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的义工旅行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安芯  页数:247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从迷失到回归过去的生活,我真的喜欢吗?2010年末,我拖着两个大箱子从广州前往美国加州的圣迭戈交换学习,所学为统计精算专业,一个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北美地区,前途看起来都一片光明的专业。到美国后,我的生活和大多数留学生类似:曾经一字一句地在键盘上敲了7个小时完成统计分析报告,第二天却发现两个U盘不翼而飞;曾经思乡心切地给国内的好朋友打电话,却发现别人不是在上课,就是已经睡觉;曾经坐在图书馆熬通宵翻完货币银行学的课本,就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考试;曾经在万圣节万人狂欢时,一个人跑上跑下处理屋子的漏水。这些事并不构成令我迷茫的原因。真正可怕的是,当翻开课本,计算着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时,我却始终开心不起来。从头到尾,即便每年拿着学校的一等奖学金,我依然在心里问自己:那又怎样?考试和成绩无法用一个平均值去抹杀个体的差异,在我的眼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特长。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只是当初应着“经济热”,稀里糊涂地错把统计当经济填报了志愿而已。可是我究竟喜欢什么呢?因为中考的缘故我不再画画,同样,因为高考的缘故我只看《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我也曾梦想当一名画家,但现在连漫画书的顺序都看不懂;抑或当一名作家,但现在才不盖世貌不惊人的一介女流凭甚执笔惊叫。无意中看到一个在纽约待了5年的朋友的日记:“现在的目标是找个方法留下来,合法地留下来,合法地工作。正常走这条路的人,至少在毕业以后得花7年的时间,其间有5年不能回国。但是这么拼死拼活才能得到的美国身份究竟意味着什么?时间不等人,今天过了,还有明天,还有后天。只能边奔跑边想了。”可以想象出她在纽约的生活。“无论穿什么鞋走路,都健步如飞,即使小高跟儿磨破了脚,也强忍着继续快步走。每天都过得很疲惫,很压抑,怀疑自己到底为了什么拼了命要在纽约活下去。每天为生活奔波,做下属做得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哪天工作丢了,账单就交不了。住在一幢四五十年的老楼里,付着昂贵的房租,伴随着车辆穿流的声音入睡。每天都得不停地变换停车的位置,要不第二天早晨就得挨张罚单。”我思忖了很久,很久。以现在的成绩,毕业后申请奖学金去美国念统计,出来后做数据挖掘或者统计分析师,讨一份稳定的生活并不困难。可是,我真的喜欢这样的生活吗?站在加州圣迭戈这片土地上,仰望着星空,我一无所知。汶川之行,改变之心在萌芽结束美国的交换学习后,机缘巧合,我作为志愿者兼主持人,跟随“TED•多背一公斤”乡村演讲分享会去了5所“5•12”汶川地震后的乡村学校,演讲主题是“创造”。4位横跨艺术、设计、教育、IT等不同领域的讲演者与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这趟汶川之行给我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斫子曾穿梭在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各城市的村镇,特别是她镜头下的泰国,从旅行者的角度向生活者的角度步步进化,应着时间与思维的积累而显得格外自然,无夸耀亦无贬低。回国至今,她多次在北京举办旅行讲座,以及“Living in, thinking out”(泰国•置身内外)的个人影展。竹子曾经休学一年,背上行囊,自食其力地走遍了中国的大半江山,然后去英国伦敦念了一年书。汶川地震后他去了四川,成为保护羌秀文化的义工。我问他当年为什么选择休学,他淡淡地回答,有时候书念多了未必是好事,你需要换一个方式思考问题,但前提是你得敢于放下,迈出第一步。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在大陆支教长达8年之久的台湾人萧安娥老师,车上我和她聊了足足4个小时,聊到她支教生活的艰辛与快乐,聊到家庭与生活,聊到情感和梦想。她告诉我,她去过一个小山村,村里的男性——小到四五岁的男孩,大到80多岁的老人——全部都吸烟。因为这是传统习俗,代表烟火不断。某日,她和一个14岁的男孩聊天,告诉了他很多关于吸烟有害的常识,那个男生便扔掉了烟头,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抽烟了,以前从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些。”她很感慨,对于台湾来说,少了她一个人不重要,但对于这么一个医学常识匮乏的山村,多了她一个,改变却是巨大的。或许就从那一刻起,一颗种子开始在我内心萌芽。说不出缘由,一种强烈的感觉告诉我,义工旅行是我想去体验的生活,而且背后还有更为浩渺的东西等着我。脚踏实地,过好当下于是,我用一通通的电话说服了家人,在最后一刻收回了那封长达4页、推荐我去美国继续念统计的信件,保研申请表也直接锁进了柜子,顶着压力和一些朋友不太理解的目光,我不断申请国内和其他国家的义工组织,计划着自己毕业后的义工之旅的行程。当你进入一个圈子后,类似于吸引力法则,很多你希望获得的信息便不断地从天而降了。一个月后,在“TED•多背一公斤”志愿活动中结识的一位大姐姐告诉我,网上有人发布招募寒假去马来西亚有机稻米农场做义工的消息。怀着一颗兴奋的心,我立即发出简历和志愿说明。就这样,我的义工旅行开始了。一年里,计划内+计划外,我先后去了马来西亚有机农场、西藏神山志愿者之家、尼泊尔儿童之家、印度特里莎修女之家、泰国雷神父基金会日照中心、孤独症中心、盲童学校等项目,从孩童到老人,从健康人到各种特殊人群。看尽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短暂的一年义工之旅,旅行是载体,表达是核心,走到最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想要表达的其实是对人的尊重与理解,理解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些不同的人。放低自己,抬头向上看,会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楚的东西在一路牵引我去体悟。行走就像一块大石头,不断将我绊倒,既要谦卑地回头望自己走路的姿势,又要向内看清自己的各种欲念;没有外在的光可以照亮你,唯有内在升起的光才可以照亮自己,对自己诚实,才是最大的真实;未来遥远得一无所知,既然驾驭不了虚幻,就脚踏实地,过好当下。做志愿者其实并不是在帮助别人,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远远比自己付出的多得多;去过多少国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摆在了什么位置,领悟到了什么;照顾好你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人。达到“换心”,那就是间隔年义工旅行期间,不断有高中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工作的年轻人以及父母通过微博或者博客留言问我:如何申请加入义工组织,需要查询哪些资料,通过什么样的网站呢?申请加入国内或国外义工组织需要什么条件,英语不好怎么办,是否需要专业的知识?义工旅行究竟需要多少花费,穷学生一个,没有钱怎么办?义工旅行的安全性如何,出门在外遇到坏人怎么办?子女想要去远行,但是父母不允许,怎么办?我迷茫于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知道如何选择,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追寻,怎么办呢?……我回来了,带着自己一年的记录与沉淀,分享给大家。大学毕业后,去远行,在西方人眼里,是间隔年。而在中国,大学毕业后彻底放手去间隔一年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不现实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间隔年,也不是每一段旅行都可以叫作间隔年,只要内心深处有所触动、启发、转变,达到了“换心”的效果,那就是间隔年。间隔年,不一定要发生在毕业之后。我的建议方案可以被称为“义工旅行套餐”,也就是将零散的假期时间汇总到一起,打造一个自己的义工旅行计划。从高中毕业后,或者更小之时,利用寒暑假,分时段、分地点地去做义工,去远行,去打工,组合在一起,它依旧是一份父母送给子女的或者自己送给自己的厚重的毕业礼物。而我自己的义工旅行套餐,也是在大学期间加上毕业后的10个月,分时段、分地点组合而成的。义工旅行中所经历的故事、感悟与沉淀、前前后后的心历路程都如实地记录在了这本书中,可以说是自己拍摄并在旅游卫视播出的《安心之旅300天》加长版。希望更多的父母阅读后能够更加理解间隔年或者义工旅行给我们心灵上带来的转变,这一年,相对于一辈子的“一”而言,意味深长;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在阅读后,去追寻自己发自内心的东西,坚持,并为之付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希望对旅行爱好者而言,义工旅行,会成为一个新的选择。这本书附赠的小手册,也是自己行走在路上,不断收集汇总的各个国家不收取项目费用、部分提供食宿的义工项目,包括项目介绍、义工要求、工作内容、申请流程等等,分享给大家,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勇敢地迈出申请的第一步。

