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出版社:于语和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3-05出版)  

作者简介

于语和,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法史法理教研室主任。2004—2005年赴宁夏司法厅挂职,任司法厅党委委员、厅长助理。2010年4月至今,兼任天津市人大代表进修学校副校长。“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天津市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之一。全国”四五”普法先进个人。主要从事于法理学、法史学、法律文化、民间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级1项、省部级6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110篇。代表作有:《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论》、《中西法律文化散论》、《中西法律文化散论续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礼治与法治》、《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研究》、《民间法》和《寻根——民间法絮言》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农村纠纷解决机制概述一、传统中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一)农村传统纠纷解决机制――官民同构(二)传统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性――乡土社会二、当前农村纠纷现状(一)当前农村纠纷出现多样化(二)导致当前农村纠纷多样化的原因(三)当前农村纠纷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四)农村社会纠纷的变化对农村秩序的影响三、当前农村纠纷的解决机制(一)诉讼机制(二)非讼机制(三)行政机制(四)当前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不足四、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想(一)依据矛盾性质选择纠纷解决机制(二)落实人民调解制度(三)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四)深入开展普法工作,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五)完善农村行政调解与行政裁决制度(六)完善派出所解纷功能(七)完善小额诉讼程序解决农村纠纷第二章农村司法与行政解纷机制一、司法解纷机制(一)司法解纷机制的界定(二)农村诉讼解纷的现状(三)农村诉讼解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二、行政解纷机制(一)行政解纷机制的界定(二)农村行政解纷机制的现状(三)农村行政解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第三章农村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调解制度一、调解制度概述(一)调解的内涵及社会思想基础(二)调解的特征和分类二、人民调解(一)人民调解制度的内涵及发展历程(二)人民调解的运行机制(三)人民调解制度的优势(四)当前人民调解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五)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三、行政调解(一)行政调解的内涵、特征及分类(二)行政调解的对象和效力(三)行政调解的优势和不足(四)完善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四、司法调解(一)司法调解的内涵及特征(二)司法调解的优势和不足(三)司法调解在农村纠纷解决中的意义五、“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一)三大调解制度的关系(二)三大调解制度有机结合的探索及分析(三)“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的发展方向第四章农村刑案“私了”与刑事和解一、我国农村的刑案“私了”现状分析二、当前我国刑事和解的制度架构三、刑事和解的域外理论与实践(一)主要理论(二)域外实践(三)实践模式(四)启示四、刑事和解本土化的可行性论证五、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设想(一)国内司法现状(二)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设想第五章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回顾与展望一、对中国古代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检讨(一)中国古代的民间调解传统(二)人民调解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三)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从民间调解到人民调解二、对国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检讨(一)美国的ADR模式(二)日本的ADR模式(三)英国的ADR模式三、参古酌西:完善我国农村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想(一)推进司法改革:增强诉讼制度化解纠纷的能力(二)创新制度:建立和完善非讼纠纷解决机制(三)建立协调机制:实现诉讼内外的衔接与互补(四)营造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的良好环境后记

编辑推荐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与发展进一步开辟了可能的空间,打破了纠纷解决模式选择过程中司法垄断的神话。摒弃一元法律观,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秉承法律多元的理念和理论预设,是研究农村纠纷解决的一个基本立场和进路。    于语和主编的《中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着重对农村纠纷发生的机理和社会背景以及纠纷解决的内核与模式进行全面的探讨,这一探讨既包括时间维度也包括空间维度,既有横向的对比也有纵向的对比,力求在比较广阔的研究背景中展示农村纠纷传统解决模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律纠纷的特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