没有一句重复的,吴王僚说:“是个贤能的人啊。”    子胥知道吴王喜欢自己,所以每次进宫交谈,一谈起来就有英勇豪壮的气概,言及自己的仇恨,便显现出咬牙切齿的神色。吴王僚知道他想要吴国为他起兵报仇。    公子光要谋杀王僚,他怕子胥和吴王僚亲近而妨害了自己的计谋,就有意诋毁伍子胥,常对吴王僚说:“子胥要攻打楚国,并不是为了吴国啊,不过是想自己报私仇罢了。大王别采用他的计谋。”    子胥知道公子光想杀害吴王僚,就思忖道:“那公子光心中另有主意,还不能说服他去对外作战。”就进见吴王僚,说:“我听说诸侯不为平民百姓兴师动众与邻国作战”    吴王僚疑惑地说:“为什么你说这种话?”    子胥说:“诸侯都是独自处理政事,并不是只凭愿望来办事,而是为了援救危急的情况,然后才起兵。现在大王处在君位上而控制了权势,为平民百姓起兵,那道理说不过去。我也就不敢顺从大王的命令。”吴王也就罢休了。    子胥离开朝廷到田野中耕种,并寻觅勇士,准备把他推荐给公子光,想靠这种办法来讨好公子光。最给他找到了勇士专诸。    子胥劝谏吴王说:“我听说:‘用兵打仗,是不吉祥的事,不可以毫无结果地来试验它。’所以,用兵打仗的人,如果预备攻袭的事情不准备付诸实施,那么用兵之道就不应暴露出来。现在大王恭敬虔诚地思慕贤士,想发动战争去惩罚暴虐的楚国,从而称霸天下而威服诸侯,如果不派孙武当将军,那还有谁能跨过淮河、越过泅水、驰聘千里去作战呢?”    吴王十分高兴,就敲响战鼓会合军队,集中起来去攻打楚国。    孙子被任命为将军,攻克了舒地,杀掉了吴国逃亡在外的将军——即两个公子盖馀、烛佣。    吴王又和大臣谋划,想打进郢都,孙武说:“民众已经劳苦了,现在还不可以去攻打郢都,等以后再说吧。”    楚国听说吴国派孙子、伍子胥、白喜为将军,都为此叫苦不迭,群臣都怨恨万分,都说是费无忌说坏话而杀害了伍奢、白州犁,引来吴国侵犯楚国边境,不断地来骚扰,楚国才有这场祸患。    司马成便对令尹囊瓦说:“太傅伍奢、左尹白州犁,国民都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罪,您和国君谋划杀害了他们,使得国内议论纷纷,直到今天,人们的意见仍然不断。我对此实在感到疑惑不解。我听说讲究仁爱的人杀了人以后想堵住人们的非议,也是徒劳。现在,您却杀了人后还要在国内挑起人们的非议,不也是太奇怪了么?那费无忌,是楚国的谗佞,民众无不知道他的罪过。现在楚国三个贤德之士无罪遭杀,对外和吴国结下了怨仇,对内伤害了忠臣的心,被邻国所耻笑:而且郄宛、伍奢的家族,出境逃到了吴国,使吴国新添了伍员、白喜这些掌握了威势而又专心和楚国作对的人,所以,这强大的敌人发动起战争就一天比一天可怕。楚国如果发生战事,您就危险了。聪明的人除掉中伤贤良者来使自己安全无恙,愚蠢的人收留巧言谄媚者以致使自己灭亡。现在您收揽了中伤贤良的人,国家就危险了。”    囊瓦说:“这是我囊瓦的罪过啊。只好除掉他了!”    九月,囊瓦和楚昭王一起杀掉了费无忌,全部诛灭了他的家族,国内民众的非议才算止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杀了子胥后,庄稼连年歉收,民众大都怨恨他。吴王又准备攻打齐国,在宋国、鲁国之间挖成运河阑沟,向北连接沂水,向西连接济水,想和鲁国、晋国在黄池附近会战。他怕大臣们再来劝阻,便道:“我要去攻打齐国,有谁敢来劝阻,就处死!”    太子友知道子胥忠心耿耿却不被重用,太宰伯嚭能说会道而专权独断,他原想直言劝阻这件事,又怕遭罪,于是就用委婉含蓄的劝告以期打动吴王。    清晨,他带了弹丸、手握弹弓,从后花园而来,衣服沾湿了、鞋子弄潮了,吴王奇怪地问他说:“你干了什么而把衣服鞋子搞得湿淋淋的,身上弄成了这个样子?”    太子友说:“刚才在后花园游玩,听见秋蝉的呜叫声,就去观望它。那秋蝉,登上了高高的树梢,喝着清澈的露水,随着风儿舞动,拖长了声音啼鸣,凄切地叫着,自以为很安全,却不知道螳螂越过树枝沿着枝条,拖着细腰、高举脚爪,要抓住它的身体。那螳螂,聚精会神地向前爬,心思只放在取得利益上,不知道黄雀凭借着茂密的树林,徘徊在树荫中,轻轻地提脚挪腿,暗暗地向前迈进,想啄螳螂。那黄雀,只知道窥视那美味的螳螂,不知道我手握弹弓要向高处发射弹丸射中它的背脊。而我,只是排除心中一切杂念,把心思都放在黄雀身上,却不知道坑穴就在那旁边,在阴暗中忽然掉进了深深的陷阱中,所以我弄得身上都湿了、鞋子都潮了,差一点被大王取笑。”    吴王说:“天下的愚蠢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只贪图眼前的利益,看不到后面的祸患。”    太子说:“天下的愚蠢,还有比这更厉害的。鲁国,继承了周公旦的余绪,又有孔子的教化,恪守仁义,坚持德教,对邻国没有贪欲,但齐国却起兵攻打它,不爱惜民众的性命,只希望有所获得。那齐国,只顾起兵攻打鲁国,不知道吴国动用了国内全数的将士,用尽了府库中的资财,要出师千里之外去攻打它。而吴国,只知道越过国境去攻打不属于自己的国家,不知道越王正在挑选拼死作战的勇士从三江口出来,进入太湖之中,屠杀我们吴国的民众,灭掉我们吴国的王宫。天下的危亡,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了。”    吴王没有听从太子的劝告,就向北攻打齐国去了。    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去攻打齐国,就派范蠡、曳庸率领军队驻扎在东海边,打通长江沿线,截断了吴军的退路。    后来,越王在姑熊夷打败吴国太子友,打通了松江,转而袭击吴国,攻进了吴国国都,焚烧了姑胥台,夺走了吴国的大船。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当今世上,只有少数几个民族有着天赐的辉煌与骄傲--那悠远的民族史让他至今仍活力勃勃,昂立天下。中华民族是其中之一。    