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

出版时间:2010/11/0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桑斯坦  页数:156  译者:张楠迪扬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本很有趣的书。可以从头读到尾,也可以随意浏览;可以从前往后念,也可以从后往前翻;可以一字一句琢磨,也可以一目十行观其大略。无论您怎么看,都会时时会心一笑。至于笑得苦涩还是得意,则要看您的经历和心情。开卷有益的书,能让读者轻松愉快地从熟知到真知。这样的好书不多,桑斯坦教授这本书是好书中的精品。本书讨论谣言。谣言是尽人皆知的话题,很像伤风感冒这类常见病。谣言的侵袭力犹如感冒病毒,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难幸免。不过,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一般不肯在小人物身上大做文章。因而,在现实世界中,权位名声越大,谣言数量越多,质量也就越高。所以,假如听到有关自己的谣言,第一反应不妨是半分欣慰。不管怎么说,有谣言意味着有人关注。谣言的杀伤力也像感冒病毒。对象弱,它就强;对象强,它就弱。遗憾的是,面对谣言,学识、才能往往派不上用场,品格德行常成软肋。在过去,倘若身为社会名流,抵御谣言的力量却不够,就可能尾随电影明星阮玲玉——因人言可畏而走绝路。当然,时代不同了,如今人们的名声地位往往与承受谣言的能力成正比,我们大可不必为名人担心。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对待谣言则不妨像对待感冒病毒,既不大惊小怪,也不掉以轻心。谣言是“常见病”,我们多多少少既是受害者,又是有意无意的加害者。在与谣言周旋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很多经验,也提炼出不少格言。比如,“谣言止于智者”,就是流传极广但却少有人信奉的格言。再比如,“毁誉不动”,无疑是对付谣言的良方,因为毁和誉基本上都是谣言,但能信受奉行的也是万中无一。经验也好,格言也罢,往往智慧有余,论证不足。黑格尔说,熟知非真知。熟悉谣言者众,真懂谣言者少。

内容概要

谣言几乎与人类历史同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谣言变得无处不在。    在言论自由的民主社会,从来就不乏谣言的传播渠道。危机时期的“银行破产”传闻、股市上的小道消息、对明星私生活的“爆料”、某政界人物收受贿赂的网络传言等,都可归至谣言之列。谣言有真有假,而假谣言可能对个人造成致命打击,也可能给群体、组织、党派和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那么,谣言因何而生,生于何人之口,如何消除谣言的负面效应呢?这成为奥巴马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桑斯坦写作本书的中心议题。作者认为,事实经验的缺乏、情感和偏见导致了谣言的滋生、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然而,仅靠保持言论自由和法律管制之间的平衡来消除谣言是不可能的。防止网络时代越来越容易被引爆的谣言,最根本的方法在于摸清散布谣言者的心理机制和谣言的传播机制。深入了解谣言传播者的动机和谣言的传播机制,并辅之以法律监管和文化规范的手段,就能在源头上减弱谣言的力量,从而保护人们和机构少受“莫须有”的罪名的伤害。

作者简介

卡斯·R·桑斯坦,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将桑斯坦称为“我们的时代最顶尖的、涉猎领域最广的、被引用最多的、影响力最大的法学家”。 
曾任职于美国司法部、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和马萨诸塞州法院。他所涉猎的领域包括政策管理、宪法、环境法、经济法、行为经济学等等,他在其中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就都足以让他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学者之一。
他的各项研究成果已成为包括美国中情局在内的各种公共机构和企业的研究对象。
桑斯坦已被任命为奥巴马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

