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中的宏观经济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唐杰,赵登峰  页数:19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翻开报纸,登录网站,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关物价、经济增长率、投资消费、人民币汇率的新闻报道和专家的各种评论分析,宏观经济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但是,人们对宏观经济的了解和认识又非常有限,觉得宏观问题是错综复杂、模糊混乱的,而专家们的意见也常常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本书作者基于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分析本次金融危机源起和演变当中的复杂经济现象,深入浅出地用简单的图表、通俗的语言与例子,对宏观经济进行了全面、深刻而又独特的解读。  经济学的道理,其实可以用通俗的方式而不是艰深的数学模型来加以阐释。  著名经济学家曹远征、樊纲、海闻联袂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唐杰,现任深圳市副市长。
  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秘书长,1992~199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富布赖特教授。
  赵登峰,现任深圳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美国孟菲斯大学访问学者,英国兰开夏大学交流学者。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推荐序二推荐序三自序第一章 总需求管理:宏宏观经济学初步 三驾马车如何拉动宏观经济 如何预测金融危机中击下中国的经济增长 如何分析宏观经济面对的问题以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方向 政府支出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 扩大内需重要,保持净出口增长也很重要 消费券与刺激消费 警惕4万亿投资扩大了内需抑制了消费 中国消费率过低或储蓄率过高之谜 虚拟经济、资产泡沫与消费膨胀第二章 财政与货币政策: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泡沫 从繁荣到危机的历史循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局限性 利率下调真的能促进经济增长吗? 在减息不能刺激增长的日子里 伯南克创新货币政策的困境 有效的利率政策决定于合理引导公众预期 货币政策与资产泡沫有关吗? 美国巨额赤字是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陷阱吗?第三章 全球化与开放的宏观经济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与亚洲经济调整 中国净出口与美国资产泡沫 中国增持美元国债的一种解释 美元走势是短期稳定与长期贬值吗? 中国过度外汇储备的风险与负担 好的物价上涨又何妨? 有关全球资本市场见底的一种分析方法第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从比较优势到动态产业升级 增长理论为什么重要? 坚持就是胜利 重大技术革命与经济危机的形成 走出经济危机要靠科技创新 深圳跳跃式产业升级的故事 技术创新、专利技术是深圳增长方式转型的基础 走出比较优势陷阱,加快增长方式转型 追赶:从静态比较优势转为动态比较优势 让知识积累超过人口与投资的增长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保证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总需求管理:宏宏观经济学初步  扩大内需重要,保持净出口增长也很重要  下面来看看我国的情况。30年前我国净出口几乎为零,2000年超过200亿美元,2003年接近500亿美元,2006年一跃超过2 000亿美元。我们能从中得出最近lO年我国外需扩大是因为国内消费不足造成的结论吗?经济学家们依据内需与外需的二分法,从总需求不变,外需大了,内需就小,推论的结果就是中国消费不足,储蓄太多,内需太小,才有外需过大。解决之道就是通过扩大消费来扩张内需。但实际生活中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会存在广大群众节衣缩食扩大出口换外汇的情况。这种理论与实践产生冲突的原因在于,经济学家忽略了加工贸易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加工贸易占了45%以上,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6%,占进口总额的45%,加工贸易净出口占当年对外贸易净出口的95%。这意味着扣除了加工贸易净出口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净顺差基本为零。加工贸易的基本特点是:首先,加工贸易是进口为了更多出口的产业;其次,加工贸易进口与国内的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无关,是在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上进行加工装配的增值行为。根据国家商务部的统计,目前加工贸易吸纳了3 000多万人的直接就业。按照2009年加工贸易实现顺差2 493亿美元估算,人均年外汇收入8 000美元。很显然,加工贸易的顺差额就是中国企业的加工收入。当然,不会有企业希望加工收入为零,都希望通过改进管理和技术提高加工增值能力。结果,加工贸易的收入越多,加工贸易顺差就越大。最后,加工贸易是国际产业分工深化的直接结果,是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相关各国GDP的增量。具体到我国来讲,如果没有加工贸易收入,中国的GDP会减少,但消费不会增多。  有关加工贸易对我国内需与外需的影响,简单地在日本和美国间贸易算术题中加入中国后再计算一下。当美国公司发现美国工人的成本是中国工人成本的50倍时,合理的选择就是,将原材料和零部件运到中国加工装配后再运回美国。全部B产品仍折合为美国用工l 000小时,但是其中有500小时的工作量由中国工人来完成。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将经济学和金融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一些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高级教程中的深奥思想和分析方法,在不经意中用易于理解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执行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     我特别要向读者推荐的,是本书作者结合经济学原理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读此书可以帮助大家搞懂他们关心的许多经济问题。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樊纲     这是一本难得的能指导读者弄懂宏观经济的著作。通过贯穿全书的以具体例子阐述理论和有问有答的表述方式,复杂深奥的宏观经跻分析就这样在轻轻松的阅读中被理解了。     ——北京大学副校长汇丰商学院院长 海闻

编辑推荐

  在全球金融危机依然肆虐的当下,了解经济学以理解我们的经济生活并加以应对,就如同布帛菽粟一般不可缺少。于是,在艰深的经济学面前,如何读懂它,成为社会对经济学家的要求,同时也成为他们的责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表中的宏观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经济问题分析的深入浅出,对于没有经济基础但喜欢经济的朋友真的很有帮助。其实啊,有时我们吃吃喝喝都那么愿意花钱,为何买书却何必那么吝啬呢?狂顶为学习性投资花钱不眨眼的哥们!!!
