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密码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韦白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年轻时就希望结束天下大乱的无序状态,为此选择不同的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理想。曹操,刘备和他最重要的搭档关羽、诸葛亮,孙权和他最重要的搭档周瑜——这六个人中,有君臣,有朋友,有兄弟;有恩人,有仇人,有敌人。本书讲述的就是他们之间的故事,对回答谁是英雄,或许有所帮助。   三国是英雄的时代,《三国志》是英雄的历史、《三国演义》是英雄的传奇,它们是中国人的英雄梦。然而,问题在于:谁是英雄?   有一句老话:成者王侯败者贼。显然,那是一个功利主义的评价。《三国志》是公认的良史,《三国演义》是不朽的名著,二者都不是那么看的。每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因为评判标准各有不同。但是,真正的英雄应该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 史家的眼光,学者的思考,文学的笔法,揭谜三国长盛不衰,探索中华民族情感精神走向缘由。追寻绵延千年的英雄情结,真实的三国背后,其实是一个我们梦想的三国……

作者简介

征引论文目录(作者胡小伟)
一、《关帝崇拜的起源:一个文学史现象的历史文化考索》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中语系《小说与戏曲研究》第五辑,联经出版公司,1995年5月
二、《荆州与关羽崇拜》
荆州《三国演义学刊》总第二期,2001年2月
三、《从〈乐府诗集〉所辑〈关背德〉〈通荆门〉看三国历史上的荆州之争》
四、《“说三分”与关羽崇拜:以苏轼为例》
五、《关羽崇拜与三教圆融》
《关羽、关公和关圣》2001’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关羽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
六、《文化视野下的〈三国志演义〉成书研究》
‘2004年古代小说史与文献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七、《历史与演义——“赤壁之战”的实中之虚》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一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八、《虚构的真实——揭示〈三国演义〉关羽事迹的地理虚实》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8期
九、《中国文化史研究•关公信仰系列》
香港科华图书公司,2005年9月

书籍目录

一、为什么是三国二、为什么是《三国志》三、为什么是《三国演义》四、三分·三角·三元五、何尝有《关羽传》六、先后轻重寓深意七、“兵家儿早习”八、英雄起草莽九、桃园今何在十、异姓结义兄弟十一、谁是第一忠义人十二、白鼻头的由来十三、春秋笔法现回目十四、曹刘关初会十五、风云际会虎牢关十六、三国第一将十七、“屠”与“忍”十八、也有俩仨相好的十九、是英雄要问出处二十、自我毁灭的吕布二十一、关羽之跪二十二、文采风流曹将军二十三、逐鹿许田二十四、杀机四伏二十五、笑到最后,笑得最好二十六、温酒·煮酒·对酒二十七、为红颜还是为兄弟二十八、三罪·三便·三事二十九、何为贤才三十、曹操的仁与不仁三十一、曹操“包装”关羽三十二、朋友·兄弟·主臣三十三、关羽为何成财神三十四、绕了一个大圈子三十五、为什么不提张飞三十六、高于知己之上的三十七、践桃园之约三十八、里应外合三十九、荆州失于大意?四十、坏在读《春秋》上四十一、联盟破裂谁之过四十二、北伐功败垂成?四十三、关羽之死四十四、曹操之死四十五、刘备之死四十六、武帝·昭烈帝·圣帝四十七、英雄·枭雄·奸雄四十八、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四十九、两个周瑜五十、为孙权背黑锅五十一、赤壁有过火攻吗五十二、旁证是怎么说的五十三、滚滚长江东逝水五十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五十五、要害在于“帆”字五十六、从中国科技史出发五十七、历史在重演五十八、虚构由何而来五十九、为何不提刘备六十、周孙诸葛初会六十一、借荆州的是是非非六十二、荆州问题的由来六十三、鲁肃与联盟六十四、败于荆州,成于荆州六十五、吴国为何张皇武功六十六、蜀疑其眩吴恶其诈六十七、周瑜英年早逝六十八、既生瑜,何生亮六十九、天地本宽广七十、智绝诸葛亮七十一、何为八阵图七十二、兵家奇才七十三、“空的”空城计七十四、诸葛亮之憾七十五、立向斜阳说孔明七十六、木牛流马之谜七十七、“无声手枪”诸葛弩七十八、创新与三国七十九、秤砣虽小压千斤八十、他才是大帝八十一、面对顾命老臣八十二、管理大师孙权八十三、说英雄谁是英雄附:三国六人年表附:征引论文目录

章节摘录

二、为什么是《三国志》说到三国,就必须提到两部书:《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没有《三国志》,也就没有《三国演义》。不妨这么说,后者是前者的故事化通俗读本,看它的全名就足以说明问题——《三国志通俗演义》。一部二十四史,人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三国志》。它先被搬上戏曲舞台,又被说部编演为小说,是三国故事的源头。《三国志》作者陈寿(233-297),原为蜀汉官员,后入晋,为著作郎,负责撰写国史。说到三国的国史,当时曹魏已有《魏书》,孙吴也有《吴书》,唯独蜀汉阙如。于是陈寿写了《蜀书》(如仿,《汉书》、《后汉书》例,应命名为《季汉书》。当然晋朝是不允许的。),并将原《魏书》、《吴书》略加修订,分别刻印。三书中内容最丰富的是《魏书》,三十卷;其次是《吴书》,二十卷;《蜀书》只有十五卷。以下简称《三国志》为陈志。后文所引传记,如非特别指明,均出自该书。陈志历来获得的评价是很高的,美中不足之处是比较简略,尤其是《蜀书》。南朝刘宋时期,中书侍郎裴松之(372-451)奉皇帝之命为陈志加注。据说,裴松之在加注时参考了140多种(一说200种)汉魏三国人士的著作,注释的字数远远超过陈志,达到它的三倍。此举也获得历代史学家的好评,裴松之的注释(以下简称为裴注)与陈寿的正文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陈志裴注,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郦道元《水经注》及《昭明文选》李善注并称“四大古注”。刚才提到,《魏书》、《吴书》和《蜀书》在西晋是分别刻印的。到了北宋,御史中丞司马光(1010-1086)把这三部书合在一起,起名《三国志》。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中国的史书,以二十四史为例,从《史记》、《汉书》以来,不是叫“某史”,就是叫“某书”。‘只有《三国志》,孤零零的叫“志”。而且其中偏偏没有史书应备的礼乐刑法、天文地理、食货艺文等“志”,却不顺理成章地叫《三国书》。这是为什么?

