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王辉耀  页数:256  
Tag标签:无  

前言

导言来自招商银行联合贝恩资本发布的《2011私人财富报告》称,2010年中国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人群数量达50万人,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5万亿元。其中,接受调研的高净值人群中有近60%的人士表示,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在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表示,在接受访问的高净值人群中,拥有海外资产的已经达到三分之一,14%的高净值人群目前已移民或正在申请移民,还有近46%的人在考虑移民。接近三分之一的人进行海外投资是为了移民。在全世界,没有人能比中国的富豪们更热衷于成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投资移民的了。来自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批准的来自中国内地的投资移民申请共772份,占美国移民局全年发放的EB-5签证总数的41%。而在2011年,已经有934人获得批准,申请数和获批准人数占总数的四分之三。来自加拿大公民和移民事务部的负责人则称,2010年中国大陆通过投资移民方式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的人数占加拿大全部投资移民的62.6%,达2020人。澳大利亚公民和移民事务部的数据库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获得163类商业移民签证的人数达3416人,占其总数近三分之一。仅2010年一年,超过6000名中国人取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投资绿卡。这些已经移民和准备移民的中国人不只是人们想象中的民营企业家、电影明星、富人、外逃“贪官”,还有人才和技术精英。这些知识精英和技术精英通过大规模留学、工作签证及技术移民离开中国。截至2011年,中国已送出224.51万留学人员。留学生出国深造本是好事,然而问题是,其学历越高、专业越紧缺,回国的概率就越小。《华尔街日报》数据显示,在美国拿到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毕业5年后仍然留在美国的比例高达92%。这些中国精英努力实现着“在美留学—找到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美国”的“美国梦”。2006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以571名与507名的博士输送量,超过美国本土伯克利分校成为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美国的科学与工程学博士接近35%都来自国外,其中中国内地占22%,居世界首位。因此,美国的《科学杂志》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作为全世界头号人才吸引大国—美国,人才签证是其签证种类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别。美国每年发放的H1B签证达到8.5万张。此外,美国还发放人才移民签证14万张,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美国众议院两党在2011年11月29日以389∶15的票数优势,通过了一项吸引高学历人才移民的法案。该法案主要针对中国和印度等人才流失大国而制定的,并将在2015年完全取消人才移民的国家配额上限。它将大大缓解目前中国和印度的人才职业移民(具高等学位或特殊能力者)的排期,也使人才亲属移民的国家配额上限放宽了一倍多。改革开放30多年,移民海外的新华侨华人已经超过600万。其中,仅仅取得美国永久居民和公民资格的中国人就已经达到110万人。最近3年,中国平均每年有7万多人移民美国,一直是美国第二大移民来源国。同时,中国还是加拿大第一移民来源国。1998~2008年,大约有363760名中国公民移居加拿大,三分之二是凭借技术或资本完成移民的经济移民。当这些财富和知识精英认为,他们在异国他乡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依靠奋斗获得更多的成就和尊重,有更安全可靠的创业环境,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生活环境的时候,对处在全球竞争市场中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警示;当通过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离开中国的趋势日趋明显,当携带而去的资本和技术资源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论者不得不担心:中国是否在世界移民潮流和人才竞争趋势中“吃亏”了?面对严峻的国际人才竞争,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各类优惠政策、建立了大量科技园等孵化平台、针对外籍留学人员开通了绿色通道来吸引人才,甚至大力实施招揽全球高端人才的“千人计划”,然而,在这样一个急需人才来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国家,却依然有如此之多的高端人才流失海外,人才收支严重不平衡。截至2012年,有12名日裔人士先后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美国留学或工作过,但只有一位不是日本籍。全球先后有8名华裔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其中4人出生在中国(即原来是中国籍),却全部都拥有或曾拥有过美国国籍。由入境、签证、居留、绿卡、入籍构建的外国人入境和居留政策体系,已经演变成为争夺资本和人才的战略武器。然而,相比美国一年批准的8.5万个H1B签证,14万个职业移民,中国2004年出台了绿卡制度,在2004~2011年,中国获批准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仅有4752人,年平均获批人数不及600人。这和世界经济奇迹增长中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极不相称,更不符合全国各大城市高调宣传的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口号。这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关于中国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中国的全球化的故事。