内容概要

   她曾立志出国考取北美精算师
   却在毕业之际选择义工旅行
   365天,5个国家,超过8个义工项目
   在西藏志愿者之家烧火做饭
   在尼泊尔儿童之家陪孩子们学习游戏
   在印度特蕾莎修女之家照顾临终病人
   在泰国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英语
   在自闭症中心陪伴“遥远星球的孩子”
   在旅行中,你总能遇见不同的人生。
   他们睁不开双眼,却希望看到最美的世界。
   他们没有双臂,却渴望拥抱所爱的人。
   他们不能说话,却期待讲述自己的心声。
   身体无法承载梦想,心灵依旧精彩绽放!

作者简介

  安芯,生于1989,文理双修。“i呀!”联合发起人,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安心之旅300天》拍摄者,云信公益周刊专栏作者,以公益或者游学方式行走八国。关注社会企业与公益创新,以拍摄写作方式去传播分享,从而影响思想。佛在心,能在身,思在脑,终身学习者。思不同,做迥异。

书籍目录

前言 从迷失到回归
第一章 马来西亚有机农场:自由行走的花
尼采说,路的一端有条河,而在你必须要跨越的生命之河上,没人能够替你搭桥,只能靠你自己。不错,有无数的通道、桥梁和半神人物愿意带你过河,只是需要你为这些付出你的自我。你会把你的自我抵押出去,然后失去它。
1、农场生活:回归生命的原始状态
2、“孩子,你究竟在找什么?”
3、如果这世界,只剩最后55秒
第二章 阿里神山:我们走路,从不回头
人生只有一个六十年或者七十年或者八十年,她把这份唯一给了阿蕾特,牵住了神明的衣襟。你会给谁,我又会给谁。
1、她的职业,是妈妈
2、苍姑寺:误入女儿国
3、志愿者行动:阿里神山
4、21小时惊魂
第三章 尼泊尔儿童之家:把心交托出去
把心完全交托出去的时候,方才会无眼界,无意识界,眼耳口鼻舌身意,融会贯通,同时通过自己或者外力将感情推至边缘,你便会看到别人察觉不到的东西,因为答案就在生活里,俯拾皆是。
1、初来乍到,我就这么被骗了
2、35个孩子,一个家
3、旅客与行者的分别:欧洲志愿者教我的
第四章 泰国日照中心:没有坏小孩
光射入水中,定会发生偏差折射,是因为先前那些水的积累。那些一点一滴的水便是我们从小到大在特定意识形态社会下所接受的教育,所谓的社会化。
1、没有坏小孩
2、我们是如何被教育毒害的
3、欲望把眼前的地板铺满
第五章 泰国自闭症中心: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
安全感仅仅只是一种主观情愫,由内而生。如同这个世界上,有人为攒不够钱买不到房唉声叹气,有人为老板上司劈头数落耿耿于怀,有人为怀才不遇千里马难遇伯乐而自怨自艾,有的人又为毫厘的得失而锱铢必较。没有外在的光可以照亮我,唯有我自己内在升起的光芒,才能够照亮我自己。
1、穿大鞋,寻找安全感
2、差点被孤独症小孩撞哭
3、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
4、贫民窟的 “绘画天才”
第六章 泰国芭堤雅:谢谢你歧视我
对于很多隐藏的群体来说,一个人,究竟要隐藏多少秘密与故事,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一个人,究竟要向另一个倾诉多少秘密与故事,才能表达出最真实的爱;一个人,究竟要远离多少秘密与故事,才能不至于离经叛道。
1、一个普通打工者的“杰作”
2、打破常识:自在的游泳者
3、芭提雅的按摩女:一个人,走夜路
4、同志亦凡人
5、史蒂芬的一天:什么是蓝色
第七章 印度特蕾莎修女之家:陪伴生命
有时候,看到了,死亡便不再是件恐怖的事情。回来后,当我翻开《陪伴生命》一书,它说,临终的病人一般会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疏离、绝望、放手,最后是超越的心理阶段。当真正超越时,最后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它将不再恐怖。
1、世上只有妈妈好
2、特蕾莎修女之家的一天
3、死亡不再是悲伤的事
4、生死一堵墙
5、临终关怀十年
第八章 归零,从头开始
义工旅行这一路,旅行是载体,表达是核心,走到最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想要表达的是对人的尊重与理解,理解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些不同的人。放低自己,抬头向上看,会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一路牵引我去体悟。
1、一个人的修行
2、因为身舍,所以心得
3、这只是一个开始
后记:感谢众施

