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字秩序的革命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戴维·温伯格  页数:244  字数:300000  译者:张岩  
Tag标签:无  

前言

空间中的信息“绝对没有!”很显然,我一开始就问了鲍勃·梅迪尔一个错误的问题:“难道你们没有把最受欢迎的商品放在最后面吗?”他本来可以把这个问题当做是一种冒犯,毕竟这是一种对消费者很不友好的策略,而其目的就是希望消费者在不得不经过陈列着各种商品的货架时,一时冲动而购买其中的几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牛奶总是被放在杂货店的尽头。但是,说话轻声慢语的梅迪尔对自己的理念非常有信心。而且,之前也有人问过他同样的问题。这是个新手才会问的简单问题。“不是这样的,”他看着自己经营的史泰博(staples)办公用品超市,说道,“我们在最前面放的是各种目标商品,这些都是我们的顾客想要购买的。”他的手从左向右一挥,指过店内的主要商品区域:“纸张、数字成像设备、墨水和炭粉、商用计算机,还有影印中心。”当时是下午两点,不过商店里就只有我们两个人。即使有哪个顾客想要买东西,收款台也没有人。就算你在购物过程中需要帮助,也找不到“伙伴”(这是史泰博对店员的称呼)。梅迪尔对此毫不在意,这个店本来就打算要如此运作。

内容概要

人类总是贪婪的汲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一直在收集、标注和组织数据。但是,今天,从实体世界向数字世界的转化正在撕裂、焚烧和混杂我们的生活,将它变得支离破碎。过去,每一事物都具有唯一的存在性,这正是实体世界的客观要求,然而,如今,万事万物都拥有了多个存身之处:多重分类、多处上架。突然之间,万事万物都变得多姿多彩了。    在《新数字秩序的革命》一书中,戴维·温伯格引领我们踏上了一条缤纷绚烂的多彩世界之旅。他探讨了为什么杜威十进制分离法如今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大卖场如何通过模仿网上商店来提高营业额,为什么老师们不再要求孩子们记忆事实了,还有为什么音乐的数字化以及播放列表不仅改变了音乐产业的格局还堪称是未来每个行业经营模式的样本……    戴维·温伯格勾勒出了数字无序世界中的新规则,它们重塑了商业、教育、政治、科学和文化。而这些变化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当信息被堆成一个巨大的数字信息“堆”并且交由用户自己进行过滤和组织的时候才最有价值。    ◎各个热情的用户群体如今已经不再依赖专家,而是创造出了自己的方式来发现自己都知道些什么、想要些什么。    ◎聪明的公司不再将信息看作是需要严加“看管”的资产,而是会放松对它的控制,任其随意混合,并借此来赢得市场认知度和顾客忠实度。    最后,戴维·温伯格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通过“变得多彩多姿”,我们都可以从现代工作和生活的信息洪流中获益。    从A到Z,万事万物都是多彩多姿的,这本书必将彻底改变我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和对世界的认识。

作者简介

戴维·温伯格,是国际畅销书《市场就是谈话》的作者之一和《小块松散组合》的作者。他是一位哲学博士,现为哈佛大学法学院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温伯格常年为《连线》、《纽约时报》和《哈佛商业评论》等媒体供稿,还经常担任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时事纵览》节目特约评论员。作为营销顾问,他曾为多家《财富》500强公司、顶尖传媒企业和诸多创意独具的新创公司服务。目前,他居住在波士顿。

书籍目录

序言空间中的信息第一章 秩序的新秩序 各就各位 你的、我的、我们的 秩序的三个层次第二章 字母排序的缺陷 自然的秩序 自然节点 宇宙的秩序 单人化学纸牌第三章 知识的图景 杜威的世界 亚马逊嘉年华第四章 合与分 生活中列表的奥妙 树形结构中的嵌套 整理衣物和博物学家林奈 无纸树形图第五章 丛林法则 一大罐虫子 加标签的树叶 从A到Z,乱成一团 新特征、新策略、新知识第六章 智能叶片 指向的价值 包含与延迟 事物的本质 书是什么 盘根错节第七章 社会知识 控制的难题 匿名作者 权威与真理 社会知识达人第八章 虚无的诉说 隐含生态系统 绘制隐性信息地图 含蓄的意义 在云层中寻找 没讲出来的 意义的跨度第九章 混乱是一种效能 空白处涂鸦 避开定义 语义混乱 似乎、大致的世界第十章 知识的工作原理 知识碎片 不受束缚的知识 复杂化的知识 知识的位置 失去本位的商业机构 一切都杂乱无章吗尾声 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致谢

