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信  作者:(英)丹尼尔·弗里曼//贾森·弗里曼|译者:金笙  页数:274  译者:金笙  
Tag标签:无  

前言

生活中,你还遇到过比人类行为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捉摸、更加神秘莫测的事情吗?要搞懂我们自身的想法都不容易,更不要提其他人的行为看起来是多么匪夷所思了。    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关于人类行为的奥妙:每时每刻,我们都需要对自己和别人的所作所想作出判断和决定(有时是下意识地)。我该说什么?我到底在想什么?刚刚那个男的是不是怪怪地看着我?我今天该穿什么?这工作适合我吗?我为什么记性那么差?我的想法正常吗?我是不是有必要关注一下孩子的行为举止问题呢?我现在睡眠够吗?我去请那个人喝一杯,怎么样?为什么今天的感觉这么差?接下来,我该做什么?    这真是个令人纠结不已的巨大讽刺:明明是最熟悉的——我们自己和其他人——但往往也是我们最不了解的东西。我们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感受或行为呢?别人又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有如此的感受呢?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对这类问题都只能无奈地摊开双手耸耸肩膀。    本书将致力于为大家揭开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却又云山雾罩的问题。老实说,这本书并不能揭开所有的谜题,尽管已经经过那么多年的科学研究,但关于人类头脑的工作原理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情况也不像某些时候表现出的那么令人绝望,其实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有迹可循,要理解人类的行为,关键就在于这个专门研究人类思维的学科——心理学。    本书为你集中展示了目前人类行为研究领域中最新、最尖端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而且绝对通俗易懂。假如你曾对下列某些问题感到好奇,比如:男女之间有何差异?人格对你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如何提高幸福感?为什么我们在一些人眼里魅力十足,在另一些人眼里却乏善可陈?人类大脑如何运作?为什么我们会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决定?我们的记忆力如何工作(或为何怠工了)?当我们产生快乐、悲伤或恐惧等感情时,实际上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会在接下来的篇章里了解这些有趣的问题。我们会告诉你如何分析你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我们会教你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而不需要你特意去大学拿个心理学的学位。假如你正巧在读心理学课程,我们仍可以保证你会对这本书有兴趣,因为这本书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你提供心理学各大分支的最新思想理论荟萃,而且绝对权威可靠。    本书每一篇章都是独立的,无须按章节顺序阅读。如果你对某个主题特别感兴趣,完全可以抢先阅读,然后再读其他感兴趣的章节。我们的目标是将本书打造成一本有趣——当然也要有用——的书,会尽量克制使用理论和术语。如果你有兴趣先简要地了解一下为本书提供了参考的各种临床研究和学术研究的结果,以及重要的研究数据,可以先翻到最后一章。    最后,请不要忘记,人类的头脑中不仅蕴藏着矛盾和巨大的谜团,同时还拥有无穷的想象力,五彩纷呈,永远不会缺少惊喜。因此,本书的创作过程对作者来说是非常愉悦的经历。正因如此(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我们相信阅读本书也会给人以愉悦和受益匪浅之感。人类心理学是一门强大且丰富多彩、精妙绝伦的科学,我们必须予以充分肯定,它当之无愧。

