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市场研究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王曦  页数:236  

前言

  1996年攻读硕士时,我接触了现代经济学。当时,主流宏观经济学,尤其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严密的公理化逻辑分析体系和高超的分析技术使我深为折服。“卢卡斯批评”的提出、“菲利普斯曲线”的正式推导、理性预期技术的卓越应用成为“理性预期革命”的旗帜,这足以使得一个年轻人热血沸腾。激动之后的一个思考就是,如何把这些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分析技术应用到中国转型时期的经济研究中来?这种借鉴肯定是十分困难的,原因在于:在渐进和全方位的经济转型背景中,相比西方市场化国家,中国具有更加复杂和丰富的经济机制和经济现象;这种研究也一定是有意义的,因为几百年的西方经济学发展史提供了必要但并不充分的分析借鉴。  考察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分析逻辑是借鉴的第一步。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步骤:一是建立关于人类行为的公理化假说;二是规范分析特定经济结构下代表性经济主体的微观行为以得出行为方程;三是加总这些行为方程并结合市场(一般)均衡分析得出整体经济的理论分析框架;四是评价并指导政策实践。如果我们把第三步和第四步当成是微观行为方程的自然推论或分析技术的实现,那么第一步和第二步则是整个分析的基础,而这两步正是所谓的“微观基础分析”。  尽管主流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假定,如市场连续出清假说等并不一定适合于中国经济分析,但“微观行为基础-宏观总量分析-政策及改革设计”的分析逻辑无疑是正确的,这是几百年来经济学家杰出思想的沉淀和浓缩。借鉴主流宏观经济学,我们应该考察并重新定义经济转型时期的公理化假定,然后将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重塑转型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微观基础。带着以上认识,我开始了相关尝试。这个思路似乎得到了认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获得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沿着这个思路申请的课题得到了2003年和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03CJI,005和06BJYll5)和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711 10)的资助。天则经济研究所张曙光教授对此的评价是“转型宏观经济的有益探索”;“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部有价值的理论著作”。

内容概要

  本书尝试将中国货币市场转型的特殊实践与主流经济学相结合,重新塑造我国货币市场的微观基础理论,讨论货币总量变动,并评价货币政策,设计改革方案,作者分别建立了中国特殊的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货币需求结构、货币供给、货币乘数、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定价的行为和总量模型,解释了中国货币市场中的很多特殊的现象,设计了相关制度改革方案,全书依据“方法论—调查—行为和总量理论模型—政策及改革”的安排展开。

作者简介

  王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商务系主任。曾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访学。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114项,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金融国际年会最高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广东省经济学会、广东省社科联青联理事;中山大学信息咨询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方法论问题与分析框架        一、引  言    二、为什么要分析转型经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三、如何分析转型经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四、分析的基本框架第二部分:行为的调查      第二章 当前体制下商业银行的微观经营与管理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改革的回顾    二、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    三、当前商业银行微观经营管理的特点    四、商业银行微观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我国银行监管的制度选择以及银行监管偏好和    行为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历史沿革    二、当前我国银行监管的社会环境    三、当前我国银行监管的制度选择    四、我国银行监管偏好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第四章 我国外汇市场的调查报告    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变革        二、我国外汇交易的市场特征    三、人民币汇率的定价分析第三部分:行为与总量模型  第五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    一、引  言    二、经济转型中的货币需求——微观基础与总量模型    三、实证分析    四、经济转型中的货币流通速度    五、对我国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预测    六、结语  第六章 狭义货币(M)结构    一、引言    二、理论模型    三、实证分析    四、狭义货币结构波动的量化分解    五、结语  第七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乘数    一、理论和研究综述    二、我国货币指标的统计和计算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    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    五、关于货币乘数的实证估计与预测性研究    六、结语  第八章 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分析     一、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及其微观市场安排    二、我国的外汇需求和外汇供给    三、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均衡与非均衡    四、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稳定与调节机制    五、结语……第四部分:政策评价与改革安排 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方法论问题与分析框架木  一、引  言  货币市场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部分,因此其研究沿承宏观经济分析方法论。  197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背景是渐进的和全方位的经济转型。即使到现在,汇率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在摸索和实践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沿用“试错法”(Trial and Error)的改革思路,但是“试错法”意味着改革者不能区分转型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冲击,而很多经济现象长期和短期效应是相悖的(例如汇率贬值的J曲线效应,农业产量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关系等),这必然造成改革者走很多弯路甚至错路。到了改革的深入阶段,这种情况尤其严重,例如以前国有企业改革中承包制带来的严重问题。就目前情况来说,国内争论的一个热点就是我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是否是有效的,有人甚至认为,这些改革总体上是失败的。  以上问题的出现与对我国转型经济的研究现状不无关联。道理显而易见:没有好的经济研究,就不会有好的经济决策。  目前关于转型经济的研究可以归类为三种方法:①制度经济学分析:采用的是制度的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如Sachs(2000)、Jefferson和Rawski(1994)、吴敬琏(1999)。②微观领域的产业组织分析:主要采用静态博弈方法或厂商行为方法,如Tian(2000)、Bai(1997)和Svejnar(1990)等。这两种方法的研究多采用静态和确定性分析,忽略了动态和不确定性的影响。经济人是前瞻性(Forward-looking)的理性人,没有理由不对未来进行预期;另外,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如工资体制改革引起了收入的波动,以及教育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引起了支出的不确定性等。但它们与本文的主旨不同,这里暂且不谈。③宏观方面的结构性宏观经济分析及实证分析。其中,结构经济分析主要是利用国外现有理论直接构造结构性的宏观经济模型。但是这种方法肯定是误导的,甚至是错误的。  

编辑推荐

  《中国货币市场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CJLOO5和06BJY115)、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200504)资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货币市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很喜欢,对没学过金融学的人会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