近几十年来,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高新技术人才渴望前往欧美工作,最优秀的学生视欧美为深造的最佳选择,许多人一去不归;从商业、娱乐、文化、体育等社会各界明星到被视为中流砥柱的知识精英以及身怀巨金的商业富豪,再到很多中小学生,一个个都开始选择移民海外。过去,只有在行政和军事上占领一个国家,才能获得他们的资源和财富;后来,许多国家发现通过贸易和资本游戏就可以获得他国的财富;今天,人们发现不用战争和流血,甚至无须动用贸易和产业,不用招商引资,只要打开移民大门,就能让其他国家的财富、资本、技术、人才源源而来。这已经成为全球化竞争的新战略。有移民接纳国,就有移民输出国;有人才流入国,就会有人才流失国。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几乎每个国家都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然而,与土地、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相比,这是以一张身份证作为条件和代价的一本万利的战略,其出售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梦想—人才的成长发展以及能获得回报的制度、环境、平台、空间,收获的是财富、资本、技术、人才。相比之下,传统的招商引资以及购买外国技术专利则往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向全球出售这些东西,改革移民制度,争取国际人才竞争的胜利,从环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到本世纪进行移民制度改革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那只是一个护照,又不只是一个护照,其背后是一整套自然和社会整体环境,以及全球化移民时代各国的人才战略。作为第一资源,人才的跨国、跨区流动是视寻求资源配置合理化为生命的市场经济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相比,人们前往异国他乡寻求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主观意愿都得到空前的提升。一方面人们跨地区流动,尽管户籍制度仍对其有所限制,但超过2亿大学生和农民工从家乡流向沿海城市和一线城市,同时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在全国各大城市流动,创造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和“世界工厂”的奇迹。另一方面人们跨国流动,时至今日,全球移民总数已超过2亿,其中大约有9000万是通过技术工作签证、留学签证、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前往国外的人,而且这一数字在规模和比例上都呈持续增长的势头,推动着全球创新和创业的大潮。这是一个并不平衡的人才跨国流动时代。不是所有国家的人才外流之后,都会迎来同样规模的人才回流。所有的流动,尤其是移民性的流动,都可能成为零和竞争。人才总会流向那些能为其提供高收入与高发展平台的国家,流向那些社会环境、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等适宜居住的国家和地区。同样,这样的国家也希望外国移民具备本国急需的商业资本和才能,并且不惜为此展开竞争。有些国家因此一败涂地,有些国家因此崛起。2003年非洲塞拉利昂的婴幼儿死亡率高达16.6%,2004年全国人均寿命不足40岁,但在美国芝加哥的医院里,来自塞拉利昂的医生人数比塞拉利昂整个国家的医生人数还多。美国就这样崛起成为超级大国,从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主要领导者恩里科•费米,到登月行动“阿波罗”项目的主管冯•布劳恩,还有“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他们和爱因斯坦一样,都是移民。1995~2005年间,所有在美国开办的工程及科技公司中,有25%的创办人来自美国境外;在高科技中心的硅谷,有外国移民参与创办的公司竟占全部高科技公司的52.4%。是移民把世界的中心带到了美国,并在那里扎根。世界上各种高层的领导也开始跨国、跨地区流动。英国聘用了原籍加拿大的公民担任英国中央银行的行长,日本日产汽车的首席执行官是一个拥有法国和巴西双重国籍的企业高管,索尼原来的首席执行官也是一位美国人。在朱镕基担任总理期间,中国也聘用了曾经拥有美国国籍的史美伦女士担任中国副部级官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尽管美国遭受过“9•11”恐怖袭击,但为了经济发展和保住其“头号人才大国”的地位,美国开始针对中国大幅放宽人才签证。2011年12月14日,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亲自在驻华大使馆举办新闻发布会,举办“美国签证受理数量破百万”的庆祝会。骆家辉表示,美驻华使领馆将以缩短等候时间、延长签证面试工作时间、增加50%签证官员、扩大工作空间、增添面试窗口、延长签证有效期限等措施应对日益增多的中国签证申请者。骆家辉表示,美国将与中国政府积极接触,希望向中国公民发放5年期的签证,“我们已经作好准备向中国公民发放5年期签证”。美国前总统里根说:“我们是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我们的国力源于我们自己的移民传统和我们欢迎的异乡侨客,这一点为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及。”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曾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和美国的竞争问题,对此问题,他巧妙地回答说,中国是从13亿人中挑选人才,而美国是从70亿人中挑选人才。这或许是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关键原因:美国拥有全世界一流的人才,而不只是美国的一流人才。来自欧洲、亚洲的优秀人才不再与美国竞争,而是为美国工作。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强调说:“我们必须欢迎这个世界的伟大天才,我们应当鼓励他们成为美国的永久公民,这些人将与美国本土出生的天才一起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2010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恰克•舒默和共和党议员林赛•格雷汉姆共同提出了一个新的移民法案,旨在加强和完善人才“绿卡”制度,即对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获得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自动发放绿卡并取消国别配额的限制。