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比尔·克林顿  页数:229  字数:149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因为我热爱我的国家,因为我担心我们的未来。我在1992年初次参加总统竞选时经常说,美国价值体系的核心就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认为,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工作勤奋、遵纪守法,你就能享有追逐梦想的自由和机遇,就能给孩子们留下一个使其自由逐梦的国家。然而,对于1500万急需全职工作来养家糊口却遭遇失业或依靠做兼职度日的人而言,这种理念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失业期超过半年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连获得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对于这些人而言,上述理念也显得非常不现实。在“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他们是牺牲品,而似乎导致经济衰退的责任也要由他们来承担。工作是人们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但工作意义绝非仅限于此。工作对于人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工作是人们获得尊严的基础,有了工作,人们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用、独立而自由的人。12岁时,我替人修剪草坪挣到了第一笔钱;13岁时,我在一个小杂货店里工作,在旁边摆了一个销售二手连环画的小摊;从乔治敦大学毕业之际,我通过从事另外7份工作挣了一小笔钱;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时,我又做过其他7份工作。之后的40年间,不算创立基金会和其他慈善工作,我又做过9份工作。我早期所做的工作中,大多数都没有持续很久。并非每一个工作都是我之所愿,但每做一份工作,我都会在工作、待人接物以及如何让雇主和顾客觉得物有所值等方面有一些新的感悟。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笃信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都能自立。这成为我个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促使我在成年以后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帮助别人,也让他们有机会实现自立。看到这么多人被迫失业、深陷债务泥潭而且痛苦地怀疑自我,实在是令人心碎的事情。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象。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在本书中,我将尽力解释美国在过去30年中发生了什么、美国的政治体系为什么没有以更好的方式应对挑战、为什么政府依然很重要以及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我将尽力阐述我们在促进经济复苏、应对长期债务方面应该做些什么选择,同时指出除非经济复苏,否则将无法解决日益迫切的债务问题。在21世纪的前十年间,虽然统计数字显示美国经济实现了增长,但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工资水平停滞、贫困现象增加、家庭债台高筑,而且美国90%的新增财富都流向了10%的最富裕者。我所指的并非这类增长,而是体现了“美国梦”的增长。在这种增长模式下,美国有大量的新企业,工作报酬优厚,而且美国在清洁能源和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占据领导地位。如果我们无法恢复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我们在今后数年间将会继续深陷当前这种经济泥潭,而且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我们的行为都不足以解决长期的债务问题。总而言之,我们在未来必须推动美国实现复苏。

内容概要

  比尔·克林顿在本书中阐述了当今美国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并提出为什么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恢复经济增长、创造就业、重建金融责任、解决次贷危机,执行一项战略可以使美国“回到通往未来的正道上”。克林顿详细阐释了自己对以上问题的看法。他解释了美国为什么会陷入今天的危机,并且就如何让人民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增加银行信贷和企业投资、使出口额翻番、重建美国制造业基础、开拓新行业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他表示支持奥巴马总统对绿色环保技术的重视,认为改变我们生产和消费能源的方式是一项国家战略,这一战略最有可能催生快速增长的经济,并提高国家安全水平。
  此外,克林顿还着重强调了私营部门与明智政府之间要通力合作,共同使美国恢复繁荣与进步。他以史为鉴,论述了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怪到政府头上,那么我们就无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能实现共同繁荣富裕。
  克林顿在书中写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反政府战略可以使美国在21世纪取得成功。反政府战略的理论基础在于‘个人要为自己负责’的理念,而不是‘同舟共济,携手并进’的理念。”他认为,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冲突在政治层面上是件好事,但却造成了不良的政策,使我们经济乏力、就业岗位不足、收入差距加大、贫困加剧、有力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在现实世界中,合作比对抗要好得多,“美国人民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赢得不断的胜利”。