章节摘录

第六章 泰国自闭症中心: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1、穿大鞋,寻找安全感在泰国做义工的日子里,每天除了上午在日照中心教英文,下午还要去芭堤雅的盲童学校和学校里的自闭症中心陪同那里的孩子玩耍游戏。站在盲童学校自闭症中心的屋外,透过铁窗我向内探望。我问自己,什么是孤独症(自闭症),为什么他们又被称为遥远星球的孩子,这是怎样的一种疾病,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疾病。因为正如每个人都可能是神经病,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每个人都可能患有某种疾病,只是有的人是内在缺陷,有的人是身体障碍,有的人稍稍不幸,两者皆有。屋里没有什么桌椅,只有20个孩子,统一穿着黄色衣服、深蓝色的短裤,散在地上乱七八糟的玩具,红的、黄的、绿的。孩子们散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或者中央,没错,是那种弱不禁风的散落,如同一片片枯黄的叶子从树上坠下。有的头朝下趴在地上,纹丝不动;有的直立坐着,摇头晃脑;有的双手摊在空中,不停地原地转圈,诸如此类。先前我在尼泊尔同自己说过,这个世界上,原本是没有安全感这种东西的,都是人类自己臆想出来的。因为大部分的人容易患得患失、放眼于未来,比如以后我应该去哪里,以后我应该从事什么行业,以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以后的我们会不会在一起,以后我会找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后我的银行存款要达到多少才足够,我的房产要遍布几处才算充足。于是,无数种不确定性便扑面而来,撞得我鼻青脸肿晕头转向。这当然是不确定的呀,除非我是神婆预言家。接踵而来的是恐惧和焦虑,强烈的不安全感便由此滋生蔓延开来。我便顿觉自己缺乏安全感,黑夜里辗转反侧,白昼里神情涣散,伴侣稍加怠慢,自己便幽情肆虐;没有伴侣的则越发渴望那个填补自己内心空洞的人出现,日日夜夜刷微博看电影,臆想着白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如期而至,但即便出现,也终将因为那个空洞而溃退远去。我只得再次陷入安全感缺失的恶性循环中。“未来是害怕的根源,谁不顾未来,谁就天不怕,地不怕。”米兰•昆德拉同样如此说过。既然驾驭不了虚幻,就不如脚踏实地放眼当下,因为远方有时候遥远得一无所知。当下的事情是否做完,可曾尽力做好?当下的人可有认真对待珍惜?当下的天空是阴霾弥漫还是艳阳高照?顿一顿,想想当下的人、事、物,恐怕比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来得更真实重要。英文叫“be in the moment”,中文称为“活在当下”。明天的昨天,不就是今天吗?低头盯住双脚踩住的土地时,安全感这种概念也就自动消失了。但当我向内观望时,我不禁质疑起原先的观点。这些孩子呢?他们如何能够看见双脚踩住的土地?双目失明再加孤独症,如何去看、如何去感受、如何去付出、把握或是自我调节?仿佛一阵狂风袭来,那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开始随风鬼魅般地晃动,在我瑟瑟发抖的心里摇摇欲坠。我注意到一个女孩,双眸瞪圆清澈,名叫Pai,患有弱视、轻度的自闭症,除非将物体摆放得很近,否则难见具体物象。相比起来,她算是这群孩子里稍显活泼的了,尚能并且愿意四处走动,感受到我在身边时,便会张开双臂凑上来期待我将她抱起,紧紧揽在怀里。一次,不,应该是第三次了,我发现Pai特别喜欢穿我的鞋子,整整比她的小脚长大半截的大鞋。只要趁我不注意,她便将我搁在一旁的鞋子套在自己的脚上,被我发现后冲着我“咯咯”地笑个不停。对了,几乎所有的盲童穿鞋,都是先蹲下身来,四平八稳地坐在地上,双手四处找寻着,然后再将鞋子给自己套上。我是早就习惯了直立着身子穿鞋子的,哪里有机会俯下身子甚至像他们那样,在地上一点一点地摸索自己的鞋子。鞋子在哪里,这是他们现实生活里的不确定性,真实地来源于外部。那么当下的他们会有不安全感吗?Pai穿上大鞋子的那一瞬间,是怎样的心情呢?为何每每在穿上大鞋之后她都会笑得如此灿烂?那一瞬间,那双白皙的小脚是否感受到了大鞋宽厚坦荡的包裹,从而内心的空洞得以填补,安全感顿生呢?可是我不是说根本就没有安全感这种东西吗?或许,正是因为我有耳可听,有眼可观,有鼻可闻,有嘴可说,有舌可尝,有手可触,方法途径具足,我还有什么不应该满足的呢?相对于他们那个黑暗不可测的世界,我还敢自称安全感强烈缺失吗?毕竟,安全感仅仅只是一种主观情愫,由内而生。如同这个世界上,有人为攒不够钱买不到房唉声叹气,有人为老板上司劈头数落耿耿于怀,有人为千里马难遇伯乐而自怨自艾,有的人又为毫厘的得失而锱铢必较。没有外在的光可以照亮我,唯有我自己内在升起的光芒,才能够照亮我自己。可是我慌神了。他们呢,这些身患孤独症又失明的孩子,他们的眼前一片黑暗,内在的光亮又从何而来?Pai又趁我不注意穿上了我的鞋子,“啪嗒、啪嗒”地踏在地上,笑着向我走来。那笑声,大抵是从她内在那个神秘的世界里漾出的吧。2、差点儿被孤独症孩子撞哭站在自闭症中心的门口,我常和自己说,是时候真正走进这间屋子了。里面的孩子,有一部分既患孤独症,也双目失明。任何一种呈现,都来自于我自己的认识,先认识我自己,再去认识他人。于是我悄悄地走了进去,放下包,找了个地方坐定。平均每1 000个人当中就有6个人患有孤独症;平均每15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是类孤独症患者。他们害怕人群,害怕孤单。除却孤独症孩子的共同特征,如显著的口语沟通障碍,显著的社会互动障碍,以及有限、重复、不正常或者一成不变的行为,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个体表现差异很大,没有定则,也没有模板:喜爱转动物体,不喜欢目光的接触,经常莫名其妙地大笑,对真正的危险毫不恐惧,不喜欢被拥抱,对身体所受到的痛楚没有明显感觉,不正常地依恋物件,过度活跃或过度安静,没有理由地极度忧伤,对玩具不感兴趣,极度迷恋自己的手等等。我望了望四周,孩子们各自重复着自己的活动,对我并不感兴趣。Pai坐在角落里自顾自地堆着积木;左前方的角落有两个小女孩将自己裹挟在草席里,一动不动;右前方的角落有一张桌子,一个4岁的男孩趴在桌子上,勾着腰,以头为着力点顶着桌面,口水从嘴里淌了出来;桌脚斜躺着一个皮肤白皙却又枯瘦如柴的女孩,偶尔她会嘶叫一声,瞬间直立而坐,睁开空洞的双眼,约莫两分钟后,又若无其事地躺下去,合上眼睛;我的斜前面站立着两个男孩,嘴唇微启,不停地晃动着脑袋。我并不会因为看到这些而感到恐惧,因为我读尽了我能够找到的所有关于自闭症、孤独症的资料,眼下他们的行为无非是孤独症症状之一——对某一动作的重复;其他的包括社交能力的缺失,如面部表情、目光交流、社交语言的缺失,如缺乏自发性地与他人分享感情的能力;沟通能力缺失,如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甚至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如使用重复的语言,又如即便能够交流,也缺乏持续交流的能力等;而对于一个孤独症患者的鉴定,起码需要具备四项特征,不能够捕风捉影到一种便对孩子盖棺定论。我想,这个世界上,除了日常生活的对话交流,应该是存在其他交流方式的,而每一种或是清晰可闻或是微弱难辨的语言,都是一种心理活动,会有另一种心理活动来应答。于是我开始哼起小曲,没有任何歌词的旋律。慢慢地,一个5岁模样的小女孩向坐在地上的我扑了过来,甚至干脆坐在了我的腿上,使劲地搂住我。大眼睛,门牙稍微有些歪斜,她的名字叫Pat。我琢磨着,她应该是喜欢我的调子,遂顺势回搂住她,以此拉近距离,在她耳边轻轻地哼着。旁边那个总是低头不语时常摇头的男孩循声脑袋向我这边倾斜着,我注意到了他的这个细微动作,于是用左手握住了他的手,凑近他的耳旁哼给他听。瞬间,他的嘴角有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变化。我看见他的嘴角微微地拉成了弧形,他居然咧嘴笑了。我对自己说,是的,一定会有办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或者一定会有沟通的桥梁。他们纹丝不动地坐着也好,躺着也罢,都是有各自独立的内心活动的。