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田仁,陈冬志,王福青 著  页数:273  

前言

  适应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势,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培养面向基层和农村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满足基层和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落实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将是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本套教材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大的前提,根据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3月14日北京本套教材编委会“全国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规划教材”编写会议、2009年4月18日沧州主编会议精神,组织全国30余所高等医药职业院校领导和专家论证、编写而成。主要供高等医药职业院校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本套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指导思想是按照“特色鲜明,瞄准前沿,新颖实用,质量一流”的总体要求,紧贴临床医学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需求,突出基层医疗岗位的第一任职需要,突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面向基层的就业特点,突出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既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又有特色、有创新地编写一套贴近实际、内容实用的临床医学专业优秀专科规划教材。  生理学是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正常人体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功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认识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人体功能与结构的联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本书的编写主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一是尽量保持学科系统性,知识连续性、通俗性、易读性、科学性、衔接性,更有利于学习掌握;二是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精心选编核心知识点内容,突出联系临床实际,适当降低知识容量和难度,尽量适合于读者群体的知识层次和实际需要,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强化培养;三是每章前有学习目标,正文中有相关知识链接,章末有复习思考题和学习小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四是精心制作和适当增加图表,尽量做到图文并茂,更具有趣味性、可读性,更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位编者所在单位和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再次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更正。

内容概要

  《生理学》的编写原则和指导思想是按照“特色鲜明,瞄准前沿,新颖实用,质量一流”的总体要求,紧贴临床医学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需求,突出基层医疗岗位的第一任职需要,突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面向基层的就业特点,突出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既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又有特色、有创新地编写一套贴近实际、内容实用的临床医学专业优秀专科规划教材。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第一节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生理学的任务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三、学习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三、生殖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一、人体与外环境二、人的体液三、内环境及其稳态第四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二、人体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第2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三、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生物电现象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四、兴奋的引起及传播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神经一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三、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四、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五、平滑肌的结构和特性第3章 血液第一节 概述一、血液的组成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功能第二节 血浆一、血浆成分和作用二、血浆渗透压第三节 血细胞一、红细胞二、白细胞三、血小板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二、纤维蛋白溶解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一、血量二、血型与输血第4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一、心脏的泵血功能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三、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四、心肌的生理特性五、心音与心电图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血管的分类和功能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四、静脉血压与血流五、微循环六、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第四节 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特点一、冠状动脉循环二、肺循环三、脑循环第5章 呼吸第一节 肺通气一、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二、肺通气的原理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第二节 气体交换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二、气体交换的过程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氧的运输二、二氧化碳的运输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第6章 消化与吸收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一、消化与吸收的概念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四、胃肠激素五、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功能的影响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一、唾液及其作用二、咀嚼和吞咽三、食管的功能第三节 胃内消化一、胃液分泌二、胃的运动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一、胰液及其作用二、胆汁及其作用三、小肠液及其作用四、小肠的运动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一、大肠的运动二、排便与排便反射三、大肠液及其作用第六节 吸收一、吸收部位及机制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四、基础代谢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一、正常体温二、体热平衡三、体温调节第8章 排泄第一节 概述一、排泄的概念与途径二、尿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三、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四、尿液浓缩与稀释原理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二、神经和体液调节第四节 尿液及排放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二、排尿及排尿反射三、排尿异常第9章 感觉器官第一节 概述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第二节 视觉器官一、眼的折光与成像二、眼的感光功能三、中枢视觉通路四、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第三节 位听觉器官一、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二、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三、前庭器官的功能第四节 嗅觉和味觉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特性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特性第10章 神经系统第一节 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二、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三、中枢神经元及其联系、整合方式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感觉投射系统二、脊髓与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三、丘脑的感觉功能四、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五、痛觉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系统二、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生理意义三、内脏功能的中枢调节第五节 大脑的高级功能一、人类大脑皮质的活动特征二、学习与记忆三、大脑皮质的电活动四、觉醒与睡眠第11章 内分泌第一节 概述一、内分泌系统和激素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三、激素的分类四、激素的作用原理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一、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二、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三、腺垂体激素四、神经垂体激素第三节 甲状腺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二、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一、肾上腺皮质激素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三、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二、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三、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第六节 胰岛一、胰岛素二、胰高血糖素第七节 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一、甲状旁腺素二、降钙素三、维生素D3第12章 生殖第一节 概述一、生殖的概念与意义二、生殖的调控第二节 男性生殖一、睾丸的功能二、睾丸功能的调节第三节 女性生殖一、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二、卵巢功能的调节三、卵巢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四、子宫内膜及其周期性变化五、妊娠第13章 衰老与长寿第一节 人的生长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概念二、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第二节 健康一、健康的定义二、促进健康的途径第三节 衰老的概念及规律一、衰老的概念二、衰老的主要生理变化三、衰老的发生机制第四节 寿命的概念及规律一、寿命的寓意二、人的寿命规律三、长寿探索史话四、延缓衰老的途径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在体循环中,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压力梯度。压力梯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收缩力但也受体位、呼吸运动、骨骼肌的收缩和静脉瓣膜的影响。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血液从微静脉回流到右心房,血压仅降落15mmHg。因此,静脉血流阻力低,约占体循环总阻力的15%。静脉血管的口径是影响静脉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而静脉血管的舒缩和跨壁压的变化可影响静脉血管的口径。如腹腔脏器对腹腔内大静脉的压迫使跨壁压减小,静脉管壁塌陷,管腔截面积减小,血流阻力增大;在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下,微静脉收缩,静脉血流阻力增大,静脉回流减少,并可逆行性地影响毛细血管压升高,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  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压力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故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是反映心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它的高低取决于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积的对比关系。两者的变化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升高,血管系统充盈,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反之,则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从大静脉抽吸血液。如果心脏收缩力量增强时,心室射血量大,排空完全,心室舒张时室内压可降得更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的血液的抽吸力量增大,回心血量增加。反之,心脏收缩力量减弱,心室舒张时室内压较高,血液淤积在心房和大静脉内,中心静脉压升高,回心血量减少。因此右心衰竭患者可出现颈外静脉怒张,肝充血肿大;左心衰竭患者可出现肺淤血和肺水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