作者简介

  比尔·克林顿
  美国第42任总统。在克林顿的执政下,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大为提高。克林顿建设社区、创造机遇以及要求责任感的核心价值观促进美国实现了空前的进步,从空前的赤字转变为空前的盈余,创造了2
200多万个工作岗位,超过其他历届总统,失业率、贫困以及犯罪率创下新低。
  离开白宫之后,克林顿建立了克林顿基金会,旨在帮助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相互依存度提高带来的挑战。他还创立了克林顿全球倡议组织,汇集全球领导人,为解决世界上最迫切的问题而共同制定、实施创新性的方案,
  他曾是联合国海啸救灾特使,现在是联合国海地问题特使。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我们在哪里
 第一章 我们过去30 年里的反政府情结
 第二章 2010 年中期选举及其在反政府政治史上的位置
 第三章 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
 第四章 债务问题如何解决
 第五章 对比一下我们过去和今天的竞争对手,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第二部分 我们能做什么
 第六章 未来我们如何重振希望
后记 抉择时刻
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我们过去30年里的反政府情结2010年的中期选举之后,我之所以决定写这本书,并非因为我所在的民主党失利,而是有感于此次选举的内容。经济状况不良,我们为了防止经济衰退演变为全面的大萧条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很多人的生活依然没有得到改善。所有这些因素都必然导致人们的愤怒情绪和焦虑情绪在中期选举日这天达到高潮。这对于执政党而言是不利的消息。令我不安的是,虽然有那么多的人遭到经济衰退的打击,虽然有那么多的挑战需要应对,但是整个中期选举却没有提供什么机会让人们深入讨论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总统和国会在前两年里的是非成败、两党在2011年和2012年打算做些什么以及当前这种状况可能引发的短期后果和长期后果。我们如何才能在国内恢复“美国梦”,并使其维持下去呢?在21世纪,世界的竞争性、复杂性、莫测性、分裂性日趋显著,我们如何才能确保美国在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领导地位呢?对于这些更为重要的问题,中期选举期间都没有进行过实质性的讨论。相反,选举期间充斥着华而不实的高谈阔论,充斥着虽然猛烈却往往不实的攻讦。这些非但不会有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前景更加渺茫。共和党人似乎在说,之所以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接踵而至的经济衰退,之所以美国经济在触底了近18个月之后依然没有完全复苏,就是因为政府课税过重、开支过大以及在经济事务中插手太多,如果能够清除政府管制这一毒瘤对我们的生活和收入的影响,一切问题将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攻击总统和国会中的民主党议员的人把他们描绘成了大政府中的自由主义分子,并认为是他们把美国带到了毁灭边缘,而且认为如果再给他们两年的时间,他们将会把我们推向无底的深渊。事实证明,这些攻讦在选举中十分奏效,但是我认为这些攻击都是无稽之谈。首先,出现经济衰退的原因是银行的负债水平过高,风险投资过多,尤其是次级贷款、证券以及证券衍生品。比如,贝尔斯登公司破产之际的杠杆率是1∶35。传统上,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杠杆率一般是1∶10或1∶12左右,而投资业务的杠杆率更高。换言之,在杠杆率这个问题上,政府没有进行充分的监管和限制。其次,这次经济衰退之所以没有演变为全面萧条,就是因为政府采取的举措挽救了金融体系,使其免于崩溃。为了防止金融崩溃,美联储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总额接近1.2万亿美元,包括购买有价证券和抵押贷款。经常受到批判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最初获批的资金为7000亿美元,而实际支出规模勉强多于4000亿美元。在已经支出的那部分资金中,除了1 040亿美元没有收回,大部分都已经收回。2011年7月8日,阿伦•斯隆(Allan Sloan)和多丽丝•伯克(Doris Burke)在《华盛顿邮报》刊文指出,估计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的最终成本只有190亿美元,并援引《财富》杂志上的一篇分析得出结论说,美联储从救助方案中获得的投资收入将会为纳税人带来400亿-1000亿美元的净利润。最后,大多数经济研究表明,政府如果没有采取经济刺激方案,没有拯救并重组汽车行业,那么美国的失业率将会比实际情况高出1.5-2个百分点。诚然,经济刺激方案并没有促使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平。毕竟,你不可能用8 000亿美元就能填补几万亿美元的大窟窿。出台经济刺激方案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出现大崩溃,并推动经济开始恢复。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近8年时间里,美国有很多家庭的收入增幅很小或者根本没有增加。对于这些家庭,政府为其提供了减税优惠,每个家庭减少了800美元,而不良资产救助计划拿出超过1/3的资金为这些家庭减税。很多人都需要这笔钱来购买生活必需品。这部分资金中大约有30%都拨给了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以防止更多的教师、医护人员、警察等遭到解聘。这些资助措施肯定非常有效,因为资助终结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工资名单上的人数减少了50多万。在不良资产救助计划中,只有1/3的资金投向了能够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项目,这些项目既包括修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还包括给新能源企业提供贷款和资助,鼓励它们制造更多与新能源相关的产品以及发展节能技术。比如,从2009年1月奥巴马总统宣誓就职到2010年的中期选举日,美国的新型电池制造企业增加了30个,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中。这些新型电池能够为混合动力汽车和全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结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美国在世界新型电池市场上的份额从2%上升到20%。如果当前的刺激措施能够维持下去,我们就有能力在2014年之前斩获40%的市场份额。换言之,这次金融危机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银行体系在后备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大肆进行风险贷款,而政府监管缺失,几乎没有对此加以约束。这次金融危机之所以没有演变为经济萧条,就是得益于政府及时为摇摇欲坠的银行体系大量输血,这才使其免于崩溃。经济衰退的影响之所以能够得到抑制,就是因为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拿出了一部分资金为低收入家庭减轻了税负,保留了大批公共部门的就业岗位,通过兴建基础设施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同时通过鼓励私营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增加就业。对于共和党成功地攻击政府,我之所以惊讶不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之前8年里的所作所为。他们一方面实行减税措施,另一方面大幅增加政府开支,开支增幅几乎是我执政那8年的2倍。他们没有创造多少就业机会,但是连续4年保持平衡的财政预算和财政盈余却葬送在了他们手里,国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翻了一番。当然,他们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提高债务上限,以期继续依靠大幅借贷来维持大手大脚花钱的做法。对于这种做法,我向来是坚决反对。2007年民主党人在国会中重新获得多数席位之时,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次贷危机渐趋恶化,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奥巴马宣誓就职之时,经济衰退已经持续一年有余,而且爆发于2008年9月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为“大萧条”以来之最,从而推高了年度财政赤字以及国债总额。有鉴于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刹住这个趋势。于是,之前反对政府调控的运动立即改弦更张。共和党大手大脚了8年之后,居然反对新任总统和国会出资缓解经济衰退,而且针对由此引起的债务激增,共和党予以猛烈抨击。实际上,债务激增的根源要追溯到共和党当年的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然而,共和党居然不费吹灰之力说服了大批美国民众同他们一道抨击民主党政府,其中甚至还有一些依靠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度日的人,这个现象着实有趣。某次,一市政厅就医改方案召开会议,一位选民高喊不愿让政府搞砸他的医疗保险,一位议员神情惊愕不已。这一情景正好被摄像机拍了个正着。在以农业经济为支柱的阿肯色州,农民一直呼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竟然投票反对首个当选参议院农业委员会主席的阿肯色州人布兰克•林肯(Blanche Lincoln),理由是她支持“强化政府角色”。据我所知,她在支持“大政府”的过程中所做的主要贡献仅仅局限于以下几点:提出大幅增强面向贫困儿童,同时也有利于农民的营养援助力度;通过金融改革法案的修正案,要求华尔街的交易商出售的金融衍生品公开透明,而且偿付能力强,正如农民为了防范收成不佳或者农产品价格偏低而购买农业衍生品一样;坚持要求联邦政府出台措施遏制有失公允的贸易管理,从而保留了1000多个工厂的工作机会。此外,她还投票赞成医改法案。中期选举结束后进行的分析认为,这个医改方案导致民主党在倾向于共和党的选区内丧失了6%的选票。