而那种起起伏伏的波动,甚至比一道光波或者电波都要微弱难寻。因为它存在,因为他们只是和大部分人不同而已,所以我要跪在地上去摸索那根牵引着我进入这些孩子世界的绳索,小心翼翼地走进去,和他们交流,然后再静悄悄地走出来,告诉大家,他们真的只是和我们不太相同,仅此而已。Pat跟我一起哼着 “啦啦啦啦啦”的小曲儿,她的节奏感很好,尤其当我哼着《Gingle Bells》的曲子却因走神而停顿时,她竟然毫无偏差地接了上去。有资料说失明的孩子大多乐感不错,但眼下的他们,不仅仅失明,还多多少少有着程度不同的孤独症。公众或者媒体报道的刻板印象大多停留在孤独症的孩子是天才这一点上。是的,但恐怕也就只有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两位轻度自闭症患者名留青史。而失明的人里,的确是有瞎子阿炳作《二泉映月》,也有海伦•凯勒挥笔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有现在的周云蓬老师自己创作的真实、质朴、美妙的旋律。但大多数失明的人,都是散落在这个社会某个角落的一抹难被人察觉的暗色。Pat看上去很开心,搂住我脖子的双手偶尔会缩紧,我觉得那是一种缺乏爱的表现。我忍不住亲了她的脸蛋,以示喜爱。Pat遂将嘴凑近我的脖子,我以为她是懂了,想要回吻一下,自是略带成就感地很高兴,觉得自己哼小曲儿的功夫没有白费。但她并非是要亲吻我,而是紧紧地咬住我的发丝,使劲地往后扯。我听到了自己头发“嘶嘶”的断裂声。一次,两次,三次,我尚能忍受,因为小孩子的力气并不大。次数越发多后,我的头发被她扯掉了一把又一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Pat胸中有股愤怒的情绪,可是那种情绪从何而来,又将流向何处?前一秒她不是很欢喜地和我一块儿哼着小曲吗?在我最后一次试图挣脱开时,她干脆用自己的脑袋,对准我的脑袋猛烈地撞击了一下。我的脑袋嗡嗡作响,眼泪差点儿溢了出来。而她仿佛释放完了心中的情绪,风平浪静了许多,坐在我的怀里不再说话。半晌,我才缓过神儿来。我稍微扭转了脑袋,扫了一眼四周。角落里有个患孤独症的小女孩,这时脸色失常,手舞足蹈地喊叫了起来。我右手将她搂在怀里,左手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呆坐着。她将自己的脑袋塞到了我胸前,如同一只温顺的绵羊。于是我继续哼着,只是,那声音随着视线的模糊也略微颤抖起来。后来,我回到房间,合上房门,拉上窗帘,关了所有的灯。找了根黑丝带,绑在头上,遮住了双眼。我摸索着去寻找叠好的衣物,结果踩翻了搁在墙角的精油灯,我试图去洗手,不料一头撞上了雪白的墙壁。傍晚我掀开黑丝带,一首一首安安静静地听着周云蓬的歌,直到泪流满面。周云蓬闭着眼睛写过一首歌,叫《不会说话的爱情》:绣花绣得累了吧?牛羊也下山喽我们烧自己的房子和身体?生起火来解开我的红肚带?洒一床雪花白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我眼中荡开……日子快到头了?果子也熟透了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你去你的未来?我去我的未来……期待更美的人到来?期待更好的人到来期待我们的灵魂附体?重新回来重新回来?重新回来他曾经在柴静的采访里如是说:“一低头一抬头,周围全是牛铃的声音,变幻莫测又清透。我比较喜欢水声,海洋啊,流水啊。我去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据说那里的水很壮烈。我听了听,像闷雷,很低沉,很持久。我是靠听觉来感觉世界的。”柴静说:“很多人有眼睛,但他们早已不看,不听,没有感觉,像石头一样不再闪烁。”夜里,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我觉得自己先前就是一个盲人。是大半年一路来的磕磕碰碰摔得我逐渐睁开了眼睛。第一跤摔得我跌到最底处,学会了抬头仰望,谦卑地做人;第二跤我磕到了一块大石头,硬生生地疼,我咬着牙,知道了时不时需要向后探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以及走路的姿态,或丑或美都需要我自己去亲自审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间没有窗户的小黑屋,里面有好多身影在晃动,趴在地上的,缩在角落的,直立着在原地旋转的。我惊悸地半夜醒来,拉开台灯,从冰箱里翻出一瓶水大口大口地喝着。台灯的光亮将我的影子拉长在墙壁上,黑夜里显得兀自的单薄。3、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孤独症(自闭症)患儿又被称为遥远星球的孩子。他们的躯体降落于地球,静静地旁观着这个世界,却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因为长期在盲童学校的自闭症中心做义工,这些遥远星球的孤独症患儿拉近了我和这个星球的距离。因为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很多基本的东西并非是人人都需要的。比如一块手表,对于我来说是用来清楚地告知每时每刻。对于这里的盲童来说,却并非必需,只要头顶一声吃饭时间的铃响,他们就会兴奋地从地上爬起来,相互牵引着走向饭堂。只是,现在的人不仅需要认识时间,更需要知道认识时间的这个载体是不是出身于百达翡丽、欧米茄、江诗丹顿、卡地亚等家族。这真是人类在不断进化过程中的伟大发明——分类标志。我也是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很多基本的概念,也并非普遍简单地适用于每个人。一个盲童问:老师,什么是蓝色?我心里微微震颤,顿了顿说,蓝色是大海的声音,蓝色是我触碰到海水的一瞬间,蓝色是我心情低落时的感受,蓝色是薄荷糖入口时的清凉感受。但是老师,什么是颜色?什么又是蓝色的铅笔?这就是他们的世界,很多在我眼里看似重要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却微不足道。而很多在我眼里不值一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则神秘无比。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泰国恒久不变的烈日高挂在上空,空气里黏人的气息让我浑身不适。我提着些甜点和往常一样走进了盲校。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自闭中心教室里的那个男孩。推门而入,大约20个孤独症患儿在教室里的空地上各自活动着,或者应该说,是各自画地为牢地重复着自己的动作:原地转圈,盘腿直立,抱头蜷缩在墙脚。扫视了一圈屋内,我注意到了那天在我旁边欢喜地听我哼歌的男孩,于是径直向他走了过去。他的名字叫Sonti,15岁,双目完全失明,并伴有自闭症。我见到他时,他要么是一个人低头独自坐着,要么是自我陶醉般地晃着脑袋,寻求着感官刺激。我放下包,蹲下身,坐在他身旁哼起歌,显然Sonti听出了我的声音,往我这边挪了挪,我顺势握住了他的手。他蓦地抬起头,我又看见他的微笑了。Pai听到我的声音,也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张开双手往我身上蹭。我递给Sonti一块饼干,示意他这是点心,可以吃的。我看到他先是放在鼻尖闻了闻,然后将一小部分送到了嘴里。然而,他拿饼干的姿势却有别于其他孩子:用两只手的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指尖小心翼翼地夹着那块饼干,无名指和小拇指弯曲地翘了起来。有点像兰花指,但一个小小的手势,便透露出他内心安全感的缺失。因为失明,所以对眼前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性,总是以试探的姿势去接触,去感受,这是大多数失明孩子的共性。对于自闭症,我若是希望减少他不停摇头的动作,就得增加他另一方面的动作,有增加才会有减少,是需要平衡的。想到这一点,我便主动扶Sonti站立起来,示意他去走动走动,他低着头害羞地笑了笑。我的左臂伸过去扶着他的左臂,右臂搂着他的右肩,我们就这样慢慢地前行着。下意识地,我忽然觉得他虽然长期不说话,但听见我哼小曲的声音却也有微笑的反应,这是否说明他有着认知或者交流的意愿呢?