  •   挺有意思的一本好书,值得读
  •   封面脏了.不能送人.
  •   书的质量不错,还没来得及看
  •   搞经济的同学推荐给我这个工科出身搞管理的人,很适合!!!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书中都用比较浅显易懂的文字将很多的经济现象解释的清楚,也解开了读者们平时的一些迷惑。但是,有些篇幅有点太长了,读起来还真是有点费劲。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一本好书啦,推荐对经济感兴趣的人看看。。。。
  •   当当促销就买了一本,还不错
  •     总需求管理
      总需求管理起源与凯恩斯的通论,认为长期内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源、技术、人力资本等,但是人们往往等不到长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短期是很致命的,短期的衰退能够使一代人无所作为,所以,管理好短期的经济波动,不要产生剧烈的波动和衰退是政府的职责,其手段无非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回到凯恩斯的总需求管理,首先要把总需求进行分解,那就是:消费、投资、净出口。
      对于中国来说,消费是个大问题。投资与净出口是两驾拉也拉不住的马车,而消费却躺在那里一动不动。首先消费决定于什么?人们有钱了就需要消费,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人要有所顾忌,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消费取决于:1)当期可支配收入(凯恩斯认为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大致稳定);2)资产价格水平(尤其当金融资产在现代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决定了一个家庭的财富水平,一个家庭的消费不仅仅和它的当期收入有关,而且还和自己拥有的资产水平有关,资产是能够转化为负债的,一个人理论上来说一生的消费不能够多于他的总收入加上总资产,否则他要欠着银行的钱死去;3)消费倾向,消费习惯会随着时间跟随文化习俗一同变化。
      人们常说美国透支消费,但是根据以上分析,正是因为其资产水平在高位,所以不能算透支消费。乍看之下,中国人不敢消费,不符合这一理论,但是中国人有深厚的家庭观念,因此他们的消费往往是在两个时代或者三个时代的背景中进行消费的,正所谓前人储蓄后人消费。
      一个有趣的数据是美国消费倾向的上升和二战以后的婴儿潮紧密相连,而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也许和70年代之后的一胎政策很有时间点上面的重合度。光凭这数据是没有办法解释人口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但是如此巧合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在消费的问题上,有一个尖锐的说法就是说收入不公平带来了消费不足。问题是,收入水平上升并没有显示出消费率会下降(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率比较)。当然,这个论据中有许多可变因素,例如全球物价在这段时间内由于中国制造导致下降,从而使人们用相同的钱就能买到更多便宜货,如果物价因素考虑进去,那么这个结论就不能够轻易下。但是,我相信公平问题肯定对消费有影响,但却是不那么显著。
      还有一个问题,当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高储蓄率基本上是伴生的。因为谁不想当下消费,除了社会保障体制的因素以外,大家都倾向于当下消费,但是如果储蓄带来的好处更多,那么无疑会选择未来消费。
      所以,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怎么解决确实很难。不过有一点是最基本的,只要收入提高,消费肯定上去。其实中国的制造已经是全球的最低水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还不消费,那么把制造业搬到别的国家,例如美国制造业回流,则会造成更加不利的局面。问题是,中国的产能是绝对够用的,但都是用来满足全球的需求,如果单单把国门闭起来,没有了iphone手机,没有了canon照相机,那么这些需求的漏洞是不能马上填补的。所以,归根结底,消费的问题又是供给方能不能跟上需求的问题。
      然后说投资。投资波动极大,而且投资决策一旦做出,往往影响5-10年,因为无论建厂,还是建设铁路,周期都要这么长。衡量投资有没有过量的关键指标在于,投资回报率有没有低到某个水平。实际上,如果投资能够保持高效率一直到永远,那么这种经济模式也是可持续的,问题就在于其不可能永远保持高水平。反观苏联的体制,就是因为投资回报率低下,最后造了都是白造。如果说生产是一个函数,输入原材料,输出高质量的产品的话,那么投资到最后,肯定会使得输出的东西品质大大下降。
      经济本身就是一个物质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变化过程,加上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易相互服务的闭循环。如果生产的东西是这个循环之外的,简言之没有人需要它,它自己慢慢经过化学变化,回到原来的组成元素,那么经济的效率就下降了。这是最通俗的经济发展与循环原理。
