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者说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广告门网站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创意是什么?广告是什么?传播优势什么?关于以上几个名词的意义,你都可以从各种类别的书中找到无数字面上的解释。但是,当一名在广告、传播行业浸淫了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资深老鸟用亲身经历阐述关于自己对它们的看法时,如果你真的对这个行业有兴趣的话,那一定要听一听。
  两年时间里,广告门对国内众多的资深创意人、广告人、传播领袖做了相当细致和专业的访谈。在这些人中,包括极具个性且才华横溢的广告人,曾数次获得国际广告大奖的创意总监、著名4A公司的领导人员、传播行业的领军人物……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问题以及这些精彩无比的回答,帮助你找到一个最为准确和睿智的答案。

作者简介

  广告门(adquan.com)是一家深度关注广告/传播/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网站。
2008年3月成立至今,广告门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为广告/传播/创意人们提供的服务包括:行业新闻资讯、创意趋势报道、招聘求职信息、作品案例分享等等。广告门是目前是中国广告/传播/创意人每日必看的专业站点。

书籍目录

陈耀福:Stay Pure(保持纯真)
莫康孙:工作使你更年轻
BBDO陈子洁、梁伟丰:双龙叙
陈汉辉:我这十八年
痛楚VS杨海华:人一辈子也不可能改变自己
杨石头:自己,是一切的根源,也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林俊明:看破界,走向世界
朱伟幸:带着快乐,去快乐的地方
吴捷:低调的华丽
林桂枝:让你的心带着你走
熊超:十年炼一剑
李兆光: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广告的重心
陈念端:一切从颠覆开始
高峻:不要为难别人,也不要为难自己
陈绍团:最好的答案,不在熟悉的路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创意者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2条)

 
 

  •   这是一本对顶级创意人的访谈录,对从事广告界的人士有很多的启发。个人认为,创意是表现出与我们平常所见所思的东西有一种明显的不同,而且能都赢得观众听众的赞赏、认同和心理上的共鸣;广告是为了出售而作的宣传,是说服或者鼓动客户有购买的欲望。而本书所采访的对象,就是对广告进行创意设计或者指导和控制的成功人士。

    通过阅读这本书籍,你一定从不同的人身上看到了一些成功的共性,也看到了他们人生及职业成长的路径,对于从事这一行的人来说,很多人都是从美术、音乐、平面设计或者影视制作等方面开始的,但也有例外,有些人就完全来自于不同的行业,甚至不会电脑、不懂设计却依然能够把这项事业做得很有起色。书中告诉了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点,首先就是心态的问题,比如要保持纯真、年轻与快乐的心态,因为我也觉得创意这种东西不可能昼夜不停地像工厂的流水线一般生产出来,有时带有很多的偶然性,需要各种知识的积累和机遇的触发,也需要有艺术的眼光和发现,而广告业是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盈利机器,需要不断产生有新鲜感又有创造力想法的作品来帮助产品的销售,所以如何协调好其中的不平衡性是关键,好的心态自然就是成就好的作品的关键;其次、在忙碌纷争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去适应本土化的传统并引入一种好的理念,来与客户共同取得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诸如外国公司如何在本土发展,如何开发本地的客户,本土公司如何去赢得跨国公司的信赖,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创意人最重要的是对这项事业的兴趣和热情,如果他真正喜欢并投入其中之后,那么再多的辛苦和繁忙都会感到这是一种人生的意义。想来这本书也是通过这些成功人士则经验在告诉大家,如何去执着完成自己的梦想。