内容概要

  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幸福与悲伤?高智商的人就会长寿吗?你会怕高、怕蛇、怕血吗?你能答对哪种疾病的死亡率最高吗?目击证人的证词就一定值得相信吗?为什么可供选择的商品越多,我们反而越焦虑?在你眼中,数字“6”是红色的,周二是蓝色的吗?你的择偶标准是非诚勿扰还是美貌至上?
  不止这些,困惑我们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甚至经常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匪夷所思。这个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性格不同,行为举止各异。我们不但不真正了解跟自己关系最亲密的朋友、恋人与伴侣,事实上也不真正了解自己。
  解答这些疑问,fbi靠的是神秘的读心术,而对我们这些普通的饮食男女来说,读读这本书就够了!《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作者之一是荣获英国心理学最高荣誉戴维森奖的丹尼尔?弗里曼博士,他摒弃了教科书的枯燥乏味,代之以趣味心理测试和我们身边的生动案例,帮你重新认识自己,读懂朋友和爱人的心,聪明经营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
  它虽然没有情感和励志书的热情似火,却是实实在在的冷浪漫!读完这本“有营养”的书,定会让你对自己和身边的人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改观。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读者对象:大众读者、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丹尼尔·费里曼 (Daniel Freeman) (英国)贾森·弗里曼 (Jason Freeman) 译者:金笙国际知名的心理健康研究学者,认知行为治疗最新代表人物,临床心理学高级讲师;2008年被英国心理学学会授予梅·戴维森奖,该奖项奖励那些对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伦敦南岸大学及莫兹利英国国民健康保健制度国家信托基金会的临床心理学顾问,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专业毕业,于英国最大学院之一英国国王学院取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格:生活中的你是变色龙吗?
 大五人格还是九型人格?
 小测试:你是什么人格类型?
 双胞胎的人格也不是一模一样的
 人格有正常与异常之分吗?
第二章 智力:智商越高,人生成就越大吗?
 IQ高1分,年收入会高出200美元
 智商、情商与其他
 为什么有些人的智商比其他人高?
 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有必要吗?
 关于智力的百年谜思
第三章 思考和决策:为什么我们会犯低级错误?
 生活是没有最佳答案的游戏
 猜猜看,哪种疾病死亡率最高?
 形形色色的怪诞行为与心理
 相信你的直觉
第四章 记忆力:为什么我们更容易记住电影的结局,却忘记了它的情节?
 我们的记忆力值得相信吗?
 神奇的数字“7”
 超过1分钟的记忆就是长期记忆
 我为什么记性那么差呢?
 目击证人的证词不十分可靠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
 编故事是最简单的记忆方法
第五章 感官与认知:为什么人类的世界五彩斑斓,充满天籁之音?
 我们眼中的红布在公牛眼中不是红色的
 火车晚点时,为何先开走的总是你身旁的那一辆?
 盲人重见光明后为何会对世界失望?
 学英语时,读比看更有用
 数字“6”是红色的,周二是蓝色的
第六章 动机与行为:为什么市面上有那么多的励志类图书?
 为什么甲先生是工作狂,而乙先生甘心做家庭煮夫?
 比起高雅的歌剧,无厘头的肥皂剧更受欢迎
 谁都抵挡不了快感的诱惑
 你的择偶标准是非诚勿扰还是美貌至上
 你每天辛苦工作的动力是什么?
 企业家通常是高度渴望成功的人
第七章 睡眠:为什么没有食物的人比被剥夺了睡眠的人存活时间长3倍?
 人类所需的睡眠时间因年龄而异
 缺乏睡眠是交通意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一生的睡眠时间是20万个小时
 你做过彩色的梦或重复的梦吗?
 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失眠的人
 第八章 恐惧与焦虑:这5个形迹可疑的人是恐怖分子吗?
 我们比过去更容易感到焦虑了
 小测试:你的焦虑程度有多高
 怕狗、怕高、怕蛇或畏惧社交?
 光怪陆离的焦虑症与恐惧症
 赶走你的焦虑
第九章 幸福和悲伤:富人就一定比穷人更快乐吗?
 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
第十章 男人与女人:他们来自同一星球还是不同星球?
第十一章 友情与爱情:为什么有人喜欢我们,而有人讨厌我们?
第十二章 儿童心理: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第十三章 群体与个体:为什么有38个人面对暴行,却无一人报警?
第十四章 心理问题与治疗方法
第十五章 大脑:人的心理与行为,跟大脑有什么关系吗?
第十六章 心理学简史:从理论到实践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 人格:生活中的你是变色龙吗?谈起人格,应该没有什么比传奇人物伦纳德·泽里格①更适合做本章的切入点了。20世纪初,泽里格出生在纽约市一个贫寒的犹太家庭。他有一种奇特的能力,可以根据所处的社会环境随意改变自己的样貌和人格,由此书写了一个传奇故事。凭借这种能力,没上过学的泽里格可以和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②一起对文学问题高谈阔论。明明不善运动,他却可以代表纽约扬基队出战棒球赛。他可以将自己融入各种社会圈子,传奇黑帮教父艾尔·卡彭、幽默大师查理·卓别林、爵士名伶约瑟芬·贝克、报业大亨威廉·蓝道夫·赫斯特、美国总统柯立芝和胡佛、教皇派厄斯十二世,甚至阿道夫·希特勒,都把他当成朋友。虽然没受过任何训练,泽里格却可以将自己变成医生—并简单地—给人做手术(“我不知道该对那位被我切掉盲肠的男士说什么。如果能让他感觉好一点。我可以回家找找那根切下来的盲肠,大概还在我家的什么地方吧。“)他非同寻常的人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让整个美国为之疯狂,据说著名音乐人科尔·波特甚至为他写了一首歌(《你是最棒的,你是伦纳德·泽里格》),遗憾的是作曲家找不到适合泽里格这个词的韵律,最后只好放弃了。不过伍迪·艾伦没有放弃,1983年他以泽里格的故事为主题拍了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专题片《变色龙》。