章节摘录

网络时代到来之前,“看看”、“浏览”这样的说法是用来礼貌地要求销售人员闭嘴的。“能为您效劳吗?”销售人员问道。“我只是随便看看。”你微微一笑,回答道。通过这句话,顾客明确了自己缺乏购买诚意的态度;而那个小小的微笑,也是顾客的小小挑衅——这可是顾客应有的权利:“不让我随便看看,那你就试试吧,小店员!”随便看看跟浏览橱窗不一样。浏览橱窗就是想象自己拥有某物的样子或者怨恨那些拥有了这些可望而不可即的物品的人。而在随便看看的时候,你其实是在刻意漠视商家小心翼翼在其商品陈列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你有点想阅读一些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书,但是,在书店里,与南北战争有关的书散布于小说类、纪实类、传记类和游记类作品当中,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不同通道两旁的不同书架上。或者,你只是想要读点轻松的东西,没有其他特定的要求,而几乎每个书架上都可能突然蹦出几本吸引你的书。书店在店内靠近入口处的桌上陈列该店推荐图书、新到图书和特价图书,这也是在帮助你打乱它固有的秩序。但是,书店并不能预料到每一位踏进店内的顾客想怎样随便看看。因此,当一位顾客说“我想找一份可爱的16岁生日礼物”时,书店必须依靠自己的销售人员来帮忙找到她想要的那一本书。有时候销售人员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但有些时候,比如说,当在场的销售人员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愿意拥有一张披头士的唱片时,销售人员就会错过这次销售机会,而顾客最后决定还是送给侄女一张支票更加稳妥。书籍最前面“A”打头的部分很方便地找出那本《傲慢与偏见》。但是,发现你想要什么至少与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一样重要。看起来,我们的书店更乐意接待寻找者,而不是浏览者。通常的书籍陈列方式更方便那些知道自己为何而来的人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可是,为了适应浏览者的需要,几乎是有多少浏览者,就得有多少种组织方式。适应某种兴趣的秩序也许并不适应其他兴趣——将所有关于南北战争的书籍都聚集到一起也许能够帮助南北战争迷,但是,如果浏览者是历史迷的话,书店就得把《飘》拿下书架。而另一方面,如果把一家书店里所有的书都堆到一起,那浏览书店就变成在一堆印刷品里胡乱扒拉了。要是能有一种可以满足所有可能需求的商店货品组织方式就好了。只要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立刻找到它。当我们想要随便看看的时候,即使我们还不太清楚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商店也可以据此重新组织。在苹果电脑的iTunes音乐商店里,这已经成为现实了。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购买专辑唱片。我们本来以为这是因为艺术的缘故,而这其实是为了适应实体世界的经济原则:将许多歌曲捆绑进一张播放时间很长的专辑能够降低生产、市场推广和分销的成本,因为这样一来,需要进行制作、运输、上架、分类、按字母排序和库存的唱片数量就变少了。而音乐数字化后,我们才发现原来音乐的自然单位是音轨。于是,。iTunes应运而生。它是由来自上千家唱片公司的多达350万首歌曲混杂而成的多姿多彩的曲库。任何人都可以在未经唱片经理许可的情况下提供音乐。苹果公司允许顾客随心所欲地组织他们的曲库,并根据顾客对音轨和播放列表的选择,而不是针对大众市场来进行市场营销。通过将音乐混杂成多姿多彩的世界,苹果公司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而其实iTunes商店并未形成真正彻头彻尾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它只是一张能够根据iTunes提供的标准被分类的电子数据表,这些标准包括:音轨的名称、长度,艺术家,所属专辑,音乐风格和价格。如果你想要浏览,那么首先,你要选择风格,艺术家,然后选择专辑,这个顺序不能乱。如果你想先根据艺术家,然后再根据风格来浏览,这是办不到的。虽然iTunes是纯数字化的,但你在整理自己的实物CD收藏的时候倒是有更大的灵活性。问题不在于iTunes选择了一套错误的排序标准,尽管这个问题当然也值得商榷。真正的问题在于,iTunes接受了我们在实体世界必须遵循的前提,也就是必须要有一套恰当的标准存在。虽然iTunes吝于提供充足的内置挑选方式,但它却慷慨地允许顾客创造自己的播放列表,从整个乐曲海洋中提取和集成歌曲。通过允许顾客发表自己的播放列表,还有对其他人的评级和评价,顾客有多少种情绪和兴趣,iTunes就能提供多少种让顾客邀游其曲库的方式。这种做法吸纳了一种至关重要的多姿多彩因素,也说明iTunes学到了正确的窍门:我们要想在浏览上做得跟寻找一样好,并充分利用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就必须摒弃这样一个想法——存在一种最好的组织世界的方式。各就各位这不会是件容易的事。世界虽然以混乱开端却并未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纠正这一切。就以吃为例好了,这是我们刻意去做的最基本的生理活动。准备上菜是一段复杂的秩序舞蹈。我们为每一样就餐用具开辟了各自的存放空间:银器、盘子、玻璃器皿、餐巾都各有各的位置。而每个区域都有各自不同的组织原则:盘子根据不同类型叠放,根据不同的样式以及到底有多么“好”来分类;果汁杯、葡萄酒杯和平底酒杯也分别存放;银器被舒舒服服地插进特殊的小格当中。然后,我们又打破这些东西存放的格局,按照沿袭的模式(比如,沙拉叉放在正餐叉的左边)在每个就餐者面前放置一套餐具。在清理餐桌的时候,我们又将这些餐具重新分门别类,因为我们清洗餐具的方式跟我们就餐时使用它们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把盘子放在一起洗,将银器放到罐子里浸洗,又把玻璃杯沿着水池边摆成一排。