    书中也有部分平面媒体的作品供读者去欣赏和体会其中的味道。那些成功的作品也许只是一句话,稍微配合了一些需要的场景,却能深入人心,影响消费,在艺术的角度上也能引起大众心中的共鸣与美感。当我们听完访谈后,再看一看这样的得意之作,实在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本书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创意广告专业方面的启示,还包含了人生的许多方面,值得大家去细细体会!
  •   是因为关注了广告门才去买了这本书。大学学了四年的广告,出来干了两年的广告,却总是觉得,抓不到广告的重心。不住得问自己,广告,到底是什么?创意到底是什么?这本《创意者说》确实给了我不少的答案。
    至少,我知道,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敢于冲,敢于闯的。没有什么如果,没有什么以后,只管现在得去闯。从那个广告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年代开始,到现在的麦肯、灵狮、智威汤逊等等等等,每一个广告人都是勇敢的,甚至有一种勇往无前、势不可挡的魄力。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想,我大概需要类似的动力,或者说是冲动。有时候,所谓的成功,所谓的前进,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冲动。想要做的更好的冲动,想要再往前走一点的冲动,甚至想要独揽天下的冲动。。
    尽管,看了以后,还是没有太大的梦想说,我要做其中的某某。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我怕承受不起这样伟大的梦想。但是,很开心,我很喜欢这本书。
  •   以采访的形式
    阐述了广告圈内的大牛们对广告、广告创意、当今互联网营销等,以及他们自己的人生阅历。
    他们是如何走入广告圈的
    又是如何在这个行业坚持下来
    其实
    最终的原因都是对广告的无限热爱
  •   书中主要介绍了亚太地区知名的华裔广告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多广告创作的诸多感受...
  •   用采访对话的方式构建了一些思想,解说了几位知名创意者对一些经典创意的产生到执行到成功的过程。适合午后闲暇时两个小时的简单阅读。
  •   适合做企划和创意的人看,还是能受到启发的。
  •   这本书汇集了众多高手的思想,能让人学到很多top创意。
  •   一口气读完,各种创意大师的创意故事~~~~挺有意思的
  •   有很多精彩的部分,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激发灵感
  •   同事看了说还不错
  •   书很不错哇...
  •   帮老公买的书,不错
  •   看了这本书,学到了不少,,赞一个
  •   大概浏览了下内容,感觉还不错,帮朋友买的。就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厚。
  •   比易讯那个**网快多了
  •   譬如盲人,忽然有眼
  •   新书到手,质量还不错!快递也给力!
  •   现在还没有看,看完在评论
  •   吸取精华,,
  •   很好很快也很便宜
  •   基本内有拼凑的嫌疑!
  •   做一个有创意的人。虽然我所从事的职业与创意毫不相干,但是我却时常这样要求自己,并私下里还特意做过这方面的自我演练。可是我发现,创意似乎离我越来越远,我抓不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的尾巴,它们的影子在我面前飞舞的感觉很好,可是疲累其中的自己却总是两手空空。
    创意从哪里来?创意到哪里去?看《创意者说》吧!陈耀福、莫康孙、杨海华、林俊明、朱伟幸、吴捷、林桂枝……无一不极具个性且才华横溢的顶级广告人,他们是曾数次获得国际广告大奖的创意总监,是著名4A公司的领导人员,是传播行业的领军人物……听他们亲自告诉你,好的创意从何而来!

    确切地说,我是一个缺少创意的人,因为生活中的我会更多地沉潜于平淡的生活,尤其缺少了激情。我总以为创意是与激情分不开的,没有激情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更别谈开创精彩人生。但是在读过《创意者说》似乎既往的认识也发生了些许的动摇。所谓创意者,都是那些将创意有效把握并充分利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的专业人士,你看书中一个更比一个强干的大师们,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有着一套永远属于自己的理论,当然这些理论可能永远无法说服别人,但是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却能轻易滴发现很多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事业所投入的热爱,热情和热度。

    这是一部与顶级创意者对话的文本,也是一张领略平凡人创造非凡异彩的视窗,可是从中我们看到的关于成功者耀眼的光芒却少之又少,相反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给读者更多的是一路而来的艰辛。其实这也恰恰说明了一个人无论你身处什么领域与什么行业,无论是曾经经受怎样的艰辛与困苦,只要从热爱、热情、热度出发,到坚守、合作、知乐里去……就会获得成功,纵使没有成功,这个人也一定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之上。如此这些都谁“工作使你更年轻”的莫康孙、“自己,是一切的根源,也是所有问题的答案”的杨石头、“带着快乐,去快乐的地方”的朱伟幸和“不要为难别人,也不要为难自己”的高峻,以及“让你的心带着你走”的林桂枝等人告诉我们的。

