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题韬讲般若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贾题韬  页数:233  
Tag标签:无  

前言

  大概在1981年,我得到一本四川省佛协编的《佛教与气功》小册子,那上面第一篇文章署名贾题韬,见地甚正,文笔犀利,看得出作者佛学功底甚深,有修持,知识丰富,是一位难得的善知识。我曾问常去拜访的明真老法师:贾题韬何许人也?回答:“大居士,中国佛协常务理事,开会时见过,刚在中国佛学院来讲过禅宗,棋下得特别好,在成都,很有名。”  1987年夏,我调到四川大学后,打听到贾题韬居士家住城西枣子巷省政协家属院,不久就骑车去拜访,从此开始了与这位老居士8年的愉快交往,其谊可谓在师友之间。记得有次去他家,在路边如厕,怕自行车钥匙丢掉,将它咬在嘴里,不料正自言自语提醒自己.“钥匙千万别掉”时,稍一松口,那钥匙竟掉到茅坑里去了,好不狼狈!只好求助于邻公厕的一家人,有个中年男人找出一铁丝钩子帮我捞了好久,也没捞上来,但使我从此对成都男人有了很好的印象。

内容概要

  六祖大师的《坛经》见地是“一切发空”的般若智慧,同《金刚经》的宗旨是一致的。而六祖大师大悟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不仅仅是“一切法空”的中观般若思想。更重要的是证悟自己的心体,超越文字理论,彻悟了心体与妙用,圆满了觉性。禅宗是“以心传心”、“自证自悟”的法,也就是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与世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者觉也,人人本具觉性。《贾题韬讲般若》处处直指本心觉性,把无上菩提智慧坦露出来,放在你手上品尝般若智慧,一旦觉性开悟,无明烦恼就会彻底破出,到达灭苦解脱。中国禅宗顿悟法门,是一条通往涅槃的高速公路,贾老先生用自己的体悟,开通了一条新的禅宗道路,简单明了,易于入手。

作者简介

  贾题韬先生,当代著名佛学家,禅宗导师,山西洪洞人,1909年生。先后在山西大学,金陵大学,成华大学教授,讲授逻辑学,哲学。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成都创办禅修团体“维摩精舍”,解放后在西藏、四川等地从事佛教领导工作,特别是禅宗造诣甚深。1986年在北大讲授禅学,1987年在成都文殊院讲授《坛经》,1991年在成都社会主义学院讲授《坛经》并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弘扬禅宗,顿悟成佛。  贾题韬先生为全国政协委员,四川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佛学名著:《论开悟》、《佛教气功》、《坛经讲座》、《贾题韬讲般若》等。1995年1月8日贾先生在成都仙逝,享年86岁。

书籍目录

《赞般若波罗蜜偈》讲解六祖《坛经·般若品》1. 韦使君请益2. 何名摩诃3. 般若行4. 甚深法界,般若三昧5. 佛陀的四法印6. 禅宗的顿悟法门7. 无念法8. 无相颂佛教与气功贾题韬语录选吕祖《百字碑》讲解在读书会上讲《菩萨真实品》论开悟1. 科学、哲学、宗教2. 佛教在宗教中的地位3. 气功与禅定4. 释迦佛悟的是什么法5. 十二因缘的目的和意义6. 三世因果和道德的关系7. 佛学与哲学——开悟8. 修行的目的9. 关于开悟10. 缘起与开悟11. 即生可以成佛12. 成佛与开悟的时间性13. 佛教的精神——面向人间14. 缘起性空15. 佛经与开悟后记

章节摘录

  现在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个道理了,也在谈论科学中的“人的介入”,听说还有“人择原理”,把人的介入作为科学原理加以确认。要知道,一切科学中的分析、测量、归纳、判断、计算等等,哪一条能离开人的认识呢?所以,所谓的“纯客观”是不存在的;同样,所谓的“纯主观”也是不存在的。但与主观相对的客观,或与客观相对的主观则是都有的。而“假名”就是把主观的东西加进去了——是人在“假”其名。《中论》把这些科学的思维方法都融合在里面,所以“亦是中道义”。这四句是《中论》中最著名的偈语。  话说过来,只要你能在这上面开悟,你的环境马上就变了,就能“转识成智”,所以才能有“三明六通”等各种神通变化。  六祖在《坛经》里处处强调的是“直下见性”。这与教下并不矛盾,而是更进了一步。  这里举一则公案来说明这个“直下见性”的重要。唐朝有个和尚问长沙景岑禅师:“亡僧迁化,什么处去也?”景岑禅师作了一首偈子:“不识金刚体,却唤作缘生。十方真寂灭,谁在复谁行?”景岑禅师认为这些比丘们因为没有认识到这个“金刚体”,不识庐山真面目,就只能从现象上谈谈缘生而已。如果真正达到了寂灭大定的境界,开悟了,缘起又在什么地方呢?谁又在行缘起呢?

编辑推荐

  贾题韬于禅宗、唯识、棋术上所造之高峰,当代一时无两  与南怀瑾师父袁焕仙  创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禅宗居士团体  ——维摩精舍  南怀瑾  即是在维摩精舍的禅七上深有契入而走上弘法之路  道第一义,般若是瞻;  说甚深法,维摩当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贾题韬讲般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