我认为,布兰克•林肯投票赞成医改法案是正确的,尤其是对于阿肯色州而言,因为该州很多小型企业没有参保,而且很多工薪家庭无力承担医保费用。而现在,医改法案将能够使这些企业和家庭有能力承担医保费用。但在选举日这种环境下,为医保法案投赞成票似乎是在赞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2011年,我们的经济恢复可谓是步履维艰。而此时,围绕着年度财政赤字的削减方式以及削减幅度问题,民主、共和两党在国会和白宫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共和党表示,他们坚决不会容忍增税,即便是向那些在过去10年中几乎攫取所有经济成就的高收入人群增税也不行,此外,这些高收入人群还享受了多重减税优待。(在过去10年中,10%的最富有者攫取了90%的新增收入,1%的最富有者攫取了超过60%的新增收入,收入超过900万美元者攫取了超过20%的新增收入。)共和党之所以反对经济刺激方案,就是因为因减税而受益的人中95%都是底层民众。数月以来,共和党威胁说要拒绝提高债务上限,因为只有提高债务上限之后,政府才能继续借款来偿还历史债务,因此,共和党此举将进一步妨碍经济复苏。如果我们出现债务违约问题,政府的信用评级就会下调。这样一来,无论是通过信用卡购物,还是小型企业融资,无论是房贷,还是车贷、教育贷款,美国人需要支付的利息将会全面上调。政府每年为国债支付的利息也会高涨,从而进一步加剧财政赤字。2010年中期选举结束后,民主党在国会中依然占据多数席位,但是奥巴马总统和国会中的民主党议员却没有以此为契机在11月和12月提高联邦债务上限,个中缘由尚不明朗。此外,由于总统有责任竭尽全力防止债务违约,因此,2011年8月,众议院议长、参议院的两党领袖以及白宫关于提高债务上限进行的讨论异常激烈。根据最后达成的协议,美国将在未来10年内减少2.5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根据一个由12名议员组成的委员会的提议,国会要求美国政府在今后10年内减少1万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并在2012年年初通过协议,要求另外再减少1.5万亿美元。这个委员会由6名参议员和6名众议员组成,平均分布在民主、共和两党。民主党获得了一些让步。在第一轮削减财政支出时,医疗保险计划、医疗救助计划、社会保障计划以及佩尔奖学金没有受到影响。这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在第一年,即2012年,只需要削减210亿美元,这是因为经济依然疲软。两党关于提高债务上限以及削减财政赤字进行的角逐,以极其生动的例子充分印证了马克•吐温的一个论断:人们永远不应该观察两样东西的出炉过程,即香肠和法律。在外界看来,美国似乎虚弱不堪,而且迷茫彷徨,似乎美国被众议院里一小撮反对加强政府管理的狂热分子把持着,而民主党却无力利用他们在参议员中的优势地位通过一项更加庞大、更加平衡的财政支出削减方案和减税方案,因为他们没有抓住有利时机提高债务上限,而共和党内一撮人却能为了满足一党之私敢冒债务违约的风险。更有甚者,茶党一位颇有政治前途的众议员米歇尔•巴克曼(Michele Bachmann)还热情洋溢地鼓吹“债务违约”,将其说成是表达“严厉的爱”的必然选择。上述协议宣布后不久,标准普尔评级公司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降低了美国政府的长期信用评级。标准普尔的这一决定顿时遭到广泛非议,因为没有人会怀疑美国的还债能力,毕竟美国的总资产价值接近60万亿美元。一些积极的评论人士也炮轰了标准普尔这一决定,认为这个决定是虚伪的,因为对于一些风险远远高于美国长期国库券的次级按揭抵押证券,标准普尔以及其他信用评级机构向来都是给予较高的评级。证券业是信用评级机构的“财神爷”,因此,有人怀疑标准普尔采取双重标准的做法是不是根源于此。还有人表示,标准普尔错误地认为民主党和共和党达成的协议不足以“稳定政府的中期债务上涨趋势”,因为该机构将债务规模夸大了2万亿美元。标准普尔明确表示,真正令其恼火的地方包括以下几点:华盛顿的两党之间政治纷争不断;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今后几年,几个富裕国家的债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将会下降,而唯独美国不会,主要是因为美国无法有效控制医保成本。最重要的一点是,标准普尔认为美国的政治已经无法正常运作。标准普尔的评估听起来与马克•吐温将制定法律比做制造香肠颇为相似,只是极尽夸张却没有了幽默。过去几个月里,我这本书写写停停,如此反复多次,因为政治已经不再是我工作生涯的核心,而且我也不愿在政党政治的天平上给民主党增加砝码。但是最后我下定决心要重新拾起笔杆子,就是因为我认为所有的美国人都必须清楚地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以及当前正在讨论的政策提议,这一点很重要。比如,虽然我强烈赞成在今后多年里逐步促使我们的财政预算恢复平衡,但是如果我们在经济依然疲软的时候大幅削减开支或者提高税收,那么将会放缓经济恢复的步伐。今天的情形与1993年还不一样。当年,我的“减赤”计划引起利率大幅下降以及私人投资大幅提升。但是今天的利率已经几乎为零。因此,短期而言,大幅削减财政开支可能会增加年度财政赤字,因为税收的下降幅度可能会高于政府支出下降幅度。今天的问题是市场对于新商品、服务以及劳动的需求不足,而久拖未决的次贷危机又加重了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面临的挑战本身都已经十分艰巨了,而华盛顿剑拔弩张、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政治氛围又雪上加霜。我现在几乎搞不懂这种政治氛围了,因为我现在全力从事关于克林顿基金会、克林顿全球倡议组织以及海地的工作,而这些工作都远离了华盛顿的政治斗争。给予我们支持的有民主党、共和党、独立人士以及世界各地的热心公民。我们没有揪住分歧不放,而是携手创建一个机遇共享、责任共担的世界。我们没有只说不做,而是采取实际行动应对我们共同的挑战,并注重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就知道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我们抓住一切机遇,同政府部门和私有部门进行合作,以期用更加高效、更加迅速、更加经济的方式完成工作。目前,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们挽救了400多万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患者,提高了拉丁美洲农民和非洲农民的收入,在世界各地推广既有利于促进发展又有利于遏制气候变暖的策略,在美国校园里将儿童通过饮料摄入的热量减少了88%,从而有效应对了儿童肥胖问题,在美国阿肯色州大学克林顿公共服务学院颁发了美国首个公共服务硕士学位(而不是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建立克林顿全球倡议组织在世界各地的捐助者网络,他们的捐助已经惠及了170个国家的3亿人。海啸袭击南亚之后以及卡特琳娜飓风袭击美国之后,我很荣幸地同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一道共同投入当地的重建工作,海地发生大地震后,我还荣幸地同乔治•沃克•布什一道协助该国恢复经济,并促进经济多元化。海啸发生之后,我担任了联合国秘书长代表,前往灾区协助重建,2008年以来我在海地的身份也是联合国秘书长代表。现在,我还同海地总理、海地社会各界代表、各捐助方代表共同努力,确保重大项目的透明,同时建立问责体制。我先后担任过12年的阿肯色州州长与8年的美国总统,在美国与世界各地从事的工作使我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的世界发展趋势,认识到美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趋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认识到在应对目前华盛顿两党之争带来的挑战过程中的重重障碍。当前这个历史阶段,国际依存度空前加强。人们越来越容易受到他国事件连带效应的影响,而跨境交流的正面与负面因素不断增多。正面的跨境交流包括旅行者、移民、资金、商品、服务、信息、通信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而负面的跨境交流包括疾病传播、毒品贩卖、武器走私、恐怖分子越境、国际恐怖行为以及跨国暴力犯罪等。较之于以前,现代世界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科学不断进步,技术屡屡创新,瞬间实现信息共享,社会多元化加强,手机与互联网增强了各地人们的力量。但众所周知,各地的人们还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基本上可以归为三类。其一,极不平衡。当今世界在收入分配以及就业、卫生、教育等资源的分配方面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特点。其二,极不稳定。金融危机、经济波动以及社会动荡迅速蔓延,恐怖主义成为国际公敌且日益猖獗。其三,不可持续。我们制造、利用能源的方式以及自然能源的消耗引发了气候变暖以及其他环境问题,因此当今世界的增长模式注定是不可持续的。无论否认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化的人说什么,确凿的证据都表明了这一点,而且如果人们不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迅速而重大的调整,那么将会带来可怕的后果。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呈现出了这方面的迹象。比如气温升高(记录显示,10个最热的年份中,有9个都出现在过去30年间),冰盖融化,海平面升高,干旱、山火、洪灾以及暴雨越来越多。我的家乡阿肯色州北接密苏里州乔普林,是龙卷风的必经之地,乔普林最近遭到了一场破坏力极强的龙卷风的袭击。然而,2010年和2011年,纽约市皇后区以及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的一些不知名的地区也遭到了龙卷风的袭击。虽然这些问题影响着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但贫穷国家与富裕国家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是非常不同的。贫穷国家必须建立起富裕国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体系,比如经济体系、金融体系、教育体系、医疗体系、能源体系、环保体系以及政府服务体系等。只有建立起这些体系,才有可能实现繁荣和安全,才能使勤奋工作、诚信经营的人们获得预期的回报。目前,海地正在努力建立这样的体系。一旦贫穷国家建立起这样的体系,那么公民收入就会大幅提高。越南、卢旺达等发展中国家在过去15年里的实践无不印证了这一点。然而,富裕国家早在谋求繁荣的道路上就已经建立了这样的体系。因此,富裕国家的困难就是在时间和环境不断改变的情况下,保持这些体系的良好运行状态,并不断加以改进,因为掌控这些体系的人以及既得利益者必定会反对变革。