书籍目录

序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序二  谣言与感冒译者序  人们为何会相信谣言?第一章  谣言无处不在  谣言滋生的土壤——互联网  谣言传播的过程——社会流瀑和群体极化  规避谣言的危害——寒蝉效应和去除偏见第二章  谣言的传播者:谁在制造和传播谣言?  谋求一己之利者  哗众取宠者  追求政治利益者  恶意中伤者第三章  谣言的接受者:谁更容易相信谣言?  处于困境中的人  受“先入为主”的信念驱使的人  为何人们对谣言的反应会不同?  谣言的“门槛”和“临界点”第四章  信息流瀑: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  你是否相信约翰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  信息流瀑的巨大威力  真理和谬误有着同样的传播方式  诸多“平行世界”中流传的不同谣言第五章  从众流瀑:独立判断和群体观点,你会选择哪个?  群体压力下的“人云亦云”  从众流瀑中的谣言传播  从众压力也有临界点第六章  群体极化:为何小组讨论更容易达成共识?  群体极化的典型案例——科罗拉多实验  敢于冒险的美国人和厌恶风险的中国台湾人  群体讨论会点燃对不公平行为的愤怒之火  群体极化为何会让群体成员走向同一极端?第七章  偏颇吸收:为什么我们会固执己见?  均衡的信息环境真的可以遏制谣言的传播吗?  纠正的结果往往是对既有观点的愈加坚持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有选择地接收信息第八章  谣言的纠正:均衡信息的发布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  有效的纠正和无效的纠正  你认为伊拉克是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纠正信息的出处至关重要第九章  偏见与信任:为什么有些谣言根深蒂固,而有些谣言很快就被驱散了?  偏颇吸收与反证偏向  既有观点与有偏见的信任  适得其反的纠正  可以驱散谣言的纠正  忧患类谣言和心愿类谣言  动荡的环境会加速谣言的滋生与传播第十章  情绪效应:为什么愤怒可以助推谣言的传播?第十一章  社会监督:我们是否拥有真正的隐私权?  互联网时代,任何隐私都可能被传播  断章取义式谣言的巨大杀伤力  公正的社会监督与恶意的谣言制造只有一步之遥第十二章  思想市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眼中的谣言有何不同?  乐观主义者眼中的思想市场  悲观主义者眼中的谣言  乐观的预期与任重道远的现实第十三章  寒蝉效应:言论自由和社会规范的最佳平衡点在哪里?第十四章  自由和管制:谣言传播的底线在哪里?  言论自由与法律规定的博弈  是疏忽所为还是蓄意所致?  失衡的寒蝉效应带来的恶劣后果  互联网时代,思想市场的规则何在?第十五章  个人隐私权:媒体拥有传播个人隐私的权利吗?第十六章  文化和社会规范:为什么情理比法理更重要?  谁能帮助齐伦解决他的问题?  两种未来,你选择哪一个?结语致谢

章节摘录

插图:谣言传播的过程一一社会流瀑和群体极化谣言通过两个部分重叠的过程进行传播:社会流瀑和群体极化。社会流瀑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倾向于相信别人的所信和所为。如果我们认识的大多数人都相信一则谣言,我们也就很容易会相信那则谣言。我们接受他人信念,是因为自己对此缺乏相关信息。特别是当我们对某则谣言的内容一无所知时,我们就更容易相信它。如果美国步枪协会散布一则谣言说政治候选人将没收枪支,或者如果某环保机构传播谣言说有人相信全球变暖不过是一场恶作剧,相信很多人都会受其影响,只因为他们信赖美国步枪协会和该环保机构。当人们追随一些先行者或“领头羊”的言行时,社会流瀑现象就会发生。在经济领域,谣言会导致投机泡沫,商品价格大幅上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投机泡沫有很大关系。谣言同样有可能引起大恐慌,因为恐慌情绪会迅速从一人传至另外一人,制造出应验的预言。如果相关谣言在人群中激起恐慌或厌恶等的强烈情绪,谣言就更加可能被广泛传播。群体极化效应指当想法相似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会比交谈之前的想法更加极端。试想,如果一群人倾向于相信一则有关某个国家有邪恶企图的谣言,这些人很可能在相互交谈之后更加坚信这则谣言。他们还有可能从半信半疑变成对这则谣言的坚信者,即便他们知道的只不过是群体内其他人的想法。再看互联网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中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互联网上跟很多人联络。当我们从其中获取信息时,不论这些信息说的是什么,我们都有可能相信它们全部是真的。社会流瀑和群体极化效应都会导致人们相信虚假的信息。那么,我们如何将人们接受错误信息的风险降低呢?最显而易见、最标准的答案是:设立言论自由的机制,把人们置于均衡的信息中,让人们接收到知情者发布的更正信息。自由表达通常可以发挥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完全提供正确的信息。人们的情绪也可能成为寻找真相的障碍。人们通常并不是中立地处理信息,其偏见会影响他们对信息所作出的反应。偏颇吸收指人们以一种有偏见的方式来吸收和消化信息。那些已经接受了虚假谣言的人不会轻易放弃相信谣言,特别是当人们对这种信仰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时,谣言就更加不容易被放弃。在这种情况下,要驱逐人们头脑中的固有想法,简直困难至极。即便是把事实真相呈现在人们面前,他们也很难相信。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令人厌恶的谣言,桑斯坦并没有提出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他只是告诉读者,面对各种不甚完美的方案,“选择权就在我们自己手中”。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王绍光桑斯坦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洗耳恭听。他是最有资格写作本书的人,这意味着他将在美国的传播史上开创一个“严格的看门狗”时代。  ——《卫报》这是一本充满乐趣且启迪深远的书。  ——《怪诞行为学》作者 丹·艾瑞里桑斯坦认为,在“思想市场”中,谣言和真相并存。他用卓越的才华和洞察力告诉我们在网络时代如何免受谣言的伤害。  ——《粘住》作者 奇普·希思