而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也提出要给外国留学生发放绿卡。目前,据美国统计局最新统计,在美华人已经突破400万人,其中拿到绿卡的只有53万人,也就是说有近350万华人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其中,大部分是高精尖人才。很多人都能意识到,太多的外国人前来扎根,会为土地、公共资源、就业机会等带来压力,但如果是那些能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高端人才”,或者说是回报远高于投入的人才,美国永远不会嫌多。对此,李光耀总结说:“在这个时代,所有的发达国家为了增强竞争力,都必须依赖外来移民和人才,而美国之所以能在许多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就是因为它广纳人才。”移民体系最主要的作用不再是方便本国公民与海外亲属团聚,也不再是补充劳动力。新西兰高等教育兼科技部长彼得•豪德森说:“我们不再单纯地把移民当作增加人口的方法,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吸引人才的手段,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需条件。”当前,正是我国面临经济转型、遭遇升级挑战、反思发展模式之时。改革开放30多年,某种意义上,中国数亿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在中国大地上自由往来,实现了“内循环”,通过人口流动创造了“世界工厂”,助力中国经济腾飞。过去30年,我们受惠于全球化,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中国制造”洒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与底层劳动力一起,把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当然,这也为中国带来了低端高科技产业,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贸易国以及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这一模式却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在未来的10~30年间,我国将彻底进入老龄化社会,依靠廉价劳动力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将难以为继。中国必须努力实现一系列的转型,包括社会创新和软实力建设、产业升级、发展知识服务经济与高新产业,成为全球脑力战场的主要竞争者。转型过程中最需要的资源是人才,其中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是中国最急缺的资源。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是人才移民流动的“双重循环”机制,即不仅是农民工流动的“内循环”,更需要面向国际人才市场的人才“外循环”。要成为世界大国,中国既要有培养具备世界领先水平人才的能力,又要有“揽全球最优秀人才为我所用”的大国人才战略,实现人才的进出“收支平衡”,甚至人才“收支顺差”。很显然,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必然对全世界的(也包括本土的)人才和精英都具有吸引力。中国移民潮里的资本流失,有硬件的原因,也有软件的原因。本书将通过分析各国这一不得不令国家、政府、社会、个人正视的“移民潮”,来透视全球化时代的各国人才竞争以及中国的发展。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吸引大批国际人才,需要以人才跨越国界、地域的流动作为支持,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最新提出,要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特别是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这就包括了移民、绿卡,甚至户籍、国籍政策改革等一系列能够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制度。中国在人才移民政策上的开放和思想的解放将使中国成为一个能够吸引、凝聚世界优秀人才的国家。因此,整体来说,我们仅仅需要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移民政策,进行政策上的变动,回归和外来的人才、技术、资金就会倍增,并大大提高中国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提升海外华人对祖籍国的归属感。我国应当从国家战略高度考虑和重视国际移民问题及其对中国未来的影响。只有将国际移民这一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国凝聚全球优秀人才的力量才会增强,真正从“中国制造”提升到“中国创造”,从投资拉动型经济变为人才拉动型经济,从“人口红利”大国转向“人才红利”大国,从招商引资时代走向招才引智时代。王辉耀2012年12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按照联合国的统计,全世界有两亿多的人口不是在自己的出生的国家工作和定居。国际移民目前已成为国际人才流动的一种主要的方式。移民只要不伤害国家以及他人的正当利益,就属于个人自由迁徙的权力。但是,从一个国家的整体战略来看,当移民体系演变成为国家人才竞争的战略时,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流失自然会影响自身发展。
本书以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多年积累有关世界各国移民研究为基础,系统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英国、法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移民和绿卡制度以及我国近年涌现出的移民潮新特点,并深刻解读了我国现有的对移民现象的研究和国家有关政策,对中国人才战略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提出全新的见解和思路,最终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建言献策。