只是,长期以来,没有人真正地给过他细微的关怀罢了。我没有上过任何心理学的课程,只是凭感觉,或者说,凭着我的心在感应,他需要认知。于是我将他带到道路旁边的树丛,慢慢地让他去触摸以及感知垂落的树叶,并用泰语问他,这是什么,喜欢吗?Sonti先是小心翼翼,后是一把抓住。忽地,他说,喜欢。而他也一直低着头,这俨然是信心不足的表现。在Sonti开口说话的那一瞬间,我莫名的激动、欣慰,还有欢喜。这至少证明我的直觉是没有错的,这个孩子之所以封闭自己,应该是早期失明阶段缺乏关爱,缺乏指引所致,虽算不上全部原因,但至少也是大部分。我和Sonti继续绕着圈子在盲童学校转悠着。我见学校里的游泳池有些盲童在游泳,便主动带着Sonti走进了游泳池。我让他先坐在岸边,只将两只脚浅浅地伸入水里。我静静地蹲坐在他身旁,仔细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我想知道他对水的反应,因为在法国,水疗也是一种治疗孤独症的方式。不到3分钟,我便看见Sonti的面部有些许反应了,那是一丝淡淡的微笑,其中掺杂着惊喜、胆怯与好奇。我低下头,问他喜欢吗?他答,喜欢。我再问,想游泳吗?他答,想。总是很简短的表达,但对于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我望了望四周,向一个美国义工问道,是否可以让Sonti换上救生衣,然后下水。他点点头,说放心,会照顾好Sonti的。就这样,我看着Sonti换上救生衣下到水里,本以为他会像其他孤独症患儿那样兴奋得大喊大叫,可他却像在作水中冥想,一声不吭、一动也不动地浮在水面上。后来几次,Sonti都是这般漂浮在水里一个小时。他是对水中的这种特殊感觉紧张戒备,还是依托于水面找到安全感后的放松?现在的我终究无从得知,只有匆匆记录,日后再作思考。最后一天,我离开盲童学校时,坐在车上,远远地就看见了Sonti独自走在道路上。“砰”的一声,他的头就这么毫无防备地重重撞上了停靠在道路边的汽车尾部。坐在我身旁的一个英国义工不禁感叹道,上次她在盲校门口,看见一个盲人就靠着自己摸索着过马路,路边没有任何按铃式的红绿灯设施。另一个丹麦义工也插上话了,在她的国家,盲道随处可见,十字路口还专门设有为盲人辨向的音响设施。他们你一言,我一句,我反倒有些说不上话来了,只能静静地听着,点着头,尽可能地吸收着西方国家是如何为身体障碍者提供无障碍环境的。先前有一次,我帮记者作广州亚运会的报道,无意中看到包装工程里用油漆涂抹地面假装为盲道的图片,顿觉无奈。什么是无障碍环境?我不禁感叹花如此巨额的资金去打造地标、树立城市的国际形象,有时可能还比不上将这些细节做到位——是否真的将纳税人的钱用在了实实在在的地方,是否真的为那些需要帮助、关怀的老百姓提供了便利。让我们看一看,那些公共建筑物的入口台阶是否有相应的坡道,采用旋转门的建筑物是否有专门的盲人通道,公共厕所是否设有带扶手式的坐便器……这些都是公益的细节,如若不是亲身经历,眼见这些孩子,是不会注意到他们的需求的。义工旅行,因为经历,所以懂得。4、贫民窟的“绘画天才”我问我自己,什么是孤独症,为什么孤独症患儿被称为遥远星球的孩子,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疾病?我问我自己,什么是贫穷,贫民窟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个社会上有的人家徒四壁,有的人香车宝马?这些概念终究是二手的,直到一天,我亲眼所见所闻所感,方才真正地将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到了内心深处。一如体制有问题,可是体制是什么,说到最后,它就是由一个个人所组成的,我是怎样,这个组织就是怎样,以及这个国家社会就是怎样的。2012年3月6日,我作为泰国雷神父基金会的老师,对一位4岁的来自当地贫民窟的学生进行家访,却不经意发现了这样一个家庭:家庭成员有49岁的父亲、39岁的母亲和3个男孩。据父母介绍,老大老二分别是12岁和9岁,均患有孤独症,老大和奶奶居住在另一个城市,4岁的老三是个正常的孩子,和老二及父母挤在贫民窟狭小拥挤的房子里。我环视了一圈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电视机了。一张凌乱的大床常常是睡着四个人——两个小孩,两个大人。吃饭就是随便在地上铺一张塑料纸,然后摆上饭菜,但三个人也吃得其乐融融——老二因孤独症的缘故,很少会出现在“饭桌”上。门口有个简陋而原始的厨房,各种原材料堆在墙脚,父亲说,就是靠做这些小吃,整个家庭才得以维持下去。泰国文化里,男子很多时候都会待在家里,单靠女子在外挣钱养家,而这个家庭有个孤独症患儿,父亲也就更得整天待在家里守着他,所以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就只能通过母亲用双肩挑起沉重的担子,顶着泰国常年不变的烈日沿街叫卖自制的小吃讨生活。通常这个家庭的月收入为4000泰铢左右(人民币800元),扣除每月1000泰铢(人民币200元)的房租、生意成本以及4个人的生活费,我想,恐怕是难有剩余了吧。我看着眼前的老二,9岁,名叫Duidui,几乎不与外人交流沟通,见到陌生人总是把自己包裹在被子里,或是躲在柜子里不肯出来,时而也会上蹿下跳到处奔跑。尽管如此,我却发现,这个9岁的孤独症患儿有着异常的绘画天赋。他父亲说,Duidui从两岁就开始在纸上涂抹一些线条,直到7岁去基金会才开始接触到纸笔,开始正儿八经地在A4大小的白纸上画画。望着上百张Duidui过去两年里的画,我将它们分成了3类并逐一拍照:一类是Duidui涂鸦的电线杆(大约120张),第二类是Duidui画的生活卡通(大约40张),第三类是Duidui早期画的线条。我无意中看到了Duidui作画时判若两人的全过程:他瞬间安静下来,在屋子里转悠着,发呆几分钟,然后搬起板凳和小桌子一声不吭地在另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啊啊啊”地自言自语,然后埋头专注地用笔在纸上画着。Duidui画完后,我凑近一看,顿时惊呆了。他并非不说话,只是他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他自己的感受。那幅画的大意是:一天,Duidui和他的弟弟看见了一个长条形的东西,他们俩都觉得很好奇,接着还有点儿害怕,后来当Duidui在家附近的大街上玩耍时,又看见那个长条形的东西,一溜烟就跑掉了,周围的邻居都远远地望着他。这个长条形的东西应该是我手里的DV。类似这样的组图故事还有很多,而描画人物的笔法已是自成一格,尤其是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然而,Duidui画得更多的还是街上的电线杆,几乎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来描画的。我把拍摄的视频发到网上,热心的网友看罢Duidui的电线杆组图后评价说,从画中看,笔锋锐利而内勾、条理清晰、构图具逻辑性、画风随意而纠结纷呈。笔触和构图都表现出对有规律或者机械的事物感兴趣,若果真患有自闭症,也应该是高功能型。上午10点半,Duidui的母亲独自挑起两个沉重的担子,里面满载着卤鸡蛋和成包的泰国小吃,沿街叫卖。我尾随着她,此时气温高达36摄氏度。接下来的7个小时里,我跟着她走过了贫民窟、施工工地、月租低廉的泰国居民区、水果市场、菜市场,也曾和她一同坐在7–11便利店门口乘凉,因为只有这个地方才能免费地吹到凉风,也看着她一个鸡蛋一个鸡蛋地卖着,一个鸡蛋7泰铢(1.4元),一包小吃10泰铢(2元)。当然,整个过程中,未见到类似城管之类的人出现强行砸摊或者追打之类的事。What a life!我数次悄悄哽咽。之后我问她,一辆手推车多少钱,她说,2000泰铢(400元人民币)。我沉默了半晌,打量着这样的一个家庭,是难有多余的钱去添置一辆手推车的,更别说多买些颜料画笔和白纸给Duidui了。于是我回去后便在网络上发文义卖募捐,幸而筹到了足够的钱为他们添置一辆手推车,多买些白纸和画笔。同在基金会的一些欧美义工感叹着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我摇摇头说,改变不了,他们依旧生活在贫民窟,依旧靠着微薄的收入继续生活着,孩子依旧是孤独症患者,不会与父母说话。但我能够做的,只是让他们不至于如此困难地靠着一个女人用双肩挑起的担子生活。我一直以为,爱是不分国界的。其实,任何人都是可以影响并且改变这个社会的。