    那就从此刻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投以无限热爱、热情与热度吧!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部只属于自己的奋斗史,我们既是阅读者也是书写者。
  •   中国设计行业十年发展已远非当年的模样,一拨吹着日韩风,一拨吹着欧美风,近些年觉醒的设计人又抱出老祖宗,开始研究中国风。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现象,虽然很多时候,中国风还是小打小闹,并不见得成熟和成大规模气候,但中国设计终于可以摆脱抄袭借鉴,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点特色,不能不让人欣喜。只是这路还很长,还需要无数设计人的毕生努力。

    《创意者说》是由深度关注广告/传播/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网站广告门采访诸多位资深创意人、广告人、传播领袖做了相当细致和专业的访谈的收纳和整理并结集出版。在看多了以日本设计和欧美设计师访谈或理念充斥的设计类图书市场,这本书的出现,也具有一些深远的本土意义。日本设计大师的访谈书出滥了,他们的书简直是抢钱来的。薄薄的一册昂贵得吓人,但为了其中可能获知的一些受益匪浅的理念又不得不破费。如果你是设计师,我可不信你没有读过,比如经典的《设计中的设计》。在中国设计师眼里,本土设计类图书,大多新意不够,论点陈旧,观点闭塞,作品也差强人意,不如日本设计的精巧。虽然这也可能是中国的劣根性作崇,但是崇洋媚外尤来以久。这些伤心话题不多说,还是回到这本《创意者说》上。

    书中选取的这些顶尖创意人物,取“创意”二字,也并非我们熟知的本土大师,诸如靳埭强、王受之、韩家英等等国内现代设计的领先者。书中的15位设计人也大多在三十至四十岁之间,算是设计界里的承上启下的一个群体,当代设计的中坚力量。设计行业催人老,也是一个永远需要人内心保持年轻的行业,他们经过十数年不放弃的积累和磨练,终于有话说,也可以说。这些经验之谈,不能不说也是后来摸索者的福气。设计,是条艰苦的路,需要悟、需要醉、需要心智。但有前辈的提点和领路,这条路或许走得方向会明了一些。

    你看虽然书是<创意者说>,但我也聊的不是创意,而是设计。无论是影视广告、平面广告、或者服装设计、或者工业设计,都是设计,而每处设计也处处都含着创意。可真要说创意,那可是无边的事,摸得着的事。猪要上天,鸡蛋也有梦想,日光灯里住着神仙。嘿。

    所以,无论是他们,还是我在这里画蛇添足的还是在说设计,在说成为设计人的人生修炼。喜欢,纯真,快乐,生活,性格。。。无关技巧,全在于人。于是当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师便必得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捷径和美丽的说辞。




  •   广告门推出广告创意人
    评《创意者说》

    网络流行以后,信息沟通更加顺畅了,创意是,丑闻也是,看到广告门网站,还以为是专门是广告方面的丑闻网站呢。《创意者说》其实是广告门网站对广告创意方面有**表现的人士进行“广告”宣传的记录集合,包括对创意人的成长与从业介绍、经验访谈、作品介绍等等。从《创意者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告创意人的思想和生活感悟,以及他们对广告独有的理解。

    很难想像一个天天抱怨工资不高、福利不好,老板太死板、同事太可恨的职员,能在他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出来。要有创意,我感觉首先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对自己从事工作充满热爱;然后应该还有远大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不断地将工作中的成绩转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创意者说》中记录着就是这样的一个广告群体,他们可能曾经穷困潦倒,或者生活中几近于失望,或者在高强度的工作中陷入迷茫,但他们还是选择了对于广告的坚持,执着于广告的设计中,并在生活中不断汲取其中的灵感,化作工作中的成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对于广告创意更是如此,你可能冥思苦想很长时间,但想出来的方案都会被毙掉;也有可能你的灵感出现,很快就能把广告的文案和构思完成,迅速交差。一次我偶然在新闻中见到一位广告人猝死在高强度的加班工作中,让我产生了“生于安乐,死于忧患”的感慨,但在《创意者说》中,我看到了更多的是广告人对于事业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在日积月累中成就了广告,也造就了自己**的人生。

