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丛日云,庞金龙 主编  页数:376  
Tag标签:无  

前言

  西方文明这个幽灵已经纠缠了我们一百多年,面对它,我们爱憎交织,既绕不过,也躲不开。我们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对外交往的荣辱,往往与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有关。  在这里,我尝试着从一些新的角度去认识它。  1.中西文明同为人类文明的亚文明  今天的世界上,并存着若干文明单元,它们是人类最大的文化认同单位。  如果仅着眼于人类内部,我们会发现各个文明间的巨大差别与冲突,因为每个文明都有自己强烈的个性特征;但如果着眼于人类整体,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文明的共同性,无论有多大差异,我们都属于人类文明。假如真的存在外星文明的话,与它们相比,我们同属于地球文明。我们有共同的感受、情感、审美观念、价值选择。因为大家都属于“人”,所以,文明的共性必然多于个性。因为人性相通,所以各个文明有着共同的根源,能够相互理解、沟通和融合。

内容概要

本书系“第二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论文选集,主要围绕“中西政治思想与现代政治文明的关系”这一核心论题展开,全书立足中西两个政治文化传统,探讨政治文化的发展、演进、个性特征以及政治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集与同类研究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广泛,涉及当前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诸多主题;二是论题新颖,由于作者均为本领域内的青年学者,他们的视野独到,思维活跃,能够把握和捕捉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丛日云,政治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作为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在耶鲁从事一年的学术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发表的主要著作有:《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世纪卷》、《中国公民读本》等。主持翻译《牛津欧洲史》。  庞金友,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9~2002年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2002年,在韩国鲜文大学留学。2002~2005年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在站项目博士后。2007~2008年,美国埃默里大学卡特中心访问学者。著、译作有《现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自由多元主义》等,在《政治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代序 认识中西政治文明关系的几个思路第一编 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从神圣到世俗:人民主权观念的诞生 近代西欧绝对主义思潮的特征与历史意义 大众民主:一种思想史的研究论纲 超越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美国宪法中的共和主义研究 试论政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 权利基础的道德证明——从洛克到诺齐克的质疑 正当性的证明:程序正义 因袭与创新——洛克对英国政治传统的利用和改造 西方自由主义之个人主义论纲 多元的权利,多变的自由——论柏克的权利观第二编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 民初联邦思想与联省自治运动 略论20世纪以来中国自由主义者思维方式的转变——以殷海光为个案 政治浪漫主义的困境与宪政建国的构想——牟宗三先生早期政治哲学浅议第三编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文化间民主的困境及其出路:以协商民主为例 弱政府是如何可能的:保守自由主义国家观及其批评者 共和主义的复兴如何可能——当代西方新共和主义的局限与困境 罗蒂与施特劳斯的隐匿对话 积极自由新论——消极自由、传统积极自由和新积极自由概念辨析 社会选择理论与民主理论的对抗:威廉·赖克的民主理论述评 比丘·帕瑞克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 关于社会资本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 父权制理论地位的演变——对几种女权主义流派的分析 绿色政治:权威主义,还是民主主义 传统·历史·政治——奥克肖特对西方政治传统的解读第四编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礼治论说与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型趋向 社区建设与社会信任 当代中国公民文化生长的制度化路径——政府与社团关系视角下的公民文化审视   试论宪政的概念与中国的法治 转型社会中的中产阶层:社会心理与情绪——基于近五年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民调数据的分析

章节摘录

  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终结了。”①我们将会看到,在这些论调的背后,隐含着精英民主论者对大众民主的基本判断。他们根据对大众品性的判词,断定非理性的大众终究不是合格的政治主体。因此,普选权构成了大众参与的充分要件。对于大众政治运动和现代社会中“参与激增”,他们则极力反对。而对于大众的政治冷漠,他们认为很正常,它恰恰是民主政治成熟的标志。亨廷顿的论述集中代表了精英民主论者的上述态度。他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大众民主风潮导致了政治虚脱,表现之一就是政府活动的扩张和政府权威的衰弱。具体地说,从60年代以来的大众政治参与的高涨——他称为“参与激增”,包括学生运动、抗议运动和利益集团行动等——使得政治需求系统超负荷运转,其结果是政府行动的扩张。但是,没有一个政府可以完全满足这种运转需求,这样就使得政府的权威下降,最终导致民主的治理危机。大众政治参与激增的另一个后果是意识形态的两极化。民主浪潮不仅表现为公民在政治上更加投入,而且表现在公民对政策的评议更多地是出于意识形态的标准。政治参与相应地与政策议题(尤其是社会和种族议题)的分化相关联。然而,政府囿于传统的治道模式,很难对这些变化作出及时回应。这样,因为议题的两极化而产生了对政府的不信任。这样,在平等主义的氛围之下,专业、技能、领导的功能被忽略了,结果是传统权威受到挑战。②亨廷顿认为,每一个社会都需要某种尊重、权威和等级,以保证这个社会运转顺畅。更具体地说,后工业时代的政治冲突和紧张关系都需要更加权威有效的决策模式。而意识形态两极化和参与激增都不利于政府权威的强化。因此,他认为,“民主政体的有效运作,通常需要一些公民与团体的某种程度的冷漠和不参与。”③把以前边缘的团体整合到体制中,固然使政治更加民主了,但也增加了危险。所以,亨廷顿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团体被整合到政体中,它们都应该学会克制自己,避免盲目参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里面是很多政治学的大师们写的论文 有点像论文集的那种感觉
    不过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方面较少 很少把中西政治文化进行对比(毕竟这里面是很多人写的文章 各个部分相当的独立)
    但是每篇写的都很深入
    刚刚读了几篇 感觉还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