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造化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龙门书局  作者:余光中  页数:3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寸心造化》为著名华语散文家余光中的散文自选集。《寸心造化》分六个部分:人物,忆文坛旧友轶事与另一段城南旧事。行旅,描旅行游走的怡情景致与人文风貌;文艺,赏西方绘画戏剧诗歌经典传世佳作;纵笔,抒那雨那土那山那石的灵性与传奇;谐趣,侃世相讽世事戏古人并幽自己一默;宏观,诉天方飞毯游历东西后的乡情乡愁。

作者简介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重九生于南京。母亲与妻子为常州人,故亦以江南人自命。抗战时在四川读中学,感情上亦自觉为蜀人。曾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1952年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59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曾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各地任教大学。诗、散文、评论、翻译均擅,已出版专书五十种,近年在大陆亦出版作品选集逾三十种。诗文多篇列入海峡两岸的大、中学语文课本。诗作谱成歌曲亦有十多首,尤以《乡愁》《乡愁四韵》《民歌》《回旋曲》等流传最广。所译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在港、台演出多次。

书籍目录

导言/余光中的缪斯
人物
阿拉伯的劳伦斯……
论琼·贝兹……“听,这一窝夜莺”之一……
沙田七友记……
爱弹低调的高手——远悼吴鲁芹先生
文章与前额并高
仲夏夜之噩梦
另一段城南旧事
行旅
南太基
登楼赋
风吹西班牙
满亭星月
山国雪乡
黄绳系腕——泰国记游之二
桥跨黄金城
金陵子弟江湖客
文艺
纵笔
谐趣
宏观

章节摘录

  有一天,在布拉格拥挤的地铁车上,见一千瘦老者声色颇厉地在责备几个少女,老者手拉吊环而立,少女们则坐在一排。开始我们以为那滔滔不绝的斯拉夫语,是长辈在训晚辈,直到一位少女赧赧含笑站起来,而老者立刻向空位上坐下去,才恍然他们并非一家人,而是老者责骂年轻人不懂让座,有失敬老之礼。我们颇有感慨,觉得那老叟能理直气壮地当众要年轻人让座,足见古礼尚未尽失,民风未尽浇薄。不料第二天在同样满座的地铁车上,一位十五六岁的男孩,像是中学生模样,竟然起身让我,令我很感意外。不忍辜负这好孩子的美意,我一面笑谢,一面立刻坐了下去。那孩子“日行一善”,似乎还有点害羞,竟然半别过脸去。这一幕给我的印象至深,迄今温馨犹在心头。这小小的国民外交家,一念之仁,赢得游客由衷的铭感,胜过了千言不惭的观光手册。苦难的波希米亚人,经历了纳粹的凌虐折磨,竟然还有这么善良的子弟。  到布拉格第四天的晚上,我们乘地铁回旅馆。车到共和广场站(Namesti Republicky),五个人都已下车,我跟在后面,正要跨出车厢,忽听有人大叫“钱包!钱包!”,声高而情急。等我定过神来,隐地已冲回车上,后面跟着茵西。车厢里一阵惊愕错乱,只听见隐地说:“证件全不见了!”整个车厢的目光都猬聚在隐地身上,看着他抓住一个六十上下的老人,抓住那老人手上的棕色提袋,打开一看--却是空的!  ……

编辑推荐

  华语散文名家余光中散文自选集,在那片华山夏水笑过哭过的日子,收惊喊魂似的,永远在字里行间叫我的名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寸心造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寸心造化——余光中的散文集。他的诗很多人都知道,但他的散文未必很多人都读过。在一个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中对余光中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本书涉及到人物、行旅、文艺、纵笔、谐趣、宏观几个方面的内容。乡愁是必不可少的。
  •   收放自如余光中真自己的心流露
  •   很喜欢余光中的风格,相信此书定会有所帮助。
  •   散文就是需要一定的心情来看
  •   这套书这书还不错,值得一读,谢谢!
  •   书应该不错,读读增加自己文化素养
  •   喜欢那份细腻。
  •   内容编排较完整,印刷装订质量也蛮好。
  •   Huuunjjbgf
  •   后半部分很好 尤其是《山盟》写到自己许愿的那段 看的差点哭下来
  •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书。
  •      每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诗里深沉的沧桑总让我心头不忍。这个双休,我在阴雨的秋日捧读他的散文自选集《存心造化》,心也随着他的千万里行,在荏苒的时光里跳动,禁不住再次被余先生的乡情感染。
       南京,是余先生此生的起点,他于1928年10月重九之日生于此、长于此。中学毕业后,同时考取了金陵大学和北京大学。但当时战云密布,北京已是一座“围城”。于是余先生进了金陵大学。
       晚年回首,“少年的记忆与日俱深”。他难忘金大的老师同学,更难忘故都南京对自己诗心译笔的滋养与熏陶。
       初进金大时,余先生的家在鼓楼东南角上,正对着中山路口,门牌是三多里一号(我推算,那是今日鼓楼邮政大厦、江苏电视台附近)。他的家当时只有一间房,余先生被迫住在堆放杂物的走道,一张小竹床便是先生的栖身处。但那时并不觉得“多吃苦”,走去金大读书,也只要十分钟。后来,他家盖了新屋。直到晚年,他还记得自家篱笆门上的地址是“将军庙龙仓巷十八号”。这时,少年余光中的房间在楼上,书桌旁边的窗口朝东,斜对着远处的紫金山,就是歌里所唱的“巍巍钟山”。“每当晴日的黄昏,夕照绚丽,山容果然是深青转紫。我少年的诗心所以起跳,也许正是由那一脉资金触发。我的第一首稚气少作,就是对着那一脊起伏的山影写的。”
       余先生童年的足迹在古城金陵重重叠叠,“总不出栖霞山、雨花台之间”。纵然战火纷飞,聚散无端,千万里飘洋过海,但石头城的悠悠岁月终是他此生不变的起点。
       当他再度归来,光阴已走过了五十一载春秋。遥想当年,余先生的父母,一定常牵他抱他到玄武湖上,“摇浆荡舟,饕餮田田的荷香”,饕餮不足,还要用手绢包了煮熟的菱角回家去咀嚼。这记忆深植于幼小余光中的童稚之心,让他日后走到哪里,都怀揣着不尽的恋莲情怀与联想。
       余先生说自己是南京孩子。在他的解读中,南京充满母性。
      就是这玄武湖一湖的盈盈湖水,深婉与安详,温柔了余先生的幼年和记忆。当有人说他长江之水更具母性时,余先生会说,“当然是的,不过长江之水,奶水之旺,是南京与上游的江城水埠所共沾,不像玄武湖那么体己。”
       在余先生的眼中,南京的父性,该属紫金山了,尤其中山陵。紫金山遍山林木苍翠,名胜古迹各殊气象,是登高临风怀古的地方,也是处青山好埋骨的地方。这里有明孝陵与常遇春墓,有中山陵、谭延凯墓、廖仲恺与何香凝墓。而在余先生孩时印象最深,海外孺慕最切的,还是中山陵。
       让我惊讶的是,归来的余先生敏锐地发现到,玄武湖与紫金山同属一个行政区划——玄武区。正是这样啊,最能安慰孺子的孤寂、受难的魂魄的,还是故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漂泊的心,渴望依傍。这依傍,不仅是对文化的依傍,也是对乡情的依傍。于是有了余先生这一篇《金陵子弟江湖客》的写就。
       时光里成就的文章虽短,但余先生的乡情存心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