    也许你对淘宝商城的“没人上街,不一定没人逛街”的广告印象深刻,但你可能并不了解背后广告人阿福保持纯真的那份天性;也许你会忘了那位执着追求的杨石头,但如果你想起2010年智立方奥巴马、本拉登、卡斯特罗和麦当娜的照片时,请你一同记住石头的执着和追求。在《创意者说》中,我们还领略了更多创意人的风采:莫康孙的美丽坚守,BBDO的合作心态,陈汉辉的“毕生有所成就即可”,朱伟幸的sexy,林桂枝的率性和任性……还有那个不懂广告专业、爱书成癖、个性鲜明、语出惊人、具有独立人格的杨海华。

    其实,广告门推出的不仅仅是广告创意人。
    2011-8-7
  •   没人上街,不代表没人逛街——噢(想起来了)啊(惊讶)原来是他(找到答案),翻开这本书,我释然的第一个感叹。因为我们普通受众记住的是一条广告,而不会记得这广告是谁拍的,哪家机构拍的,谁的创意,正所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我们是业外人,但没准却是杨海华先生说的“窄告”之人。

    记得很多年前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做广告人,要有创意被客户全部否掉的痛苦和被高度赞同的喜悦,那时我也试图成为广告业中的一员,无奈缺少根基,既无美术基础,又无系统广告学习——光会用工具是成为不了广告人的,要有创作的灵感和完成的技巧,这样一个作品才会从产生思路到形象成可传达的东西,告别PS与POP,创意无处不在,我们只有欣赏的份儿。

    书名本身就是一个创意:创意者说,类捕蛇者说?这个本身足可作为一个看点,广告门,不是艳照门,它打开了一扇不同寻常的视野之门。创意人的职业历程,坚守的信念,追求的步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场,十年磨一剑的拼搏,在成功光环的背后,同样有广告人自己的付出,无论说得是否轻松,或许我们还不能理解,他们在事业追求的过程中“失去”了太多的休闲,或许他们只知道"word and never”,不是广告人,谁解其中味?

    换句话说,这些人都不是俗人,至少不是媚俗的,所以称之为顶级创意人,在一部作品中表达丰富的创意,不是简单的加工,抓住我们眼球和听觉的如果说没有内涵,那是说假话。广告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获缺的内容了,多了,真烦,没有,太枯燥,在调剂各种“过场”之余,希望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条商业信息,而是一个优美的画面和情节,其背后自然是完美的创意。有一则同属饮品的广告,一则两人争一瓶,大有《冰河世纪》两鼠的架势;一则互相谦让,含情脉脉。回味起来亲切的还是后者,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创意人们,你们要努力了,再好的创意是也都需要市场啊。书中罗列的各位,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愉快,受教了。

    多元的世界,创意者说,我们很努力!其实我们受众也很期待!

    注: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   ——文/阳宝猪猪

    这是一本类似于访谈的书,通过15位才华横溢的广告人专访,向我们展现广告与创意的诠释,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一套成长经历和对广告文化的见解,这些是他们自身摸索出来的集成和经验,虽然大家都在强调纯真、个性、自我等等,但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们对广告文化的那份热爱和执着,不为一辈子,也要献出自己的全部的那种精神。抑或这本《创意者说》并不是想告诉我们创意是什么?创意的来源多种多样,每个人的境遇都会成就各种创意,重要的是你自己对创意的理解和作为,而这种独特,是别人想学也学不来的。

    “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应该是广告人最大的忌讳,也是广告人最引以为豪的箴言。混这行的,都希望能拿出些自己的好作品,只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谁都不想去模仿别人,也不希望被别人模仿,但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灵感是突然来自何方?当然,这些都跟自己的经历大有相关,接受采访的15位广告人,大部分都是有很资深的从业历史,辗转于各个国际名流的广告公司,最终将自己引向极致。然而,也有特殊的,什么技术也不懂的杨海华,却凭借自我一身的独特艺术感觉,不断将自己的事业推向顶峰。

    因此,读完整本书的感觉就是,你热爱什么?你的热爱和执着足以成就你的事业,而这些人都有一些致命的软肋,就是对自己,对作品无一不高要求,高标准,那种似乎完美主义者的“小恶魔”在他们内心中不断跳动,追求着自我的一种艺术直觉,别具匠心,不拘一格,有一种随时可以为广告创意献身的“无私奉献”,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可以在一行获得成功的秘诀,尤其是广告文化,没有一朝一夕的滴水累积,哪来穿石的瞬间震撼?!

