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公德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社会  作者:季羡林  页数:151  
Tag标签:无  

前言

  季羡林先生德高望重,著作等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几十年来,他除了从事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之外,偶有所感,还写了不少有关提高人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方面的文章,在社会上备受关注,令广大读者交口称赞。  季先生多次提到,“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对得起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他再三强调,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他认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中国历史悠久,道德内容丰富,尤其涉及人生,即一个人到底应如何生活,为何而活着,怎么活着等等问题,季羡林先生均有大量论述,读者深受教育、启发和鼓舞。他衷心希望,“我们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要认识到自己对国家和后世子孙的义务”。季先生在教学、学术研究、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感人肺腑;他的言谈和举止,学界及各方人士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为我国老、中、青几代人做出了光辉榜样。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国是伦理道德和实践最发达的国家,中国的传统道德是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的内容,它在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中的特殊性是非常明显的。中国丰富的道德规范,在国内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和影响。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中国古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自己的贡献,青年人的责任尤其重大,季先生对其抱有殷切的期望。青年人该如何做,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季先生谈得更多。他诚恳地指出:“眼前这个时代是成绩很大,问题也有,在学术界和文学艺术界,眼前最令人关注的是提高人民的,特别是青年人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任重道远,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参与这一项工作是不容推卸的责任。”  季先生深有体会地告诫我们,“有志于使中华民族强盛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知识分子,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这就是我,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有价值的人生。让我们认真阅读季先生的原著吧。  2007年12月15日

内容概要

  《季羡林谈公德》是季羡林先生论及道德修养和人生意义的随笔集,是先生于96岁高龄特别授权我社为青少年选编的一本德育读本。《季羡林谈公德》由季羡林编写。季羡林,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书籍目录

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中国的民族性满招损,谦受益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谦虚与虚伪走运与倒霉做人与处世论广告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谈孝谈礼貌坏人一点希望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隔膜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大自然的报复爱国与奉献再谈爱国主义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谈包装对广告的逆反心理给“拆”字亮红灯再谈老年清官更要兼听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漫谈伦理道德公德(一)公德(二)公德(三)公德(四)慈善是道德的积累人生三论人生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希望二十一世纪家庭更美好容忍老少之间千禧感言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实现人生的价值毁誉谈中国精神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沧桑阅尽话爱国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我们中国留学生都必须爱国九三述怀希望在你们身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梦游二十一世纪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章节摘录

  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文章写了一些,议论也发表了一通。我看过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没有参加进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时光流逝,一转眼,自己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我的预算。有人认为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净。  那么,长寿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也不是的。这对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会有一些好处的。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绝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1995年  中国的民族性  我一向认为,世界上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性。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怎样呢?我们中华民族当然不能例外。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谁也否认不掉的。我自以生为中国人为荣,生为中国人自傲。如果真正有轮回转生的话,我愿生生世世为中国人。  但是,一个很大的“但是”,环视我们四周,当前的社会风气,不能说都是尽如人意的。有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急功近利,浮躁中安,只问目的,不择手段。大抢大劫,时有发生;小偷小摸,所在皆是。即以宴会一项而论,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浪费;但是令不行,禁不止,哪一个宴会不浪费呢?贿赂虽不能说公行,但变相的花样却繁多隐秘。我很少出门上街;但是,只要出去一次,必然会遇到吵架斗殴的。在公共汽车上,谁碰谁一下,谁踩谁一脚,这是难以避免的事,只需说上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然而,“对不起”、“谢谢”这样的词儿,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说了,必须在报纸上大力提倡。所有这一切,同我国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伟大建设工作,都十分矛盾,十分不协调。同我们伟大民族的光荣历史,更是非常不相称。难道说我们这个伟大民族“撞”着什么“客”了吗?  鲁迅先生是最热爱中华民族的,他毕生用他那一支不值几文钱的“金不换”剖析中国的民族性,鞭辟人理,切中肯綮,对自己也决不放过。当你被他刺中要害时,在出了一身冷汗之余,你决不会恨他,而是更加爱他。可是他的努力有什么结果呢?到了今天,已经“换了人间”,而鲁迅点出的那一点缺点,不但一点也没有收敛,反而有增强之势。  有人说,这是改革开放大潮社会转轨之所致。我看,恐怕不是这个样子。前几年,我偶尔为写《糖史》搜集资料读到了一本十九世纪中国驻日本使馆官员写的书,里面讲到这样一件事。这一位新到日本的官员说:他来日本已经数月,在街上没有看到一起吵架的。一位老馆员莞尔而笑,说:我来日本已经四年,也从来没有看到一起吵架的。我读了以后,不禁感慨万端。不过,我要补充一句:日本人彬彬有礼,不吵架,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对广大日本人民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日本那一小撮军国主义侵略分子来说,他们野蛮残暴,嗜血成性,则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不管怎样,中国民族性中这一些缺点,不自改造开放始,也不自新中国成立始,更不自鲁迅时代始,恐怕是古已有之的了。我们素称礼仪之邦,素讲伦理道德,素宣扬以夏变夷;然而,其结果却不能不令人失望而且迷惑不解。难道我们真要“礼失而求诸野”吗?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而又必须认真反省的问题。  1998年7月16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季羡林谈公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