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美名千古传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姜若木  页数:251  字数:238000  

前言

细数历史上的那些风流人物,有雄才大略的深宫帝王,有德高望重的文臣武将,亦有满腹经纶的风流才子,更有一朝恩宠红颜渐老的后宫嫔妃,文功武略不输须眉的女中丈夫,锦心绣口沦落风尘的绝色佳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在前进,朝代在更迭,然而这些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不会被历史的洪水淹没——    几千年来,不管朝代怎样更迭,总会出现一些“俯首甘为孺子牛”,得到人民敬仰爱戴并以各种方式加以纪念传颂的清官廉吏。比如汉朝的杨震、唐朝的魏征、宋朝的范仲淹、明朝的海瑞等都是封建社会历史中比较典型的廉政代表。他们但凡为官一处,便能奉公守节。一心为民,在浑浊污秽的官场氛围中独树一帜。    读史以明志,察古而鉴今。封建社会的清官虽说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下层人民的代表,是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服务的。但相较于那些贪官污吏来说,他们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为人们所称道;他们廉洁奉公、公正执法的一面,对现代社会的法治、廉政建设仍有着学习、借鉴的意义。    既然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那么所谓清官就一定有共同的品质特征,即忠君、爱民、清廉、刚直、重孝。这些清官们无一例外的都对自己的顶头上司——皇帝忠心耿耿,不管何时何地,其做事的中心思想就是维护皇权及其专制统治;在忠君的前提下,他们爱民如子、兴除利弊、发展生产,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当时的体制下官员们的俸禄极低,如果没有贪污受贿的行为,就必然清贫有加,这就造成了当时的清官们“清廉”的共同特点和必然结果;要一心为民,就必然会与权贵、恶吏站在对立面上,不妥协和不放弃让他们保持了刚直正义的品格;孝则是历代官员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无数清官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尽孝是一个成大事的贤者必须要做的事。    廉政建设从来都是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为了从历史文化方面更好地体现清正廉明的文化思想特征,编者以严肃谨慎的态度从多种资料中搜集整理并讲述了十位特征鲜明的“清官廉吏”的生平。    全书内容翔实丰富,叙述生动流畅,融历史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充满活力,耐人寻味。