后记

谨在此对约翰·默里出版社的罗兰·菲利普斯、海伦·霍克斯菲尔德和维多利亚·默里一布朗等3位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假如不是他们的授权,假如不是他们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就不会有今日的这本书。一如既往地,我们还要诚挚地感谢达利·安德森经纪公司的佐薇。金,没有金的努力,这本书就不会有机会问世。    医学研究理事会和维康基金会为丹尼尔的研究项目提供了资金,让他有机会对多种精神疾病进行研究和了解,并找出治疗方法。这两家机构为其他科学家也提供了难以用价值衡量的巨大支持。在漫长的心理学研究生涯中,丹尼尔的研究伙伴菲利帕·加雷提、伊丽莎白·凯珀斯、保罗。贝宾顿、戴维’富勒和格雷厄姆·邓恩等人让他的工作生活无比充实,精彩纷呈。我们在本书中看到的那些博大精深的人类行为学知识,不由得勾起了丹尼尔对攻读大学心理学课程时的很多回忆——他承认自己当时并不是个模范生——他非常感谢那些曾对他寄予厚望的心理学家们,以及所有曾教授过他,启迪过他的人。    这本书是由两个兄弟合作完成,但成功的道路上也离不开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借此机会,贾森要感谢埃莉诺帮他承担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家庭重担,还要感谢伊桑、伊夫林和祖德总是礼貌地耐心听他们的父亲唠叨每天工作中涉及的“有趣”知识。他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再犯了(至少几周内一定可以做到)。