后记

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布鲁克兰报刊及礼品商店(Brookline News and Gift)坐落于一家灯火通明的冰激凌屋和一家不显眼的新福瑞干洗店之间,橱窗里塞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商品。透过橱窗玻璃,人们能够看到店里的情况。积满灰尘的各种棋盘游戏跟扑克牌洗牌器被随手堆在一起。镀铬水箱的进水口处塞着一个表盘。一只正宗的德国和莱(Hohner)口琴从一堆树根烟嘴当中露出来一截。从店名和店内陈设来看,这都是一家卖“东西”的店。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世界是混乱的,无论你喜欢与否,而且,随着网络打破了规则,打倒了规则的制定者,世界只会越来越混乱。你既可以保护这样的混乱,向往重回过去美好有序的世界,也可以阅读这本书并了解为什么疯狂的无序现象会很快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作者  “《新数字秩序的革命》是一部罕见的、令人倾倒的作品:要想了解信息时代的最新发展趋势,它是必不可少的指南,商业机构和顾客都能够从中得到相当的裨益。”  史蒂文·约翰逊《幽灵地图》、《坏事变好事》作者  “本书

编辑推荐

富有远见卓识的哈佛大学教授,在《新数字秩序的革命》中向我们展示了数字革命如何彻底改变了我们赋予生活意义的方式。阅读《新数字秩序的革命》你会发现互联网的出现如何“悄悄地”改变了这个世界,而你的商业习惯也会因为《新数字秩序的革命》而发生重大变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数字秩序的革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1条)

 
 