先人的勇气、智慧、艰辛与奋争,缔造了我们民族的精髓骨血,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积淀与扬弃,使我们的民族愈发雄健伟岸,铁骨铮铮。我们受益于五千年深厚的文化滋养,徜徉在广袤丰盈的原野,呼吸着亘古常新的空气,这种"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的自豪感与优越感,成为我们民族在几千年的千回百转中奋力拼搏、慨然前行的最原初的动力之一。    景仰先贤,并非中华民族独有的心理一精神现象,而五千年的信史也确足以让我傲视天下,惟其如此,中华民族对先贤一古代文化的景仰,也就更焕发出一种鲜明的不同凡俗的光焰,这光焰,洞透历史,照彻未来。这种景仰绝非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华民族无数先贤铸造的文化伟绩,在世界的时空坐标系中的位置是不言自明的。灿烂的古代文化孕育了现当代中国文化的品格和风貌。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中西通汇,八面来风,各种品调各种风范的文化蓬勃兴旺,四面开花,这种大碰撞、大交融掀起的文化波涛,定会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必须正视的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他的文化。我们有幸保有负载着浩阔逶迤达五千年历史的文化之根,民族之脉,我们没有理由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际,如浮萍或蓬草那般飘泊;我们有理由以先"读懂自己"作为与外界沟通的先决条件,认真反刍我们五千年的文化遗存,使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头极目远眺,迎接新世纪新文化的曙光。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苍茫的华夏文明史的源头,在那些龟甲兽骨的碎片、残竹断简、钟鼎铭文之外,《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是不可逾越的,此外还有诸子百家以及《左传》、《国语》、《战国策》……华夏出版社组织推出的"华夏文史名著正点文库",便是以经典史籍为蓝本,选出其中具有较强故事性的段落,以通俗晓畅的白话故事形式娓娓道来,并配以精美插图,让艰涩的古书,具有了温暖的亲和力,从生动有趣的故事入手,贯通五千年文明史,进而体察文化的久远幽深,引领读者感受那已经远去了的文明留给今人的无尽的财富、自豪与尊严。这大概可说是一种普及华夏文史的"扫盲"之举,这对今世的人们是大有裨益的。    "华夏文史名著正点文库"第一辑推出的是《国语》、《左传》、《战国策》和《吴越春秋》(含《越绝书》),这是华夏文化中最早的文字遗存中的一部分。    《国语》,记载了西周穆王征讨犬戎直至三家分晋终结春秋,长达500年左右的历史,淋漓尽致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各国之间、各国内部的冲突和斗争。古人把《左传》称为《春秋内传》,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更昭示着它在史学与文学上的地位。    《左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春秋经》(相传为孔子所作)作的传(解说),它既是编年体史书的鼻祖,又是古代记事散文的典范,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它记录的许多史事已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泰斗顾颉刚先生曾言:"古史书传至今日,《左传》价值第一!"。    《战国策》,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智言睿语,他们旁征博引,机锋敏睿,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在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吴越春秋》,汉人赵晔原著,极翔实而系统地展现了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轨迹,将《左传》的编年体、《国语》的国别体、《史记》的纪传体融为一炉,其体例构思的缜密性、系统的完整性,更使它在我国史学、文学上熠熠生辉。    让我们一起聆听一百年前梁启超那掷地有声的文辞:"天载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方;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高  苏                                                2004.4.30

编辑推荐

  汉人赵晔原著,极翔实而系统地展现了春秋未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轨迹,记载了从太伯创吴到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孙武伐楚、伍子胥掘墓鞭尸、早包胥一人复楚,直至勾践卧薪尝胆、西施惑吴、范蠡隐遁等等一系列脍灸人口的精彩史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吴越春秋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