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王守军、 王名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04出版)  作者:王守军  页数:219  

前言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名十多年来,“清华NGO研究”作为一个团队、一类作品、一种学术符号,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令我在欣喜之余也不胜惶恐。昨晚在哈佛大学的“公益中国”讲坛上感受到来自中国留学生对于祖国NGO研究的热情关注和热烈讨论,以及对于我们这个本土生长的学术团队的认同和支持,激发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这样解释我们的理由:NGO研究应当是中国未来几十年间最具挑战性也最具潜力的学术领域了。这也是编辑出版这套博士论丛的理由。我从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民社会与治理”。这两年陆续有了毕业生。学生们在3-6年的学业期间,除了修满清华公共管理学科博士学位所要求的40多个学分外,在NGO研究领域中从事大量的实证调研,并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一个专题开展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最后完成一篇博士论文。这样的研究成果在起步不久的中国NGO研究中是难能可贵的。出版这个论丛,就是要将博士们的研究成果呈现给更多的读者,以推动中国NGO研究走向更加专业和有深度的学术境界。幸得中国社会出版社相助,由我做丛书主编,精选毕业博士论文之优秀者,提出公开出版的原则与要求,在认真修改的基础上每年出版若干,陆续形成反映清华NGO研究团队中青年学俊的专著系列。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10月,是我国目前从事NGO相关理论和政策研究中成立最早的一家科研与教学机构。10多年来,NGO研究所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明德为公的传统,坚持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以中国的NGO与公民社会研究为基本领域,以科研和教学为基本任务,致力于开展中国NGO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努力培养适合于各类NGO、公共事业单位和相关党政部门的高级公共管理人才,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概要

  高等学校作为非营利机构。其经济行为有一定的特殊性。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普遍出现了持续的生均投入下降、负债投资、债务风险等现象。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出发,尝试建立一个利益均衡模型来描述和解释我国高校支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高校支出行为受到包括高校管理者在内的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利益相关者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形成特定的利益结构,利益结构影响学校的行动选择,从而形成学校支出特征。为了使高校实际行为选择更加合理化,我们需要调整高校所面临的利益结构。  《论大学:我国高校支出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可供非营利机构、高等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人员阅读,也可以供政策制定者参考。

作者简介

王守军,男,1968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滑县。199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清华大学工商学院管理硕士学位,2008年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财务处。主要论著有:《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探索》、《我国高校举债行为的外部性及治理研究》、《多元利益格局中的高校经济行为合理化问题》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言1.1 问题的提出1.2 文献综述1.3 研究对象和方法1.4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2章 利益均衡模型的构建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观点2.2 高校利益相关者分析2.3 利益均衡模型及其关于高校支出行为的基本命题第3章 高校规模与平均成本选择3.1 高校规模和平均支出决定合理性的判断模型3.2 我国高校规模与平均支出的合理性判断3.3 我国高校对规模选择的基本机制3.4 小结第4章 高校举债投资及其外部性治理4.1 高等学校债务限度模型与债务形势判断4.2 我国高校债务的形成过程及其外部性:一所高校的案例4.3 影响举债的利益结构和高校的行为选择4.4 小结第5章 高校支出结构与责任边界5.1 我国高校支出的结构特性5.2 高校支出结构的影响机制模型5.3 学校责任边界和行为选择:三个案例5.4 小结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6.1 研究结论6.2 结论适用范围6.3 政策建议的基本思路6.4 政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A 关于高校管理者对学校若干经济事项的态度调查报告附录B 关于样本高校原始数据及方程异方差检测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4.2 论文章节的安排本研究的基本内容是:构建利益均衡模型作为解释高校支出行为的模型,并通过对高校支出的三个特征的具体分析,来验证利益均衡模型对高校支出行为的几个基本命题,进而提出高校支出行为合理化的基本思路,最后得出结论。论文的大致内容和结构如下:一、对利益均衡模型的构建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构建一个利益均衡模型,来解释实际行为产生原因以及与理想的支出模型之间的差距。利益均衡模型的关键词是利益结构,利益均衡模型将对高校支出行为给出几个命题,这些命题将通过三个支出特征的分析来予以验证。这一内容安排为论文的第2章。二、对高校三个方面支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分析为了对高校支出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我们根据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和期望,对具体支出行为的合理性标准进行了假设。这些假设反映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反映了与普遍的道德标准相一致的要求,期望高校追求社会公益目标、服务于公共利益而不要追逐狭隘的和短期的利益;(2)反映了经济效率和资源的经管责任的基本要求,期望高校在取得和分配、使用教育资源过程中尽可能提高效率、避免浪费和低效率;(3)反映了长期生存的适应性的基本要求,期望高校能够在财政上做到收支平衡,实现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后记

“论大学”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本文探讨的是大学一个很小的方面,作者希望这一方面的研究会对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大学有所帮助。作者选择这一题目,既是出于理论探索的兴趣,也是出于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释疑解惑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一些行为受到了公众的批评和质疑,高校的公信力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什么高校会出现这些不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很多解释似是而非,而基于这些解释逻辑的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效果也不好。出于对这种现象的兴趣,作者选择了对我国高校支出特征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希望能够认识影响我国高校行为选择的基本机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体现高等学校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高校支出,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征:高校普遍出现了持续的生均投入下降,引起了各方面对教育质量的担忧;许多高校出现了负债投资现象甚至个别学校存在债务风险和危机;高校普遍存在规模可观并相对稳定的非学术支出,消耗了巨大的教育资源等。本文所研究的是这些支出特征的原因和形成机制。对于高校支出行为的不合理,人们往往认为高校应该为自身的行为负责任,或者高校管理者应该为做出这样的行为选择而负责任,因此,社会舆论也就常常将高校作为批评和谴责的对象、将高校管理者作为批评和谴责的对象。但这种观点是需要进行验证的。在研究高校经济行为时,有一种视角是研究者和公众都习惯使用的,可以称为“公益理性的视角”。人们认为,高校应该是符合各种规范和社会期望的组织,应该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高校具有识别自身宗旨的能力、收集必要信息的能力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理性;高校可以对自身的规模、质量、投入具有自主权和能动性。对于一所理性的高校来说,其具体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是内在一致的、和谐的,应该会实现大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采用“公益理性视角”的常见观点是将责任判定在高校身上:高等教育质量滑坡问题归结为高校商业氛围过浓、高校的行政化倾向而忽视质量问题。

编辑推荐

《论大学:我国高校支出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是清华大学NGO博士论丛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大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有一点划痕,不过不影响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