他们更加愿意维持既得地位,而完全无视当初建立这些体系的初衷;他们更加愿意保持或强化自己目前的优势,而不愿意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更加光明的未来。如果观察一下华盛顿云谲波诡的政治斗争,你就不难发现这些力量的身影,因为从实力角度来看,竭力维持现状的游说集团远远强过主张变革的游说集团。由于当今世界的基本组织单位依然是国家,那么未来世界何去何从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目前各国领导人决定的、各国公民支持的决策。对于贫穷国家而言,这就意味着必须建立一些体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使得本国公民的孩子们都有学上。对于富裕国家而言,这就意味着让那些一度运作良好,但已经进入死胡同的体系重新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使本国公民在日益复杂、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不断发展。这就是美国必须要做的,我们必须在未来恢复元气。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尽管我们的政治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和令人不满的地方,但是政治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过去30年,我们将所有的问题归咎于政府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已经忘却了共同繁荣、平衡增长、金融责任以及投资未来等美好愿景。因此,我们目前遇到了麻烦。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7年零8个月间,我们的经济体新创造的工作岗位仅有250万个。后来出现了通货膨胀,家庭收入中位数比我离任时降低了2000美元。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困现象加剧,因无力承担房贷而被没收房产的房主数量急剧攀升。房地产开发、消费者支出与金融几乎成为我们经济增长的全部动力,而这三大动力赖以维系的基础无不是信贷条件宽松与杠杆率高涨。制造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逐年递减。普通公民的收入水平偏低,而生活成本却在不断高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医疗成本的涨幅是通货膨胀率的3倍之多。因此,为了维持现有的消费方式,他们的信用卡都刷爆了。从2001年开始,以小布什为代表的共和党政府上台之后,大刀阔斧地实行减税措施,同时大幅提高政府支出,结果导致财政预算严重失衡。20世纪90年代,国债占国家收入的比重已经从49%降低到33%,而这一比重后来却大幅反弹,在2010年飙升到了62%。20世纪90年代,消费者的债务与平均收入的比重为84%,而到了2007年,却飙升到了127%。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居民储蓄有所增加,一些债务得以清偿,但债务收入比依然维持在112%的高位。美国以这种方式迈入21世纪实非我之所愿。我任总统期间,尽心竭力地使美国做好全面准备迎接新世纪。我着力创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贫困;着力改善空气、食品以及水的质量,并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着力维持我们在科学、技术、创新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大力改善高等教育,提高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着力使美国认识到气候变暖的危害以及阻止气候变暖的益处;着力遏制核武器、化学武器以及生物武器的扩散与交易,打击恐怖分子,预防安全隐患,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改善美国安全形势。我们在落实这些工作的同时,成功地将税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下,将政府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保持在19%以下。我离任之际,美国完全有能力再利用12~15年成为一个没有债务的国家,完全有能力处理好在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纷纷退休带来的问题,完全有能力进行必要的投资,使美国梦在21世纪继续熠熠生辉。我也并非在每件事情上都是成功的,在尝试过程中也犯了一些错误,但总体来看,美国在21世纪前夕的情况比我任总统之前好了很多。我想,之所以能够取得这种大好局面,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找对了出发点,提出了一些正确的问题,即我们如何能够建立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国家与世界,我们如何才能调动积极因素以及遏制消极因素?如何摆正政府的角色?美国应该对私营部门做出什么期待以及如何促进私营部门的发展?如何推动自立国以来就发挥重要作用的民间社团等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我们在重申共同人性与共同价值观重要作用的同时,如何才能支持、培育并利用社会多元化呢?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以及2010年的总统竞选期间,我们的政治争论一直都没有回答过这些问题。相反,从里根在1980年参加总统竞选开始,我们的领导人就一直告诉我们美国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在于沉重的税负,在于官僚机构过于庞大,在于政府调控的代价太高、干预范围太大。而且,他们告诉我们,如果政府管理少一些,那么自由的人们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所有问题。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关于这方面,美国不乏激烈的争论。想当年,英国殖民当局大肆压榨北美人民,毫无责任可言,以致民怨沸腾。在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中,这个国家应运而生。自那时起,人们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思维:希望政府管理不必太多,但要足够多。如何区分“足够多”与“太多”,一直是自由派与保守派的传统分界线。而1980年的争论却出现了改变。当时,里根总统在其首任就职演说中指出:“问题就在于政府。”如若果真如此,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如何弱化政府的作用呢?”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是正确的,也许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一开始提的问题都是错误的,那就永远无法得到正确答案。我认为,如果我们要为所有美国人保留“美国梦”,如果我们要继续担当促进世界自由与繁荣、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中坚力量,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有一个强大而高效的私营部门与一个强大而高效的政府。只有依靠双方通力合作,我们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才能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促进出口,并实现更大程度的能源独立。纵观世界各国,最为成功的国家无不是二者兼具。较之于美国,这些国家失业率较低,收入差距较小,而且在过去10年的高校毕业率较高。虽然私营部门与政府部门难免有时意见相左,但双方能够为了共同愿景而戮力同心。在其他国家,保守派和自由派也曾经就税法、能源政策、银行调控政策以及政府究竟调控到什么程度才算健康、适度的调控等问题进行过争论,但他们之间的争论没有那么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且注重事实证据和过往经验。他们更关注的是怎样做才有效。这正是美国所需要的。唯有如此,未来才有可能恢复元气。在现代世界中,很少有人有时间和机会去分析影响我们生活的强大力量,新闻、资讯和娱乐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意识形态的冲突也许符合民主政治的要求,也许能够为晚间新闻、脱口秀节目以及专栏作家提供些素材,但这些冲突无益于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长期以来,反对政府管理的情结非常成功地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特色,但是由此引发的政策失误却导致经济委靡不振,贫富分化加剧,工作岗位奇缺,收入增长停滞;导致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在制造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以承受的债务负担,当那些在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纷纷退休时,这个负担可能将我们的经济彻底压垮。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其他一些国家以及美国的一些州、一些城市却积极致力于推动公共部门、私营部门以及非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为经济发展创造机遇,信心十足、昂首阔步地迈向未来。我并不是说民主党总是正确的,也不是说共和党总是错误的,而是说如果将所有问题归咎到政府身上,进而陷入反对政府、反对税法、反对调控的死胡同,那么我们就会自缚手脚,就无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必要的变革。如果我们囿于反对政府的那套理论,难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无法看到其意识形态之争外面的诸多机遇,从而妨碍我们促进有关方面深化合作,无法让更多人、更多地方享受经济机遇,无法提高我们带领世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能力。为了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重新发动创造就业的引擎,并应对长期债务问题,我们必须摆脱反政府思想的“迷魂阵”,并重视政府在实现美国新生的过程中应有的角色。

