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国境线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黄凌江 主编  页数:243  字数:41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国境线上的“中国轮廓”1949年后,中国政府与周边交界国确定了自古以来最完整及最准确的国境线。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出版的任何一幅世界地图,以清晰而又庄严的国境线显示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巍然屹立在欧亚大陆东部。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中国公民无不认为“国境线”是那样遥远而又陌生,心目中的“国境线”仅仅是地理上的国家边境线或是一条国防军事防御线。只有在我们出入国境线的时刻,国家意识、国家尊严、国家门户的庄严感从我们心中油然而生:啊!那是祖国母亲的怀抱,那是漂泊游子多少回梦里渴望踏上的故乡土地的门槛……我曾在世界各地无数次穿越许多国家的国境线,那是一种超越国界自由自在的飞翔,没有回归感,只有游学途中的行程记录。然而,当我第一次远涉重洋从海外归来进入中国边境海关的那一瞬间,不禁热泪盈眶:亲爱的祖国,故乡的父老乡亲,我终于回来啦!在国外留学期间,我常常长时间望着中国地图发呆,同窗学友不解:你们中国人在国內看自己国家的地图还没有看够吗?难道在这里看会有什么新发现或新感受吗?是啊!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教我们看中国地图,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成为根深蒂固的国家观念。可是,似乎我们在国內看中国地图时更多注意的是国境线以內的省份、省会、长江与黄河的起源地、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区位、秦岭走向、可可西里边界、长城东西方向的起点、青藏高原的秘境、呼伦贝尔草原的纬度、戈壁的纵深、台湾海峡两岸厦门与高雄的距离、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点……我们的视野无形中局限在一个国家版图的“圈内”,思维模式长期以来陷入一种中学作文时代的“內循环模式”。一幅幅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法文版、德文版、西班牙文版、俄文版、阿拉伯文版的世界地图展现在我们面前,视线的聚焦点不由得首先盯住了中国的区位,紧接着就是确定中国领土范围的那条漫长的国境线,随之发现的是与中国国境线相邻的朝鲜半岛、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还有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斯里兰卡、伊朗及西亚诸国。原来在祖国的国境线旁有这么多邻邦,国境线两侧两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及其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差异?国境线上的边境外交途径、文化交流以及贸易往来如何?国境线引发出一系列学术求索的思考。中国的国家文化仅仅只是起源于黄河与长江流域吗?历史上,漫长国境线上的边缘文化对国家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事实上,国境线的定义已经不局限于地理上的国家边界线以及国防上的军事防御线,在文化人类学与国家学说方面正在形成一门新兴学科:“国家边境学”。在由国境线地方文化延伸至国家文化的学术平台,“国家边境学”将在国境线自然资源、国境线人文资源、国境线城镇布局、国境线口岸体系、国境线建筑体系、国境线交通网络、国境线旅游资源、国境线城市化模式、国境线外交策略、国境线防御战略等分项领域展开考证性研究,对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非常必要。基于上述基本前提,我们于2005年底开始酝酿国境线系统考察计划。在整体性准备期间,在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同学们相处期间,我意识到现实教育制度的另一个侧面:从大学教科书、教学方式、教师治学直到学生求学所接触的知识与信息大多为二手、三手或转手,很少有教师与学生通过系统科学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文献与信息,这种不重视实际考察而辗转于表面过剩堆积知识信息的倾向无形中助长了浮躁学风,并非我们学院的宗旨与理念。于是,我们着手确定此项国境线系统考察计划的目标与定位:1.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其国家意识、国家形象意识。2.培养学生在实际考察过程发现、收集、整理、分析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以及在求学与治学中运用第一手资料的能力。3.锤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在考察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6年7—8月,主题为“中国轮廓”、历时45天的“远征国境线”科学考察计划如期进行,由中国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建筑学院118名师生组成的18支考察纵队踏上征途,沿着中国国境线行程达11万公里。据初步考证,此项考察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首例。无论是总体策划创意,还是组织计划以及考察模式在中国国境线考察与研究史上实为创举。在考察期间,所有考察队员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坎坷与困难,也见识了从未想象的边境世面,同学们的体会与收获来自国境线上的日夜兼程、来自千里迢迢跋涉的艰辛、来自真实生活的一度彷徨、苦闷、困惑与执着信念的欢欣……本书中所收录的武汉大学与悉尼大学参加2006“中国轮廓——国家边境建筑与城镇”科学考察队员的文章及其摄影作品,将作为一份珍贵的纪念献给中国乃至全世界读者。当读者翻阅本书时,感受到的将是这个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与激情,也可以从中发现历史与现实交融、地方与国际交汇、尊严与信仰浇铸的国境线上的“中国轮廓”。