  •   我在10月份写了篇博文,谈到了哈佛大学教授DavidWeinberger的著作《EverythingIsMiscellaneous》,直译的话则是《一切都是混杂》,后来在网上检索竟然有人给这本书要起名《越乱越美丽》,当时不大理解为何如此。而对于KarenG.Schneider对于此书的评论更为困惑,因为他这样写道:“这是一本危险的书,它会让我们图书馆员过去所学的一切都扔出窗外。结构、秩序、精确的元数据、书目控制,这些统统滚蛋。图书馆员要么禁止这本书,要么焚烧它,要么只有记住并听取DavidWeinberger的建议。”因为牛排的留言,突然意识到中信出版社已出版了中译本,但其名称比原来想象的要好听点,第一时间上网下订单,新年的第一天便拿到此书,呵呵,权且作为自己给自己的新年礼物吧。当然,这份礼物可比较烫手哟!戴维·温伯格勾勒出了数字无序世界中的新规则,它们重塑了商业、教育、政治、科学和文化。而这些变化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当信息被堆成一个巨大的数字信息“堆”并且交由用户自己进行过滤和组织的时候才最有价值;各个热情的用户群体如今已经不再依赖专家,而是创造出了自己的方式来发现自己都知道些什么、想要些什么;聪明的公司不再将信息看作是需要严加“看管”的资产,而是会放松对它的控制,任其随意混合,并借此来赢得市场认知度和顾客忠实度。“世界是混乱的,无论你喜欢与否,而且,随着网络打破了规则,打倒了规则的制定者,世界只会越来越混乱。你既可以保护这样的混乱,向往重回过去美好有序的世界,也可以阅读这本书并了解为什么疯狂的无序现象会很快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克里斯•安德森,这位《长尾理论》的作者如此说。其实作者在第一章中所举的电脑上的照片收藏便让我信服了DavidWeinberger的观点,当数码照片越来越多时,我们所能做的管理便是通过文件夹来整理,检索与删除某一张照片同样是累人的,因为无法按能够想到的任意一个主题或规则进行组织与检索,毕竟DC给每一张照片赋予的信息只是一个序列号和拍照时间,只能通过浏览的方式获取你所需要的特定照片,而当照片的数量不断增多时,这简直是件让人发疯的事,想想自己未尝不是如此,所以深有体会。当然也是有解决办法的,如Flicker上让用户给照片添加TAG,作者写道:“解决信息量过多的惟一途径就是添加更多的信息。”可能用任何单一规则来组织照片信息都无法满足你的检索需求,其实现有的被认为有序组织信息的规则可能是阻碍我们有效获取信息的最大障碍,与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让它疯狂无序呢,这种无序可能会让生活变的更美好,但这的确是一件让人又恐惧又神往的图景。作者又开始批评国会图书馆了,他写道:“如果说在我们将信息、创意和知识数字化的过程中,国会图书馆久经考验的信息管理方式都完全派不上用场,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呢?”注:这是我的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83f990100c4de.html)
  •   对于内容需要慢慢品位的,一下子理解不了,但感觉确实是很好的书。
  •   内容也挺不错的!满意!
  •   趋势之说
    想见是眼界问题
  •   书不错,送来时包装纸箱都被快递公司摔烂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买了几次都是这样的,还好没有污损,希望当当能重新选择物流公司
  •   书中内容比较翔实
  •   本书写的内容和现在完全脱节,毫无参考价值。
  •   行业领跑老大推荐的书,很高屋建瓴
  •   颠覆性的信息组织理念,对生活和学习大有裨益
  •     《新数字秩序的革命
      》看完了,看得期间我突然想起一种刚刚接触到的赚钱之道,简单的就是手机赚钱之道吧,现在也说不清,具体的可以加我Q:752310451 加群207842715 具体的详聊。期待互相交流
  •      上信息组织课程的时候,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我们的实体图书馆会不会消亡,所有的同学都很肯定的说电子资源永远也无法取代实体资源,图书馆不会被取代。
       但同时,老师和同学都在担忧,图书馆的纸质资源日益减少,我们的核心资源在丧失,在信息变化如此之快的世界,图书馆的组织方式还能存在多久。
       杜威的分类法收到亚马孙标签分类的冲击,图书馆同样如此,如今很少有人再会想到去图书馆查阅一本书的资料,不仅是时间成本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们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信息往往无法满足需求,不只是个性化需求,很多基本的需求我们都很匮乏。
       图书馆员的观念需要改进,但更多的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更适合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的分类法,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弊端日益显露,图书馆或许不会消亡,但是很能走多久,未来的未来,我们的图书馆是否会变成一个空壳?
       但愿不会如此,也许未来的图书馆的主要功能不是提供图书等服务,而是提供大家交流,挖掘隐性知识的场所。
  •     读书笔记如下:
      1. 以数字形式存储的信息量庞大,且膨胀速度超越个人的管理能力。
      2. 信息的检索已然不能仅仅依靠语言本身,局部信息依靠一些共性能够形成更好的秩序,比如元素周期表。
      3. 从全局来看,信息的秩序是混乱的,无法形成单一且严格的分类体系,常常会发生交叉。
      4. 信息可以由一群特征来标注,且拥有各种各样的智能ID在不同的体系中唯一标识自己。
      5. 对同一信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人们可以通过协商等“社交”方式来创造信息或定义信息。
      6. 信息可以被人故意引导。(在利用历史信息进行推荐的系统中,容易出现这种spam)。
      7. 信息之间拥有许多超出了语言范畴的关联。
      8. 混乱的信息带来效能,如同将水加入到装满沙子的瓶中,水会填满所有空间。
      9. 知识是碎片化以及简化的信息,知识受限于其传播的地址以及有权利定义它的人,知识有明确的“本质”(即原型)。知识是种被加工过的智慧,且不一定正确。
      
