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徐汉明 页数:377
内容概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土地产权理论为指导,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与物权法学等基本理论,对土地权利制度供给与需求的约束条件、历史演进及其功能在当代的新发展进行深入探索,首次提出了建立“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的理论主张,并界定其范畴的基本含义,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的性质、特征、结构、内部结构运动、基本功能,较好地回答了土地资源配置的社会公平与效率协调一致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具有理论的创新性,对我国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本书从法律角度提出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诸多弊端,提出要建立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制度——在不触动农村集体所有权的情况下让农民享有土地持有、利用、收益、分配、流转等权利,颇有创意。
作者简介
徐汉明,1951年10N生,湖北鄂州人。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经济学博士;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一级高级检察官;国际刑法学会理事,国际检察官协会会员、亚太地区法律协会会员。中国刑法学会理事,湖北省检察学会会长,湖北省法学会、湖北省诉讼法学会、湖北省民法学会、湖北省行为法学会、经济法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诉讼检察监督效力研究”、“检察一体化研究”、“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执纪执法机关自身建设”等10余个国家级重点课题,出版《现代物权与产权制度改革》、《中国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制度研究》、《中国反洗钱立法研究》(合著)、《中国反洗钱法研究》(合著)、《中国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立法建议》(合著),是中央理论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立法缺陷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第2章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现代土地制度及其功能的发展 第二节 产权的一般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第3章 土地制度供给与需求的约束条件 第一节 土地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第二节 土地制度供给的约束条件 第三节 土地制度需求的约束条件第4章 土地权利制度演进 第一节 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一般轨迹 第二节 土地权利制度演进的本质 第三节 土地权利制度演进的历史类型 第四节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 第五节 现代土地物权立法的意义、特点及其结构 第六节 社会主义国家土地权利制度创设的反思第5章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缺陷分析 第一节 社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由来 第二节 社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结构的特点 第三节 社区农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缺陷及其影响第6章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与承包经营权缺陷及绩效分析 第一节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农户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由来 第二节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结构的特点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安排的功效及结构缺陷第7章 土地限定物权制度结构的缺陷分析 第一节 限定物权的定义、种类及其意义 第二节 土地限定物权制度的功能作用 第三节 土地用益物权 第四节 土地担保物权制度的创设与完善 第五节 我国现行土地限定物权制度的结构缺陷第8章 土地征收制度结构的缺陷分析 第一节 土地征收制度的性质及特征 第二节 土地征收制度的由来及现状 第三节 土地征收制度与补偿的国际比较 第四节 土地征收制度安排的结构缺陷第9章 税费改革对土地承包经营收益的规制及其影响 第一节 农村税费改革的含义、背景及其重大意义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运行状况 第三节 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的功效分析 第四节 税费改革与农民承包分成收益及负担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税费改革绩效在农民承包经营分成收益模型上的验证第10章 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制度构建 第11章 同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相关配套制度的创设与完善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导论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摆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性任务,明确提出“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