后记

与《我的生活》和《付出:我们可以改变世界》两书一样,我在此要特别感谢贾斯汀•库珀(Justin Cooper)。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他协助我收集并整理材料、作研究,并修正了书中谬误。在我撰写草稿和修改期间,他还帮助我使本书尽量清晰易读。在成书前的最后几周,贝茨•麦克马纳斯(Besty McManus)和凯特琳•克雷沃克利(Caitlin Klevorick)帮助贾斯汀对书中内容进行了核实校对。我的编辑鲍勃•戈特利得(Bob Gottlied)和执行编辑凯瑟琳•胡里根(Katherine Hourigan)一如既往地给我提供了宝贵的帮助,使得本书在内容和风格上都能引起更多读者的兴趣,并对他们有所帮助。此外,我还要感谢诺普夫书局(Knopf)其他成员的支持:书局董事长兼总编辑桑尼•梅塔(Sonny Mehta),总裁托尼•奇里戈(Tony Chirico),还有卡罗尔•卡森(Carol Carson)、玛丽亚•马西(Maria Massey)、杰茜卡•弗里曼–斯雷德(Jessica Freeman-Slade)、安迪•休斯(Andy Hughes)、弗吉尼娅•坦(Virginia Tan),以及其他帮助文字校对并在极短时间内将本书整理出版的工作人员。我还要感谢阅读了全部或部分书稿的人员,首先要感谢希拉里和切尔西,接着是我的律师鲍勃•巴尼特(Bob Barnett)、道格•班德(Doug Band)、奥斯卡•弗洛里斯(Oscar Flores)、罗兰多•冈萨雷斯–邦斯特(Rolando Gonzalez-Bunster)、布鲁斯•林赛(Bruce Lindsey)、特里•麦考利夫、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玛特•麦克纳(Matt McKenna)、马克•韦纳(Mark Weiner)。有很多人向我提供了关于次贷危机、企业税制改革,以及本书所讨论的其他话题方面的重要信息和真知灼见。我在此要对他们一并表示感谢。在我撰写本书之时,克林顿基金会、克林顿总统图书馆和总统中心、公共服务学校、克林顿全球倡议,以及我们在海地的工作并未受到影响,这要归功于那些坚守岗位的人。我在此想要特别感谢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我的幕僚长和海地事务全权代表劳拉•格雷厄姆(Laura Graham),“更健康一代联盟”的负责人金妮•恩里奇(Ginny Erlich),鲍勃•哈里森(Bob Harrison)以及为“克林顿全球倡议”工作的全体职员,艾拉•马加齐纳(Ira Magaziner)和“克林顿艾滋病行动组织”全体职员,我的外交助理兼“克林顿全球倡议”联络员埃米•德赛(Ami Desai)。最后,我要感谢那些为我今天的工作奉献时间和金钱的人们。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我的工作成为可能。他们不分政治团体、来自各个收入阶层和年龄段,他们既有美国人,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他们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合作胜于对抗。

