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之死

出版时间:2005-2-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大卫・帕金翰,张建中  页数:226  字数:209000  译者:张建中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1世纪的童年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是否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由电子屏幕控制的“媒体童年”?他们接触“成人”媒体的途径是否越来越多,是否成年与童年之间的区别正在逐渐消失?抑或是新媒体科技使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区分愈发明显?    大卫·帕金翰对近年来童年与媒体环境的转变提供了一幅清晰而浅显的纵览。他即驱斥媒体负面影响所造成的道德恐慌,也反对对“电子一代”不合实际的乐观。在论证的过程中,他指出了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公共领域和媒体的私有化、媒体富有与媒体贫穷的两极分化。他认为在充斥暴力、商业化和政治的成人世界,儿童不应再被隔离或保护。因此,为了保护儿童身为公民和消费者的权利,新的战略势在必行。    本书以广泛的研究为基础,用一种全新的观点来应对媒体对儿童的影响。同时,也为研究人员、父母、教育工作者和媒体制作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颇具挑战的全新方法来解决长期以来所关注的问题。

作者简介

  大卫·帕金翰(David Buckingham),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是近年来在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主要论著有《守望媒介的学问》《在孩子面前》《解读受众》《儿童说电视》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追寻失落的儿童 童年的建构 童年的再现 童年、权力与意识形态 被排除在外的童年 本书大纲 注释第二章 童年之死 读写能力的神化 是一个后现代状况吗? 作为再现的历史 对科学决定论的超越 保护的限制 注释第三章 在电子媒体中成长的一代 是噩梦还是乌托邦 新一代的修辞 乐观主义的限制 迈向不同的选择 注释第四章 变幻中的童年 家与家庭 工作场所:教育与职业 自由时间增加了吗? 是界线模糊了吗? 不平等的童年 注释第五章 变幻中的媒体 科技 体制 文本 受众 关于界线的再讨论 变幻中的媒体童年 注释第六章 研究范式的转换 行动与反动 迈向主动的受众 社会性的受众 对现实的再探讨 主动受众的限制 重新建构儿童受众 注释第七章 观看暴力的儿童 是媒体恐慌吗? “效果”的限制 关于“暴力”的再论论 解读“效果” 为什么儿童会观看暴力? 改变管制之所在 注释第八章 作为消费者的儿童 儿童消费者的增加 对广告的批评 从研究中获取的证据 消费者聪明吗? 动画消费者 文化商业与童年 儿童与消费文化 迈向新的政策 注释第九章 作为公民的儿童……第十章 儿童的媒体权利(结论)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新媒体是在毒害我们的孩子,还是在培养他们?大卫·帕金翰用清晰的思维和富有远见的方式,引导我们将后现代的标志带回到儿童生活的街道、学校、客厅和卧室,以及如何面对科技的转变,同时也尝试对付出制度与价值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Elihu Katz,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童年之死》是在21世纪破晓时,围绕童年和媒体的精辟摘要和批判。本书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条理清晰的论述和结论,不仅对教育工作者、媒介人,以及所有对此有兴趣和受到良好教育的成年人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部震振人心的著作。大卫·帕金翰以其丰富的研究审视了种种环绕儿童和各种不同的宣称和主张,以及这些宣称和媒体之间的联系……并非强迫你同意每种主张或观点,但一定要意识到这是一部涉猎广泛并且蕴含丰富知识的著作。”  ——Martin Barker,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童年之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保卫童年吧!它是多么的珍贵!作者深入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意义都很不错。
  •   信息时代如果说没有完全到来,那也差不多已经到来了,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儿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就像波兹曼所说的童年已经消逝?我们的论断可以一锤定音了麽?我们应该给儿童一些什么?我似乎更同意本书的作者的一些看法,时代在改变,我们不可能永远停留在19世纪的温暖的炉火旁流连,我们只能选择清醒,并且坚定的走下去!
  •   太久以前看的了,都不太记得内容了,总体印象还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