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百通讲伤寒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李显忠  页数:496  
Tag标签:无  

前言

考仲景生平,史籍无传,据诸书旁引汉末何颙、王粲诸传事迹,知仲景名机,祖籍南阳,为汉末人,幼受学于张伯祖。其著书之年,约在建安十年前后。稽之史籍,其时正值汉末群雄角逐,兵火连年之秋,其地又当战争云集,搏击交锋,数年连战,疫情不断,人民流落死亡至难幸免,而仲景遭此祸乱,独能潜志发愤著书济世,其坚毅精神,实为感人至深。仲景继承以《内经》为代表的古典医籍基本理论,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对汉代及其之前三百多年的医学成就进行了总结,在古典哲学指导下,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编撰《伤寒杂病论》16卷,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成为我国第一部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断、治疗密切结合的医学著作,开拓了临床医学的发展道路。《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原书旋即散失于民间,至西晋经太医令王叔和重新收集整理,并加以编次,为《伤寒论》,几经传抄,书名、卷数、分合又有很大改变,且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至宋代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朝廷命高保衡、孙奇、林亿等校刊医书,才将开宝年间(969-976年)节度使高继冲进献的《伤寒论》10卷,刊行天下。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宋本,但原本已不可见,目前所见到的所谓宋本实际上是明代赵开美根据宋本的复刻本,这是学术界公认的较好的版本。金·成无己以《内经》《难经》为理论依据,首次对《伤寒论》进行全文注释发挥,提出自己的见解,于1144年著成《注解伤寒论》刊行于世,这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对后世研究《伤寒论》影响极大,其成就已被学术界所公认,现在见到的所谓成氏注本,也不是原版,原版亦不复见,通行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的汪济川刊本。《注解伤寒论》全书十卷,成书于1144年,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

内容概要

本书在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对照《伤寒论译释》《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充分汲取古今有关《伤寒》《金匮》诸多名著精华及中医诸多杂志、教学参考资料之长,并结合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旁征博引,理论联系临床,对《伤寒杂病论》六经病篇内容进行了系统诠释。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可作为中医初学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入门用书,也可供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下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章节摘录

【要点】本条论述太阳温病的症状及误治后的变证。【今译】太阳病出现发热而且口渴、不恶寒的症状,取名叫作太阳温病。太阳温病,如果用发汗方法治疗,病人反而全身灼热的,取名叫作太阳风温。太阳风温的症状,脉象寸关尺三部俱浮,自动出汗,身体沉重,瞌睡多,睡眠时鼻息声大,说话发音困难。此时假使误用下法,便会引起小便不利,两眼直视,甚则大便失禁;假使误用火法,轻则皮肤发黄,重则就会引起如同惊痫的症状,时而手足抽掣痉挛;倘若再用火熏的方法,这就一误再误了。一次误治,病人尚可苟延时日,再次误治生命危险就迫在眉睫了。【释析】太阳病,无论中风、伤寒,均无口渴和不恶寒之症,若见口渴、不恶寒之症,标志着邪气已内传阳明;今既见口渴、不恶寒之症,却又称之谓太阳病,则此证非为风寒之邪所袭,而为温热之邪所伤,温为阳邪,化热疾速而最易伤阴耗液,因此开始发病的卫分阶段,在发热的同时便出现了津液伤损的口渴,由于温热伤人,故多不恶寒,这是与太阳中风、太阳伤寒有别的症状之一,所以本条首冠“太阳病”,说明太阳也有温病,因为温病多“首先犯肺”,肺主皮毛,太阳亦主皮毛,内脏与体表相通而相互影响,犯肺的温病在开始阶段也与太阳有关,故冠以“太阳病”,在“太阳病”之下,紧接着叙述“发热而渴,不恶寒”的症状相鉴别,则知本处所说的“太阳病”不是风寒引起,而是温热之邪致成的太阳温病。此时切不可误认为风寒伤表而误用辛温发汗,以致助热伤阴,产生的变证。这里仲景示意在辨太阳中风,太阳伤寒的同时,也要注意辨太阳温病。不过太阳中风,太阳伤寒是言其常,而太阳温病则是言其变。太阳温病是太阳病之变,因医者不查其变,而误用辛温发汗的方法治疗,结果反助阳热,以致发汗后身体发热更为严重,脉象寸关尺三部俱浮,伴有自汗出,身体沉重,神疲多寐,呼吸气粗,语言困难等症状,此为邪热充斥表里内外,热盛气津两伤之病证,故云:“若发汗已,身灼热,名日风温”,因此风温病禁用汗法。“脉阴阳俱浮”是寸关尺三部脉都见浮象,不言脉紧,说明与伤寒之脉不同,风与温热都是阳邪,阳邪袭表,气血外应,故脉浮;风性疏泄,热迫营阴外越,故自汗出;温热之邪壅遏,使阳气被郁,则身体沉重,它与伤寒的身疼痛有寒热之别;热扰心神,精神昏愦,则见多眠睡;温热上壅,肺窍不利,则鼻息必鼾,心主言,心神被扰,则见语言难出。上述一派温热耗气伤阴之征,仲景已描述得很具体而详细,从脉象到声息,从汗出、身重到眠睡都动态地反映出热盛阴伤之象,治疗上宜辛凉甘寒之剂,可用白虎汤加味为治。

编辑推荐

《一通百通讲伤寒(六经病篇)老中医串讲伤寒实录》:张仲景四十六世孙张绍祖授于桂林左盛德,左氏珍藏四十余年未尝轻出示人,于清·光绪二十年授于门人桂林罗哲初,罗氏又珍藏三十余年,于民国二十四年授于西安黄竹斋。抗日战争前,黄竹斋在浙江宁波天一阁访书期间,经宁波名医家周岐隐介绍,黄氏得识桂林名医家罗哲初,黄竹斋从罗氏处发现他珍藏的《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手抄本。黄氏于1939年筹资刻制木版,校刊公世,因条件所限,仅印250部;1980年,重印200部。笔者1987年11月21日第一次赴南阳即医圣故里,参加“中华全国第二次张仲景学说讨论会”,在会前有幸赴医圣祠朝圣,在医圣的祠宇中偶然发现了仅有几部灰尘久积的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此书一是宣纸木刻版刊印,二是右起竖排,没有标点,每页10行,每行19字,笔者看此书古怪,无意中买了一部,阅后视之如宝,开始了议想著书立说之生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通百通讲伤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內容對傷寒論有詳細的論述~雖與教材相當~卻有個人對傷寒的理解與看法~不失一本參考書~最重要的是對桂林本與現行本傷寒雜病論的條文相較~這是最有價值的地方~免去自己要在整理的時間~若對傷寒雜病論已有深刻了解者~這部分內容的比較~是比較有可看性的~
  •   这是中医的一本好书
  •   经典中的经典,当然要买了
  •   想了解桂林版伤寒而购,与刘渡舟伤寒的相较差远了。建议学伤寒的首选《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
  •   只选择桂林本中一部分进行讲解,药量也没讲解,方剂也没索引。
  •   卓越服务优质!发货快,包装好,值得推广。此书正版,纸质不错 。原文是简体字,注解详细,非常适合初学中医及临床医师参阅。
  •   书的质量好,发货快,包装精。
  •   首先,到的快,书质量不错;其次,内容很深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