后记

感谢众施义工旅行期间,我先后独立发起了几次义卖筹款活动,或是直接,或是间接。这其中的因缘大多也是应景而生。第一次四川震后的小学走访活动中,意外认识了在大陆支教长达8年之久的台湾人萧安娥老师,车上和她聊了足足4个小时。她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对她而言,大陆和台湾的孩子,是没有区别的。无意间,从萧安娥老师那里得知,在青川重灾区的一个角落,住着一户人家,丈夫在车祸中失去一条手臂,妻子高位截瘫不能动弹,一双儿女尚未完成学业,家中还有重病的高堂。有感于萧安娥老师这七八年在大陆所做的一切,我和她商量着,将我拍摄的明信片打印出来,在豆瓣的专栏上发起“义卖自制明信片,为四川震后独臂男子筹款”的活动。幸而得到了当时很多报社编辑、记者、老师的支持,更多的是热心网友的支持,5元、10元、20元,也因此我结识到了一位北京好友。在筹款的关键时刻,一位学佛的朋友匿名捐助了1万元整,并长期在背后默默关注着这一趟义工旅行,听闻那位朋友如今仍在默默资助壹基金的项目,心里由衷感谢当时直接或间接地伸出爱心之手的所有朋友。义肢装上去了,虽然他们的生活依旧很艰辛,但总比没有好。机缘巧合去到神山志愿者之家,这原不在我的计划之内,只是出发前几天无意中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帖子,讲述了这样一个组织。它在西藏阿里地区的塔尔钦县,距离拉萨有24个小时的车程,海拔5000多米。一位北京的老人早年于北京和平寺皈依,在寺前种下了一株银杏树,遂独自前往西藏神山脚下,一待就是6年,收养了3个藏区孤儿,接受外界捐赠的物资,并坚持将它们发送到有需要的贫困小学里。那里每到冬天,就是大雪封山,很少有游客进山,而当地的小商贩大多也收拾包裹回家了。县里人烟寥寥。那位老人6年未曾离开,未回北京过春节,因为身旁有3个孤儿要抚养,而4个人往返北京所耗费用超出了他的经济承受能力。分别时,那位老人送了我一本红色的《心经》。我只记得以前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心里会特别平静,但其中要义完全不曾明白过。坐在回拉萨的车上,翻看之时,不知为何,两行热泪径直流下。回到拉萨之后,依旧在豆瓣的专栏上写了一篇发起募捐活动的文章,为那位老人和孩子们筹集回北京过春节的路费。最后,在很多不相识的好心人的帮助下,2012年的冬天,那位老人和3个从未出过藏区的孩子,重新回到了阔别6年的北京。那本《心经》我放在了行李箱里随身携带,直到数月后在泰国再次翻看时,恍然间已是全部明白,再次泪流满面。随后在泰国走访贫民窟,坦白地说,拍摄是我必须要去做的,鉴于那位美国ABC电视台制片人斯蒂芬的指导,我必须要去探索传播与公益的结合之路。本以为仅仅是一次例行的探访工作,了解一下泰国贫民窟的大致情况,拍得一些素材反应客观事实即可。没想到,却无意中与那户人家的孤独症男孩结缘,他不能言语,仅能通过绘画去表达。在跟拍了他的妈妈长达六七个小时后,我回到基金会,晚饭时和一位美国义工、一位法国义工如实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当提到这户人家可能需要一个手推车时,两次义卖筹款后的惯性思维猛然提醒我,何不再次通过这个孩子的画作去筹款?这时,那位好心的美国义工说,这笔钱并不多,或许不需要再向国内的人们发起筹款。我摇摇头,谢绝了她一次性的给予,对我来说,筹款的目标数额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人内心受到触动,有多少人愿意参与。信息发布出去后,我很快就筹到了足够的数额,为他们添置了手推车。而那位美国义工也通过谢绝外出聚餐,省下来一笔钱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捐赠。她说,那些聚餐对她来说,其实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这样一个家庭来说,多了这些钱,能够买到手推车,却是重要的。接下来,和我一直相交甚好、无话不谈的英国义工Maria希望我能够帮她拍摄一个筹款视频,为基金会的身体障碍者Dan筹款购买电动轮椅。Dan全身只有一只胳膊,长期使用手动轮椅非常不方便,甚至有次一个急刹车还从上面滚下来。开始时,因为手上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我对拍摄制作并不是很上心,也觉得一次性筹两万多人民币是非常困难的。Maria说:“Dan已经29岁了,即便筹款需要花上一年、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又怎样,你能想象Dan的另一个29年会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化吗?”望着已然54岁的Maria,我的内心受到的不是触动,而是震撼。回到房间,我再次翻开那本《心经》,两行热泪再次流下。因为懒惰,因为冷漠,因为所谓的忙碌,因为种种借口,我曾经置这样一个小小的请求于不顾,甚至轻蔑地以为会是徒劳。第二日,我约上Maria,安排好场地,讲解说词,一口气跟拍了Dan一个多小时。最终视频做好了,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专页,好朋友们四处转发,广而告之。一个月后,筹到了2500英镑。后来,Dan坐上了期盼已久的电动轮椅,在当地的超市找到了工作。而当我接到Maria发来的关于Dan的新近视频时,不知为何,我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原来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似乎回忆起来,原来过去、现在、将来,我们都是一体的。最后,因持续5个月在泰国做孤独症孩童的义工工作,共情很多,于是在筹款网站“点名时间”上,以义卖自制主题明信片“关爱亚洲儿童”的方式,发起为国内孤独症儿童筹款的活动。自己也逐渐体会到,发起一个活动虽简单,但背后的琐碎工作,如文案书写、视频制作、寄送100多份快递、书写100多张明信片等工作都是很累人的。这不禁让我重新思考,到底自己可以做什么,最有效地为他们做些事情。那筹到的款项无异于一枚定时炸弹,时刻需要去协调、安排它的用处。而整个过程中,也是有人质疑的。比如这不是为政府埋单吗?不是,我一直以为,这个社会上,有的人在影响宏观层面的决策,有的人在做一对一的直接工作,有的人在做一些思想层面的影响,有的人在做搭建信息对称的桥梁工作。而我现阶段可以做的、能够做的,就是这些了——传播与分享。或许以后,会慢慢地转向其他领域,但是都将基于过去的经验。急不来,也不能飞跃。只是过程中的方法和效率有待提高。我不再用“帮助”这个字眼,因为在这整个过程里,我所收获的远远大于我所付出的。我也始终觉得,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无数渺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其影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谢谢追梦网和点名时间提供的众筹平台,同时也要感谢热心的支持者如杜梦杰、孔晓一、何泓樾、刘建、徐大侃、徐茂达、王利杰、陈娜、施文捷、黄曦倩等人的爱心与支持。在整个筹款过程里,我承诺会公开感谢一些支持的网友,遂将名单列出,由衷感谢:翔子、桔太郎思密达、minminke_是胖子、李小猫Sweety、邢磊–在路上、白马非小马、上官小乖1976、年年知几何、a幸运儿、爱cai的曾嘉俊、蒋能杰、陶小涛涛、核桃水艇、胡路忙咕噜噶、吉檀---、大可、愿妍则怀、莎拉chou、Esther、Double Young、Antidre、捞换……曾经年少无知,因为过分重视差异性,趾高气扬地欺负、羞辱过初中班上的一位表达有障碍的女生,多年后,听闻她经历家庭重大变故,孤身远赴法国求学,心有愧意,或许所做的这些,也无非是去弥补当时的过错。补上一句,对不起。钱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故此书部分版税将用于推广和支持中国“爱滋徒步”活动。谢谢大家的爱心和支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一直很好奇,安芯那看上去弱弱小小的身体里,哪儿来的那么多正能量,看来要去书里找答案。    ——旅游卫视制片人 刘航    每一次旅行都是人生的高潮,用旅行丰富自己。多年以后,你会发现,出发就都是对的。    ——蚂蜂窝联合创始人 吕刚    青春之心,遭遇苦难之人,内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00多天的义工之旅,5个国家,8个义工项目,安芯说这特别的经历帮她“找到我自己”。“我自己”是什么呢?我有些好奇,也许我们一辈也解释不清这个问题。但是,行走者,行义者,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会比别人更真切一些,丰富一些。    ——壹基金秘书长 杨鹏    很多人想过去把握命运火车的方向,但更多的人则安于现状,而青春年华的安芯却把自己交给了那不可预见的未来……她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时候,身份只有一个——“义工”,生命从此大不同。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创新研究院发起人兼院长、壹基金发起理事 周惟彦    年轻,就要追逐自己的梦想。安芯是一个勇敢的人。    ——多背一公斤活动创始人 安猪