编辑推荐

《谣言》编辑推荐:畅销书《助推》作者、奥巴马政府信皂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桑斯坦“启迪之作”任博客、微博当道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和受害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谣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1条)

 
 

  •   谣言几乎与人类历史同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谣言变得无处不在。
    本书主要介绍了一系列关于谣言的真知。首先,作者指出,谣言有真有假,制造、传播谣言者的动机有恶有善,相信谣言者有诚有伪。其次,作者指出,谣言传播有三大机制,信息流瀑、群体极化、偏颇吸收。最后,作者认为,在谣言问题上,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隐私权利诚可贵,言论自由价更高。另一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传播的“核武器”,我们应该调整策略,既相信思想市场的自由竞争,又设法增强市场监管,遏制虚假谣言的扩散。
  •   谣言为何会流传,人们又为何会听信谣言。美国学者卡斯·R·桑斯坦在《谣言》这本通俗读物中说,谣言这个东西,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一路走来,实乃我们生活中最稀松平常的现象之一。但是,谣言想要发生迅速的传播并产生破坏力,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听到谣言的人要生活在困境与不安中。他说,“人们是否会相信一则谣言,取决于他们在听到谣言前既有的想法”,如果人们头脑中既定的想法隐含着对现实的不信任,那么谣言想要在这些人中间流传起来,太容易了。
    谣言的流布,最直接的诱因是真实信息在社会中的缺失。为什么会缺失?因为信息的流通性遇到了阻碍。桑斯坦统计说,在美国,涉及政府机密、航天、军事这些领域的谣言比较多,影响力也较强,这是因为在以上领域,真实信息一般不对外公开,这就给了谣言生存的巨大空间,而在社会公众生活的层面,由于信息相对来说更为公开透明、流通更迅速,因此人们可以对各方信息做出比照,谣言生存的空间就窄了许多。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错了,其实谣言止于信息透明者。一个信息越真实、流通越自由的社会,谣言滋生并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一个信息虚假、流通不畅的社会,人们会更易于听信谣言。谣言传播的速度,往往与社会消息的可信度和言论开放尺度成反比关系。
    推荐此书。
  •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天才教授,出任奥巴马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对网络时代信息管制的法律和政治做粗了精辟的分析,力图在维护言论自由和减缓谣言的公共危害性之间达致平衡。与本书相比,中国学者关于互联网信息管制的论述水平之低,简直不忍猝读。
  •   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当今社会,网络十分发达,各种信息非常多,什么信息是真的,什么信息是假的,怎么判断,谣言又是怎么传播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   为了写毕业论文买的,派上大用场了,书很棒~~~有研究谣言方向的朋友强力推荐哦~~~
  •   识别生活中的谣言非常重要。这本小书非常好,两三个小时就能看完。