      如上,希望没有误解或遗漏什么。至于启发呢,至少我看见了两点:
      1. 虽然我们能够在互联网看见很多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仅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如同浩瀚宇宙中的一粒星尘一般。也许这正是Google展现出其对信息垄断野心的动力所在。
      2. 信息的挖掘空间非常巨大,依赖的挖掘技术也远超常人想象。因为至少语言本身就是个桎梏。随之信息挖掘的深入,人类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将影响深远,比如揭开人类如何思考记忆的秘密、解答人类的信仰是怎么形成的、影响人类对时尚道德的看法。
      
  •       中信的书偏向行业,昨晚看新数字秩序革命(互联网类的),虽然e文版发布于07年,现在来看,多少都是看古代人讲现在的故事,古代人预测将来即将发生什么,以及,对出现这种状况的分析。
        
        有时候,我看这种书,完全觉得他说的和我完全没有关系,我对早期马孔多那样的文明着迷。现代的东西文明却丢失了简单淳朴,复杂化是为了更好的处理问题,可是,这一切让我觉得疲惫。
      
      这本本身挺好的,可读性我觉得>免费>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
      
      呵呵,个人喜好吧。
  •     图书馆有很多服务都面临着变革,但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就是迈不出第一步,家长不放手加上孩子自己也偷懒。俺假期只读了一本书,很荣幸地和精灵撞衫了,也是《新数字秩序的革命》,加深了自己的这一感觉。不过我可没像精灵那样认真。开头嘛,看得我哈哈大笑,断章取义,告诉bridge从此不要再叫我什么东西都放回原处了,因为你那传统的秩序已经分崩离析了。后来因为问了太多人名(手边没网络可用),被要求看哲学简史及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一时火起,最后两章到现在也没仔细去看。反正休闲书嘛,又不是教材,他写的松散,我也看得懒散。总的印象就和“夜晚的书斋”一样,感觉图书馆行业是一个飞蛾扑火的行业,累啊。屁股决定脑袋,我总是从自己工作的角度去看所有的书,就像书的作者,他们也是以他们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的,是不是?人,毕竟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别人的一亩三分地很多事情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让自己的观念也悄然在改变,《新数字秩序的革命》也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了。
  •     “戴维•温伯格着手解决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不但把它简单化了还让它变得更加清晰。听过他解释为何同一事物可以被放到不同的地方以及这种做法的意义之后,你看待不起眼的书架和商场货架的方式就会随之改变。”
  •     “就在我以为自己以及理解了这个世界的时候,戴维•温伯格又一次推翻了我的结论,而且他是对的。《新数字秩序的力量》解释了数字化信息领域的根本变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性变革。”
  •     “本书对我们理解数字化革命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意义,探讨了从信息组织方式到知识的本质,再到意义确定方式这些话题。”
  •     “《新数字秩序的力量》是一部罕见的、令人倾倒的作品:要想了解信息时代的最新发展趋势,它是必不可少的指南,对商业机构和顾客都能够从中得到相当的裨益。然而,本书的意义又不仅限于此:他还对与我们在世界中创造意义的方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探索。”