编辑推荐

《安心的义工旅行》编辑推荐:旅行,遇见别样的世界;义工,体会不同的人生。旅行+义工,身与心的震撼和洗礼,越走心越安定,越走心越幸福。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安心之旅300天》主人公安芯作品,以旅行体验世界,用爱心回馈社会。随书附赠义工旅行DIY手册,国内外义工旅行项目大汇总,打造属于你自己的间隔年套餐。安芯,一个统计精算专业的高材生,从偶然接触“义工旅行”,到长达一年的亲身实践;从单纯的好奇行走拍摄,到一次次的心灵震撼与精神洗礼,逐渐领悟生命的真谛与爱的意义。四川震后小学、西藏志愿者之家、马来西亚有机农场、尼泊尔儿童之家、泰国自闭症中心、印度特里莎修女之家……“一路走来,比起自己的付出,我收获的东西要多得多。”

名人推荐

我一直很好奇,安芯那看上去弱弱小小的身体里,哪儿来的那么多正能量,看来要去书里找答案。——旅游卫视制片人 刘航每一次旅行都是人生的高潮,用旅行丰富自己。多年以后,你会发现,出发就都是对的。——蚂蜂窝联合创始人 吕刚青春之心,遭遇苦难之人,内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00多天的义工之旅,5个国家,8个义工项目,安芯说这特别的经历帮她“找到我自己”。“我自己”是什么呢?我有些好奇,也许我们一辈也解释不清这个问题。但是,行走者,行义者,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会比别人更真切一些,丰富一些。——壹基金秘书长 杨鹏很多人想过去把握命运火车的方向,但更多的人则安于现状,而青春年华的安芯却把自己交给了那不可预见的未来……她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时候,身份只有一个——“义工”,生命从此大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创新研究院发起人兼院长、壹基金发起理事 周惟彦年轻,就要追逐自己的梦想。安芯是一个勇敢的人。——多背一公斤活动创始人 安猪义工旅行觉者生涯,一念勘破万般放下;走向世界融入自然,脱胎换骨大爱无疆。安芯行者体悟归来,灵山拈花笑而不语。——北京和平寺主持 德禅法师真正的用心和灵去行走,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柔、平易近人。——云南信息报公益周刊主编,云公益传媒研究院执行院长 郭敏去思考、去体验、去旅行、去公益,安芯的自发行动,恰恰代表了中国80后、90后年轻人走向世界、重建世界观的一股正能量。——城市画报副主编 刘琼雄我们因为有太多欲望,并且只满足于安稳而儒弱的生活,所以生活多数是单调、自私而又循规蹈矩,生命因此也缺少自在与舒展。但1989年出生的女孩安芯,却以她300天的环亚洲公益旅行告诉世人,生命其实有太多的可能性,行动可以为想象力插上真实的翅膀——只要你足够勇敢足够善良并且热爱自由。旅行与为善为什么不可以融于一行?安芯的汶川行,我记得是她边走边记录,用明信片为受损家庭筹款。安芯的印度行,去追寻特蕾莎修女的精神,去做临终关怀义工……每次听到她旅行的讯息,都令我会心而笑。因为我会想起她当初打动我的一件事,她想来南方周末实习,于是写了满满一文件夹对报纸、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梦想与改善计划。就是这个细节,使我相信,她有梦,并可行之弥远。——腾讯公司综合资讯部新闻中心副总监 傅剑锋我?我。行?行。我行?我行。我动?我动。我行我动?我行我动。以行走求解,贯穿于始终。我想到了一件小事。当年安芯她说要去西安参加模拟联合国比赛,通宵达旦地准备材料,自带DV,全程跟拍,她在行走,她也在记录,从始至终。两年后,她说她她要去义工旅行。我想,义工旅行不但要吃苦,还有风险,一个女孩儿,独自去奔走,这又需要怎样的苦情苦意?但她一直在坚持、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认定目标义无反顾地追寻和全媒体多技能地广泛记录。这是有意味的可行可动的人生仪式。人生有很多仪式。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到去逝离开这个世界,伴随一个个仪式,人生完成一个个阶段,凝成一次次总结。思想因此成为奔走,生命树起一块块纪念碑。作为人生的界点,成人,表明一个生命确立了在社会的地位:赢得权利,肩负责任,报效社会。从这里开始,让思想变为行动,去奔走吧!——高级记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喻季欣义工旅行既是探索真实自我的绝妙方法,也是收获内心幸福的重要途径,尽管在行走和助人的过程中会遭遇艰辛与挫折,但每个参与其中的人终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心灵成长。安芯通过她一年义工旅行的独特思考与深度体验,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更多新的可能性,只要你怀揣着一颗接纳的心勇敢出发,广阔多元的世界就在你面前!——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 刘海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安心的义工旅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5条)

 
 