  •   书质量不错,看起来挺高端的样子
  •   具体这本书谈什么我还没看,但喜欢这谎言的研究,不知道能研究出个什么。
  •   书的内容精炼
  •   一次买太多书,看不过来,先屯着,等没事的时候慢慢学习
  •   可能不是我想象的那些内容
  •   一本有现实意义的书
  •   简单却富有深意!
  •   帮同学买的 夸不错
  •   原来这么薄
  •   细细品读,好书一本,值得购买
  •   一天读完,好书。
  •   分析的挺透彻
  •   此书适合当做初步了解谣言传播规律的科普读物。若能多些对新媒体中谣言传播机理和规避策略的阐述以及研究成果的整合会更好些。
  •   值得推荐,对中国学者研究谣言有参考价值,语言通俗易懂,逻辑严谨。
  •   研究谣言的专著就这几本,值得一看
  •   跟现在的网络社会,尤其是微博上的一些现象对接得很好,很有解释力。
  •   这是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内容应当是很实用的,从书本的包装看,硬皮包装,纸质也不错,有插画,字不多,适合收藏。
  •   非常好!内容超赞!很有启发性。
  •   作为一本课外读物来读的
  •   包装挺不错的,内容也还不错
  •   帮同学买的,总之我看不懂!
  •   不错,喜欢!只是书本很脏,建议当当的仓库在保管这一方面做些改进!
  •   就是送快递的那个态度不好。。。
  •   此书虽然不厚,但内容充实,价钱便宜。这样实惠的书已不多见了。常见的是注水书。
  •   没有新闻上说的那么好
  •   太通俗易懂了
  •   《谣言》更像是《网络共和国》的缩减本,加入最新的案例,以平实的应用文体例作配料,使之不再像一盆难啃的核桃。看看随处可见的插图漫画,实验数据的缺席和引进此书的中信出版社就知道,这又是一本类似于《长尾理论》和《黑天鹅》的读物,离所谓专业性学术性还差了几个数量级。对于那些通读《网络共和国》的人,建议就不要把它列入书单了。
  •   原谅我 这本书只适合给3个星 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下《谣言心理学》 稍微强点 可以给3星半到4星 但是也达不到期望值
  •   桑斯坦的书,都是这么薄
  •   还行哦哦哦,真么书确实不错的
  •   不是精装本就好了,那就能省不少钱了
  •   字大行疏,给老年人看的吗?还是硬撑为了这30元的定价?
  •   这本书并不厚,但是很有趣味性,作者将谣言的产生,传播中的机制,以及接受者的一些分类,用信息流瀑,群体压力等理论解释得生动有趣,还有一些经典的实验来注解。桑斯坦教授并没有给出遏制谣言的方法,我认为,也许本来也没有所谓的终极方法,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美国也是会注意这样的谣言控制,不过他们的解释远比我们高明,在他们的定义里,这是为了民主。
  •   书很脏,有褶。感觉买了三手书
  •   没多少文字,排版空荡荡,成了较大部头,实际内容不多。算不上研究著作,但可以看看,还是有一些认真的思考和独立的见解。
  •   书壳子有点硬,不是我喜欢的风格,内容还好。
  •   内容较为全面,但论点不深刻,很明显不够充实,例如文中例证有很多都不是基于实践而是臆测。这些都不是我最不满意的,因为这本书装帧地那么好看,可总共才11万字,排版的人非要浪费纸张!!!浪费你去浪费吧,但这些都是我们读者买单啊!!!F===U
  •   内容不错,但排版太糟糕了。 感觉每页的字体太大,留白却又很多。配图更是全然跟内容无关,令人不快。 中文编辑整个就是在凑页数!
  •   书磨损!!!送货还慢!!!
  •   浅显易懂,价格太高
  •   买的书太多了,慢慢看
  •   价与书比,贵了
  •   在信息泛滥的今天,读读这本书确实很有必要
  •   一本书的意义
  •   商品名称:谣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