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赵屹,田源 编著  页数:230  字数:120000  

前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内容概要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作者简介

赵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民艺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著有《中国民艺采风录》(合作)、《民间文化生态调查》(合作)等著作8部,参与编著《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民问织锦的历史发展 麻织的起源与发展 棉织的起源与发展 丝织的起源与发展 毛织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  四大名锦对民问织锦的影响 四大名锦 四大名锦对民间织锦的影响第三章 汉族民间织锦 鲁锦 湖南夏布第四章 少数民族民间织锦 土家西兰卡普 瑶锦 傣锦 侗锦 苗锦 黎锦 景颇族织锦 艾德莱斯锦第五章 民间纵造工具的发展与演变 踞织机的结构及织造方法 斜织机的结构及织造方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民间织锦的历史发展麻织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纺织技术历史悠久。在人们没有认识到桑蚕可以作为纺织材料之前,主要是利用苎麻、葛藤、大麻等野生植物的葛麻纤维作为纺织材料。苎麻为荨麻科苎麻属,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宿根年限可达10~30年以上。苎麻秆表皮可由加工制作苎麻纺织用的苎麻纤维。其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并且细长、坚韧、质地轻、吸湿散湿快,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是一种优良的纺织原料。苎麻主要生产于淮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尤以江南出产的苎麻最为著名。《诗经》上说:“东门之地,可以沤苎。”说明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经用自然发酵的方法来加工麻料。三国时吴圈陆机的《毛涛草木鸟兽虫鱼疏》书中记载苎麻“缩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不岁种”是说苎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不需要每年重新栽种。这表明苎麻的特性已被人们所了解,积累了种麻经验。

编辑推荐

《织锦》介绍了: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中国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织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因为不是专业,从兴趣的角度去了解这些,这本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