  •   得知安心是从学姐那里听来的,在西交办了一场交流会。索性上网搜索了一些资料便买下了这本书。就像书的名字一样,让你的行走更幸福,我从未出发到有想法到计划的实施,我相信这本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书的封底说:"每一次旅行都是人生的高潮,用旅行丰富自己。多年以后,你会发现,出发就是对的。"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的一个决定可能没有办法去看到5年或十年或更久的结果,但我相信当未来我们回过头来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决定必将能连成一条直线,也正是这些直线催促着我们前行。也正是因为这样,我逐渐开始爱上了旅行,带上自己的心,对比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生活节奏遇到不同的人。而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我踏上前往自己更远的义工旅程上时,前面的所有发生的事情又变成了一种积淀,我相信我能走得更远,因为"这只是个开始"
  •   安心的义工旅行,其实就是一场爱心之旅,因为帮助他人而快乐,感受人生的各种生活方式和幸福,这是我们年轻人所期待的,很喜欢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在安静的午后,喝一杯下午茶,静静感受安心世界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心也跟着一起旅行。当你在生活的压力下感到浮躁不安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读这本书。
  •   安心更多的是在给我们平淡的诉说,这一路,人性,宗教,贫穷等带给她的震撼和改变。随书附赠的义工旅行手册很有价值。
  •   《安心的义工旅行》是因为看了安心的博客,当时书还没上市。刚收到书,大概翻看了几页,有些文字却是很深刻,很有意义。书中卡片上的字特别好:Helpless doesn't mean hopeless。
  •   能够义工旅行,其实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尤其国内目前对义工的理解,确实存在偏差。免费提供吃住,打打零工就是义工旅行吗?其实更多的还是义工,能把这2个结合起来的,很少。希望安心的义工旅行,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体验和帮助!
  •   看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很渺小,自己只是生活在保护之中,没有见多市面。在安心的义工旅游中,我佩服她的,不只是她去做志愿者的勇气,更是她心灵的洗礼。好希望有一天,我自己可以像他一样,抛开一切,出去做义工,给自己的心灵洗洗礼。
  •   安心的义工旅行让我着手自己的义工旅行,
  •   因为追梦网杜梦杰了解到安心,很支持她的义工旅行。
  •   对义工旅行很向往,同时是因为看中的是附送的帮助我们打造间隔年的小册子。包装很好,纸质不错,点赞!
  •   义工旅行,一个新颖的概念。通过旅行,通过做义工,一路感受,一路去发现。
  •   看了此书颇有感慨,做义工兼顾旅行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年轻人可以学习,有时间旅行的其他人也可以借鉴。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别人,获得乐趣,一举多得。
  •   看了这本书真的感觉自己生活得太平淡。人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更多的生活体验,和他人的相处会让自己找到答案。喜欢义工旅行这样的生活
  •   这本书的纸质很好 内容也好 看了之后 自己也向合作者一样 有一次义工旅行 积累自己的经验 开拓眼界
  •   行走 让你的旅行更幸福 佩服安芯
  •   跟着安心,看着她的义工之旅,也计划一下自己
  •   很喜欢安心的书,其实当初我在做同志义工的时候,她也碰巧在群里,看她的旅游感悟,自己蛮被触动到的。
  •   虽然外壳不是硬壳,,但内容非常不错,我是看了旅游卫视这本书的节目才买的,书本比节目记录的还详细,也让我找到了一位高材生去做义工的勇气从何而来
  •   我买的这本里面送了一张贫困儿童,尼泊尔的孩子的照片,看着他们天真的笑脸,觉得这本书真的买的太值了,他能让我们了解义工的许许多多,体会孩子们的辛苦
  •   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行走,很想有一个和安心一样有意义的旅行。
  •   还没做过严格意义上的义工,和志愿者是一样的性质么? 看了这书应该能了解
  •   书中附赠的小册子对于想做义工的很有帮助
  •   正在看,作者能够在义工的工作中不断地思考人生、剖析社会现象,很认同她的观点。
  •   听安心的宣讲会,她说她的书里不是写游记攻略,而是写自己在旅行怎么一步步改变自己的。书本里记录的,是心的旅程。于是回家后果断**当买书了~刚开始看,好佩服安心的文笔和阅历。期待自己的间隔年~
  •   还没看,义工之旅很让人心动啊
  •   挺好的,看完之后,我都有一种想去做义工的冲动了
  •   看完后很有去做义工的冲动
  •   读了之后对以后做义工有帮助
  •   义工,很新鲜的感觉,试一试不错哦
  •   看这些旅行的书,思想就像行走在路上,很惬意!
  •   非常喜欢,还没看完,觉得里面的一些东西要很认真的去思考。同是89年出生的男子,却不及一个弱女子(安芯)的思想境界,心中不免有些惭愧。。
  •   在旅游卫视看见了安芯的纪录片,很喜欢,现在再看看她出的书,棒极了,强力推荐!
  •   这个商品不错。在电视上看到了安芯的节目,觉得她很棒。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能够做得像她一样!
  •   去寻找专属于自己的间隔年,让我们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便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幸福心境,要向安心一样,勇敢向前行!!!
  •   自己的间隔年开始的时候,也该这样吧!安芯是个勇敢的女生!
  •   在微博上关注安芯很久,希望书里能有更多的惊喜
  •   旅行的意义总会让我们有更新的认识,让你发达到不一样的高度,。说走就走的旅行,走起!
  •   本书安芯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了我,什么是宽容、理解、尊重和爱!不管是“感同身受”还是“设身处地”,要做到并非易事。
  •   看了马上计划旅行
  •   喜欢这本书,喜欢旅行
  •   一直喜欢旅行
  •   对于旅行随笔类的书,文笔是很好的了,比较耐看。内容比较丰富,读起来也很舒服,小册子蛮实用的
  •   在豆瓣发现她时她好像还在国外旅行呢这个冬天真温暖
  •   因为看到朋友分享安心的人人日志,所以就去关注了一下这个故事,然后就送给了朋友一本~
  •   笔者这么生动完整的公益之旅让一直于人很遥远抽象的公益概念变得可爱生动
  •   一个平凡的女孩,行走在自己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幸好我还年轻,有青春的资本,也能学着走走。
  •   帮助别人其实更多的是在救助自己,收获大于付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往往只是别人希望我们看到的,那些真正需要我们关心的,却被迫淡出我们的视野,所以行动起来,关注那些看不见的弱小
  •   很佩服这个女子,一个人通过行走,来帮助更多的儿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   在旅游卫视的节目上看到这个女孩的时候,第一个印象便是画面中的女孩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沉着,引起我的关注。读过她的书,我理解了那份沉着的根源,如不是特殊的成长经历,如不是真正面对过生死,如不是透彻的翻天覆地的思考,如不是饥渴的探求为什么,如不是冷静的面对人生,如不是诚实的对待自己,如不是追求生命的本真,如不是探求内心的真实,怎会获得这样的沉着,怎会有这样的本源。
  •   虽然才刚刚收到书,但我相信跟着安心的书旅行,可以学到我们从未学到的知识。
  •   你行走,你拥有,很好的一本年轻读物,趁着我们还未老,去做能诠释自己的东西吧~
  •   安心性格很好
  •   生活要有感恩心,要付出爱,才能收获人生更多幸福
  •   满足感不是名校的毕业证,不是获得多少证书和荣誉,重要的是回馈社会。在志愿服务中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间隔年是为了更好的认清自己
  •   内彩的,DIY手册也很有用,信息很全。
  •   这本书特别好介绍了一种鉴于中国护照含金量太低而选择的间隔年方式。。。很有意义。。。
  •   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原来在世界上,不是只有名利可追逐。有种洗涤心灵的感觉,我们每个人有着更大的责任,我们的能力是可以帮助到很多人,完成这些事情,才能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
  •   赞!有思想的行者
  •   很佩服她的勇气,也很希望自己有颗那么细腻的心去看世界,在30岁之前打造自己的间隔年!!
  •   心神往之。。。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有勇气放弃,有勇气走向自由。
  •   比预期快,书纸质很好。换一种角度一种方式感受人生感受世界
  •   属于一个爱思考爱生活的人的独特体验,很合我的胃口。
  •   她是女儿的榜样,女儿也想将来当位精算师!
  •   是我喜欢的间隔年类型!而且,好喜欢里面的小孩子们啊!~!!!!我也要间隔年~~
  •   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   翻了一下,很不错,书的质量神马的,不知道送的那本义工手册实不实用呢。。。
  •   还没看啊~不过挺期待的。。真棒~书的质量挺好的,看着蛮舒服的。。
  •   超喜欢,我喜欢作者选择的生活,选择的旅程,一直有这样想法的很久,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只能只想想,很羡慕作者这样的
  •   很有用吧,对一些东西有很多新看法
  •   读完了才来评价的,确实很好的一本书,一边读一边思考,重新认识了很多东西!
  •   还没有看到完
  •   要有平等对待生命个体的能力。方略供参考,实力要增强
  •   希望以后当当配货快点
  •   里面的小册子很喜欢 也希望自己能跨出第一步
  •   可以对生活,对人生有不同的感悟
  •   人生有许多种可能,这样的人生很特别
  •   这是不错的书,可以升华你的思想,你们只要看,相信你们的思想自然升华!
  •   没事儿的时候读一读就像和作者一起去了一样,还不错
  •   看过几章电子书觉得不错,作者对
  •   听了她的讲座,所以就买来这本书了~很赞~很用心很有想法的一个姑娘~
  •   第二次买这本书送给了我一个好朋友,不知道他能看进去多少?
  •   很有勇气的一个女子,不管怎样,要支持她
  •   让人内心更加喜悦和自由
  •   多多帮助身边深陷困境的人.
  •   物流配送太不给力了,书还是很满意的!
  •   不错 这本书值得旅游友看
  •   好,内容充实
  •   很好的书,我需要。
  •   很好,最近流行的题材看得很惬意。
  •   喜欢这种生活 和态度
  •   非常好看的书,了解了很多
  •   内容很喜欢。。。。。。。。
  •   看了简介觉得不错就买了 很不错 挺好看的 ,包装得也很好。推荐
  •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对我的帮助很大
  •   质量好,正版,而且还便宜!
  •   我已经读过这本书了,写得很好。
  •   读了之后发现自己也开始憧憬这样的一份经历了
  •   书的内容很不错~~我喜欢
  •   书只读了一部分,对我们学生来说有一种激励的作用,让我们去追求自己的梦,不错,值得推荐!!
  •   就是懒得动
  •   有想法也去一次義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