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财经  作者:殷剑峰 编  页数:265  

前言

  “理财”即“财富管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是理财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理财业务的发展又是财富保值增值、进而推动居民消费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手段。从金融部门的角度看,作为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中介,在投资机会相对较多、易于识别但投资资金匮乏的经济发展之初,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以企业部门为主体的资金短缺者,主要服务内容就是根据借款企业类型、企业投资项目为企业寻找类型、期限相匹配的资金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如何通过财富管理来为以居民部门为主体的资金盈余者服务,就成了金融体系转型、乃至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迫切要求。  理财业的发展是中国居民财富积累的迫切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居民个人理财的唯一选择就是把节余的收入存到银行里,通过储蓄管理个人财富。  1990年11月26日,中国国内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居民个人买卖股票成为现实。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逐渐成为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的主要渠道。

内容概要

  “理财”是现代中国一个极其热门的词汇。“理财”的火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对管理财富的需求日益迫切的自然反映,这种需求拉动的新型金融服务业态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的金融体系结构,推动金融业由过去的以生产者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
作为一个近些年来新兴的金融服务业态,银行理财业的发展可谓是“超常规”。在2004年的萌芽之初,仅有123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至2009年则已经达到5986款,年均同比增速达146%。即使是在2008和2009年的调整规范时期,发行的同比增速也达?了48%和36%,远快于同期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
  以上数据来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的专家起草并即将发行的《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04-2009)》。
  金融产品中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下设单位,从2005年开始跟踪国内新兴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中国金融产品与服务报告》中发表有关银行理财产品的分析报告。随后逐年收集整理理财产品原始数据,建立了标准化的理财产品数据库、评价与设计模型库。金融产品中心专门致力于结构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着重开展面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评价、设计顾问服务与面向投资者的理财咨询服务。
  该书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的专家为主,均为国内一流研究机构的一流专家,他们的看法和观点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该书是国内理财产品研究领域一部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研究报告,一方面通过数据对近几年(着重于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与评价,另一方面以数据信息为基础,对理财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讨及展望。因此,该书对于理财产品的监管机构、发行机构和产品设计部门以及有志研究国内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人员了解行业现状及趋势,具有客观的参考价值。
  此外,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繁荣发展,商业银行参与发售银行理财产品的热情日益高涨,发售银行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数量呈阶梯型增长趋势。鉴于此,该书的另一亮点在于着重从商业银行的发售动力、资金规模、收益水平、风险水平、信息透明度、流动性指标和多样化程度等七项指标逐一分析其主要特点,并在专业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得出了商业银行理财能力的分项指标排名和综合排名指标。相信这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业内人士分析行业竞争现状,研究将来发展策略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对投资者做出理性和正确的投资决策有所帮助和启发。

作者简介

殷剑峰,男,1969年12月生,安徽金寨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导师李扬。现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金融产品中心主任,兼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同时为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曾荣获中国最高经济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二届)和“胡绳青年学术奖”经济学奖(第五届),主持和参与了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监管当局、金融机构和中国社科院赞助设立的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评论》等国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有专著和译著多部。