内容概要

2006年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组织了一项名为“中国轮廓——国家边境建筑与城镇”的科学考察活动,本书为此次活动的纪实,分别收录了18个纵队100多位队员在中国国境线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并通过当代大学生的视角,真实地记录21世纪初中国国家边境线附近的风土人情、建筑风貌、城镇组成以及各地人民丰富多姿的生活。

书籍目录

国境线上的“中国轮廓”“中国轮廓--国家边境建筑与城镇”科学考察路线图01  纵队(瑞丽—拉萨) 行走天堂02  纵队(瑞丽—湛江) 山海边酋03  纵队(厦门—湛江) 东南海疆04  纵队(厦门—上海) 龙游东海05  纵队(天津—上海) 直面苏鲁06  纵队(天津—延吉) 行走东北边境07  纵队(海拉尔—延吉) 三江界国08  纵队(海拉尔—嘉峪关) 踏草行歌09  纵队(喀什—嘉峪关) 西域风情10  纵队(拉萨—门士) 世界之巅11  纵队(香港) 动感之都12  纵队(台湾) 未完成之旅13  纵队(瑞丽定点) 云南印记14  纵队(喀什定点) 南疆之旅15  纵队(上海定点) 上海明珠16  纵队(拉萨定点) 天上人间17  纵队(海南—广州) 海南印象18  纵队(天津定点) 京畿重镇经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章节摘录

插图:纵队(瑞丽—拉萨)与建材的统一相比,昌都城的色彩轮廓更是点睛之笔。在大多数建筑的顶部,那一条条横向的暗红色墙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藏族建筑的特有手法——白马草墙。亮度、纯度都较高的白马草墙依山势反复出现,从整体上界定了这座城市的色彩基调,让人产生和谐而又不失活泼的视觉感受。昌都镇地处扎曲河、昂曲河两河交汇的河谷地带,沿着两条河流以及她们汇聚而成的澜沧江有一些狭窄的台地。这样的地形使得昌都镇只能沿着两河一江成组团式的布置。我们所住的昌都坝(也叫中心坝)是昌都镇的核心,昌都强巴林寺便建在昌都坝北部的台地上,南部则以商业和居住为主。这里是昌都最繁荣的地方,街道、商场、超市、网吧以及店铺应有尽有。在昌都坝的最南端是澜沧江天津广场,她脚下便是澜沧江的源头。昌都坝往西是云南方向,于是隔着昂曲河与昌都坝相望的这块台地便叫做云南坝。这里集中了昌都镇的行政办公单位,一条大街沿着昂曲河的方向向着南边的邦达街延伸。由昌都坝向南走过跨于扎曲河之上的昌津桥就到了马草坝,她也通过澜沧江上的马草坝大桥与邦达街相连。昌都镇的学校同医院聚集于此。一江两水三坝便组成了这个被群山环抱、流水分割的藏东重镇。一个城市想要给人留下印象她就应当有自己的性格和灵魂。如果说特殊的地形框定了昌都城的性格的话,那么强巴林寺区域则是凝聚了这个城市的灵魂。它雄踞于山顶之上,俯瞰整个城市,周围民居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构成整个城市的肌理。由寺庙转经道延伸出的几条道路由上而下,分别组织起城市的交通动线。就像一种象征,象征着宗教力量、佛陀的影响从寺庙这样的神性空间一直延伸至山下的世俗世界,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这座城市里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城市格局与精神图式达成契合。

