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考辨丛刊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顾颉刚,王煦华  页数:640  
Tag标签:无  

前言

  考证之学,过去称为“汉学”;这个名称,其实是不妥当的!因为汉代的学者,无论是西汉或东汉,都缺乏考证的精神。西汉的经学家专讲所谓“微言大义”,对于史事的真实与否,他们却不大考虑到。东汉的经学家虽然着实些,但也只是讲些“名物、训诂”,对于经籍的真伪、历史的本相,他们也很少考虑。后来所谓六朝时期:北方学者讲究礼学,专门传授,很少发明;南方学者高谈玄论,在经学上也是只凭主观立说。总之:这时候在经、史学上也还是缺乏考证精神的。这种情况,一直沿续到唐代前期,基本上不曾改变。只有到了中唐以后,怀疑考辨的思想才逐渐兴起,首先发难的是啖助、赵匡。他们对传说中认为孔子所手定而孔门弟子所传述的春秋经和三传提出了新的看法,他们甚至说“左传非丘明所作”,公、谷二传也有问题;他们创立了“舍传求经”,用了自己的理性去直接探求经文的途径。后世人虽说他们“过于疑古”,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精核之处,实有汉以来诸儒所未发者。”虽是号称宗师汉学的清儒,也不能不佩服他们的识见。此外,唐代怀疑经籍、敢于批评的人还不少;便是“古文运动”大家韩愈、柳宗元们也都能考辨古籍,具有批判的精神。这种风气到了宋代便大为开展,宋代的思想家继承唐中期以来的新儒学、新经学和新文学的思想,进一步加以发挥。他们考辨古籍,怀疑古史,已为后世的“疑古”思想开了先路。大儒如程颐、朱熹都能突破传统经学的重围,对于经和传都提出自由的批评。

内容概要

中国的疑古辨伪思想,萌芽于春秋之末,由孔子开其端。他虽然“信而好古”,但不语“怪、力、乱、神”,可见他爱好的是摈斥了不可信的神话传说的真实可信的古史。他又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这种对古代传下来的东西,考而后信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中国文献学的优良传统,为历代从事考辨古籍真伪的学者所信奉。从战国、秦、汉,经唐、宋、元、明,一直到清代,他们做了大量的考辨工作。这是我们应当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    为了便于继承这些遗产,我国国学大师顾颉刚先生曾在20世纪30年代编辑《辨伪丛刊》,或整理专书,或辑录内容相类和时代相近的文字为一编,以易于看出发展的趋势,由朴杜出版了十余种。50年代又改题为《古籍考辨丛刊》,195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第一集,共十种。以后,又编了第二集。第三集则留下一个拟目,有待辑集校点。    本书为《古籍考辨丛刊》第二集,收集了由顾颉刚先生和古籍专家赵贞信先生辑点的5种古籍通论和5种经学典籍,由顾颉刚先生的学生王煦华整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书籍目录

序欧阳修考辨古籍语叶适考辨古籍语袁枚考辨古籍语崔述考辨古籍语俞樾考辨古籍语诗辨妄诗论礼经通论周官辨非周官辨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籍考辨丛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再版很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纸张虽然有些暗,但质量不错,印刷清晰,可惜是胶装,收录的内容多,价格相对来说很便宜。
  •   这一套细细读,还是不错滴
  •   书很好,是正版,印刷相当不错,价格也还公道,当当值得信任,就是物流包装不够好,外皮都烂了,用的是很薄的塑料皮,我在别的书店买书,都是用厚泡泡塑料皮包的,很结实,也很耐磨,送来的时候都是完好无缺的。我今天接到这两本书,外包装都被磨烂了,明显是在地上扔来扔去磨得,四边全烂了,书都漏出来了,沾了好多灰尘,真不该。这么好的学术书籍,是留收藏的,搞脏了真是影响心情。
  •   《古籍考辨丛刊》二集,向往已久,现在买回家,很好!
  •   顾颉刚先生主编的《古籍考辨丛刊》是我久已向往的,绝对的好书。里面汇辑的作品,不少是很难找的。此次看到有卖,折扣也不错,立马下单。收到后,立刻阅读,可惜居然用的是横排繁体,所用标点体例一仍竖排本,实在不伦不类。
  •   沙发啊,很专业的历史资料,建议有点功底的人看
  •   没专业水平千万别买,基本浪费钱.
  •   打开一看,第二集是一本中间裂开的书!申请换书,也传好照片了,点击确定不好使!什么意思啊?强烈要求更换一本质量好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