书籍目录

1 理财产品评价评级方法
 1.1 理财产品的分类
  1.1.1 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1.1.2 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
 1.2 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
  1.2.1 银行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
  1.2.2 基金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
 1.3 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
  1.3.1 银行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
  1.3.2 基金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
 1.4 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
  1.4.1 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
 专栏1.1 期权?价模型发展历程
  1.4.2 基金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
  1.4.3 理财产品评价的最优过程及其筛选
 1.5 理财产品的评价指标和结果输出
  1.5.1 量化指标
  1.5.2 星级排名
  1.5.3 直观展示
 专栏1.2 K线图的由来
 1.6 理财产品评价制度原理
 专栏1.3 风险值的定义及其释义
  1.6.1 风险调整收益的计算
  1.6.2 风险调整收益计算中的灵敏度分析
  1.6.3 理财产品投资者分类
  1.6.4 理财产品分档与评级
 1.7 理财产品评价制度构想
  1.7.1 外部评价制度的形式与功能
  1.7.2 理财产品的评级系统与流程
 专栏1.4 国际著名评级机构一览
2 银行理财产品总体发展情况
 2.1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态势
  2.1.1 银行理财产品资产主类特点
 专栏2.1 QDⅡ的定义及产品简介
  2.1.2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特点
  2.1.3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币种特点
 专栏2.2 银行理财产品涉及币种问题的四个环节
  2.1.4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
 2.2 银行理财产品运行特点
  2.2.1 银行理财产品?资方向不断丰富
  2.2.2 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日益精细化
 专栏2.3 高端投资新贵——期酒
  2.2.3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合作模式的不断演变
  2.2.4 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安排的灵活多变
  2.2.5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投资币种和专属产品
 专栏2.4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分析
 2.3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概述
  2.3.1 2004年: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一枝独秀
  2.3.2 2005年: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其他类型银行理财产品为辅
  2.3.3 2006年:北京银行的违约事件理?产品独具特色
  2.3.4 2007年:新股申购类和QDⅡI产品双雄称霸
  2.3.5 2008年:商品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功与过
  2.3.6 2009年: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罪与罚”
 2.4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趋势、问题和政策建议
  2.4.1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未来趋势
  2.4.2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潜在问题
  2.4.3 完善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策略建议
3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评价
 3.1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总体评价
 3.2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分析
 3.3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类型及表现
  3.3.1 2009年各类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表现和星空图分析
  3.3.2 股票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3.3.3 商品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3.3.4 汇率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3.3.5 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3.3.6 信用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专栏3.1 庞氏骗局始末
  3.3.7 混合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3.4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及表现
  3.4.1 2009年人?币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
  3.4.2 2009年人民币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比较
 3.5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及收益类型
 3.6 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表现
  3.6.1 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分类表现和零/负收益产品分布
  3.6.2 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前10名和后10名理财产品
4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评价
 4.1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总体评价
 4.2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分析
 4.3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类型及表现
  4.3.1 2009年各类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表现和星空图
  4.3.2 各类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
 4.4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及表现
 4.5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和收益类型
 4.6 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表现
  4.6.1 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分类表现和零/负收益产品分布
  4.6.2 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前10名和后10名
5 典型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
 5.1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
  5.1.1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的期权结构设计
 专栏5.1 别人家的蟑螂: ?范围股票期权丑闻
  5.1.2 典型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案例分析及演变路径
  5.1.3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缺陷案例
 专栏5.2 外汇理财产品的基石——风险控制
 5.2 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
  5.2.1 外币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渠道的拓宽
  5.2.2 周末理财产品实现股票市场和理财产品市场的无缝衔接
  5.2.3 “银信政”和循环贷款类银行理财产品发人深省
  5.2.4 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化趋势不断加强
 5.3 另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特点
 专栏5.3 黑天鹅事件的由来
 专栏5.4 环保主题难掩零收益结局绿色结构性产品遇尴尬
 附录5.1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案例
 附录5.2 另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案例
 附录5.3 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缺陷案例
6 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和监管政策变化
 6.1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表现
  6.1.1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特点
  6.1.2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资产主类特点
  6.1.3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币种分布特点
  6.1.4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特点
 6.2 到期银行理财零/负收益产品评?
  6.2.1 到期银行理财零/负收益产品的特点
  6.2.2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产生零/负收益的原因
 6.3 银行理财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和特点
  6.3.1 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和高额负债下的“投资方向” 限制“新规”
 专栏601 从双利存款看理财产品命名的误区
  6.3.2 城投债风险不断暴露和银行信贷产品“出表术”下的信贷监管“新规”
  6.3.3 规避高额免费套利下的新股申购规则改革
附录: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信息表
7 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与排名
 7.1 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力评价与排名
 7.2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评价与排名
 7.3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评价与排名
 7.4 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水平评价与排名
 7.5 银行理财产品信息透明度评价与排名
 7.6 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水平评价与排名
 7.7 银行理财产品多样化程度评价与排名
 7.8 银行理财产品综合排名
 附录7.1 分年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基本信息列表
 附录7.2 银行理财品牌评价排名方案
8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评价分析
 8.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历程回顾
  8.1.1 证券投资基金业早期探索阶段(1991~1997年)
  8.1.2 证券投资基金业快速发展阶段(1997~2001年)
  8.1.3 证券投资基金业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专栏8.1 老鼠仓事件回放
 8.2 2004年以来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发展特点
  8.2.1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的分类特征表现
 专栏8.2 伞形基金释义
  8.2.2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市场纵横观
 8.3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事前评价分类表现
  8.3.1 资产主类特点:股票型产品的收益水平波幅最大
  8.3.2 发售时间特点:2005年之?,离差时序图呈逐年递减趋势
  8.3.3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评级与排名
 8.4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市场潜在问题与策略建议
  8.4.1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市场的潜在问题
  8.4.2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市场未来发展策略
 附录: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事前评价风险调整收益前10名产品列表
9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研究报告
 9.1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发展概况
  9.1.1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类型与分类方法
  9.1.2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与发售状况
  9.1.3 证券公司集?理财产品的投资业绩和竞争力
 专栏9.1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同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差异
  9.1.4 证券公司定向与专项理财产品市场状况
 9.2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分类特征
  9.2.1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资产类型、市场时机及业绩表现
  9.2.2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个性化表现
  9.2.3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设计和创新特点
 专栏9.2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销售难题
 9.3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市场相关问题与探索
  9.3.1 发展困境与市场定位
  9.3.2 分类监管与评级制度
10 中国理财业的监管和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10.1 中国理财业务的监管架构和问题
  10.1.1 中国理财业务的主要类别
  10.1.2 中国理财分业监管的架构及其问题
 10.2 规范理财产品的法律概念
  10.2.1 澳大利亚和日本的金融产品 (商品)模式
  10.2.2 欧盟的金融服务模式
  10.2.3 英国的特定行为和特定投资模式
  10.2.4 美国的证券模式
  10.2.5 规范中国理财产品的法律概念
 10.3 中国理财业务的几种法律关系
  10.3.1 理财的基本法律关系
?专栏10.1 雷曼相关街:生品赔偿案例
  10.3.2 信托关系与代理关系的比较
  10.3.3 信托关系的优点:信托财产的破产隔离制度
  10.3.4 信托关系的优点:受托人责任重大
  10.3.5 明确信托关系在中国理财业中的基础地位
 专栏10.2 以银行理财产品为质押担保的借款合同案例
 10.4 投资者分类制度比较研究
  10.4.1 美国的合格投资者制度概述
  10.4.2 英国的投资者分类制度概述
  10.4.3 各国投资者制度比较
  10.4.4 对中国建立合格投资者制度的思考
 10.5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其他法律问题研究
  10.5.1 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0.5.2 跨国和远程销售问题研究
  10.5.3 复杂理财产品的销售问题研究