    我自己的工作是企划,虽然整天都在玩着文字工作,但是创意和策划也总在字里行间,如何创意,如何迸发出自己独特的idea,是我在做每一份企划案时同样在思考的问题,有时候如果不“出来”透透气,不去见见大世面,还真是很难“纸上谈兵”,创意这东西,跟阅历相当有关,当然跟与生俱来的天分也有关。这世上从来都是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创意也能如是说。

    这世上从来都不缺少创意,只是缺少激发创意的热爱和执着。
  •   大学里的学习,我独对广告专业感兴趣。因为杂志相对较贵,只好每周末去图书馆看。书也看不少,不过教材毕竟是教材,很多案例都很老的,像南方黑芝麻糊之类的,但由于以前没有专业性的研究,即使很老,看了也是很解馋的。
    喜欢看影视的人或许是最讨厌广告的。这里的广告多指那些比较恶俗、低级的广告,就是简单的广而告之,这是众多中国广告的通病。其实说到国产的影视剧,也是如此,很多都是千篇一律的古装戏、帝王戏、情感戏,最近兴起了谍战剧、穿越剧、家庭剧、都市剧,很多都是雷同的,看了前文知道下文,一点意思没有。根本的就在于没有好的编剧,或者说一个绝佳的创意。中国人好像喜欢抄,学生考试作弊、教授论文抄袭、数码电子盗版,这是中国大众市场的一颗屹立不倒的旗帜,所以出现了“山寨”这个词,偶尔出现一个原创经典,也属不易了。现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每天都接受数以万计的信息,如果广告没有创意,就很难吸引受众眼球,就不会有太多受众。当然,还要看产品的受众群体,要细分市场。只有摸准了受众群体的属性和喜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受众群体是中老年人的话,你做了一个很幼稚的广告,即使很有创意,也很难收到效果。
    说到广告,尤其是中国广告,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现在中国的很多广告,创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其中,尤以公益类广告为甚。公益广告没有明确的盈利目的,也自然更加注重内涵和质量。像奥运会的宣传广告、关注艾滋病人的宣传广告。这本书里讲述了15广告创意者的从业历程。每个人都有一部艰苦的奋斗史。也都对创意广告表达了个人的看法。这是一本完全可以做的很专业但又不枯燥广告创意书,但是,全本读下来,我有种不过瘾的感觉。好像很多东西说的还不够深刻、具体和专业。还只是零散的片段。而且文字内容偏少了,花里胡哨的东西应该摒弃。
    既然是创意,首先要有思路,有思考的过程,作品产生的过程和投放市场后的反响。如果按照产生背景、时间、服务产品、团队创作过程、与客户沟通、比稿、投放市场、反响、后续思考这些个思路来分类剖析,我想可能效果更佳。说实话,这本书好,但是没有让我完全吸收那些广告大家的精髓。不少提问稍显力度不足,针对性不强。我看着总是不过瘾。我想看更深入一些更专业一些的书籍。
    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集合了数位广告人的思维和创意,我们大可集百家之长于一身,虽同为广告人,但是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工种不尽相同、再加上最独一无二的思维,我们便能感知到广告界的生活和生存法则。很多人都不是科班出身,有理工科出身的,有美术设计出身的,正儿八经从广告出身的不多,但就是因为这样,广告这个行业才人才济济,因为每个人都有着很丰富的跨界经验。看似很普通的面庞和着装,其实脑海中一个个迸发的灵感就是就是最好的创意源泉。因为了解,所以专业。当然,这本书的缺点在于:只是采访了十几位创意者之后的简单的梳理,且对话过于简单。如若通过精心编辑,每位创意者在对话之后,都附上该创意人的经典之作,并加以解读,那将是对读者莫大帮助,有电视广告的,或者可以制作一个小光盘岁数附赠,即使提价也是能接受的,只要可以有收获。这本书整体上还是过于简略了。且前半部是对话,后半部是自述,有点乱。
    经过精心的整理和润色,这会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
  •   说实话,我看不惯搞艺术的人,总觉得他们的装扮不伦不类,他们的性格更是有着难言的怪癖。但人就是很矛盾,我超爱艺术疯子们的大作,从破洞百出的裤子墨汁浸染的挥毫T恤,再到一个个奔放不羁又包含思想的成品/半成作品,还真是有掩不住的兴奋和那点略带崇拜的观赏。只是,走在艺术圈外身为“门外汉”的我们不近很难与他们的身形合拍,更难的是与他们的思想产生共鸣。看到广告门的这本书,了解了知名创意人的思想生活,他们说了,我也简单总结了,大体入门又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以下五点:

    第一,要热爱。

    无论干什么,喜欢才是最主要的,就好像我们穿衣吃饭一样,喜欢吃的就难免会多吃点,一边吃一边品,甚至还会对它的色香味都感兴趣而做一番研究,广告创意也是如此,只有你对它真正打内心里赶兴趣,才能将一件事做好,创意也是如此。

    第二:要有头脑

    诸葛亮草船借箭还讲究“天时地利”,当然更多时候在团队中也要讲究人和,而一个出色的广告创意人一般都是具有独立思维的,这就必须要有一定让自己优秀起来的条件,或者说,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创造条件,首先从一个人的外形,我们就能看出他的行业领域,从透出的气质,就能知道他的成就。搞创意的条件,就是既要有脑又要无序。这是我对它们的认知和理解,因为任何一个创意者其实都是思想者,他们的思想越是天马行空越容易出创意无限的好作品,我们将创意者看成艺术人才之一,从外形的塑造上就可见端倪。服饰的不拘泥的外形的塑造,正是他们丰富内心的一种展现,这种异于常人的改造也是他们创造的独特条件,这就是头脑。

    第三,要专注

    他,只攻某一个领域,在行业内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他是出色的创意人却根本不懂设计,他不做太多的创意,一年只接几个项目,一些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他们却成就斐然,为什么?只是源于一种专注的精神。你见过一个专注的人还会将自己感兴趣的唯一的“爱物”搞砸的吗?

    第四,要自我

    一直很相信一种说法,就是广告创意人靠的就是天分,尽管其中有门道,但并不是单纯的一门技术,只要熟练掌握就可以,恰恰相反,它要求的就是一种独创性和不得重复雷同性,并不是单纯靠后天的努力和积累就能够成材的,保持自我的个性不受约束是关键,一旦将自己放在某种模式和空间中就很容易受到局限,就好像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总是将自己包装得像一个不入流的“疯子”一样道理,中规中矩的外形制约的不光是他们的手脚,这种别人看着的顺眼很可能就束缚并扼杀掉原本的跳动的灵感,正如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一样,多数的他们,都很各色,但恰是这种自我的坚持,成就了今天硕果。

    第五,要不断学习

    这是最不值一提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创意人可以将自己放在自己的思维怪圈中不被打扰,但也要不断的自我补充和充电,只有这样的交互才能创作出令人咋舌的作品,就像书中的他,只做小领域,但凡他承接的创意一眼就能看出哪里出品,不要说学习无用,要知道不学才真无术。

    这本书是由广告门采访出品的,其中的一些对话或者创意者的自序等也有出彩的地方,有些人及思想都很刺,但不会让人反感,书中也并没有刻意去夸大他们,而是多用对白的方式来展现他们每个人的真实,因为每一个创意者,都是独特的,但他们也存在相同的行业操守素能共性,这是不容更改的,每一条中的他,都能在书中找到一个匹配的名字和人物原型,请读评者将人物一一对号入座,不得不说,其间出现的一些创意代表作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回味无穷,当然要分析,广告创意与设计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   虽然不是广告人,却很喜欢各种有才华的创意,想起上大学时的毕业论文,在百般挑选后毅然选择了广告创意这个主题。在不断地改变和探索后,自己的职业开始与创意渐渐接近,所以绝对不能错过这本集合诸多创意人的优秀精华之《创意者说》一书。