编辑推荐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编辑推荐:你真的了解自己吗?你能看懂朋友和爱人的心吗?拒绝说教,玩的就是趣味测试+科学冷浪漫,读后定会让你大跌眼镜!千万别错过,这才是适合你的读心术!在生活中,你遇到过比人类行为更复杂、更难以捉摸、更神秘莫测的东西吗?要搞懂我们自己的想法都不容易,更不要说其他人的行为看起来是多么扑朔迷离了!可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关于人类行为的奥妙:每时每刻,我们都需要对自己和别人的所作所想作出判断和决定:我该说什么?我到底在想什么?刚刚那个男的是不是怪怪地看着我?我今天该穿什么?这工作适合我吗?我为什么记性那么差?我的想法正常吗?我是不是有必要关注一下孩子的行为举止问题呢?我现在睡眠够吗?我去请那个人喝一杯怎么样?为什么今天感觉这么差?接下来我该做什么?丹尼尔·弗里曼编著的《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会告诉你如何分析你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会教你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而不需要你特意去读大学拿个心理学的学位。千万别错过,这本书绝对是最适合你的读心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在三联韬奋书店看到了这本书,拿起来读了几个话题,觉得挺有趣,一直想找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可是碰到的不是太教材,就是写得太抽象,这本比较适合我
  •   理论与实际结合,不枯燥
  •   刚买还没看~看了之后在回来补!
  •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心想,哼,作者一定是个不懂心理学的家伙,这书准是被他外包给别人写的。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这标题不就是专为激起人的反感的么,下意识就会回一句:胡说,你才偷懒呢~我这不是在学么
    学习心理学就像学外语一样,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内,大家都是以赶时髦的目的去学的,譬如英语学完后嘴里随时叽里咕噜几句鸟语大伙都听不懂感觉特好,学心理学的好处是,即便你学到的只是很粗浅的一点东西,也可以动不动抓个人说你的性格是啥适合做什么工作,在众人吓得一愣一愣的目光中摆出高深莫测的嘴脸来。是的,分析性格基本上已经成了心理学的入门,比如大五人格和九型人格,不管非诚勿扰主持人的书卖得如何红火,我们都知道哪些猴崽子一定买回去都没有认真读,否则没法解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自诩能够博采众长的主管们让外向性人去看仓库,叫严谨性人去跑业务抢单子。人们还一度信以为真,经过后天的努力能把一个人的性格扭转的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简直是斯蒂芬行为学派的得道高徒,不管不顾与生俱来的品质的愚昧真是让头脑中尚存理智者想住到火星上去。
    有趣的是,这本书和一本标题为《心理学的50大奥秘》的书我是同时读的,两者在观点上也有共同点,譬如都认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风靡很长时间的书的观点危言耸听,其实就是扯淡,男女固然在思维上有差异,但绝对不像书中说的那样水火不相容。而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比后者还有更有趣一些,可能因为不是抱着破除迷信的情绪来看待问题,所以作者时常在讲述出聊聊问题缘起或学派建立的趣闻,给“学徒”受众们一点跳跳糖吃。
    举几个有趣的例子,譬如谈到失眠,啊,我是一个天塌下来都妨碍不了我睡觉的人,而我妈却恰恰相反,不容易入睡而且很容易就会被惊醒,作者在书中提到1894年《英国医学杂志》上刊登了一份读者来信,说自己找到一种独特的治疗失眠的方子:在头上抹满黄色肥皂一直按摩到发根,然后用浴巾把全是泡沫的头给包起来去睡觉第二天铣床后在洗净连续坚持两周。据这位先生自述,试过之后就再也没失眠过,偶尔睡不着,用上一两个晚上就好了。——我啃着自己的爪子考虑了半天,还是决定不要把这法子告诉我妈,因为感觉和美国审讯塔利班分子的水刑非常相似。
    再如第八章:恐惧与焦虑。作者首先解释,恐惧和焦虑是两回事(很多人总是喜欢混为一谈),尽管两者都可能突然失控扰乱我们对现实的判断能力,两者似乎都与我们大脑中一个名叫杏仁核的组织有关系,一位女患者,脑部严重受损以至于完全失去了长期记忆能力,当他的主治医生克拉帕雷德先生离开一两分钟后再回来,患者就完全记不得他了。我们知道医生再初识患者的时候总要握手自我介绍一下,于是很坏的克拉帕雷德先生有一次在手中藏了枚大头针与该患者握手,事后过几分钟再回来,这位患者就拒绝与他握手,尽管她的记忆力并没有好转,你瞧,杏仁核内的非意识层面的情感记忆却保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的恐惧还是焦虑呢?我经常感到焦虑,但我可不想被人这么试验。
    当看过那么多的心理学书籍后,我总是禁不住的反省自己,我明明是一个记忆力还不错的人,可是我发现,几乎每位心理学家在书中说一遍“智商测试不是智力的绝对度量标准,他们代表的是你在同龄人中的相对水平”时我总是点头称是,然后反应过来我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但每回一看见智商测试就焦虑,嗯,我得搁下这本书去一边想想我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   最近关于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书真是读得不少,《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就是其中令人印象相当不错的一本。
    学心理学,并不一定是为了成为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而是为了拥有一种分析和理解他人语言行为的能力,更好的分辨出对方是否值得交往,是否存在危险。另一方面,我也很意外的因此而在写心理剖析方面的稿件上,更加的得心应手了。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是一本比较基础的心理学分析书,从人格、智力、思维、记忆、认知、动机、睡眠、情绪、感情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种种的细腻的剖析,并且,将我们长久以来所说的“心理”,与大脑组织联系起来。
    在书中,有一些观点是属于心理学的根源解释,比如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概念的分析;有一些是现实问题的讲解,属于大家都相当感兴趣的问题——像你相信一见钟情吗?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有必要吗?等等。还有一些比较新颖的内容,像群体和个人行为这一章节,我就特别感兴趣,因为这可以说明为什么人类发生暴动、施行残酷行为时,原有的罪恶感为何会完全消失。这无论在阅读故事或者自己叙述故事时,同样都具有指导性意义。
    心理学真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因为一直无比的喜欢这一方面的内容,而很自然的也会将之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并运用于逻辑推理中。简单来说,比如在与一位陌生人在网上聊天时,一般只需要五分钟,我就可以大概了解对方是怎样的一个人。只需要从对方的打字习惯、文字表达、关注的内容三方面去分析;而对于稍微感兴趣的人,我可能会多花一周的时间去确定,这时会关注对方的日志、心情等。之所以需要一周,是因为很少上网,其实按照频率来说大概是三到四次的沟通就可以确定。有时从某句心情的蛛丝马迹中我可以清晰的看出一个毫无联系的人最近所面临的困境具体是什么。
    面对周围新认识的邻居、朋友,甚至采访对象,都可以非常准确的判读对方的性格特点与思想境界,这也给我减少了不少时间。一方面是对症下药,可以更快的与对方沟通,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清楚对方的想法、个性,便能明确对方与自己所能达到的感情阶段。
    在新闻里,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人被熟人所杀害,孩子被熟人所拐卖、绑架等非常不堪的事,这或者便是印证了“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一句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证明这些人对朋友、熟人的了解并不透彻;同样的,为什么有些人在爱情上顺风顺水,有些人却一次次受伤碰壁呢?其实这也一样是在心理学上做的文章。
    不过也许也是因为如此,我对自己日益冷静的心理感觉非常讶异,假如一个人对所有的甜言蜜语、所有的打击和责备都渐渐无动于衷,而且还暗自观察周围他人的行为举止,在内心加以评定,那么或者这样的我,也已经接近心理怪异的边缘了。
  •   为你分析,为你解惑
    ——我读《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
    文\ 蠹鱼
    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是自己喜欢阅读的类型。往往在书中更能清楚地看清自己,同时想起曾子的三省吾身,那“三省”用在今天阅读体会上也恰好。