      最后是净出口。中国每每谈到出口,就有点脸红,怕外需压垮了内需,中国的产能都去服务外需了,就没有人来照顾内需了。内需得不到照顾,那么供给和需求永远匹配不了,那么消费永远上不去。内需与外需有这么几种关系。第一种,当国内生产力没有完全发挥的时候,外需可以拉升生产力,从而增加国内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反而内需被外需给拉起来了,两者同时增长,国内经济欣欣向荣;第二种,当产能基本饱和,那么内需和外需就要争抢资源了,要么外需给的价格高,要么供给认为服务外需简单容易来钱快,而服务内需复杂麻烦要时间,那么内需就被外需挤压;第三种,消费倾向变化,本来这些产品外需内需都能够满足,但是先前由于外需给出价格高,供给倾向于给外需,但当消费倾向变化,不管由于什么原因,愿意出高价,或者外需下降了,外需的消费倾向减弱,都会导致内需变化。
      货币政策的局限
      金融危机的产生可以分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环节。第一步,技术创新,即信息技术革命,产生了。通信技术的提高为企业跨全球配置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二步,全球生产率的提升,带来企业效益变好。第三部,全球资产价格的上升,导致某些国家,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资产价值占全球的85%,居民的财富得到扩大。第四步,随着财富的增加,消费增加,从而形成一个反复循环上升的过程。第四步,事实证明对于资产价格的估计过于乐观,从而泡沫破灭。
      在挽救经济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成为救命稻草。但是,两者都有局限性。美国采取的方法就是放出流动性,银行得到流动性,于是可以继续放款,但实际上,数据表明,流动性注入之后,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没有下降,大家还是无法贷到款。商业银行获得了流动性,首先要解决自己资不抵债的问题,并且等到经济出现向上迹象的时候,才进行放款。此外,美国放出的流动性,可能存在机会主义的倾向,即维持资产泡沫,不让其继续下跌,以免重蹈1929年的覆辙。
      实际的数据表明,当名义利率下调之后,往往需要过一年左右的时间,经济会产生明显的关联性上升。这之间的一年时间,主要是因为,当贷款成本下降,转化为投资的增加,之间有一个过程。问题在于,以上这个规律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当利率下降,通常的预期是经济会增长,但这是最好的情况,但也存在最差的情况,如日本式的流动性陷阱。既然如此,那么这一规律不能认为是成立的,只能说存在一定概率如何如何。
      日本在1980-1988年的过程中,利率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但是此后,利率的调节作用不再有效果。货币政策的运用的前提条件是,价格存在黏性,即价格调整供需的机制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外力加以挽回。但要意识到一点,当价格机制失灵不愿意往下调整从而出清市场的时候,货币政策往往只能够单方面调节,让需求上来,但是过后供给还是没有办法主动向下调整。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是让人产生幻觉,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如果经济本身存在供需矛盾,那么货币政策是没有办法的。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带来真正的国际贸易不平衡,一方面落后国家需要通过卖产品给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提高国民生产和生活水平;一方面发达国家制造业越来越萎缩,贸易逆差越来越突出。贸易赤字实际上是就业减少的表征,制造业的流出,导致了发达国家如果想要创造出就业岗位,就必须发展新的行业与部门,与发展中国家错开。同时,制造业的缩减,使得投资部门的规模得以扩张,金融异常发达。这得益于美国的全球性通货地位。尽管它产生了逆差,但是花出去的钱又成了借贷返回到国内,它尽可以拿着这些钱去做投资,做资产的配置。此外,全球性美元的回流,使得美国本土的资产更显稀缺,从而金融部门日益发达。金融的发展,使得美国用钱玩钱,用别人的劳动去赚取更多的劳动,造成了富人向穷人借钱的现象。
      亚洲国家在经济危机之后有一个关键词叫做“脱钩”,因为表面看起来,亚洲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达到50%以上,但问题在于,以日韩和台湾为首的亚洲国家其实长生了一条供给欧美的消费品供应链,从而无法脱离欧美经济的副作用。
      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尤其显眼,而且理论上来说,只要中国的人均工资低于美国,这种不平衡还会继续,只不过没有以前多了,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