章节摘录

  (5)按产品投资币种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人民币类和外币类产品,外币类理财产品又可细分为美元、欧元、澳元、港币、英镑和其他外币类。  (6)按产品发行主体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国有控股银行类理财产品、上市股份制银行类理财产品、城市商业银行类理财产品和外资银行类理财产品四大类,其中,国有控股银行类理财产品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上市股份制银行类理财产品指在A股上市、但不包括国有控股银行在内的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具体为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等11家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外资银行类理财产品包括恒生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华侨银行、星展银行和法兴银行等10家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城市商业银行类理财产品包括除上述三类银行之外的其他所有商业银行,如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东莞银行等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  (7)按产品止损额度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和保息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指在最坏情形下可能会损失一定额度本金的产品,此种产品的潜在收益也较高。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指在保本的基础上根据挂钩标的的表现计算收益,即当最坏情景发生时,该类产品的投资也不会损失本金。保息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指在锁定产品最低收益的基础上依据挂钩标的的表现支付投资者收益的产品,这表明在最坏情况下,投资该类产品不仅不会损失本金,还会获得固定额度的收益。通常所说的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也属于保息浮动收益型产品。  通过上述分类,可以把任何一款理财产品与二维坐标系(见图1.1)中的点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上述分类有助于投资者选取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如投资者看好港股金融板块的中资银行股,则可购买看涨港股中资银行股的结构类理财产品,反之亦然。其他情形可作类似讨论,在此不予赘述。

编辑推荐

  您的财富如何管理?  如何规避投资风险?  谁是值得信赖的财富管理者  这里,可以找到答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对中国的理财产品市场有深入的了解与洞察!
  •   金融所的报告还是比较客观的,数据多,比较敢于爆丑闻,排名也靠谱。
  •   书包装不错,适合理财的朋友阅读
  •   书不错,是女儿要的。她很满意。
  •   为了研究银行业务买的,得好好看看。
  •   送货速度实在太慢,慢的伤心。。。同城送货都那么慢,简直难以忍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