编辑推荐

《克林顿:重返工作:为什么强劲的经济增长需要一个开明的政府》系美国政府内外事务的总策划书,了解美国未来发展趋势的最佳指南。《克林顿:重返工作:为什么强劲的经济增长需要一个开明的政府?》荣登亚马逊总榜前10名长达两个月,排名直逼《抉择时刻》,再掀美国总统风暴。《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观察家》、《华盛顿邮报》数十家媒体集中报道,轰动美国。《克林顿:重返工作:为什么强劲的经济增长需要一个开明的政府》在美国一经出版就得到了国内媒体的强烈反响,多家媒体以“克林顿新书展示工作能力,批奥巴马决策失误”、“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我有话要说!”、“拯救经济:克林顿为奥巴马支招”、“克林顿新书上市,巴马应该是哭还是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国内读者翘首以盼此书的中文版面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克林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3条)

 
 

  •   我仔细端详着这本书的封面,心中少不了一番感慨:岁月真是不饶人啊!任你是倜傥潇洒韵事迭出的风流帅哥,任你是叱咤风云挥斥方遒的一代总统,都经不过时光的蚀刻岁月的消磨!你看《克林顿:重返工作》封面上现在的比尔.克林顿,尽管依旧满头银发西服笔挺领带严谨,尽管依旧眯缝双眼露出他标志性的笑容,但是,老态已布满他的眉梢眼角,俨然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面对镜头,强打起精神……还记得当年克总统拉链门事件搞得满世界兴奋不已时,网络上流传的他的一张PS照片,美国的大总统坐在一张高尔夫球场电瓶车里,拄着球棍,裤裆间凸然支起的帐蓬。
    那时的克林顿,是那么勃勃生机充满活力,在他的制下,美国人活得很牛叉。谁能想到,一个莱温斯基,就把克林顿搞得如此狼狈。封面上这位老者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里,小莱女的那把温柔刀,没少给克林顿的岁月刻上印痕吧。
    不可否认,在克林顿执政的8年里,美国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稳定。他的胆略和睿智,他的执政理念、经济决策,都给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成功。比起他的继任者乔治.沃克.布什的虚头巴脑虚张声势,比起现任黑人总统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政绩泛泛无可陈述,美国人更应当感激比尔.克林顿。毕竟,比起总统的拉链门,全体国民的安居乐业歌舞升平更来得实在些。
    克林顿退出总统役后,曾蛰伏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四出演讲推广他的理念并借机大捞演讲费,然后著书立说,先后出版了多种著作。这本《克林顿:重返工作 为什么强劲的经济增长需要一个开明的政策》,是一部有所指的专著,在书中,他详细论述了当今美国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机遇,强调政府在这场挑战与机遇中的不可或缺:经济的恢复增长、世界范围的政治斗争、美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创造就业机会、重新建立美国的金融责任、正确解决次贷危机,等等,都离不开政府的执行力。他以一名卸任总统的责任感,一位战略家的独到眼光,为美国现任的政府出谋划策,这部著作堪称一部美国政府执政总策划书,值得奥巴马政府去深刻研读并向老总统深鞠一躬。
    作为与中国交往比较多的卸任总统,克林顿在书中毫不掩饰他对中国的羡慕之情,客观地表达了美国应该向中国学习的想法。但同时他也指出了美国无以伦比的优势地位,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   看了一点,没谈多少国际政治,大多数是美国的国内政治。
  •   有新的体会 你会收获很多的
  •   同事是一个博学多识的人,他没有当当帐号,让我代买的。
  •   没看,不过值得期待
  •   当年叱咤风云人物
  •   给民主党拉选票。。拉的好呀。。
  •   很好,正准备读
  •   比尔•克林顿,依然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前政坛人物之一,他做过八年美国总统,从1993——2000年,当时美国的经济形势相当好,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美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影响力其他国家无法相比。当上了美国总统,其受关注程度当然相当高了!即使是卸任后,也是受到媒体的关注。何况克林顿现在也是比较活跃的,还担任着联合国海地问题特使,她的妻子希拉克担任着美国国务卿,正活跃在美国政坛上。
    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克林顿解释了写一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他热爱美国,担心美国的未来。他有一个理念: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工作勤奋、遵纪守法,你就能享有追逐梦想的自由和机遇,就能给孩子们留下一个使其自由逐梦的国家。可美国的经济现状让克林顿忧心忡忡,美国全国大约有失业人口数1500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牵涉到的家庭成千上万啊!关键是工作不光光是养家糊口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工作是人获得尊严的基础。工作的意义比工作本身更重要,它能体现出人的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其他人提供帮助。
    面对美国的现状,克林顿实在是坐不住了。这次出手,写作这本书,为美国的未来出谋划策,也算是一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举。
    在书的开章中,克林顿还是分析了美国当前的经济衰退的状况。他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经济衰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的负债水平太高了,风险投资过多了,在后备资本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大量的风险贷款,而且政府的监管缺失。当然克林顿从侧面为奥巴马政府进行了辩护,这次金融危机后来没有演变为经济萧条,就是得益于奥巴马政府为银行体系进行了大量输血,如果没有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方案,美国的经济状况会更差,失业的人口数会更多。并指出小布什政府的缺陷,一方面实行减税措施,另一方面大幅增加政府开支,而且没有创造多少就业机会。
    在这本书中克林顿认为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使政府可以给人们提供各种有利的工具。政府应在国家安全,援助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机遇,促进经济发展,监管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重大的公共工程、建立健全税收征稽体系等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能做什么》中,克林顿用了较大的篇幅,比较详细地提出了46条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都是针对如何发展美国经济,提高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来展开的。有些建议提的很具体,比如第十二条政策建议,是屋顶都涂成白色,以降低能源的消耗。不管克林顿的众多政策建议中有多少是可行的,是不是可以让美国重振雄风,但无论如何,这位老骥伏枥的美国前总统为美国未来着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   克林顿这本新书的副标题是:为什么强劲的经济增长需要一个开明的政府。读完全书后我觉得标题可以适当的换成:为什么我们不主张政府把权力交出来。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只要长期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并且精神基本正常能够对自身遭际有感知的又不是懒的那么厉害的话(我是指思考的懒惰,当然在这里思考也需要有勇气),无一例外的都会经历或者干脆停留在这一阶层:中央与地方所有的这些权力是怎样拥有的,他们的行使证明他们有没有资格拥有这些权力呢?我当然不会愚蠢到在本文里透露我所想出的答案或者提供任何倾向性,毕竟任何人都只能死一次。不过我确信,克林顿在书中所写的对我们的思考有一定的帮助。当然我同时还要声明,人的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与选择性记忆可能会导致你我对这本书有完全不同的解读,这是不可避免的。
    不论是克林顿这样的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前总统还是“看美国”系列的著者——高知们给我们描绘的美国政治现状都会不可避免的提到一个新崛起的大党——美国茶党。同时不论是谁,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高矮胖瘦持何种政见者,只要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似乎都对茶党不屑一顾,这让人很是茫然,前总统在书中支支吾吾,因为言论自由其实是有一个非常严厉的诽谤法做后盾的社会里,克林顿没直接说茶党党徒是一群无政府主义的恶棍,他们与追随的信徒都爱宣称两个凡是,与三十多年前相反的是,我么的两个凡是是对一人的无条件忠诚,美帝现在甚嚣尘上的两个凡是则处处透露出与政府的对抗行动,你没看错,连意识都不是,已经直接到行为对抗的层面了。克林顿对此非常痛恨,不论他的继任者是一脸呆像把他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钱全花光还欠了一屁股债的小布什,还是第一位黑人总统目前陷入两党对争泥潭举步维艰经营惨淡的奥巴马,克林顿都无比坚定的重申自己的主张:你们这帮傻×,哪一天联邦政府真的完蛋了,你们tama的哭都没地儿。克林顿敢如此高声大气自然有他的理由,虽然他陷入了拉链门中挣扎了好些年,但在他的带领下美国竟然国家预算成功,每年留点体己钱实在是让老百姓们“龙颜大悦”,所以他在书中也理直气壮的引用了不少图表数据证明自己执政功绩不容抹杀。其次对政府职能的例举,包括第二部分中提出的46项关于重振美国的建议。这是他当老大的专业性的证明——朕宝刀未老。其次是美国政府屁股干净,不管是老百姓想当然的夸大美国对外援助(我觉得这点我们中国百姓都还是闭嘴算了,实在没脸)达到15%~20%,但实际上只有年预算总额的1%,侧面有力的证明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政府头脑没坏。他还以自身作为联合国特使、代表的经历证明,不要以为层层盘剥你们银子的是政府,政府难免会有冗员冗费的情况,真正在拖沓与剥削的都是利益至上的公司,美国政府职能部门居然也挺为总统先生长脸,居然民调显示同行业排名第一,把那些专业企业纷纷PK下马,这在天朝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政府的问题当然存在,但是没有政府的话,你们会死的很惨,两相比较,老百姓虽然天天嚷嚷着叫政府倒台,总统下岗,不过就是嚷嚷而已~当我们在为不彻底的“废奴”事业/请回想鲁迅先生的话/而感激涕零的时候,你瞅瞅人家都走到哪一步去了
  •   作为一名美国的前任总统,我们只要对政治有那么一点的认识,那么威廉-杰斐逊-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尽管他早已经卸任了美国总统的职务,但是他当年的风流倜傥,风云万千,政绩不凡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尽管他也有自己的智囊团,但是能够有如此的魄力在美国这样一个实力大国中连任两任美国总统的职务,他绝对有自己的卓绝见地,政治主张和相关政治能力。