    最近状态一直不佳,刚送走考生,人就倒了下来。头疼病又复发,日不见好,这种情绪的干扰,不正是一种心理反应。正好有这样一本书送到我面前。说心里话,起初没有阅读的欲望,是强迫阅读的。读着读着,就被这种换做科学的冷浪漫吸引了。因贴近内心,换句话说,就是写我们的内心变化。通过举例,通过科学分析,通过诸心理专家的观点来说人们的内心世界。当你不了解他人,又想了解的时候,这本书会给你很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呢,不要偷懒,学点心理学还是有必要的;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非常有效的。

    这本书使我想起《般若境缘集》,无论你从哪里翻看都可以。《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你可以跳跃式阅读,而不会影响读书的质量。少了按部就班,灵活的程度就大了许多,我们可以先挑自己喜欢的阅读,想先了解的哪些内容,就从哪里开始,这样更容易令你快速进入阅读思考领域中去。本书又是一本易懂的书,阅读上不会有障碍,虽然里面有严密的科学求证等大量信息,在读者看来,也不会觉得生硬,而是给你一种轻松欢快的阅读享受。

    书中用大量的章节描写人格、智力、思考、认知、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切身关心的话题,分析友情与爱情、分析男人和女人、分析儿童的心理、分析个体和群体等等等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以及治疗的方法。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学会从理论到实践的这样一个过程。

