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诗词精选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作者:刘磊  页数:375  

前言

菊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卉,素有“花中隐士”之誉,与梅花、兰花、竹子并称为“四君子”,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菊花还有黄花、节花、日精、鞠、寿客、金蕊、帝女花等许多别名,在我国大约已有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许多先秦两汉时期的古籍都对菊花有记载,如《山海经》“女儿之山,其草多菊”、《礼记》“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等。汉代已将菊花作为药用植物栽培;魏晋时期更是大量栽植菊花,并逐步将之发展为一种观赏花卉。唐宋时期,菊花由我国东传朝鲜、日本,又在明末清初之际传入欧、美,至今已成为一种世界名花。菊花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命力较强、适应性好,种植广泛,品种类别极为繁多。我国最早的有关菊花的专著、北宋刘蒙所著的《菊谱》,就载有菊花品种达36个。发展至今天,菊花已经拥有了三千多个品种,其庞大的家族在众花中当属之最。以花色分,菊花有黄、白、紫、绿等颜色,还有双色的品种,其中以黄、白色最为常见,尤以黄色为正、为贵,因而菊花也常被代称为“黄花";以花朵形态分,有单瓣、复瓣、球形、扁球、外翻、龙爪、毛刺、松针等形;以开花时间分,有春、夏、早秋、秋、冬菊,其中秋冬之菊占据了大多数;以栽培方式分,有立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花坛菊、案头菊、嫁接菊等。

内容概要

本书所选的咏菊诗词作品,上至晋代、下至当代,总共252首,其中诗196首、词53首、曲3首。选取篇目的标准,既力求兼顾各个时代、以求反映咏菊诗词发展的历史全貌,又对那些成就较高的时代、名作家、名篇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每个作者下面,都有其生平著述简介,使读者能大致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注释主要是针对于比较难读、难懂的字词和典故,为之注音、释义,交待典故的背景含义。赏析评论的文字,或多或少,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作简要评析,其中贯穿着编者个人的阅读体验,力求浅俗易懂、文字活泼,以增强普及性。

书籍目录

袁山松  咏菊陶潜  饮酒(其五) 饮酒(其七)鲍照  答休上人王筠 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萧纲  采菊篇李世民  赋得残菊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菊李峤 菊李白 九日龙山饮 九月十日即事 感遇杜甫 复愁 叹亭前甘菊花 韦应物  效陶彭泽卢纶 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令狐楚 九日黄白二菊花盛开对怀刘二十八席夔 霜菊 韩愈 晚菊薛涛 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官同赋早菊王建 野菊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白居易 东园玩菊 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 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 重阳席上赋白菊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姚合  咏新菊贾  岛 对菊元稹 菊花释无可 菊鲍溶  暮秋见菊杜牧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折菊 九日齐山登高  许浑 南海使院对菊怀丁卯别墅  顾非熊 万年厉员外宅赏残菊  李商隐  野菊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罗  隐 菊  皮日休 霜菊盛开因书一绝  陆龟蒙  忆白菊 重忆白菊韦庄  庭前菊司空图 白菊杂书 花下对菊 白菊三首唐彦谦 菊齐己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庭菊) 对菊 对菊郑谷 恩门小谏雨中乞菊栽 菊 十日菊李山甫 菊黄巢  题菊花 不第后赋菊……

章节摘录

袁山松咏菊灵菊植幽崖①,擢颖陵寒飙②。春露不染色③,秋霜不改条。【作者简介】袁山松(?-401),东晋诗人,又名崧,字乔孙,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博学有文章,为吴郡(今江苏苏州)太守。东晋隆安三年(399),孙恩进攻沪渎时,袁山松筑东、西沪渎垒与之对抗,垒破兵败战死。山松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著有《后汉书》百篇,今已佚。【注】①灵菊:有灵气、灵性的菊花。表示对菊花的赞美。幽崖:幽僻的山崖。②擢颖:枝芽挺拔而出。陵:超过,逾越。寒飙:凛冽的寒风。③春露:春天的雨露。【评释】菊花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即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但以吟咏菊花为主题的诗歌,到了六朝时期才正式出现,这与六朝时期咏物诗的兴盛有密切联系。袁山松的这首诗,题名即为《咏菊》。此诗虽然篇幅比较简短,意思也很简单,但集中地提炼出了菊花的几种优秀品质,并加以热情赞美。首句“灵菊植幽崖”,点明这是生长在野外山中的野菊花。菊花独自居处在幽僻的山崖下,甘于寂寞的同时又能秉持性灵、卓尔不群。“擢颖陵寒飙”,是赞美菊花在凛冽的寒风吹来之际,能够傲然绽放自己的花朵,完全不为严寒所惧。

编辑推荐

《咏菊诗词精选》为金盾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咏菊诗词精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
  •   装帧、选材、注解都很好。
  •   诗歌写的很精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