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李尚德  页数:515  
Tag标签:无  

前言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这既是在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果说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用枪炮使中华民族第一次直面他们所输出的“文明”-一种扭曲的和以野蛮的形式表现出的现代文明的话,那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则是中国人自觉地进行自己的现代化运动的尝试。这些尝试不论涉及的是新的物质文明生产方式还是社会制度层面上的变革,都先后以失败告终。在深重的历史灾难和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民族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自觉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文化层面上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民才真正地开始自己气势磅礴、创造历史的现代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主导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文化基础的核心和理论支柱。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是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的选择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由此开创了中华民族迅猛地迈向现代文明的崭新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和建设,应该从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高度来理解。

内容概要

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传播、运用、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本书总结了一个世纪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理论成果。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是从总体上把握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状况,揭示了苏联哲学的称谓、分期、特点等一般性问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及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哲学地位在苏联的确立。下编是对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经济哲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人的哲学等部门哲学的理论论证,书中对这些学科作了全面而具体的研究。

作者简介

李尚德,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内蒙古大学兼职教授。1981年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85年受国家教委派遣,赴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留学,学成回国后,专门从事“俄罗斯哲学”、“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俄罗斯问题”研究。近20年来,围绕研究方向,共出版了专著4部,译著1部,合作专著3部,发表论文、译文60多篇。     从1984年起,从事党务工作。曾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中共中山大学保密委员会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在职期间,主编并撰写党务管理研究专著5部,发表论文10篇。     
人生信条是“不尚空谈”。

书籍目录

序  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而作  符·费·吉托夫第一编 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绪论      一 苏联哲学概说      二 苏联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东渐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历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渐俄国的历史前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起步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深入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早期实现    第五节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突出贡献  第六节 列宁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科学形态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继续推进——斯大林哲学评价 第二章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哲学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与宗教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二节 辩证法派和机械论者的论战    第三节 批判德波林学派   第三章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第二节 普列汉诺夫、布哈林的第一步    第三节 20世纪20年代哲学论战的推动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文本的最终完成   第四章 苏联哲学发展的三次大反思    第一节 1947年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西欧哲学史》的讨论会  第二节 苏共20大前后哲学界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第三节 1987年“哲学与生活”讨论会  第二编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若干部门哲学研究 第五章 社会哲学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哲学理论    第二节 研究阶段及学科分化    第三节 基本理论研究    第四节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辩证法    第五节 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再认识    第六节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哲学思考  第六章 科学哲学      第一节 世界科学哲学领域的异军凸现    第二节 科学哲学的兴起    第三节 苏联科学哲学的问题域   第七章 经济哲学      第一节 苏联经济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苏联经济哲学思想的奠基者    第三节 早期批判性的经济哲学思想    第四节 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分析    第六节 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原则   第八章 语言哲学      第一节 苏联语言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属性    第二节 “超语言学”——巴赫金语言哲学的实质    第三节 “对话主义”——巴赫金语言哲学的核心    第四节 巴赫金语言哲学的人文科学认识论    第五节 苏联语言哲学流派的对话   第九章 人的哲学      第一节 苏联人的哲学研究概况    第二节 人学研究的运思基点    第三节 人学研究的运思范式    第四节 人学研究主题    第五节 建立统一的人的科学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研究的贡献   第十章 苏联解体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命运    第一节 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    第二节 俄罗斯哲学新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后记

章节摘录

据此,可以认为俄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也和其他民族国家一样,从一开始就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只是从斗争的形式和内容方面来说有其自身的特性而已。而在和唯心主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俄国唯物主义,到了18世纪俄国启蒙时期因反对农奴制和专制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渐俄国以前“哲学发展中的最高阶段”。唯物主义在和无神论的思想体系的斗争中论证了俄罗斯反农奴制的解放运动的必要性、阐述了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造的必然性,从而使俄国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达到了具体历史条件下应有的水平。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进入了近代化的进程,它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落后的面貌,而在于它改变了俄国国家的历史发展方向,从文化制度上使俄国进入欧洲近代发展的历史进程,从鞑靼统治时期的封闭保守走向开放,为西方各种先进思想的进入提供了条件。俄国以学生的心态积极热情地学习、吸收欧洲文化,开创了俄国的启蒙时期。罗蒙诺索夫(1711-1765年)成为18世纪俄罗斯科学界的杰出代表,他于1755年创立了莫斯科大学,为俄国科学精神的发展和革命精神的传播提供了场所,莫斯科大学后来成为俄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摇篮,许多德国的、法国的学者来俄国从事科学研究。从杜勃罗留波夫所写的俄国文学史有关“读书良伴”的叙述可以看出,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的杂志出版特别活跃,《雄蜂》、《画家》、《钱袋》出版发行。女皇本人是法国启蒙哲学的爱好者,经常在自己的沙龙里与著名学者交流读书体会、谈论俄国问题,她还与伏尔泰通信,资助出版百科全书,她所颁布的著名的《圣谕》就是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法国启蒙作家思想的混合,这部《圣谕》的公布之日被规定为是俄国“真正开始欧洲生活,从内部靠拢欧洲文化之日”。虽然,作为封建农奴制度的总代表的沙皇的启蒙精神具有很大的虚伪性和轻浮性,但客观上促进了俄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使俄国进步的思想家能够接受和传播欧洲进步的思想。

后记

当我启动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课题的研究时,觉得这个题目很大。从我国哲学界对苏联哲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对这个题目的研究稍微做了一点限制:苏联哲学界以及我国研究苏联哲学的前辈们已经完成的任务,不再重复。他们主要是以研究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成果为主线,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苏联的发展状况认真做了总结和分析。为此,我们的写作应该是对原有研究成果的一个补充:不再重复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研究,而是侧重反映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总体发展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我衷心感谢当今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几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我写作这本书的支持。他们是我的导师、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科西切夫教授以及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前副系主任吉托夫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斯焦宾院士、俄罗斯《哲学问题》杂志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院士、俄罗斯总统直属公务员科学院哲学研究室主任别索诺夫教授。每次,我一到莫斯科,他们都会热情地接待我,与我畅谈对苏联哲学的看法,对我研究“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题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我的几位博士生袁辉初、王彦君、萧净宇、孙国徽、岳丽艳、杨芳、张桂娜以及硕士生冯小静一直是我研究的助手。其实,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就是课题组的成员:袁辉初写了第一章,张桂娜写了第二章,冯小静写了第三章第一节,杨芳写了第四章,王彦君写了第六章,孙国徽写了第七章,萧净宇写了第八章,岳丽艳写了第九章,而绪论、第三章、第五章、第十章由我完成。我负责全书的筹划、统稿工作。

编辑推荐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