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的住房政策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李斌  页数:349  
Tag标签:无  

前言

  李斌是我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所带的第一位社会学博士生,他于2003年8月毕业,当时的毕业论文是《位置能力和市场能力:长沙市六个单位职工住房利益分化研究》,这篇论文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之后,他又于2003年12月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跟随董晓萍教授研习了两年多的民俗学,其博士后报告是《共有的住房习俗》。应该说,李斌自2002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中国城市住房方面的研究,并有一系列成果问世。  住房改革以前,我们的住房大体上还是公有制体制,城市里的住房基本上是两种所有制。我们看今天的中国,建设部在2006年就宣布,中国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87%。这大大超过欧洲和美国的住房自有率。中国城镇居民有这么高的拥有住房比例,有成功的一方面,特别是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一代人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他们拿到他们的住房了。但是新的问题提出来了,就是因为过去大体上都是福利性的房屋,现在完全变成市场性房屋。最近关于房屋的争论非常激烈,大家感到房价太贵。所以国家建议,能不能大家租房不买房,但是现在年轻人说,不行,一定要买房。一个年轻人买房买不起,只好他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拿出钱来给一个人用,我想这个情况也不太符合中国国情。

内容概要

作为“中国经验”的渐进式改革是中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逻辑。它避免了改革过程中的整体性震荡,但改革的结果是在改变城市住房基本属性、改变城市居民公平观念的同时,逐步积累和强化了不同社会空间位置的个体所获得的住房利益差异,它使居民的市场能力具有更大的社会分化功能。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速度加快,城市低保户以及农民工的住房保障体系急需健全。

作者简介

李斌1963年生于湖南省武冈县。中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2003年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毕业,2006年3月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湖南省首批“121人才”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社会分层。2004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与城市社会分层体系变迁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中国城市住房”,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2007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城市居民居住阶层化研究”。曾先后在《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南京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住房利益分化与社会分层机制变迁》、《共有的住房习俗》。现有兼职: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项目技术支持组”专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社会转型 二  中国经验:渐进式改革 三 研究旨趣:实践社会学 四 理论框架:“位置”与“能力”共谋 五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六 主要观点第二章 住房制度改革的理论导向    一 城市住房政策的导向  二 渐进式改革:理论研究的基本共识 三 简要总结 第三章 住房制度改革的渐进性历程 一 再分配经济时期中国城市的住房制度 二 责难传统住房分配制度 三 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 四 住房改革历程 五 住房制度改革的内容 六 简要总结第四章 城市居民社会空问位置的住房获利性分新 一 城市居民空间位置的住房获利性分析 二 城市居民社会位置的住房获利性分析 三 城市居民社会空间位置因素综合分析第五章 城市居民市场能力水平的住房获利性分析 一  居民市场能力水平的住房获利性分析 二 市场能力的综合因素分析第六章 住房政策改革实施效果分新之一 一 人均住房面积得以提升 二 住房属性的变更 三 有关“谁住房获利最多”问题的认识 四 谁最满意 五 哪种住房制度更好 六 什么问题最头疼 七 城市住房意义的变更第七章 住房政策实施效果分新之二 —  年后中国城市住房政策的调整 二 不同类型的城市住房价格变动幅度 三  住房政策与住房价格之间的关系 四  建议第八章 居住空间的阶层化 一 居住空间阶层化的概念与理论 二 居住空间阶层化的区隔因子 三 讨论第九章 三类阶层化聚居空间第十章 城市低保户的住房第十一章 农民工的住房利益 第十二章 小城镇居民的住房第十三章 发现与讨论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分化的住房政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适合专业用书,质量还行,参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