    这本《创意者说》一书是一本类似于访谈的书籍,与诸多国内顶级广告创意者零距离接触,深入了解广告创意,揭开广告创意的面纱,对于一个初入广告业或是对广告创意一知半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指导书。

    全书一共采访了十五位顶级广告创意者,每个人都如实地介绍了他们的各种经验和看法,对于一个尚不知广告创意为何物或是了解不甚详细的菜鸟来说很是宝贵。通观所有高人的观点,可以看出做个优秀的广告创意人有这么几种共通点:

    1、要有好的心态,。对于一个玩创意的人来说,思想就是武器,而思想又能真实暴露一个人的种种真实情感,这样的武器有利有弊。很难想像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可以创作出值得人称道的作品,诸多创意者都在他们的观点中表明,做一个广告创意人,思想要积极,做人要开朗,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着,灵感才会不时地迸发。

    2、要有抗击打能力。创意,玩的就是概念,可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概念这东西很玄乎,很虚幻,也许对于创意者来说,突然的灵感一现,自己颇为满意,可是却偏偏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同,如果不能承受这种打击,很难在广告创意的领域顽强生存下去。有着承受打击的能力,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般,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方案,不断地挖掘这个灵感的深层内容,成功将会指日而待。

    3、努力学习,这是必须的。不学习就没有进步,对于任何领域来说,不经常给自己充电,就会很容易被淘汰,尤其是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会被社会遗忘,对于广告人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一个广告创意者,他们所创作的广告很多时候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是需要平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在关键时刻才能完全发挥。

    这本《创意者说》通俗易懂,虽然不属于专业的广告知识的书,却很有实用性。
  •   和书的简介一样,以访谈形式呈现给读者的。做为了解广告创意人的读物还是不错的。
  •   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文案思想,感觉比较真实的了解广告创意人
  •   最喜欢杨海华的思维,那套经典地产案例,是真正揣摩的人心,广告人不到40,敢说自己懂广告吗
  •   感受国内广告达人的思维方式,期待跟多牛人的采访
  •   书总体来说还可以,只不过是和搞创意的人一些对话记录和简单介绍。
  •   分享创意
  •   怎么说呢。内容还行。就是感觉文字太少,字距之间很宽。总有点像故意凑成那么厚。。。。。但是那些创意说的一些道理还是有些受用。
  •   广告人的只言片语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有亲和力。
  •   书是好书,但访谈都没有展开来,其实每个被访者都应该独立成书。
  •   借此书认识很多国内大家,也算以后不至于听到名人而不知。
  •   还是不错的东东
  •   非常好,值得看看
  •   本书不值得购买,书中没有实际创意内容,而且里面的内容在广告门网站上均有!!失望中。。。。
  •   几位广告人讲的心路历程让人激动,可惜我只学营销对广告不太熟悉,对几位顶级广告人表示敬意。
  •   往往这种创意人访谈的书都没啥意思的,我不买的时候都已经知道的事,手贱啊!
  •   一本广告圈的闲书,看看别人的故事,还得回头想想自己的路 ~
  •   采访对话的合集..。挑着看的,按我喜欢的公司来挑着看.. 其实短短几页纸的对话又能总结出多少精华?知道我喜欢的公司有这样一个领导,知道他们原来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没抱多大希望能得出多么精辟的理论经验,作为平时看看,打发下时间,够的了~ 哈哈
  •   觉得有点空 访谈提出的问题感觉不在点上
  •   工科的人表示看不懂。只记得其中的“人类需要灯塔”。
  •   简单易读的一本书,一个下午看完,通俗易懂,还是有些小收获
  •   这本是单纯的从封面和里面的板式来讲,没有一点设计感,实在失败,就不知道里内容了,还没来得及看
  •   感觉更像平时采访稿的整理。没有什么特别的惊喜
  •   没觉得有啥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