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政策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曾鸿志  页数:167  

内容概要

由曾鸿志编著的本书是一本适合于经济及金融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的公司金融领域学术专著,也可供公司财务管理人员、金融机构专业人士、高等院校学者教学研究参考,并将为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起推动作用。本书的特色如下:
(1)通过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证明了关于资产风险的信息不对称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2)研究了可转换债券与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的信号模型,说明了使用可转換债券的融资有助于克服资产风险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能提高融资效率,减少债务融资成本。
(3)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实践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动机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曾鸿志,1976年4月出生于江西省崇仁县。1993-2005年求学于天津大学金融投资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华电集团等多家央企从事资本运作工作,在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8年赴北京大学进行金融投资领域的博士后研究。曾在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挂职主任助理及海淀区四季青镇挂职镇长助理。工作中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编及参编教材三本。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经济学的兴起及其在公司融资理论中的应用
  1.1.2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及现象描述
  1.1.3 可转换债券融资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內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本书的创新点
第2章 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理论研究概述
 2.1 信息不对称相关概念
  2.1.1 证券产品与信息不对称
  2.1.2 信息不对称的内涵
  2.1.3 信息不对称与企业投资不足、企业投资过度
 2.2 公司融资理论研究发展概述
  2.2.1 早期融资理论
  2.2.2 MM定理开创现代融资理论的思想先河
  2.2.3 现代融资理论
  2.2.4 后现代融资理论
  2.2.5 行为公司金融
  2.2.6 对公司融资理论的评价
 2.3 信息不对称为核心的融资理论研究
  2.3.1 信号传递理论
  2.3.2 基于代理成本的融资理论
  2.3.3 融资优序理论
 2.4 信息不对称为核心的融资理论实证研究
  2.4.1 普遍检验——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
  2.4.2 融资优序理论和权衡理论的比较
  2.4.3 国内股权融资偏好研究综述
 2.5 信息不对称与可转换债券融资研究理论综述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3.1 随机占优理论
  3.1.1 一阶随机占优
  3.1.2 二阶随机占优
  3.1.3 均值保留展型
 3.2 Logistic回归分析
 3.3 Tobit回归分析
 3.4 单因素分析
  3.4.1 单因素方差分析
  3.4.2 配对样本的T检验
  3.4.3 Mann-WhitneyU检验
 3.5 信息不对称与资本结构模型研究
  3.5.1 例证
  3.5.2 模型基本框架
  3.5.3 风险与价值的定义
  3.5.4 信号博弈模型分析
  3.5.5 均衡结果
  3.5.6 图解
  3.5.7 关于融资信号理论的讨论
 3.6 结论
第4章 信息不对称与资本结构实证研究
 4.1 引言
 4.2 风险对外部融资的逆向选择影响与讨论
  4.2.1 例证分析
  4.2.2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风险
 4.3 实证分析方法:公司融资与资产风险的信息不对称
  4.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4.3.2 其他数据的计算方法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4.1 数据描述
  4.4.2 实证研究主要结果
 4.5 显著性检验
  4.5.1 对权衡理论的显著性检验
  4.5.2 其他相关因素的显著性检验
 4.6 结论
第5章 可转债融资与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信号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信号均衡基本框架描述
 5.3 显示均衡成立条件
 5.4 均值保留展型的信号均衡模型
 5.5 可转债信号传递成本与融资成本模型研究
第6章 可转债融资发行动机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样本选择与研究数据
 6.3 解释变量的选择与研究假设
  6.3.1 信息不对称观点
  6.3.2 财务困境成本观点
  6.3.3 税赋观点
  6.3.4 公司未来成长机会及增长性观点
  6.3.5 股权结构观点
 6.4 解释变量的定义
 6.5 实证分析
  6.5.1 样本描述
  6.5.2 单因素检验
  6.5.3 Logistics回归分析
  6.5.4 Tobit回归分析
 6.6 结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书的主要结论与建议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本研究将先对三类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在信息不对称、财务危机成本、税赋、公司未来成长机会及获利和股权结构这五种观点的代理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  在信息不对称方面,从描述性统计量的平均数中(表6-2)可以看出,权益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在发行前股价表现皆大于负债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符合本研究的假说;但是,权益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在资金宽松程度、发行公司成立年数也大于负债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却不符合本研究的预期假说;权益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的股价波动小于负债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不符合本研究假说预期;负债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在发行总额/普通股市值、发行公司上市年数和公司规模皆大于权益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不符合本研究的预期假说。  在财务危机成本方面,权益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的财务杠杆(包括LR1和LR2)、都小于负债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不符合本研究假说预期;但负债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的获利率、股利收益率和资产报酬率都大于权益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完全符合本研究的预期假说。  在税赋方面,负债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的有效税率小于权益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不符合本研究的预期假说。  在公司未来成长机会及获利方面,权益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的资产总额变动和长期资产变动大于负债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符合本研究假说预期;权益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的市价与账面比率和资本支出小于负债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不符合本研究假说预期;而权益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的益本比大于负债类型可转换公司债发行公司。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政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