      中国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汇率升值解决,但问题是中国不倾向于那么做。因为一方面保有大量的美元,可以在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中保证自己国家的汇率稳定和经济健康;另一方面,如果抛出美元,让人民币升值,那么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中,中国很可能步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人们一直怀疑与美国保持贸易顺差的国家是不是脑袋发热,把钱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但实际的情况是,美国的资产收益率确实更高,从而有更多的美元流入购买其资产。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金融资产配置。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要是消费多一些,那么美国经济就不会那么差,不会产生危机。问题在于,正是中国的存在,使得美国的危机得以拖延到现在。因为中国的加入,使得美国企业的收益率大大提升,从而资产价格的泡沫催生并得以保持,从而家庭财产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上升。如果说是中国的出口造成金融危机,也有一定前因后果,但绝对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整个世界的资源不平衡,导致的金融过度膨胀,超出了实体经济的真实情况。
      在形成泡沫的过程中,有一条原理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托宾Q。也就是说,当资产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让企业觉得,我去购置资产自己经营,还不如买入股价受到低估的公司,通过钱来生钱。正是这种行为导致了资产价格的持续上升,从而让泡沫变得越来越大。
      对于全球贸易的平衡,汇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问题在于,汇率受到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的影响。长期因素是这个国家的基本面,包括综合实力,劳动生产率,如果一个工人在美国的生产的东西价值是中国一个工人生产价值的10倍,那么汇率也应该反映为10倍,前者决定后者。短期因素包括热钱对于某一种货币的追捧以及这个国家的贸易顺逆差、通货膨胀水平。
      总的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币值肯定是相对于美国上升的,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事实美元区”的存在。与美元存在主要竞争的地区是欧盟,如果欧盟的实力增强,那么显然会有更多货币使用欧元作为货币锚。但是,实际情况是亚洲主要经济体还是挂钩美元,这样如果欧洲-美洲的经济恢复正常,并且势头强于欧洲,那么这个区域的区域货币肯定会更强势,即美元的贬值幅度有限。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率的意义如何衡量,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经济增长率提高4个点,相当于1年的工作时间延长为1年零8个月。这样的理解,可以说明,经济增长率的一个点的增加都是很有意义的。
      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储蓄率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均资本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投入,如果投入增加,经济增长率会上升,那么资本来源于投资,来源于人们不把当期赚来的钱用作消费,而是用作增加投资,从而人均资本增加,随着资本的增加,人们可以调用的资本平均而言增加了,那么一个人能够干的事情变得更多,也显得更有效率了。但是反过来,经济增长率高,也促进储蓄率增加,因为储蓄能够带来未来更多的收益。因此,两者确实是相互促进的。
      储蓄率的高低有这么一些决定因素:1)人口增长率;2)是否有许多新技术未采用;3)是否投资增长与产出增长能够同步而不是慢慢递减。
      虽然说储蓄率,或者说投资率能够影响经济发展,但是这种理论已经过时了。新的增长理论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存在,即除了投入增长之外,不增加投入而能够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也是存在的。原本认为,假设人口增长率固定,而人均资本和可支配劳动力的数量不变,那么经济增长率随着人口的增长率而固定。但实际情况是,即使人口数量这个变量不变化,通过改造人的知识水平,也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率。
      根据这种理论,经济增长总有一个极限,而且是边际递减的。从而各个国家在最后会收敛在同一水平。但是后来的发展理论提出,知识具有边际递增的效益,因而高技术国家越来越发达,低技术国家则很难追上。伺候,格罗斯蔓和赫尔普曼提出了分工更有利于创新,即分工程度越高,知识的编辑递增效用越明显。
      
  •     每一篇都讲了一些经济学的知识,有图相配,文字也比较浅显幽默,值得一看。虽然作者不是很出名,但是能看得出有相当深厚的经济学功底。
      经济学家能把专业的东西讲的普通读者能明白,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两个作者做到了这一点。就像他自己所说的,经济学的道理,其实是可以用通俗的方式而不是艰深的数学模型来加以阐释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