    尽管伴随着他退出总统的宝座而看似淡出政治舞台,然而他并不是那么一个甘愿掩藏自己的政治见解和见地的人。于是乎,他并不是那颗褪去耀眼的流星,相反的,他依旧在美国的政坛之上激昂陈词,指点江山的明星所在。

    此次,中信出版社所推出的《克林顿:重返工作》一书,我更认为可以定义是克林顿用文字的形式展示着自己的政治光芒和经验分享。以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他讲述着为什么强劲的经济增长需要一个开明的政府。毕竟,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萎靡,值得每个人,每个政府都为之而深思。而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美国,它的一举一动,它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直接也或者是间接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国家。读这样的一本书,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相关美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更可以看到克林顿有针对性地阐述着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经济发展理念。虽然他已经从政坛上退下来了,但是热心肠的他并不愿意就此而沉默。相反的,他同样以笔和文字的形式再次激情澎湃地论证着如何拯救经济的观念。正所谓,指点江山,激昂回归,不甘经济就此颓废的使命和责任感依旧时刻地影响着这位美国的前任总统。

    读这本书,我们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方式来评判相关的想法和政治理念。全书通过上下两个部分的“我们在哪里”和“我们能做什么”进行详细地阐述。而在这其中,又尤以“我们在哪里”为核心。毕竟,只有知道自己身处的环境,范围和条件,我们才可以对阵下药地找到解决有关问题的良方。分析美国民众反政府的同时,其实克林顿更想表述的是美国的发展更需要一个开明的政府。一旦政府无能,那么势必会导致经济的延缓或者倒退。最终的结果则是导致民众们的苦难。既然如此地意识到问题,那么,美国政府更不应该对此而无动于衷。相反地,认识问题,找寻解决的方法,重振发展的希望才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使命。全球都在发展,各国的竞争对手林立,美国政府的抉择时刻更应该时刻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

    通篇的阅读,我不仅看到了美国政坛上不同的政治主张。同样的,我也感受到了美国社会中允许各抒己见的良好风尚。人人都有权利阐述自己的观点,人人都有义务为本国政局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现象。除此之外,我也看到了克林顿这位前任总统不甘示弱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解析着目前美国政府所需要注意和重视的发展侧重点。看美国,识发展趋势,更是认识到机遇和风险的并存。在抉择的时刻,我们看美国;在抉择的时刻,我们分析着美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和发展趋势。由此及彼,我们更可以由此引发关于中国发展的联想。崛起中的中国其实也应该把握时机,开明的政府时刻需要,经济发展是任何一个政府发展的重中之重。
  •   封面的《克林顿:重返工作》,以为克林顿有意再战政坛,投身下一轮选举的风云再起,好比《我的生活》里那个锋芒毕露、意气风发的克林顿一样,可它不是重返工作,而是重述工作,一本关于美国问题的应景之作。其中“合作大于对抗”的想法,也多了份心怀天下的淡然思考。不得不说看完这本书,台下的克林顿依旧富有魅力,
      