作者简介

王辉耀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现任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国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经济组召集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等多家经管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研究员和中组部国际人才战略研究专题组组长。历任中国经贸部官员,全球最大工程咨询公司之一SNC-Lavalin国际公司董事经理和世界最大项目管理公司之一AMEC-Agra国际公司副总裁,加拿大魁北克驻香港和中国首席商务经济代表,
担任过GE、西门子、阿尔斯通、ABB等多家跨国公司顾问。在人才战略,人才培养、国际人才、中国海归、华人华侨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等领域有广泛的著作和学术研究,出版近30部有影响的中英文著作。

书籍目录

导 言>VII
第1章
影响世界格局的移民潮>1
大规模跨国流动的经济移民>7
争夺全球人才的移民战争>15
移民潮影响下的世界>23
第2章
世界侧目的中国新移民潮>29
精英和富豪成为新移民潮的主力 >33
中国新移民的理想国 >40
日益庞大的海外华人资源库 >43
第3章
人才流动的全球化新趋势>47
人才跨国流动的全球化时代 >51
基本移民制度的历史发展 >58
层层筛选的资本和技术经济移民体系 >62
第4章
移民制度背后的资源争夺战>77
改革移民制度的大趋势 >80
不同类别的经济移民制度 >84
技术移民和人才战争 >90
投资移民和资本战争 >94
第5章
北美洲、大洋洲发达国家的移民制度:重视人才引进>97
移民成就“美国梦” >105
加拿大逐步收紧的经济移民政策 >114
澳大利亚逐步放开的经济移民政策 >119
第6章
欧洲传统发达国家移民制度:逐步向人才敞开大门>127
“日不落帝国”成移民迁入国 >131
法国:选择性经济移民政策 >138
德国:承认自己是“移民国家” >141
第7章
亚洲国家移民制度:欢迎人才回流>147
日本:以血统确认国籍 >151
韩国:回流人才规模日趋庞大 >153
新加坡:小国需要大人才 >157
中国香港:与内地人才计划互动 >159
中国台湾地区:多元化移民政策 >161
印度:向西方输送人才的净出口国 >163
第8章
中国“入不敷出”的移民现状>167
入境、居留、移民管理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171
中国的人才绿卡:有了开始,急需完善 >177
中国的人才绿卡:门槛高,发放量与实际需求相差太大 >181
中国的绿卡:“含金量”方面有了重要突破 >189
第9章
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195
招才引智成为中国实现转型的历史选择 >199
“派出去”与“请进来”的人才战略回顾 >202
正在涌起的中国人才回归潮 >207
第10章
打造属于世界的“中国梦”>211
人才战略法制化 >215
移民制度系统化 >217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219
完善绿卡类别及评估体系 >220
探索发放“海外公民证”和“海外华裔卡” >228
适当降低工作签证转永久居留的门槛 >231
加大力度吸引外国人才来中国追梦 >233
结 语>235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新加坡接受的外来移民当中,华裔大约占三分之二。在香港投资移民的申请者中,有60%是具有外国国籍的中国人。在我国改革过程当中,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投资创办的企业大约占外资企业总数的70%,投入的资金约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0%。海外留学人才的回归,创造出了韩国大德科学城、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中国内地中关村科技城、印度班加罗尔等新兴科技中心。 不过,随着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以日本、“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吸引外国高端人才,尽管海外的族裔人才依然优先。这些国家和地区普遍经历了人才大量流失、人才开始回流、人才大量回流、开始吸引外国人才这4个阶段。这也跟他们首先承接低端制造业,之后进行产业升级、外包低端制造业的经济发展过程有关。 以日本、韩国为主的亚洲新兴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开放了移民归化的通道,但其开放程度却不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也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经济移民政策体系。与印度、韩国、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国家一样,它们的移民归化政策更倾向于海外族裔同胞以及本土公民的亲属移民,注重种族和血统保持一定的单一主体性。 中国、印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正在重复日本所走过的路——通过产业转移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随后为完成产业升级而推动人才回流以及遏制人才流失。目前改革国籍、绿卡、签证等政策,主要是为了吸引海外的留学人才和族裔人才。

