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美)沈大伟//(德)艾伯哈德·桑德施耐德//周弘|译者:李靖堃//范勇鹏//赵晨//傅聪//孙俊华|校注:刘绯  页数:320  译者:李靖堃  
Tag标签:无  

前言

《中欧关系:观念、政策与前景》一书的编者和作者很高兴中国的读者能够看到本书的中文版。本书是几十年来在西方出版的关于中欧关系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文版的面世有重要意义。本书的筹备、写作、编辑和宣传用了长达几年的时间。筹备工作始于2003年,当时本书的三位主编——三位世界著名的中欧关系专家——就中欧关系问题进行了多次对话。沈大伟教授、艾伯哈德•桑德施耐德教授和周弘教授对此类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评估,并对本书的内容做了规划。其后,又邀请了来自中国、欧洲和美国的知名专家共同参与这项工作并撰写部分章节。本书的出版的确是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同事和朋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本书对中欧关系及其对美国以及整个世界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探索,既考察了影响中欧关系的历史原因,也考察了影响中欧关系的当代因素,并着重关注了中欧关系的几个关键特征。首先,本书特别强调中欧双方——既包括公众也包括专家——对彼此的看法在中欧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其中对欧洲的中国研究和中国的欧洲研究现状的调查尚属首次。其次,我们也思考了其他一些关键因素:台湾问题、贸易关系、欧洲一体化,以及欧洲联盟作为一个官僚行为体所发挥的作用。最后,本书考察了中欧关系的国际影响,既包括中欧关系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也包括中欧关系对中国、欧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战略三角”关系的影响。

内容概要

本书是迄今有关中欧关系最为系统和全面的著述,书中通过对下述问题的探讨,对中欧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开创性和深入的研究:欧洲的中国研究和中国的欧洲研究之现状;欧盟对华政策的制定和影响中国对欧政策制定的观念和看法;近期快速发展的双边贸易和技术关系;中欧双边关系的全球背景,特别是中国、欧盟和美国的互动;这些关系的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

沈大伟,政治学和国际问题教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华盛顿特区布鲁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项目客座高级研究员。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第一部分 介绍 第一章 前言:中欧关系评估第二部分 历史背景 第二章 中欧碰撞对现代中欧关系的历史影响第三部分 欧洲对中国的探讨 第三章 欧洲的中国研究 第四章 关键在于体制:欧盟对华政策的制定及其制度化 第五章 欧中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刺激点而非平衡器第四部分 中国对欧洲的探讨 第六章 中国的欧洲研究 第七章 中国眼中的欧洲:真实的一致还是认知不一致? 第八章 中国人对欧盟和中欧关系的认知 第九章 中国语境下的欧洲一体化与欧盟东扩第五部分 中欧贸易关系 第十章 欧洲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第十一章 中欧商业关系 第十二章 全球体系中的欧盟与中国  第十三章 美国与中欧关系 第十四章 中国—欧盟—美国关系——塑造一个建设性的未来第六部分 结语及展望 第十五章 从蜜月到婚姻:中欧关系展望 各章作者介绍图目录表目录

章节摘录

插图:最后,在追踪三代学者和学术资助的发展时,他细数了欧洲学者集中探讨问题的类型。来自慕尼黑大学的弗兰科•阿尔基里(Franco Algieri)指出“重要的是机制”。他撰写的章节描述了布鲁塞尔的欧盟官僚机构是如何制定对华政策的。欧洲联盟,特别是其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在全欧洲制定和推行对华战略和政策的政府机构中是最为活跃者之一。当众人将目光集中于委员会的政策结果之时,他是第一个关注委员会政策投入的人。作为研究欧盟机制结构的专家,阿尔基里对布鲁塞尔官僚机构运行的晦涩和复杂较之他人有更深入的了解。他运用掌握的知识讨论了对华政策的问题,聚焦于欧盟的机制结构如何影响着欧盟-中国关系的形成和运作。他讨论的四个主要领域是:政治对话、贸易政策、人权政策和武器禁售。他提出,欧盟的对华政策是布鲁塞尔各机构共同制定的,因而能够提高政策制定的效率、维护欧盟各成员国的利益。在某些领域,政策一致是经不同官僚机构和国家相互博弈才得以形成的。这些制度因素往往威胁着欧洲对华政策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尤其是在人权领域。来自香港浸会大学(曾就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让-皮埃尔·卡贝斯坦(Jean-Pierre Cabestan)在讨论台湾地区在中欧关系中所起作用的同时,亦详述了台湾地区与欧洲经济、教育、文化和政治关系的性质及发展动态。他的论述或许是目前所见对欧洲-台湾地区纽带最为详尽的总结。他阐释了欧洲-台湾地区关系如何长期以来一直依附于欧洲对华政策,尽管不能与美国-台湾地区关系依附于美国对华政策之程度相提并论。卡贝斯坦认为,台湾地区在欧洲国家首都或院外活动的影响从来就无法与其在美国的作为相比肩,尽管近年来台湾一直积极游说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允许它在欧洲主要国家的首都建立更牢固的立足点。他还提出,欧盟接纳东欧的12个共产主义国家入盟,事实证明于台湾地区有利,因为其中一些国家(特别是捷克和波兰)在政治上同情台湾地区的所谓“反共产主义事业”。于欧盟而言,台湾地区是一个“刺激点而非平衡器”,因而他又讨论了欧盟能否在打破中国海峡两岸政治僵局中发挥更为积极作用的问题。在本书第六章,复旦大学的戴炳然笔锋一转,讨论了欧洲研究在中国的状况。他首先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他本人也正是从那时起开始了欧洲研究。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欧关系一直未得到充分的讨论,而本书正填补了这个重要的空白。本书之可贵在于它的综合性和洞察力,以及中欧学者在平等基础上展开的对话。学者和具体实践者不可不读。  ——克里斯托弗•哈姆(Sir Christopher Hum KCMG) 剑桥大学康韦尔科斯学院院长、英国前驻华大使这部有关中欧关系的著作的出版恰逢其时,因为中国和欧盟正在考虑如何进一步发展它们之间的纽带。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汇集了中国、欧洲和美国杰出学者的意见并展现了学术合作的成果。  ——吴建民(Wu Jianmin),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前驻法国大使本书深入讨论了中欧关系之历史、背景和问题,不仅包括了政治和经济层面,而且首次涉及学术界和专家作为文化媒介的作用。  ——弗朗索瓦•高德蒙(Francois Godement) 亚洲研究中心(巴黎)主任、教授

编辑推荐

《中欧关系:观念、政策与前景》:欧洲研究丛书•参考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欧关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总体还不错,但好像内容方面有点偏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