    美国梦是说,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可是梦境经常被误读,每个人确实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并不代表你一定有幸福的权利,幸福其实不存在,它存在于追求幸福的过程,而不是淘金潮的盲目或者附带太严重的功利性目的。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梦逐渐在破灭,我想这应该被重新审视。还记得自由女神像的一句话:“让那些因为渴望呼吸到自由空气,而历经长途跋涉业已疲惫不堪,身无分文的人们,相互依偎着投入我的怀抱吧!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诚然,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可是时间的魔力,自由女神像也有锈迹斑斑的不堪,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加重,自顾不暇的忙着自己的面子工程,那么自由女神真的不自由,美国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克林顿回顾美国的中期选举的进程以及美国的反政府管理的框架,也许多党的存在既是好也坏。尤其是党派之争,既能推动政府的工作,也能停滞国家事务的进程。所以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合作,似乎又显得至关重要,不能形成两方隔绝的势力,可以学着蜀吴合作,才能完成活下来的目标。而从作者克林顿的叙说历任美国总统的执政时期,可以说里根总统是一个小盛世,即使作为共和党中最激烈的批评者克林顿,为美国的繁荣之路添砖添瓦,也不得不承认里根的政治技巧与影响,同样克林顿的时期也是里根时代的延续。可是之后的布什时代,保守主义逐渐成为美国的主流化意识状态,造成自由市场被破坏,形成一种很复杂的边缘化的政治。
      
    那么里根的预言被实践了: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那么反对政府管理自然成为一些人攻讦的借口。可是“政府官僚机制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最不容易死的东西”,如果没有政府的力量,那么很多事情几乎不可能办成,一个国家的机制机会面临崩溃的危险。当然如果要想维持政府机构的运转,那么美国领导人的决策必须更多的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赢取选举的票票,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妥协。当然选举的流弊存在不少。政府需要通过调查,分析数据,直到已经了解选民的所有想法为止。当然你掌握到所有的信息,也不能够不代表你能完全使用它,这里要有一个战略性的计划。克林顿在最后的一章分析现状,为奥巴马总统提出很多的切实的建议以及实践性的构想。美国新复兴计划的核心是培植新技术和产业,特别是新能源问题。
      
    美国下一个未来需要一场改革,有意义的改变。
  •   克林顿的书《重返工作》

    看这本书当然是冲着克林顿的名字,毕竟还没看过美国总统的书,不过实现也有点准备,知道名气越大的人,写的书一般也就越平庸,有了这点准备,心里的失落也就小了很多。

    虽然不太关心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但是毕竟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作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中国学习的样板和榜样,美国的信息还是大量的进入我们的视野。对克林顿虽然不是很了解,但是也没有留下什么坏的印象,克林顿的八年好像没和中国产生过较大的冲突。也没发动过什么战争,挺平静,挺和谐的。所以对克林顿的印象也不错。

    看书名《重返工作》还以为是克林顿又接受了什么有挑战性的职业了,打开才知道并不是写自己的自传类文字,而是一本关于现在金融危机的经济学作品,“重返工作”应该指的是美国现在的失业问题吧。

    书中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在哪里”一个是“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在哪里写的是美国现在的金融危机状况,重点是美国政府的债务问题,税收问题,养老问题,就业问题等等。其实这些问题都互相关联,归根结底就是经济问题。

    书里面的有好多图表,这些图表比克林顿的文字看得更明白。看了以后才知道在老布什以后这些总统中,克林顿在经济上算是干得最好的,经济增长高达2.6%,要是算国内总产值增长率,克林顿在最近三十年里都没有对手。而且更让人惊叹的是美国庞大的国债竟然在2000年的时候不但都还清了,而且还有财政盈余,真是让人想象不到啊,这个奇迹就是克林顿创造的,美国也不一定非要有国债不可,克林顿不就干得很不错吗。换句话说,现在美国的国债,都是在克林顿以后这十年中间有小布什还有奥巴马欠下的。这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呵呵,要是克林顿继续主政美国的话……呵呵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啊。不过看来美国还是有实力的,要是再出一个克林顿这样的总统,那点国债还是有希望还上的。呵呵,外行啊,懂经济的不许笑话我。

    经济学虽然有那么多公式,但是你却不知道用那个公式才是正确的,在经济学里面无论你有什么观点,都可以找到相反的观点,为了一个目标你提出一个办法,总是会有人告诉你用想法的办法才能够实现你的目标。要不怎么这次华尔街闯下这么大的麻烦呢?还不是因为我们都弄不懂经济学吗。不过你连经济学的能弄懂,那么恭喜你,可以去华尔街了。
  •   克林顿的视角写得书可以参考
  •   政治观点过于对立,不喜欢
  •   很难得看到外国最高领导的书,视角特殊
  •   收到后,看了内容,总体来说不是令我十分满意,更多的是为民主党2012选举服务的书
  •   内容少,行间距和字都太大了,还是精装,中信太坑爹了
  •   感觉就是在自夸,一上来就是说自己业绩,明显是为上位造势
  •   克林顿还是说出了一些真话,但是还有一个个党倾向在里面,书不错,值得看看,尤其是能够在退休以后自我检讨出一些实质性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思路。
  •   外交学院学长翻译的,有是克林顿的新作,给力啊!
  •   读过的为数不多的米国总统的书,虽有大量篇幅为自己歌功颂德,却也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对小布什政策的鄙视,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米国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想把自己撇干净却没法撇干净。值得多读几遍。
  •   写的还可以,还不错,
  •   作为比较浅显的民主党施政纲领,提出的观点符合自由派人士一贯的主张。其中涉及到了不同人群,阶级的增减税方案,信贷刺激,新能源投资等。作者理念一定程度上契合我们的市场,但也有对类似“先富带后富”的“涓滴经济学”的批判。数据资料对我方有所缺失。有党派偏见,读此书时应充分考虑到作者的主观性。... 阅读更多
  •   全书内容可以做如下总结:1.贯穿全文地,时不时地列出自己在担任总统与州长期间的功绩;2.抨击共和党人的理念与政策;3.表达对奥巴马的支持。说实话,看下来觉得内容空洞,给出的一些建议也是与在别的地方,别的人的一些提议大差不差。同样的出版社的书,布什自传差不多价格,将近2倍的页数,内容上也比此书丰富。这本书就贵在封面和封底的硬壳么?
  •   要理解美国的强大,就该读读美国总统的书。 看过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 有很多涉及到美国制度的介绍。 让人信服的理解, 美国的强大,体现在美国制度。
  •   感觉一般化
  •   克林顿还是有非常深厚的积淀
  •   比尔克林顿的书
  •   还不错,正版喜欢,呵呵!
  •   书壳没有包装
  •   居然是第二
  •   比较有文采的美国总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