后记

结语一个国家的崛起,绝不在于只注重经济、科技以及军事等硬实力,也不在于只强调自身发展和利益的思想、文化、观念等软实力。如果展现在世界各国的政府和民众面前的只有硬邦邦的“肌肉”或只有封闭的、过于强调自身利益和特色的软实力,只会令世界其他国家感到不安,而这些不安最终又会反过来阻碍这个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国力越强,“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就会越大。这就是中国对内提倡“和谐社会”、对外提倡“和平崛起”的主要原因。然而,只强调“和平崛起”并不能消除来自全球各地的疑虑和阻力。要形成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国际环境,就要让世界认同中国的“崛起”并视其为自身发展的机遇。中国的高速崛起带来“中国机会”—一种“共赢式”的崛起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会主动认同这一“崛起”,甚至推动中国的发展。“中国机会”、“中国共赢”,于其他国家而言是政府外交的事情,但于全球各地的人民来说,这一理念却可以对人才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他们认同、向往这个国家,愿意来这个国家发挥才能,为这个国家工作,最终归化这个国家。这就要以国家软实力、国家梦想、国家发展机遇以及社会制度和生活环境方面的移民制度作为保障。“美国梦”已成为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反复提及的词语。然而,“美国梦”的对象不只有美国人,还有全世界的人才。对于世界各地的人才来说,他们不只相信、认同美国的“大国崛起”,也愿意并希望前往美国工作,发挥才能,为美国的“大国强盛”作出贡献,更愿意把赚的钱留在美国,甚至把自己在海外赚的钱带到美国。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美国具有吸引全球人才的移民制度。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未来30年也将面临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不足和短缺的巨大挑战。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才流失国,需要吸引大量的外籍人才来中国发展。中国的高速崛起以及大量的“中国机会”吸引了很多外国人来中国投资、工作、发展。但是,这些赚到钱的外国人(还包括中国人),很少把钱留在中国。即使他们期望留下,中国的绿卡、入籍等制度也不让他们留下。最终,中国的“大国崛起”无论是否和平,无论带来多大的繁荣,都与他们无关。他们与中国的关系只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最终只能把中国当成一个赚钱的“工地”。如果中国希望未来不仅仅依靠重金、高薪来争夺世界顶尖人才,将“争夺”变成“吸引”,甚至不提供任何优惠条件就让全球各地的人才争先恐后地来中国创业、工作、效力,那么,中国就不应只在“口号”上对外开放,不只是“临时居留”,还要从制度上欢迎世界各地的人才来中国发展,发挥才能,获得回报,并能扎根入籍,成为“中国崛起”利益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的“中国梦”,必然是一个让全球人才实现来中国发展的梦想,是一个能在中国发挥才能、获得机会、奋斗致富的梦想,更是一个愿意把自己赚的钱带到中国来安家乐业的梦想。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过去,要占领一个国家,才能获得他们的资源和财富;    后来,许多国家发现只需要贸易和资本游戏,就可以获得他国的财富;    今天,人们开始发现不用战争和流血,不用贸易和产业,更不用招商引资,只要打开移民大门,就能让另一个国家的财富、资本、技术、人才源源而来。    这就是全球化国家竞争的新战略!    ——美国前总统 里根    “我们是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我们的国力源于自己的移民传统和我们欢迎的异乡侨客。这一点为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及。”    ——新加坡前总理、内阁资政 李光耀    “中国与美国在人才上的比较,中国是从13亿人中选人才,美国是从70亿人中选人才。”    ——微软创始人 比尔·盖茨

编辑推荐

《移民潮:中国怎样才能留住人才?》编辑推荐:为什么高新技术人才渴望出国工作?为什么优秀学生渴望出国深造?从知识精英到企业富豪,很多人为何移民海外?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人才战争》作者王辉耀最新力作!直面痛击中国移民现状,呼吁政府亟须完善国家人才发展计划,吸引全球人才和精英。

名人推荐

我们是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我们的国力源于自己的移民传统和我们欢迎的异乡侨客。这一点为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及。——美国前总统 里根中国与美国在人才上的比较,中国是从13亿人中选人才,美国是从70亿人中选人才。——新加坡前总理、内阁资政 李光耀我们必须欢迎这个世界的伟大天才,而不是将他们赶出这个国家。我们应当鼓励他们成为美国的永久公民,这些人将与美国本土出生的天才一起,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微软创始人 比尔•盖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移民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类似的书很多,随便看看而已
  •   觉得挺有帮助的,所以买了,还没看
  •   有一定思考,但是不是针对大众的,相关部门可以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