  •      “世界是混乱的,无论你喜欢与否,而且,随着网络打破了规则,打倒了规则的制定者,世界只会越来越混乱。你既可以保护这样的混乱,向往重回过去美好有序的世界,也可以阅读这本书并了解为什么疯狂的无序现象会很快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   对你最后留下的两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见笑了。
    问题1、tag的生成于用户对信息的理解、提炼、归纳(已经经过一道加工),它与特定的语境相关联,再就是他被固定的展示,还可能被社会化推荐、分享,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没有以上特征。搜索引擎的关键词通过特定的机制与被搜索信息里的词进行机械匹配,用户制造tag与文章形成固定关联方便寻找,运作过程不同。
    问题2、大牛鲍德里亚正是持有这个观点,不知你看过他的书没有。
  •   太开心有人回复了:P
    1. 我感觉你考虑这两个东西的方式是从我们现在互联网运用这两种东西的方式来考虑的,有没有考虑过,现在的运用方式不一定真的非常有效呢?如果以后进化的话,这两者没有可能越来越趋同么?
    2. 没看过,能不能先推荐其中一本?我刚才搜了一下,还挺多本的:)
  •   7
    d) Tag的下一级是什么呢?对Tag再分类(Category)么?
    ------------------------------------------------------------------------------
    人类知识的现状是大量的潜在的关联没有被显现出来,知识呈现在一般人面前就如一座座孤岛,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打tag或对Tag再分类解决不了知识孤岛的问题。
  •   我买了他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正在看。
  •   你说的知识孤岛 是指 知识还是被分类分的太多了么?
  •   对于人类总体知识来说,分类太多了这个不敢说,因为这个专家说了算。我的想法是个人的知识可以形成一种功能型的结构,而绝不是松散的毫无关联的,这个我已经探索出了很多经验,不过一时说不清。。
  •   功能性的结构应该还是非常个人化的。
    就是说很难把每个人如何穿起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 这一个过程 给结构化,做成一个产品。
    再联想一下,现在这么多知识管理的软件。
    也许有一天可以开发出一种比较统一的数据结构,根据不同人的知识管理软件中所表征出来的个人的知识功能性结构,来提供给他们各种信息的服务?
  •   对了顺便提一句,我觉得每个人运用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是其他很多学科最基本的一些原理、知识。(我变换了一下查理芒格的说法,大致这个意思)
  •   对于你说的知识结构偏个人化是有解决方案的,或许这个解决方案就是是未来成功的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当下的知识管理不好说什么了,都没有触及皮毛,跟玩具差不多,找到通用知识结构需要好的切入点而这应该要依靠特殊经历的有毅力的知识渊博的牛人来完成。
  •   嗯。我同意你的观点。
    考虑知识的根本原理的话,可能一句两句说不清。
    这几天有点忙,过些日子我想写篇比较长的东西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是很多领域都会触及的问题吧。
  •   期待你的大作。
  •   不敢当。
    先去上课了。
  •   哥哥们,你们在说哲学么?mark之
  •   写的好棒!可惜注销了。。。作者你有新id吗?
  •   更加让我地想看这本书了
  •   写得很细致,顶一下!
  •   看你的评论就足够了,个人感觉没有必要看书。讲来讲去就一分类系统。
  •   在书店看过这本书,确实,这篇书评把书的精华写出来了
  •   讲的很好,尤其是三个秩序说!
  •   早知道有这篇书评就不用自己做笔记了 TvT
  •   赞,看了你的评论的评论,我不着急去买书来看了
  •   请问某人是否脑子有问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