后记

经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一段触动心灵的记忆!“中国轮廓”,当2006年6月28日这个名词在茶港诞生的时候,没有人会准确预料到它到底能够把我们带入何种境界。7月5日,它正式成为了活动的主题名称。7月12日,我们在“中国轮廓”指挥中心的中国地图上首次描绘出17个边境城镇圆点时,梦幻的期待开始了。此时,前期近半年的准备工作正式落幕,筹备组有限的成员们还来不及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整与放松,便马不停蹄地踏上征程。回想过去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多少次的成功与挫折、多少次的欢喜与迷茫一起涌上心头。虽然真正的行动才刚刚开始,但在我们筹备者的心里,已经收获了许多珍贵的记忆。热情、执着、坚韧、冷静、智慧、凝聚力,这些美好的字眼都不足以完整描述我们所经历和感受的一切。4月19日,当张在元院长在武汉大学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向新闻记者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首次展示活动的宏大计划时,筹备组已经进行了将近三个月的工作。筹备工作是艰辛的:资金需要筹集,装备需要募集,宣传需要到位,队员需要选拔,考察需要方案,安全需要保障,责任需要明确,出征需要仪式。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不影响正常本职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下完成。记不清多少次,我们在夜里12点之后从主教学楼15楼沿漆黑的楼道蹒跚而下。也记不清多少次,为使组织更加周密完整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没有抱怨的言词,没有退缩的意识,成员们用超凡的毅力坚持到了阶段胜利的终点。现实与理想在不懈的努力中不断的接近直至融为一体,我们走到了出征的那一刻。转眼之间,17支纵队顺利到达预定的地点,开始了愉快而艰辛的征程。武汉总部一下变得空荡而沉寂,但这种安静的感觉仅仅持续了几个钟头。很快,各路纵队的消息通过电话、短信纷纷传来,值班人员忙着记录进展情况、队员状况、查询资料,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从容不迫。为及时跟踪了解情况,提供反馈及指示信息,总部保持了24小时值班的工作状态。每天,各地的天气预报消息从武汉发往边境各路纵队,而各纵队的信息要求也得到最快的传递和沟通。总部的中国地图上开始出现各纵队行进的轨迹,像一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章,网络博客上的图片与文字叙述着边境上正在发生的故事,值班日志记录了总部与各纵队沟通交流的真实内容。我们的值班人员中,有夜以继曰辛勤劳作而无怨无悔的教师,也有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而默默无闻的学生,有指挥若定泰然和蔼的长者,也有激情四溢朝气蓬勃的青年。每个成员都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角色,他们与国境线上的队员们一起,组成了交响乐章上跳跃的音符。地图上的线条逐渐相互靠近,预示着成功的汇合即将到来。就像一次长跑的后半程,总部和纵队的成员们也逐渐显示疲惫。平静取代了初期的兴奋,迟钝淹没了开始的敏锐。是坚持还是退缩?虎头蛇尾的故事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与此同时,策划大师激昂的声音在轮廓线上传播,庄严的使命唤醒了行将麻木的意识。我们继续坚持,考察成果愈加丰富完整。我们在期待,期待相聚的那一天。终于,完整的考察轮廓线出现在地图上,考察队员也挤满了总部并不宽敞的空间,隐藏许久的故事在相互传播。我们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但却拥有共同的经历,那就是我们共同见证了国境线考察的整个历程。或许20年后,我们再次重逢,回忆着国境线的故事,我们会发现,这次征程,给我们的人生轨迹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推荐

《远征国境线:"中国轮廓-国家边境建筑与城镇"科学考察纪实》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远征国境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