    阅读后,你就会知道自己内心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建议读者,身为父母的人看看关于儿童心理那一块,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家庭教育起到改变孩子命运的作用,有些信息值得我们家长反思。关于睡眠那一章节是我个人比较注重的。我多梦,又能把梦记得很牢靠,书中说法是:“富裕的人比贫困的人记得更多的梦境内容。”用我自己的话说,尚不如说闲人更容易记住梦境。我还是书中所说的那四分之一,“清醒”的梦境者。大多数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因此,睡眠质量一点都不好,不属于蟒蛇、蝙蝠那类可以睡上18到20小时,给自己划为长颈鹿那类里了!稍好一些的就是,比长颈鹿的睡眠稍多一点,长颈鹿连续不到两个小时,我的也就三四个小时。这就是自己一直认为最糟糕的事情。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想睡,却睡不着”,这样的睡眠质量导致自己一直是骨感体态。在本章节后面,附了十多种改善睡眠质量的点子,容易接受,也容易操作。

    本书其实就是以思维理论来研究人类内心的学科,以精神生活来破解思维里的基本的结构。非常欣赏书中这样一个标题“生活是没有最佳答案的游戏”,实质上,这个现实社会里,生活的残酷与复杂远要超过游戏本身。所以我说的“三省”,要多次通过书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   前几天,看了本《重口味心理学》,觉得挺好的。和那本书一样,本书也是一本入门级的心理学普及读本,从书名《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中也可以看出。显然,作者还是预见了部分读者的懒惰心理,激励读者别偷懒,以及点出心理学在职场中也有用,所以要学点,哈。

    普及读本,就要好懂,让读者看得进去。不瞒您说,我以前也学过心理学,厚厚的一本,主要是教育心理学,各种概念、名词、特征,让我等提不起兴趣。这本书还好了,题目很平和,跟家常菜似的,显著区别于上面提到的《重口味心理学》。摘抄几个本书的内容,:人格、智力、记忆力、睡眠、恐惧与焦虑……哈,可以很容易跟我们的生活联系其来,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停下来琢磨一下,跟我自己符合不符合,跟我周围的同事、同学、邻居等情况一样不一样。

    本书7、8页有个人格类型测试的表,我一直没看懂。1、6两题的分数加起来是外向性的得分。第1题是主动开口与陌生人交谈,第6题是组织聚会或社交活动,我都选的是“很不像”,很不像对应的分值为5,那么我是10分,在外向型里面是高。这个我觉得很奇怪,我这不是很不外向吗?我怀疑是不是应该是“很不像”对应的是1分。这样我就是2分,属于外向型很低的类型。因为下一节就说,外向型的人喜欢冒险,而我根本就不喜欢冒险。

    关于智商这一章我相信一定会及其很多众多读者的兴趣。我们中国人似乎太注重智商。尤其是当前的应试教育之下,智商高,在理科方面会有优势,智商不高的人学起来就够呛。大家也似乎很推崇高智商的人。这本书中介绍的研究材料很有趣,智商每高一份,年收入会高出200美元。这么说,智商就是财富啦。一些学习不好的孩子也被老师和家长带上了智力不佳甚至是弱智的标签。许许多多的中国家长把孩子送进各种早教班,中国特色式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书的一个观点有点新奇:教育培养对孩子的智力其实只有非常间接的影响作用。但作者又说智商有50%跟环境有关。教育不算环境的一部分么?貌似有点自相矛盾啊。不过,我倒是赞成不要把孩子过早送进各种早教班,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读读这类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的心理以及行为。如果说本书是家常菜的话,我要说,家常菜,也营养。
  •   内容有点东拼西凑,并没有教人怎么观察别人,不过书的质量还好。
  •   发货计划
  •   书整体还可以,但米有惊喜
  •   很适合想了解心理学的人群
  •   感觉内容挺空的哎 可能给小孩子当个什么启蒙读物之类的不错吧。。。
  •   看了几章感觉还是不错的 了解一下自己是必须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