内容概要

  一种文明的发展凝聚了一个民族对世界翻生命历史的认知和感受,积淀着一个时代的人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向的准则。文化底蕴越深邃厚重,其内涵就越丰富博大。丽廉政文化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更是独树一帜,让人为之侧目和深究。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廉洁为政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是大众群体的内心期盼。清官廉吏们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强大且深远,他们是道德的楷模,铭刻在人们心中。为后世人们留下借鉴和深思。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清洁自矢——关西孔子杨震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 (今陕西华阴)人。他博学多才,曾开坛讲学20多年,对《四书》、 《五经》造诣尤深,被人誉为“关西孔子”。50岁时接受大将军邓骘的征辟而出仕为官。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司徒,直至宰相,民间赞誉极高。史书上说他“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本”,在当时十分有名望。
华山骄子,关西师圣
暮夜拒金,留名青史
布衣宰相,清正无畏
壮志未酬,西归弘农
潼亭永驻,四世清风
第二章 高风铁骨——东汉闲人第五伦
第五伦,字伯鱼,是战国时期齐国田氏的后裔。他为人憨厚淳朴,早年曾当过乡啬夫和京兆尹的主簿,后来被举孝廉,光武帝刘秀任命他为扶夷(今湖北武冈)县令、会稽郡(今江苏苏州)太守、蜀郡太守。章帝刘炟即位后,第五伦被调入中央任司空,成为“三公”之一。
少年意气,乱世起家
倡廉抑贪,知人善任
奉公尽节,为圣为贤
嘉言懿行,善始善终
第三章 命世之才——风范良相房玄龄
房玄龄,字乔,是唐初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被称为一代良相。房玄龄出身书香世家,智能高超、功勋卓著、地位显赫;他随秦王征战十多年,是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为相期间,他善用伟才、敏行慎言、自甘卑下、常行让贤,堪称一代勋臣。
乱世英才,策杖谒主
玄武之争,出奇谋袭
孜孜奉国,贞观良相
精制历律,监修国史
房谋杜断,运筹帷幄
殊荣加身,身死徒悲
第四章 千秋金鉴——帝王人镜魏征
魏征,字玄成。巨鹿人,唐朝政治家。贞观时期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他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而世人则把魏征誉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魏征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杰出的谏官代表,忠心辅国,犯颜直谏,获此殊荣实在是当之无愧。
义投瓦岗,初露峥嵘
……
第五章 忧怀天下——九全之才范仲淹
第六章 铁面无私——公义之神包拯
第七章 绝世奇才——改革大师乇安石
第八章 真骨傲霜——旷世奇才苏轼
第九章 清正廉洁—反腐利剑海瑞
第十章 放眼世界——民族英雄林则徐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接着,他又说服唐太宗重新颁布了《均田令》。为了推进这一工作,他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甚至要求皇室以身作则,建议太宗把皇家园林芳华苑等地放弃,赐给当地穷人耕作。太宗果然依他所言,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贞观二年夏天,京城大旱,蝗虫四起,田里庄稼全被吃光,房玄龄跟着皇上视察,痛心疾首。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连续发布了几十道皇帝诏书,有《水部式》、《租庸调法》、《缓力役诏》等,其中还有一些比较灵活变通的款项。所有这一切都是旨在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力。 他的努力很有成效,贞观二年末,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基本上都做到了“食无忧,居有所”。除了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州县都比较安定了。正是房玄龄帮助唐太宗度过了他执政时期最困难的日子。 自贞观元年起,房玄龄迁为中书令,次年又拜门下省侍中,第三年拜为尚书省左仆射,这样他就将朝廷三省的一把手全都做过了,从此成为首席宰相。太宗封他为梁国公,还将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同时韩王又娶了房玄龄的宝贝女儿为妃,房玄龄因此成了皇亲国戚,可谓权高一时,言重如山。 然而,房玄龄待人接物和颜悦色,衣食住行简单朴素,从不随心所欲,从不随意议论是非曲直。他虽然大权在握,说起话来却总是细声慢气,即使是胸有成竹,也用商量的口气,从不趾高气扬。 性格即命运,性格不是装出来的,命运也不是刻意追求的,恰好是这么一个房玄龄,恰好是那么一个时代,他的种种个性得到了最好的张扬,他成功了。身为“总理”,他协助君主治理了许多疑难问题,协调好各大臣之间、君臣之间、衙署之间的各种关系。他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深得皇帝信任,但是遇到重要问题,即使是对李世民,他也很能坚守原则。 别看李世民口头经常挂着俭朴两字,反对奢侈腐化,然而随着整个形势的好转,在一片颂扬之声中也渐生骄奢之心。从贞观元年起,他就想仿效其他君王,造一座自己的宫殿,砖瓦木材全都准备好了,因为众臣谏阻,这才半途停止。到了贞观三年,有人拍马奉承,劝说陛下住的房子又低又潮,何不建一座阁楼住?房玄龄与魏征极力劝阻,说眼下民不聊生,皇宫里大兴土木,有损皇上威信。李世民才勉强作罢。过不多久,又有好事者进奏,说天下太平,请李世民往泰山封禅。封禅是封建王朝的一项大典。封,即必须在泰山极顶设坛祭天;禅,即在泰山附近小山上祭地,实际上是以这种形式来为天子歌功颂德。此事耗资巨大,房玄龄接到奏章,就替太宗拟好持否定态度的诏书,然后将奏章与诏书一并呈上。太宗看了,虽有些许不快,也只得怏怏表示同意。 有一次,房玄龄路遇少府少监窦德索,见窦德索正在主持修缮北城门。房玄龄问:是谁叫修的?这城门还可以用,何必又劳民伤财呢?窦德索随即汇报给李世民,李世民一听,不高兴了,骂房玄龄道:你只管好你宰相府的政务就行了,我要修缮北城门,关你什么事?房玄龄被这一骂,吓坏了,赶紧叩头谢罪。魏征知道后就不买李世民的账,马上上奏说:“我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要责备房玄龄,我也不知道房玄龄凭什么要叩头谢罪。房玄龄身为宰相,是皇上您的手足和耳目,对于朝廷内外的事没有什么不应该知道的。

编辑推荐

  清心为廉,直道则耿,正气天地,清名乾坤。自古至今,历史上不乏为政公正清廉之人,他们以廉洁耿直为人,以公正无私立身,历千年而不败,经万世面流传。  古人说过:“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在我国历史文明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无数功德两全,让人们念念不忘的人。他们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着无数代的中国人成长,如范仲淹、包拯等,他们的高尚品德昭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浩瀚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印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廉美名千古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还是可以的,不是很详细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