编辑推荐

《三国密码》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草之精秀者为荚,兽之特群者为雄。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三国是英雄的时代,《三国志》是英雄的历史、《三国演义》是英雄的传奇。它们是中国人的英雄梦。然而,问题在于:谁是英雄?有一句老话:成者王侯败者贼。显然,那是一个功利主义的评价。《三国志》是公认的良史,《三国演义》是不朽的名著,二者都不是那么看的。每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因为评判标准各有不同。但是,真正的英雄应该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个人“生而有涯”,在价值系统紊乱或失衡的时代,判断谁是英雄尤难,难免见仁见智。拿英雄自许或者许人,当然有各人的自由。后人如何看,后人的后人如何看,才是历史。古今多少事,问不胜问。但是总有一些话题值得回味,不应“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树立了新的历史观,叫作“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败是一时的,英雄是永远的。如果还相信“公道自在人心”的话,就应该承认,世上确实存在超乎一时得失之上的东西,而且其价值比功利大,存在比功利久,影响比功利远……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年轻时就希望结束天下大乱的无序状态,为此选择不同的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理想。曹操,刘备和他最重要的搭档关羽、诸葛亮,孙权和他最重要的搭档周瑜——这六个人中,有君臣,有朋友,有兄弟;有恩人,有仇人,有敌人。《三国密码》讲述的就足他们之间的故事,对回答谁是英雄,或许有所帮助。揭密一个民族情感和精神走向的缘由,追寻绵延千年的英雄情结。真实的三国背后,其实是一个我们梦想的三国……史家的眼光,学者的思考,文学的笔法,三国长盛不衰,探索中华民族情感精神走向缘由,真实的三国背后,哪些是我们梦想的三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国密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虽然有些作者自己的想法,但还是跳不出学者的小圈子,也就是看个乐子吧
  •     八十三、说英雄谁是英雄     现在看起来,三国的最终英雄是诸葛亮和关羽。他们是失败者,却使后世诗人写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不朽诗句来。古人本有“三不朽”的说法,为“立功”、“立言”、“立德”。诸葛亮和关羽是立德的楷模,也就成为文化意义上的英雄。这正是演义的价值所在,因为它能从“群雄逐鹿”的纷繁史事中,清理、提炼、总结出超功利的“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判断,来抗衡甚至替代“成则王侯败者贼”的功利判断,所以它才不朽。     武将当中的关羽,文臣当中的诸葛亮,他们在当时都是悲剧人物,却都被后世尊为英雄。通常的说法,英雄应该是胜利者,可为什么却是失败者成为英雄?     中国有一句老话:成者王侯败者贼,或者简称——成王败寇。这是一个功利主义的评价。照此说法,三国时代,笑得最好的应该是司马氏祖孙三代,三分归晋嘛。但是,西晋的统一是短暂的,带来的教训是立刻陷入更长久的社会动乱,更严重的国家分裂。经过对历史教训的总结,从演义开始树立了一个新的历史观,叫作“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败是一时的,英雄是永远的。历史的榜样比一时的成败要长远的多,有价值得多。     英雄,最后要在价值方面带给人们很多东西,就是给后世树立一个榜样。它的故事,它的形象,要使后人觉得应该仿照它,仿照它是正...确的。笑到最后笑得最好也好,成者王败者寇也好,可能还是要琢磨得更深一点,才能体会英雄的真意。     演义是耐得住咀嚼的。它所以在“廿五史演义”中一枝独秀,不仅因为成书最早,流传最广,手笔最大,而且这一段历史包含的经验教训极为深刻:一场较小的社会动荡,经过群英纷争,三家竞雄,最后达到一统。但是不过37年后晋室就“东迁”了,成为南北朝,酿成更广泛的社会动荡,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更长久的民族分裂。后人痛定思痛,感到刘备的仁政、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和治蜀方式,才是长治久安的正道,因而总结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超功利历史价值观。     有人根据从统一到割据、再从割据到统一的现象,把中国历史概括成循环型,好像总是原地打转似的,其实倒不是这么简单。因为,它反映的是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且越到后来,“分”得越短,“合”得越长。尤其到元朝以后,任何割据、偏安,首先在国人的观念中就很难有长期存在的可能。需要指出的是,那也正好是三国故事大流行的时候。之所以三国不同于十六国或十国,三国之于中国的意义,也在于此。     三国时代已经非常遥远了,但是陈志和演义的读者队伍还是源源不断,而且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因为评判标准各有不同。但是,真正的英雄应该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当然,一个人“生而有涯”,在价值系统紊乱或失衡的时代,判断谁是英雄尤难,难免又会见仁见智。在这样的时代,拿英雄自许或者许人,当然有各人的自由。但后人如何看,后人的后人如何看,才是历史。     三国密码就此终了。演义最后是一篇七言古风,本书未能免俗,也用上一首古人作品,聊作收尾。   元代张鸣善散曲《讥时?调寄水仙子》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刚来都是哄。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